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0年广州市大学生精神暴力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0年以方便抽样法抽取广州市3所高校61个班级共2 200名大学生,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大学生精神暴力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 060份.分别采用x2检验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精神暴力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 近1年内,有66.3%(1 365/2 060)的大学生经历了精神暴力,或作为施暴者,或作为受暴者,其中,男性为72.3%(775/1 072),女性为59.7%(590/988),男性高于女性(x2=36.39,P<0.05).精神暴力仅施暴、仅受暴和既施暴又受暴的发生率分别为16.1%(331/2 060)、8.9%(184/2 060)和41.3%(850/2 060),女性仅受暴发生率为10.4%(103/988),高于男性的7.6%(81/1072)(x2 =5.20,P<0.05);男性既施暴又受暴的发生率为47.3%(507/1 072),高于女性的34.7% (343/988)(x2=33.56,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广州市男性大学生精神暴力仅施暴的危险因素为个人不良行为习惯(OR=1.90);仅受暴的危险因素为非独生子女(OR =2.42)、小学至高中老师对自己有不良行为(OR =1.78);既施暴又受暴的危险因素为非独生子女(OR=1.88)、个人有不良行为习惯(OR=1.98)、家庭经济条件困难(OR=1.99)和一般(OR=1.67)、小学至高中老师对自己有不良行为(OR=2.07).女生仅施暴的危险因素为自认月生活费不够用(OR=2.14)或基本够用(OR=2.26)、个人有不良行为习惯(OR=1.69);仅受暴的危险因素为家庭经济条件困难(OR =6.67)或一般(OR =3.81)、在大学以前曾经受人欺负(OR=2.05);既施暴又受暴的危险因素为自认月生活费不够用(OR=1.81)、家庭经济条件困难(OR=2.43)、父母间关系不和谐(OR=1.76)、父母曾对自己体罚(OR=1.66)、小学至高中老师对自己有不良行为(OR=1.73)、在大学以前曾经有受人欺负(OR =2.14),保护因素为宗教信仰(OR=0.38)(P值均<0.05).结论 2010年广州市大学生精神暴力形势严峻.不同性别精神暴力的影响因素不同,女性受影响的范围较男性广,且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性暴力发生情况,为学校和社会开展校园暴力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广州市6所中学2 590名在校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匿名调查,对可能影响性暴力施暴、受暴或两者皆有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性暴力施暴发生率为11.8%(306/2 590),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5.3%(236/1 543)、6.7%(70/1 042);性暴力受暴发生率为20.4% (528/2 590),男生和女生分别为22.9%(353/1 543)、16.6%(173/1 042).单纯施暴的发生率为1.6%(41/2 590),单纯受暴的发生率为10.2%(263/2 590),施暴受暴兼有的发生率为10.2%(265/2 59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单纯施暴的学生中,饮酒(OR=2.864)、玩计算机游戏(OR=2.136)的学生更容易施暴他人;在单纯受暴的学生中,受到父母体罚(OR=2.462),初一(OR=2.462)、初二(OR=2.030)、初三(OR=1.825)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性暴力;在施暴受暴组中,男生(OR=2.531),初一(OR=1.293)、初二(OR=1.240)、初三(OR=2.005),情绪型性格(OR=1.565)、饮酒(OR=2.534)、玩计算机游戏(OR=1.427)、受到父母体罚(OR=1.594)、母亲非民主型教养方式(OR=1.717)的学生更容易施暴受暴两者兼有.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性暴力现象不容忽视.需根据施暴受暴的不同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中学生性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中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状况,探讨遭受暴力和施暴他人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广州市某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1年来校园暴力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各类型暴力的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1064名中学生,在近1年里校园暴力发生率为40.7%,其中遭受暴力和施暴他人发生率分别为33.5%,18.6%;在受暴类型中,心理暴力发生率最高(18.2%),其次是被人故意破坏物品(14.8%),身体暴力(13.7%)和性暴力(4.7%);在施暴类型中,身体暴力发生率最高(11.9%),其次是心理暴力(9.4%),故意破坏他人物品(4.1%)和性暴力(2.7%).吸烟、游荡、流涟娱乐场所、零用钱少和曾受家庭暴力均是遭受暴力和施暴他人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74、2.07、2.16、1.35、1.96和4.06、2.71、4.92、1.55、1.19),此外,认为欺凌行为属正常行为也是施暴他人的危险因素(OR值为1.71).[结论]广州市中学生校园暴力发生普遍,学校有关部门应针对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校园暴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学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现状,探讨校园暴力行为学校水平和个人水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深圳市宝安区14所公办小学和6所农民工子弟小学的4~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1年来校园暴力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以学生为第一水平,学校为第二水平,拟合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校园施暴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5834名小学生,平均年龄(11.49±1.17)岁,男、女生分别为3281、2553人,公立、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分别为4234、1600人,分别占72.60%、27.40%。在近1年里校园施暴行为发生率为72.51%(4230/5834);在施暴类型中,心理暴力发生率最高,为71.94%(4197/5834),其次为躯体暴力为44.31%(2585/5834);公立、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施暴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6.10%(3220/4234)、63.10%(1010/1600);男、女生的施暴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5.59%(2480/3281)、68.55%(1750/2553)。公办性质学校(OR=2.20)、健康教育不足(OR=1.73)、男生(OR=1.27)、学习成绩一般(OR=1.29)、打网络游戏(OR=1.93)、父母当面吵架(OR=1.56)和打骂的教养方式(OR=1.60)均是施暴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宝安区小学生校园暴力发生普遍,学校有关部门应针对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了解成都市青年学生亲密关系暴力行为现状及其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开展亲密关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高校有恋爱经历的青年学生1 041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亲密关系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亲密关系暴力行为的因素.结果 有恋爱经历的青年学生亲密关系暴力的施暴发生率为69.6%,受暴发生率为62.2%.分别有65.4%,64.0%的青年学生曾经施加或遭受过3次以上的亲密关系暴力,52.92%的青年学生既是施暴者又是受暴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女性青年学生,男性青年学生不容易产生亲密关系的施暴行为(OR=0.59),但可能成为亲密关系中的受暴者(OR=1.91);现恋爱0.5年以上(OR--1.70)、同居(OR=2.47)、被同伴欺侮过(OR=1.54)、被父母干涉过者(OR=1.63)与产生施暴行为呈正相关,现恋爱0.5年以上(OR=1.51)、同居者(OR=2.52)也与遭遇暴力行为呈正相关;管理消极情绪的效能感与亲密关系中施暴和受暴行为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96,0.97)(P值均<0.05).结论 青年学生亲密关系暴力现象较为普遍,与青年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恋爱关系和管理消极情绪的能力有密切关系,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学校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讨中学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广州市某区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对其一年来发生校园暴力的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各类型的暴力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了1064名中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率为40.7%,其中男生发生率为49.7%,女生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5,P=0.000);高中生暴力发生率低于初中生(x^2=25.25,P=0.000)。男生遭受总暴力、心理暴力、身体暴力和性暴力的发生率分别为39.3%、21.6%、17.0%、6.0%,女生为26.3%、14.1%、9.7%、3.2%;男生施暴他人的各暴力发生率分别为26.7%、13.3%、17.0%、3.6%,女生分别为8.6%、4.6%、5.7%、1.7%。吸烟、逃学、游荡、曾受家庭暴力、零用钱少是校园暴力的影响因素(OR=6.15、2.52、2.05、1.88、1.31)。结论广州市中学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唐山市中小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河北省唐山市中小学校园暴力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加强唐山地区校园暴力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1414名唐山市中小学生2008年4月-2009年4月暴力发生情况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对施暴行为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中小学生施暴行为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在1414名被调查者中,校园暴力发生率为53.0%,其中躯体暴力发生率为36.3%,心理暴力发生率为31.5%,性暴力发生率为5.5%;50.8%的学生曾遭受过暴力,16.7%的学生有过施暴行为;男女生施暴行为分别为21.7%和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过暴力经历、目睹过暴力事件、支持暴力观点、有不良行为、家庭高收入的学生及男生对他人施暴的危险性更大(OR值分别为5.131,3.425,1.967,1.646,1.376,1.499)。结论唐山市中小学校校园暴力发生率较高,校园暴力危险因素复杂,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大学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某省两所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一年来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析各类型暴力的发生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发放问卷5300份,得到有效问卷3910份,应答率73.77%。3910人中最近一年内发生校园暴力者703人,发生率为17.98%。其中,男生发生率为29.60%,女生发生率为7.27%。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x^2=329.89,P=0.000)。(2)一年来男生受暴力发生率为28.00%,女生为7.27%。各受暴力类型中,威胁、勒索、情感虐待、躯体攻击、语言的性骚扰、躯体的性骚扰发生率,男生分别为18.03%、13.97%、10.77%、085%、0.48%;女生分别为3.64%、5.84%、1.38%、1.33%、1.13%。暴力来源主要为校内同学。(3)一年来男生施暴他人发生率为10.40%,女生为1.47%。施暴对象主要为校内同学。(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饮酒、经常上网是遭受暴力(OR值分别为1.48、2.96、1.66)和施暴他人(OR值分别为2.92、1.88、2.09)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校园暴力的发生率很高,一些危险因素也不容忽视,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小学生校园暴力施暴行为现况,探讨个人及家庭因素对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0月—2019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四川省泸州市12所小学3~5年级6 048名小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校园暴力施暴行为发生率为30.20%。家庭因素中,和兄弟姐妹关系一般(OR=1.28,P=0.046)、母亲文化程度较低(OR=1.26,P=0.036;OR=1.42,P=0.002;OR=1.59,P 0.001)、非原生家庭(OR=1.34,P=0.001)等是校园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父母未当面吵架(OR=0.53,P 0.001)、积极教养方式(OR=0.54,P 0.001)是校园暴力施暴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不良家庭结构、紧张的家庭氛围,消极教养方式与母亲文化程度较低等家庭因素都与小学生暴力行为有关,因此良好的家庭关系与氛围,优化的家庭教育形式与方法,有助于减少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了解有恋爱经历在校医专大学生恋爱暴力发生情况,为有效预防校园暴力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安徽省某医学专科学校在校一、二年级有恋爱经历的1 73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依恋类型学生恋爱暴力的检出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的作用后,评价依恋类型对男女大学生恋爱暴力发生的影响.结果 1 734名大学生中,主动施暴者共733名(42.3%),被动受暴者573名(33.0%).女生主动施暴检出率(47.8%)高于男生(31.3%),男生被动暴力检出率(36.8%)高于女生(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19,5.50,P值均<0.05).以安全型依恋为参考,迷恋型依恋是女生主动暴力(OR=1.88,95%CI=1.15~3.07)、被动暴力(OR=2.52,95%CI=1.49~4.24)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恋爱暴力现象普遍,依恋类型与大学生恋爱暴力的关联有性别特异性,迷恋型依恋增加女生恋爱暴力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孙静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665-666,669
[目的]探讨护理大专生实施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某校护理系大专生为调查对象,对一年来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析实施暴力行为的发生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该校护理大专生实施校园暴力行为的总发生率为9.9%,其中男生43.2%,女生8.3%,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χ2=44.357,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遭受暴力后的处理方式(报警、告诉同学、闷在心里)和受暴后以暴制暴的心理反应是实施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9.248、4.417、3.051、4.082),性别(女)是保护因素(OR=0.284)。[结论]该校护理大专生实施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率较高,应针对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12.
探索童年期同伴躯体暴力受害与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为进一步开展促进青少年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方法,在北京及河南的2所高等职业院校抽取1 349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29.43%报告在小学或初中有过下列1项或以上同伴躯体暴力受害的经历:被同学徒手打(24.31%)、被同学用书本/文具打(16.38%)和被同学用木棍或其他物品打(5.86%);男生报告率高于女生(43.22%,17.20%).多因素分析显示,男生(OR=3.39)、16岁前多数时间缺少父母双亲共同陪伴(OR=1.38)、家庭贫困(OR=1.45)是中小学同伴躯体暴力受害的危险因素.校正一般人口学因素后,中小学有同伴躯体暴力受害经历的儿童相对于没有该经历的儿童,在调查前12个月内忧郁或无望(OR=2.23)、自杀意念(OR=3.84)、自杀计划(OR=3.59)、醉酒(OR=1.38)、打架斗殴(OR=1.93)、调查前30 d内吸烟(OR=1.56)、饮酒(OR=1.42)、不健康减重行为(OR=2.62~2.85)的风险明显增高.结论 中小学同伴躯体暴力受害是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应该提高校园暴力对受害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认识,重视校园暴力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探索中学生校园欺凌和自杀相关行为的关系,为中学生校园伤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南昌市和抚州市3所中学共7 129名中学生作为被试,使用Olweus欺负问卷、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中自杀相关条目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报告率为21.5%,其中仅被欺凌者为13.7%,仅欺凌者为2.7%,欺凌—被欺凌者为5.1%,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1).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3种自杀相关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23.9%,10.6%和3.0%.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校园被欺凌、欺凌、欺凌—被欺凌均增加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发生风险(OR值为2.21~3.20,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校园欺凌是自杀相关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减少校园欺凌可能对自杀相关行为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学生校园欺凌现状及其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的关系,为防范校园欺凌现象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使用校园欺凌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安徽省合肥、芜湖、阜阳等地区初一至高三年级1 826名学生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调查,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中学生校园欺凌报告率为41.40%,其中欺凌别人报告率为14.46%,被欺凌报告率为39.59%,欺凌他人同时受到他人欺凌报告率为12.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矫正模型显示,与母亲关系一般和中学生校园欺凌存在正相关(OR=1.76,95%CI=1.22~2.53),与父亲关系一般(OR=1.89,95%CI=1.47~2.43)、重组家庭(OR=2.28,95%CI=1.22~4.29)和中学生校园被欺凌存在正相关,父母之间的关系一般/差(OR=1.52,95%CI=1.06~2.17;OR=3.15,95%CI=1.79~5.57)与欺凌—被欺凌者存在正相关,惩罚打骂型家庭教育方式与欺凌、被欺凌、欺凌—被欺凌行为均存在正相关(OR=1.45,95%CI=1.10~1.90;OR=1.82,95%CI=1....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市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流行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萍  韦琳  谢昌平  蓝剑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078-1080
目的了解柳州市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流行现状,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柳州市15所中学学生3 17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暴力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并存在多发现象,有71.40%的男生和58.02%的女生遭受1种及以上的暴力,19.42%的男生和8.72%女生同时遭受4种及以上暴力。男生遭受各种暴力的报告率高于女生。被恶意取笑是学生最常见的暴力行为,报告率为46.5%;其次为性暴力,报告率为28.1%。职业高中生性骚扰的报告率最高为32.41%,普通初中学生各类暴力行为的报告率高于其他类型学生;单亲或重组家庭的学生遭受暴力的报告率较高。有暴力行为的学生伴有不良心理-情绪障碍集聚现象。结论暴力行为的发生与个体、家庭、学校等因素有关。应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综合方式对学生暴力行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州市新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于2016年5~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特定的量表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治疗的HIV阳性者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对调查对象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184例新治疗的HIV阳性者。焦虑症状检出率为51.6%,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7,GAD-7)平均得分为(5.04±4.25)分;抑郁症状检出率为66.3%,病人健康状况问卷中抑郁评估部分(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平均得分为(7.01±4.92)分。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HIV诊断时间≥ 6个月(OR=0.344,95%CI:0.170~0.695,P=0.003)、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OR=0.814,95%CI:0.682~0.973,P=0.024)、较高水平的社会支持(OR=0.955,95%CI:0.930~0.982,P=0.001)是焦虑症状出现的保护因素;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OR=0.790,95%CI:0.646~0.966,P=0.022)、较高水平的社会支持(OR=0.955,95%CI:0.928~0.983,P=0.002)是抑郁症状出现的保护因素;有艾滋病相关临床表现(OR=3.168,95%CI:1.570~6.394,P=0.001)是抑郁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受多重因素影响,广州市新治疗的HIV阳性者焦虑、抑郁状况较为严重且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35岁人群H型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3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型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获得有效数据3 059人。≥35岁人群的H型高血压患病率为47.04%,H型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为87.9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44,95% CI:1.21~1.73)、年龄≥45岁(OR=2.05,95% CI:1.46~2.88)、超重(OR=1.67,95% CI:1.40~2.00)和肥胖(OR=2.80,95% CI:2.13~3.70)、血压级别≥2级(OR=13.42,95% CI:8.97~20.06)、患有糖尿病(OR=1.66,95% CI:1.35~2.04)、血清肌酐升高(OR=2.84,95% CI:1.35~5.99)、血清叶酸偏低(OR=1.46,95% CI:1.23~1.73)、血清维生素B12偏低(OR=1.22,95% CI:1.03~1.45)是H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35岁及以上人群的H型高血压患病率高,有必要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社区H型高血压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