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病毒性脑炎病例中肠道病毒感染的比例及流行型别分布,积累病原学诊断经验。[方法]采集2004至2007年监测病例脑脊液标本,细胞培养分离肠道病毒,RT-PCR诊断,组合血清中和试验与EVVP1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血清型别鉴定。[结果]246例标本肠道病毒分离阳性率19.5%,病毒分离与RT-PCR检测总阳性率34.5%;流行/暴发病例分离阳性率(41.2%)高于一般住院病例(13.8%);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44.7%~2.5%)。分离到的均为埃坷病毒(echovirus,ECV),其中ECV30型占43.8%。RT-PCR诊断阳性率(49.0%)显著高于病毒分离率(28.9%)。[结论]病毒性脑炎中肠道病毒占比例高,ECV30为常见血清型;RT-PCR诊断敏感、快速,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了解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主要致病原。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HSV I-DNA,HSV II-DNA,VZV-DNA,HCMV-DNA,EBV-DNA。结果:52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有82例(15.6%)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0-10岁为高发年龄组。9例(1.7%)为巨细胞病毒性脑炎,7例(1.3%)为水痘-带头疱疹病毒性脑炎,4例(0.7%)为EB病毒性脑炎。结论:疱疹病毒性脑炎以单纯疱疹病毒为主要致病原,PCR法对疱疹病毒性脑炎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原构成及不同年龄组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方法将5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年龄分为A组(〈3岁)、B组(3岁~6岁)及C组(〉6岁)3组。(1)采用PCR法检测脑脊液常见病毒核酸,包括肠道病毒(EV)、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2)分析不同年龄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1)32例核酸检测阳性(60.38%),其中EV 23例(43.40%),HSV 8例(15.09%),HCMV 1例(1.89%),未检出VZV。(2)A、B两组中有惊厥者明显多于C组(P〈0.01),C组以头痛为早期症状者23例(85.19%),而A、B两组分别只有1例和4例(P〈0.01)。HSV脑炎惊厥发生明显多于其他病毒性脑炎。结论证实合肥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以EV和HSV为主,HSV脑炎临床症状较严重,提示临床应加强病毒性脑炎病原检测工作,而PCFR检测患儿脑脊液中特异性病毒核酸片段符合临床快速、特异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4.
26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结果 人群分布主要为3~12岁儿童,占95%;时间分布从4月开始,7月达高峰;地区分布主要为郊区,占93%。血清病原学检测结果主要为科萨奇病毒和艾柯病毒,两者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3%(40/262)和15.6%(41/262),占总阳性数的89%。结论 此次夏季性病脑性脑炎流行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3年浙江省监测点病毒性脑膜脑炎病原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浙南和浙北监测点医院采集疑似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和/或粪便样本,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人类肠道病毒(HEV)、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腮腺炎病毒(MuV)、单纯疱疹病毒(HSV)和巨细胞病毒(CMV)核酸,采用人横纹肌瘤细胞(RD)和人喉表皮样癌细胞(Hep-2)分离HEV,对HEV阳性分离物或核酸阳性样本扩增VP1基因并测序,然后进行同源性与进化分析。结果 在229例患者共计239份样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92份(38.5%),其中HEV阳性87份,MuV、HSV和CMV阳性分别为1、2和2份;87份HEV中柯萨奇病毒(CV)38份和埃可病毒(E)49份;239份样本中分离到56株(23.4%)HEV;在31份HEV核酸阳性但病毒分离阴性的脑脊液样本中,检出最多的为E9(9份),其次为CVA9(8份);HEV血清型分别为CVA9、CVB4、CVB5、E6、E7、E9、E11、E14、E16、E25和E30;浙南监测点优势流行株为CVB5,浙北为E6。VP1区进化分析显示,浙江省HEV均为B组EV。结论 2013年浙江省监测点病毒性脑膜脑炎的主要病原为HEV-B,涉及11个血清型,首次在浙江省分离到E7;浙南优势流行株为CVB5,浙北为E6;核酸检出率明显高于病毒分离率,采用常规EV分离法存在漏检E9和CVA9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河南省部分地区病毒性脑炎的病原种类及流行特点。方法 对2008年新乡、开封、洛阳监测的病毒性脑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液和脑脊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IgM,对其中乙脑IgM阴性病例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分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他病毒。结果 从215例病毒性脑炎病例中检出乙脑IgM抗体阳性47例,阳性率为21.86%;从乙脑IgM阴性的168例脑脊液中分离到肠道病毒24株,阳性率为14.29%;24株肠道病毒中,埃可病毒30(ECHO30)12株,埃可病毒6(ECHO6)7株,埃可病毒25(ECHO25)4株,柯萨奇病毒B5(CoxB5)1株;47例乙脑和168例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发病高峰为7~9月,分别占93.62%和70.24%;新乡、开封的乙脑和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以0~14岁儿童为主,分别为91.91%、92.31%和97.92%、98.41%;洛阳的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0~14岁占92.99%,乙脑≥15岁发病明显上升,占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3,P<0.05);洛阳乙脑病例以农民为主,新乡、开封乙脑病例及3地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病例均以散居、托幼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 病毒性脑炎病原体以乙脑病毒和肠道病毒为主;乙脑与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高发季节一致;不同地区2类脑炎发病年龄、职业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一起由埃可30型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暴发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查明临海市儿童中突发的不明原因脑炎的病因。[方法]对2004年l~6月该市脑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发现患者274名,分布在19个镇(街道),有47.8%的病例在相邻的3个街道,患者多为幼托园所与学校的学生;1、2月散发,4月明显上升,5月进入高峰,6月7日流行终止;性别男65.0%,女35.0%;年龄以4~12岁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38℃~39℃)、持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脑刺激症状,脑脊液检查自细胞数增加,病程3~4d,预后良好;从16例患儿脑脊液中分离得4株埃可30型病毒。[结论]流行病学调查确认此次流行为一起由埃可30型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暴发。  相似文献   

8.
洪源  张双  王玉珍  田庆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15-3117
目的:了解唐山市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166例病毒性脑炎疑似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急性期均做血常规检查,采用荧光PCR方法对脑脊液进行病毒检测,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病毒IgM抗体。结果:所有标本中,EV71病毒检出率最高,为20.5%,其次为CV病毒,检出率为12.7%,位居第三位是HSV病毒,检出率为9.6%。PCR和ELISA检测对EV71、CV和HSV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3岁和≥3岁儿童病原体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和ELISA检测对病原体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唐山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体仍以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为主;尤以3岁以下儿童易感,应加强此类儿童群体的防控;应联合应用PCR与ELISA检测,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聚集性病毒性脑炎的发病特征及分布.方法 采用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的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5月10日至6月12日共发病4例,其中6月6~12日发病3例,病例聚集于大勇村大勇组一栋住宅楼,发病年龄为9个月至2岁未规范完成预防接种的儿童.结论 病毒性脑炎聚集性发病极少见,致病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通过对该村及周边村学龄前儿童进行乙脑疫苗普种,开展全民爱国卫生、防蚊灭蚊活动后无新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新华 《工企医刊》2002,15(3):43-44
1 病历摘要患儿男,4岁,因发热4天伴头痛、呕吐2天收入院。患儿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伴有明显头痛2天,呕吐2次,为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腹泻及咳喘等症状。查体:T38.7℃,急性热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项无强直,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未扪及。四肢关节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无病理反射。血常规:WBC7.0×10~6/L,中性54%,血红蛋白123g/L,CSF: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滴度快速测定法.方法 以TCID50法测定的EV71病毒样品作为滴度检测参考品,建立EV71病毒滴度的逆转录-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方法.通过滴度参考品和待测病毒样品的Ct值计算待测样品中的病毒滴度,并对该检测法进行特异性、重复性验证.结果 所得检测方法可以用于EV71病毒滴度的快速检测.本测定法具有较好的线性,线性范围为lgTCID50 2.61~8.61,相关系数R2为0.9881;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与TCID50法检测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变异系数(CV)<5%.结论 所建立的逆转录-荧光实时定量PCR法线性范围广,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可用于EV71样品病毒滴度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9年郴州市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类型及分布特征。[方法]采集46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样本,采用RT-PCR及Real-Time PCR法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肠道病毒科萨奇A16型(CoxA16)3种核酸。[结果]46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样本,其中EV71型22例、通用型11例、CoxA16型4例,总阳性率为80.43%。[结论]2009年引起郴州市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EV71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阜阳市手足151病暴发的病原体,并对RT,PCR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巢式RT—PCR方法,分别采用肠道通用引物、EV71特异引物和CoxA16特异引物对这起暴发中156例病人的176份病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56例病例的176份标本中,肠道通用引物、EV71特异引物和CoxA16特异引物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3.30%、63.07%、0%。咽拭子、气管吸痰液、肛拭子肠道通用引物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5.71%、54.54%、78.57%,χ^2=4.57,P〉0.05;EV71特异引物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5.00%、45.45%、71.43%,χ^2=3.57,P〉0.05,两种引物检测的三类标本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156例病例中,有22人采集了双份或多份标本共计50份,其中标本阳性率和病例阳性率比较,肠道通用引物检测分别为56.00%、81.82%,χ^2=4.41,P〈0.05;EV71特异引物检测分别为54.00%、81.82%,χ^2=5.04,P〈0.05,两种引物检测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巢式RT—PCR技术是肠道病毒快速诊断的重要手段,阜阳市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EV71型。多次多样本采样能够提高病例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8年郴州市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类型及分布特征。[方法]采集17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病例的咽拭子、疱疹液等样本,采用RT-PCR及Real-Time法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肠道病毒科萨奇A16型(CoxA16)这3种核酸。[结果]共检测17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样本,其中通用型3例、CoxA16型3例、EV71型2例,总阳性率为47.00%。[结论]引起郴州市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及其他肠道病毒。  相似文献   

15.
2006—2008年广东省病毒性脑炎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广东省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分别选择位于广东省中部、西部和东部的各1家三甲医院为监测点,以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例为监测对象,于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收集有关病例信息,并采集病例的血清和脑脊液,分别采用ELISA和RT—PCR(或PCR)的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ELISA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乙脑病毒(JEV)、腺病毒(ADV)、埃可病毒(ECOH)、柯萨奇病毒(COX)、巨细胞病毒(CMV)IgM抗体;RT—PCR(或PCR)法检测黄病毒(包括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WNV)、肠道病毒(包括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型、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和Colti病毒的病毒核酸。同时收集同期广东省报告乙脑病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3家监测医院共收治病毒性脑炎病例195例,男女性别比为1.6:1(120/75),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但以10岁及以下儿童为多,占26.67%;同期广东省共报告乙脑发病例数296例,其中以10岁及以下和11~14岁儿童为主,分别占70.27%、26.01%。对3家监测医院收集的152例病毒性脑炎病例的血清进行病毒IgM抗体检测,共有47例病毒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0.92%。其中腺病毒IgM抗体阳性的最多,共有20例,占血清阳性病例数的42.55%,其次是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5例,占31.91%,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数分别为5、3、3、1例;检测109例脑脊液,均未检测到病毒核酸;75.90%的监测病例未能检测出病毒抗体或病毒核酸。结论乙脑病例主要以1~14岁儿童为主,而其他病毒性脑炎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病;除乙脑外,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是广东省病毒性脑炎常见的病原体。应建立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以进一步明确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描述2009-2013年期间南京市流感的流行病学规律和特点。方法 流感样本来源于流感样病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确定阳性病例以及流感分型。采用Excel 2007整理数据和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间,南京地区共有流感样病例17 906例,其中阳性2 990例,流感阳性率为16.7%。流感阳性率随月份、季度和年份而改变,南京阳性率高峰主要出现在秋冬季,也伴有一些夏季的高峰。甲型流感主要在夏季、秋季和冬季流行,乙型流感主要在冬季流行。2009-2013年南京优势毒株为甲型H1N1,H3N2和乙型流感。H3N2通常在秋季和夏季达到流行高峰,甲型H1N1大流行在秋季出现高峰,乙型流感主要在冬季流行。南京地区在秋季和初冬出现流行高峰,但有些年份,在夏季和初秋出现H3N2流行高峰。采用移动流行病学方法建立标准模型,一般流感在南京的流行大约持续11周,流行阈值为25.21%,流感阳性的背景率为5.82%。结论 南京流感高峰通常一年发生一次,但在有些年份中,会出现两个流感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氢醌(hydroquinone,HQ)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脂质过氧化损伤产物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氧化损伤修复酶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human 8-oxo-guanine DNA glyeoslase,hOGG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HQ毒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HQ作用于A549细胞,噻唑兰(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的变化,比色法测定MDA含量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e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分析hOGG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随着HQ浓度的增加,各实验结果为:(1)A549细胞的吸光度值(A值)下降,160 μmol/L和320 μmoL/L浓度组[(0.584±0.098)、(0.328±0.066)]与对照组(0.989±0.1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5.56、9.07,P值均<0.05),且两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80%;(2)A549细胞内ROS生成增多,40 μmol/L和80 μmoL/L浓度组A值[(39.80±4.15)、(101.99μ9.45)]与对照组(5.71±0.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74、30.32,P值均<0.05);(3)SOD、GSH-Px活性下降,活性值在80 μmol/L时[(22.93±0.56)U/mg prot、(25.60±2.31)U/mg prot]均低于对照组[(25.62±0.28)U/mg prot、(38.97±2.61)U/mg pr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2.17、8.78,P值均<0.05);MDA含量升高,在40 μmol/L和80 μmol/L[(1.07±0.01)nmol/mg prot、(1.19±0.08)nmol/mg plot]时高于对照组[(0.77±0.04)nmol/mg pr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90、15.49,P值均<0.05);SOD(r=-0.95,F=20.00,P=0.04)与GSH-Px(r=-0.99,F=115.48,P=0.01)活力的下降和MDA(r=0.96,F=21.31,P=0.04)含量的升高均与HQ浓度的变化具有剂量-反应关系;(4)RT-PCR结果显示:HQ作用后,A549细胞hOGG1 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80 μmoL/L浓度组hOGG1 mRNA的表达(0.478±0.017)与对照组(0.715±0.038)相比降低较明显(q=11.70,P<0.05).结论 HQ可以诱导细胞活性氧增加和hOGG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降,提示氧化损伤是HQ毒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用于检测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品。方法:通过逆转录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后连接至pMD18-T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分别经PCR和测序验证重组质粒的正确性。分光光度计测量重组质粒的吸光值,换算成拷贝数浓度后作梯度稀释制得质粒标准品。10倍梯度稀释质粒标准品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片段成功克隆至pMD18-T载体之中,重组质粒序列完全正确。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10倍梯度稀释的质粒标准品所得标准曲线良好。结论:成功构建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品。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