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致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ntact组)、PBS对照组和AD模型组。PBS对照组为海马CA1区注射PBS,AD模型组为海马CA1区注射Aβ1-42。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逃避潜伏期;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害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以及蛋白质磷酸酶-2A (PP2A)的表达量;Real-time PCR法检测海马内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IL-4、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mRNA水平。结果大鼠双侧海马内注射Aβ1-42后,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胞体丢失、海马内APP表达上调而PP2A表达下调。AD模型大鼠的海马内,致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FN-γ的mRNA表达上调,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和TGF-β的mRNA表达下调。结论 AD大鼠脑内存在致炎/抗炎失衡的神经炎症,它参与了A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的研究表明 ,针对 Alzheimerβ淀粉样蛋白肽 ( AβP) N末端区的定位单克隆抗体与β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结合 ,可使β淀粉样蛋白原纤维解聚并抑制其神经毒性作用。这些抗体在体内外都能防止 β淀粉样斑块的形成。作者报告了一种诱生高滴度特异性Alzheimer AβP抗体的新免疫程序。  抗原由丝状噬菌体展示的 EFRH表位构成 ,经皮下、腹腔或鼻内途径用每次剂量为 1 0 1 1 噬菌体、间隔 1 4天免疫豚鼠 4次 ,以无佐剂的噬菌体进行攻击。于第 3、第 4次注射后 7天采血 ,以 ELISA测定抗 -噬菌体和自身 AβP免疫反应性及抗噬菌体和抗EFRH…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损害记忆和认知能力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主要病理学特征之一是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沉积。生理条件下,Aβ在脑内被合成和分解,其稳态水平取决于合成和分解代谢之间的平衡。一旦Aβ合成增加或分解减少就会引起病理性Aβ的大量形成,有可能导致AD的发生。目前已知参与β代谢的酶有数种,但脑啡肽酶(neprilysin,NEP)是其限速酶,本文就NEP与AD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智脑胶囊对实验性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β-淀粉样蛋白(β-AP)大鼠侧脑室注射,联用转移生长因子β1(TGF β1)脑内注射,制作实验性AD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避暗法和水迷路法测定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分别测定实验性AD模型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经改进由β-AP联用TGF β1诱导的AD模型大鼠既表现有行为学改变(学习记忆障碍),又有典型的AD病理学特征(β-AP沉积斑),同时模型大鼠脑组织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显增加。智脑胶囊能有效地改善实验性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提高模型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减少MDA含量。结论 智脑胶囊能明显提高β-AP联用TGF β1诱导的实验性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清除自由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不同诱导因素建立的阿尔茨海默病(AD)样细胞模型中,探讨PTEN在AD发生发展中的变化状况。方法:分别采用冈田酸(Okadaic acid,OA)和淀粉样肽Aβ25-35孵育SH-SY5Y细胞诱导制造AD样细胞模型,MTT比色法测定测定OA或Aβ25-35作用细胞不同时程的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法并条带密度分析检测OA或Aβ25-35作用细胞不同时程的细胞中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和PTEN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铝致AD模型大鼠脑组织内Aβ神经元的分布,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Aβ42影响.方法所有大鼠均采用30%AlC13灌胃4个月诱导建立AD大鼠模型.治疗组用银杏达莫治疗6个月.在模型建立前后及治疗后通过一次性被动回避试验分别测试大鼠的潜伏期和受电击次数以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PowerVersion二步法测定脑组织内沉积的β-淀粉样蛋白.结果(1)大鼠用银杏达莫治疗6个月后,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受电击次数减少(P<0.01).(2)AlCl3诱导大鼠成功出现了Aβ在脑组织中的沉积,以海马CA1的锥体细胞层及齿状回多形细胞层、内嗅区外主层、颞顶叶Ⅲ、Ⅳ、V层明显.Aβ42阳性反应产物呈棕褐色或棕黄色细颗粒状,位于神经元胞质和突起及其分支.银杏达莫组Aβ42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与AlCl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海马P<0.05,内嗅区P<0.05,颞顶叶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以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其机制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抑制或清除海马、内嗅区内Aβ42的沉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的发病机制包括胆碱能假说、β-淀粉样蛋白假说和Tau蛋白假说等。本文从AD病理特征出发,主要介绍了乙酰胆碱及Sigma-1受体激动剂及以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为靶点的抗AD药物的研究进展,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靶向β和γ分泌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淀粉样蛋白沉积所形成的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三大病理改变之一。淀粉样蛋白代谢关键的分泌酶成为治疗AD很有潜力的靶点,β和γ分泌酶及其抑制成为AD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β淀粉样蛋白假说、分泌酶及其抑制剂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尚存在的不足,为此类新药的开发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种淀粉样蛋白电镜标本制备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娟  徐淑梅 《天津医药》2007,35(4):287-287,I0003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定且无特效治疗药物,普遍认为淀粉样蛋白(Aβ)产生和聚集是AD的重要病理学特征。在以Aβ为靶点进行体外实验阶段的药物研究过程中.通常采用透射电镜观察Aβ的形态改变来推断药物能否抑制AB聚集.这也是体外间接了解药物治疗AD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制备淀粉样蛋白的透射电镜标本时。常会发生含碳铜网不能均匀和完全地吸附样本溶液的情况。使标本上出现斑块盲视野区和无样本区。染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电镜下观察淀粉样蛋白超微结构质量较低。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扣滴延时染色法,即:采用样本溶液扣滴.延长样本与含碳铜网接触时间和延长醋酸双氧铀染色时间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重要因素。我们前期发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能诱导大鼠产生与Aβ相似的认知障碍,提示CRP可能是AD的重要致病因子。本实验目的是利用PC12细胞初步探讨CRP的细胞毒性与Aβ相关因子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β-分泌酶(β-site of APP cleaving enzyme,BACE-1)、早老素1(presenilins-1,PS-1)和早老素2(presenilins-2,PS-2)的表达调控关系。继而以APP/PS1转基因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脑内CRP和Aβ1-42的相关性;同时脑室给予APP/PS1转基因小鼠CRP以及bis(PC)-H后,观察CRP及其抑制剂是否能影响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并分析脑内Aβ斑块的形成以明确CRP参与AD早期发病过程的机制。结果显示,CRP诱导PC细胞的相对活力下降,LDH释放增加,表明CRP对PC12细胞产生毒性损伤作用;bis(PC)-H则通过拮抗CRP活性逆转CRP对PC12细胞产生的毒性作用。CRP处理细胞后可诱导Aβ生成相关因子和Aβ1-42的表达显著上调,而bis(PC)-H则可以逆转CRP这一效应,提示了CRP可以调节Aβ的生成。我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CRP与Aβ1-42的水平存在正相关,推测CRP可能通过调节Aβ1-42的生成参与AD早期的发病。我们通过脑室给药的方式给予疾病早期的APP/PS1转基因小鼠CRP及其抑制剂,发现CRP可以影响其学习记忆和Aβ斑块形成。拮抗CRP可以逆转APP/PS1转基因小鼠在物体识别、Morris水迷宫和跳台实验中轻度学习记忆损伤的趋势,并减少Aβ斑块的形成;给予CRP则可以加重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的损伤,并增加Aβ斑块的形成,一正一反地证明了CRP参与AD转基因小鼠的发病。本实验发现了CRP是一个可以作为早期干预AD发病的新靶点,也阐明了CRP参与AD发病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林牧  杜安妮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244-324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老年期痴呆的50%~75%。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及行为改变等。据统计,全世界约3 600万人深受AD的危害[1]。AD在组织病理学上的典型改变为神经炎性斑(老年斑,SP)、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然而,引发AD的机制尚不确定,主要假说有Aβ学说、tau蛋白学说及分子遗传学说等[2]。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研究仍然面临全面挑战:不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和理想的早期诊断方法,对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异常磷酸化、葡萄糖代谢异常、神经炎症、神经退变与神经元/突触丢失等AD多病理生理特征之间关系也知之甚少。转入Aβ相关基因尽管能在动物模型脑内产生大量可溶性Aβ沉积和斑块,但却不能诱发脑葡萄糖代谢减少、神经退变等病理生理特征;AD患者脑Aβ沉积与脑葡萄糖代谢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和疾病病程并无关联。这导致长期以来无法建立有效的理论假说和真实反应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特征的AD动物模型。 先前研究已经证明,饮食剥夺导致硫胺素缺乏显著增加AD模型小鼠脑Aβ沉积。我们进一步研究表明,AD患者以二磷酸硫胺素(TDP)减少为显著特征的硫胺素代谢异常是特异性病理生理特征之一,与脑葡萄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为了探索TDP减少与AD其他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我们建立了硫胺素代谢异常小鼠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小鼠先后表现AD几乎全部的病理生理特征,包括机体糖耐量异常、脑葡萄糖代谢异常、脑Aβ沉积、Tau异常磷酸化、胶质细胞激活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异常高分泌、脑微循环形成障碍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颅脑核磁共振成像动态研究表明,模型小鼠从6周开始表现显著的进行性脑萎缩;病理 学研究也证实,模型小鼠皮质和海马神经元显著减少;行为学研究也表明,模型小鼠显著地认知功能损害。 我们的研究表明,硫胺素代谢异常导致脑葡萄糖代谢异常才是诱发AD多级联病理生理反应和特征的原因。结合先前针对Aβ靶标预防和治疗AD临床试验持续性失败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应该是重新研究和认识AD多病理生理特征之间关系和发病机制,探索新的疾病早期诊断和干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方建 《医药导报》2004,23(2):0068-0069
众多研究从不同角度提出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的多种病因假说或推断,主要有胆碱能假说,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假说,应激适应性衰竭假说,自由基损害假说和炎症机制假说等。目前药物治疗AD仍首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择和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抗Aβ药、神经再生促进药等药物的对因治疗现仍处于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eptide,Aβ)沉积形成的细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丢失伴随胶质细胞增生等。最近的研究发现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AD的病程有预防治疗作用,主要基于其对神经的保护作用和抗炎功效。本文综述了内源性大麻素对AD的保护作用的几个方面,旨在为AD的治疗开辟新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β淀粉样蛋白(Aβ)分子量约为4kDa,是由39~4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其被认为是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发病的核心蛋白。脑内Aβ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protein,APP)水解产生,主要通过跨血脑屏障外向转运清除。正常生理条件下,脑内Aβ的产生和清除保持动态平衡。若失衡(清除小于产生),则导致Aβ水平异常升高,继而聚集、沉淀,形成老年斑,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反应,如突出功能异常、神经元凋亡、记忆损害等,继而引发AD。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ow-density-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LRP1)为600 kDa的Ⅰ型跨膜糖蛋白,属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家族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6.
神经炎症免疫学说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可以激活神经胶质细胞释放促炎因子如IL-6,IL-1β和TNF-α等,损伤周围神经元,引起突触丢失,进而导致老年痴呆。因此,减轻炎症被认为是改善甚至治疗AD的重要途经之一。2-AG作为一种内源性大麻素,具有抗炎和通过Ⅰ型大麻素受体(CB1R)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当药黄素(swertisin)是酸枣仁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糖尿病等药理学作用。本文在小鼠海马脑片上研究了当药黄素通过CB1R改善Aβ_(25-35)诱导的神经炎症。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β_(25-35)5μmol·L-1诱导的海马脑片炎症因子IL-1β释放量显著增加;当药黄素(30μmol·L-1)组与Aβ_(25-35)组相比,小鼠海马脑片中炎症因子IL-1β释放量显著降低;而CB1R的特异性阻抗剂Rimonabant(3 mmol·L-1)阻断了这种改善作用。由此可推断,当药黄素通过CB1R降低了Aβ_(25-35)诱导的神经炎症。  相似文献   

17.
阿尔采末病(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和沉积。Aβ是由淀粉样蛋白前体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剪切代谢生成,而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是该过程的限速酶,抑制BACE1的活性可减少Aβ的产生,因此BACE1成为人们关注治疗AD的热门靶点。本文对近年来BACE1靶点在阿尔采末病治疗中的研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专门研制神经退行性病变疗法的澳大利亚生物技术公司Prana宣布,阿尔茨海默病(AD)候选药PBT2(Ⅰ)能降低疾病早期患者淀粉样β-42(Aβ-42)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D),它是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第4位病因。普遍认为淀粉样蛋白(Aβ)是AD的发病原因,已提出数种清除Aβ的机制,包括受体介导的通过血脑屏障的Aβ转运,酶介导的Aβ降解。此外,免疫反应也与Aβ清除有关。在AD病人中,这些清除机制似乎受到损害。近来,已开发了靶向免疫清除Aβ分子的方法。本文讨论了清除Aβ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药物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日益显著,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如Alzheimer病(A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尽管对其发病机制提出了包括经递质与受体、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磷酸化、炎症反应等在内的多种学说,采取了阻断Aβ聚集、调节Aβ生成(γ激动α分泌酶,抑制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干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等措施进行了广泛研究,但迄今为止无论是对AD的发病率或是其病程仍缺乏理想的预防/治疗手段/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