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perfusion,CTP)参数的关系,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5例发病6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平扫、CTP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记录CTP各参数,同时评价病灶侧大血管情况;分别在发病时、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cale,mR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结果①75例患者CTA检查显示血管大致正常29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狭窄6例,颈内动脉闭塞16例。②病灶侧血管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及血管正常组比较,患者缺血区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异常面积、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异常面积、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异常面积、梗死区相对CBF(relative CBF,rCBF)及相对CBV(relative CBV,r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参数异常改变均比血管正常组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狭窄组CTP的脑灌注参数仅CBF面积比血管正常组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异常范围(CBF面积、TTP面积、CBV面积)均明显大于血管狭窄组(P<0.05)。③患者发病时仅NIHS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正常组明显优于血管狭窄组和血管异常组;在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的NIHSS、BI、mR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正常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侧血管异常与CTP显示的缺血范围相关,并且可以作为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血管反应性与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2月—2014年5月收治的194例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合屏气试验检测梗死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屏气指数(HBI),治疗组(89例)给予常规治疗+尤瑞克林治疗15 d,对照组(105例)给予常规治疗15 d。治疗前和治疗第16天,评估记录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残疾程度量表(mRS)评分,分析HBI与NIHSS评分及mRS评分降幅的相关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6天对照组和治疗组NIHSS评分与mRS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6天时,对照组和治疗组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第16天时,治疗组HBI与NIHSS评分降幅、mRS评分降幅均呈正相关(r=0.427、0.620,P<0.001)。治疗第16天时,对照组HBI与NIHSS评分降幅呈正相关(r=0.618,P<0.001);对照组HBI与mRS评分降幅无直线相关性(r=0.191,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TCD评价下的脑血管反应性与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预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神经损伤和预后的关系,为急性脑梗死神经损伤和预后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以发病48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脑梗死组和30例同期健康查体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急性期的血清OPN、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治疗7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NIHSS≥7分和NIHSS<7分患者的血清OPN、MDA、SOD、GSH-Px水平以及mRS≤2分和mRS>2分患者的血清OPN、MDA、SOD、GSH-Px水平,分析血清OPN、MDA、SOD、GSH-Px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和mRS得分的关系及其单独和联合预测其神经损伤和预后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OPN、MDA水平均升高而血清SOD、GSH-Px水平则降低(P<0.05).与脑梗死组NIHSS<7分患者比较,NIHSS≥7分患者急性期血清OPN、MDA水平均升高而血清SOD、GSH-Px水平则降低(P<0.05).脑梗死组mRS>2分患者急性期血清OPN、MDA水平亦均高于其mRS>2分患者,而血清SOD、GSH-Px水平则均低于mRS≤2分(P<0.05).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OPN、MDA水平与其NIHSS和mRS得分均呈正相关(OPN:r=0.785,0.772;MDA:r=0.768,0.793,P<0.05),其急性期血清SOD、GSH-Px水平与其NIHSS和mRS得分则呈负相关(SOD:r=-0.812,-0.795;GSH-Px:r=-0.822,-0.81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OPN、MDA、SOD、GSH-Px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其神经损伤和预后的价值均良好,其中以四者联合预测其神经损伤和预后的价值最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OPN和氧化应激水平与其神经损伤和预后均相关且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良好,联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OPN和氧化应激水平可能作为其神经损伤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80-282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价值。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CTA和CTP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分为A组(CTA和CTP均为阳性,n=36)、B组(CTA阳性,CTP阴性,n=12)、C组(CTA阴性,CTP阳性,n=21)、D组(CTA和CTP均为阴性,n=9)。治疗24 h内,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近期预后效果;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远期预后。结果:治疗后,A组NIHSS评分低于其余3组,B组和C组NIHSS评分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mRS评分≤2分的患者显著多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结合CTP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后循环缺血性事件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鞠奕  王桂红  王拥军 《北京医学》2006,28(11):647-649
目的 评估206例后循环缺血性事件患者30d预后,探讨不同病变部位及受累血管与30d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6例后循环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改良Rankin残障量表(MRS)评估,病后30d进行MRS评估,分析患者30d预后;系统评价病变部位及受累血管,并与预后不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206例,病后30d病死率为4.9%,致残率为18%,颅脑近中远段同时受累(r=9.270,P<0.001)、基底动脉急性闭塞(r=5.106,P<0.001)及颅内病变个数>1个(r=2.491,P<0.001)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不同病变部位、血管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性事件预后不同,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卒中前体育锻炼水平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20年6月收治住院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CTA)评价的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对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进行半定量评估,采用现代Saltin-Grimby体育锻炼水平量表(SGPALS)对卒中前患者体育锻炼水平进行量化评估,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患者发病3个月生活自理能力,比较不同体育锻炼水平间患者rLMC的差异,及对90天改良mRS的影响。  结果  共纳入157例患者,其中低运动量组患者72例,高运动量组85例,高运动量组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发病3个月mRS评分低于低运动量组(P值分别为0.001、0.039、 < 0.001),rLMC评分高于低运动量组(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3个月99例患者预后良好(mRS≤2),58例患者预后不良(mRS>2),预后良好组SGPALS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P<0.001),rLMC评分大于预后不良组(P<0.001),既往他汀类药物服用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GPALS评分及rLMC评分高是良好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1.455、1.181;P=0.043、0.003),既往糖尿病史、基线NIHSS评分高是良好预后的危险因素(OR=0.366、0.899;P=0.027、0.023)。  结论  卒中前体育锻炼能改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及发病3个月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张填  冯晓丽  王埮  许钟中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5):3110-3115
背景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可参与多种细胞的甲基化过程,高Hcy血症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而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关于H型高血压对急性脑梗死分型及近期预后的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及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2月,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26例,根据其是否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及血清Hcy水平分为四组:单纯脑梗死组(n=41)、单纯高Hcy组(n=70)、单纯高血压组(n=42)、H型高血压组(n=73)。对比各组患者的脑梗死OCSP分型及临床特征,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计分法及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入院时及发病30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与预后情况。结果 不同组别患者的脑梗死类型构成不同(P<0.01)。各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30 d后BI评分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型高血压组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发病30 d后BI评分低于单纯脑梗死组、单纯高Hcy组、单纯高血压组,mRS评分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单纯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不同OCSP分型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及发病30 d后BI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腔隙性梗死(L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及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P<0.05),与LACI组比较,PACI及TACI组发病30 d后BI评分更低(P<0.05)、mRS评分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TACI型脑梗死、PACI型脑梗死、POCI型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发病30 d预后差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型高血压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加重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以LACI型最为多见,其30 d预后相对较好,但若为TACI型,则30 d预后较差,应格外注意其病情进展情况。因此,早期识别、早期积极干预H型高血压,将对有效防控急性脑梗死、改善残疾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CTP)分析人尿激肽原酶1(Human urine kallikrein,HUK1)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69例符合要求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片0.1 g/d,氯吡格雷片75 mg/d);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注射用HUK1(0.15 p NA U),行静脉滴注,1次/d,连用3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行CTP检查,观察病变区CTP检测参数(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及相对达峰时间r TTP);记录入院24 h内及治疗3周患者的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时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mR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3周后观察组梗死灶半暗带r CBF(0.84±0.17)、r CBV(0.89±0.25)及r TTP(1.29±0.37)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灌注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NIHSS评分(3.48±5.69)优于治疗前(11.71±5.62)及对照组(4.98±5.04)(P<0.01);治疗3月后随访mRS评分(1.58±1.77)优于对照组(2.36±1.52)(P<0.05)。结论:HUK1可以增加缺血区域的血流量,促进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30例发病在4.5 h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t-PA组、UK组、对照组,比较三组溶栓前后及常规治疗前后1 h、1 d、3 d、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 d、90 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价溶栓治疗疗效。结果:溶栓治疗后rt-PA组、UK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BI指数均明显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 h时间窗内给予rt-PA或UK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IL 33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4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 33水平。在出院90 d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9)和预后不良组(n=73),分别对两组患者基线期一般资料和血清学资料进行比较。对NIHSS评分与血清IL 33水平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血清IL 33水平的ROC曲线。 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既往脑梗死病史和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血清IL 33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血清IL 33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81, P<0.01)。入院时NIHS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而血清IL 33水平是保护因素(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72.5%。结论: 血清IL 33水平降低可作为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5例短暂性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24h内进行CTP和CTA(CT angiography)检查,发病72h内进行头颅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和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进行检查,比较CTP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检出结果差异,并对病灶侧与健康侧的脑灌注成像参数如获得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A检出35个病灶,MRI检出44个病灶,CTP检出59个病灶,CTP对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A和MR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检出的病灶表现分型中I1期12个,I2期29个,II1期11个,II2期7个,I2期明显多于其他分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病灶侧的TTP值、MTT值(P0.05);CTP病灶侧的CBV值与健康侧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CT脑灌注成像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以全面的诊断,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essel wall imaging,VWI)技术与自校准平面回波灌注成像(self-calibrated echo planar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SCALE-PWI)探索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LSA)影像学特征对基...  相似文献   

13.
殷安鹏  黄会林 《河北医学》2014,(11):1777-1781
研究脑卒中患者CT灌注(CTP)在辅助纤溶酶原重组组织型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急性脑卒中入院治疗的患者共58例,根据CTP 提示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CBF比值介于0.2-0.6之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CTP 辅助溶栓。对比实验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h、7d的CTP 各参数。对比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h、7d的NIHS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溶栓后14d时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4h、7d的CBF、CBV灌注量均显著高于前一时间节点,而CBF、CBV和TTP 面积均显著低于前一时间节点,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4h、7d的rCBF和rCBV均显著高于前一时间点,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24h、7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前一时间节点,P<0.01;实验组治疗后24h、7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一时间节点的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P 辅助静脉溶栓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种头颅CT灌注(CTP)参数阈值法下的急性脑梗死病例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循环分级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发病时间24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48例,所有病例CTP存在灌注不足且CT血管造影(CTA)提示一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根据CTA将侧支循环分为良好、一般及不良3个级别,分别使用2种CTP阈值法,Tmax-rCBF法(Tmax>6 s定义低灌注区,rCBF < 30%定义梗死核心)及rMTT-CBV法(rMTT>145%定义低灌注区,CBV < 2 mg/100 g定义梗死核心),测量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并计算错配率,并比较上述结果与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结果2种阈值法所测得的梗死核心体积与侧支分级呈负相关,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分级呈正相关(P < 0.01),并且Tmax-rCBF法(r半暗带=0.796/r错配率=0.880)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较rMTT-CBV法(r半暗带=0.601/r错配率=0.737)与侧支分级相关性更强。结论侧支循环优良与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密切相关,且Tmax-rCBF阈值法定义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及错配率与侧支循环分级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He LY  Wang J  Zhang B  Dong WW  Luo 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3):3063-3067
目的 应用无创脑电阻抗测定探讨脑梗死患者脑水肿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200名健康志愿者、107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的脑电阻抗及其变化,通过多媒体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头颅CT上水肿的体积,并与脑电阻抗(CEI)测定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健康志愿者左右大脑半球CEI值分别为(8.0±1.0)和(8.0±0.7),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及3~6 h连续监测前后CEI值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梗死体积大于20 ml者CEI阳性率最高为80.0%,20~50 ml者为75.9%,大于50 ml者为83.3%明显高于体积小于20 ml者(42.9%).(3)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起病后梗死侧CEI值逐渐升高,病后3~5 d,病灶侧CEI值明显升高与正常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天两侧值分别为9.2±2.1和8.8±1.8,(n=91,P<0.01);病后5 d 两侧CEI值分别为9.2±2.3和8.6±1.9,(n=84,P<0.01),病后7 d病灶侧CEI值呈下降趋势(8.9±2.2比8.7±2.3)(n=68,P>0.05).(4)梗死侧CEI值的变化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关系;病后24 h,r=0.682(n=31,P<0.05),病后3 d,r=0.602(n=56,P<0.05).结论 CEI测定可较敏感地反映脑梗死患者脑水肿的变化,CEI值越高,则提示脑水肿越重,梗死体积越大.病灶体积大于20 ml者检测阳性率最高.该方法为临床进行动态、床旁连续无创性脑水肿检测提供了新的有意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CT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中的作用。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31例,其中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4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7例。行常规CT及CTP检查,构建分析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及表面通透性(PS)图像,计算平均CBF、CBV及PS值。并分别在病变对侧脑组织中区测定正常区域的各相应值,分析各组间灌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星形细胞瘤的CBF、CBV及PS值较对侧正常脑组织均明显升高(P<0.01)。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CBF、CBV、PS值明显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病变区(P<0.01)。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CBF、CBV及PS值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CTP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炫速双源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观察缺血再灌注对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杂种家犬12只,通过介入手段建立犬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模型,均在栓塞前以及栓塞后1、2、3、4、5、6 h,进行CT平扫检查、炫速双源CT脑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测定梗死区和对侧正常对照区的血流灌注值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流容积(cerebral blood flow volume, rCBV),灌注达到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等,并获得相应脑灌注CT成像,做完CT检查后24 h后处死动物,取其脑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12只犬均成功建立脑梗死模型,CTP检查示11只梗死区CBF、CBV较对侧减少,TTP、MTT较对侧延长,1只无明显的变化。1 h组及2 h组ΔCBF、ΔCBV下降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1-6h组ΔTTP数值具有统计学意义;24 h后实验动物均未死亡,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家犬脑组织出现梗死灶,直径约2.3~8.3 mm。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快速、准确反映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缺血半暗带的部位、范围,可以准确判断栓塞血管部位,对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和抓住动脉溶栓时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头颈CTA联合脑CTP 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螺旋CT对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检查,完成脑CTP 扫描,通过自带工作站系统对获得CBV、CBF、MTT 数据和图像进行分析;完成头颈CTA扫描,检查患者脑供血动脉的狭窄闭塞和斑块情况。联合CTA和CTP 扫描,计算联合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情况。结果:脑CTP 检查中CBF、CBV、MTT图结果的敏感度分别为63.8%、72.3%、89.3%;特异性分别为92.3%、100%、69.2%。脑CTP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MTT图的敏感度最高,CBV图的特异度最高,CBF图介于二者之间。脑CTP 异常患者的患侧CBF和CBV 值小于健侧,MTT值大于健侧。脑CTP 异常组患者与脑CTP 正常组患者在头颈CTA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斑块检测结果中存在显著差异。 CTP 与CTA联合应用时CT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8%(118/130)、99.6%(773/776)、98.3%(891/906)。结论:头颈CTA联合脑CTP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显著提高其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临床脑血管病患者的检查诊断带来新突破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排CT灌注成像对大鼠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CT灌注成像(CTPI)技术对大鼠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雄性SD大鼠5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40只。实验组按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0.5h、1h、2h、3h、6h均分为5个 时点,每个时点8只;对照组也分为5个时点,每个时点2只。2组采用GELightSpeed16排CT机于MCAO后各时 点行灌注扫描,分别计算脑血流量(CBF)图、脑血容量(CBV)图、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在三色的功能图像上画 取双侧对称性兴趣区(ROI),获得病灶侧与对侧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计算CBF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比较 CBF、CBV、MTT成像结果与TTC染色结果并分析2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各参数图均未见异常灌注区,TTC 染色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红染。实验组各参数图均可见缺血梗死区域。MACO后各时点CBV图中的低灌注 体积与CBF图核心区体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C染色梗死体积与CBF核心区、CBV异常灌注区 体积均呈正相关较低(r=0.960,P<0.01;r=0.911,P<0.01);TTC染色梗死体积与MTT异常灌注区体积相关性 较低(r=0.800,P<0.01)。结论:16排CTPI可早期发现梗死病变,能全面显示并可量化梗死和缺血半暗带的部 位、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个性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