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热凝及无水乙醇注射方式,对78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实施改良迷宫手术。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房室传导阻滞,无出血;随访6~27个月,维持窦性心律73例。心房颤动复发5例,其中服用乙胺碘呋酮恢复窦性心律3例.失败2例。提出护士详细掌握手术步骤,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凝及无水乙醇注射方式,对78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实施改良迷宫手术.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房室传导阻滞,无出血;随访6~27个月,维持窦性心律73例,心房颤动复发5例,其中服用乙胺碘呋酮恢复窦性心律3例,失败2例.提出护士详细掌握手术步骤,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手术的生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时,心肌组织中氧自由基和能量代谢情况以及血清中心肌酶学变化探讨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15例。组Ⅰ:中度低温心脏停跳组,组Ⅱ: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各组于转机前、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即刻及开放后30min(不停跳组取相应时间)取少量右心耳全层心肌置液氮中保留,备测定丙二醛(Ⅷ)A)、ATP和CP;另于术前、术后8h、16h、24h、48h取静脉血查心肌肌钙蛋白Ⅰ(dnd)、CK及CK—MB。结果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中各项指标均优于心脏停跳组。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由于明显地减轻了低温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心肌带来的损害,具有明确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减少严重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心脏不停跳下行改良迷宫术的经验。结果:16例患者全部存活。随访3-14个月,14例为窦性心律,2例心房颤动复发;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心脏不停跳改良迷宫手术有以下优点;(1)心脏不停跳手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2)用电热凝代替左心房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3)无水酒精注射代谢冷冻简单可靠;(4)术中电生理监测对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会,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8月12例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的病人进行手术.病人术前均存在心绞痛症状,心功能为Ⅱ~Ⅳ级,术前射血分数平均0.53±0.23.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瓣膜置换术,比较术前及术后相关心功能指标.结果 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移植血管(3.4±1.5)支.复查时所有病人均无症状.心功能及射血分数均显著提高(P<0.001).结论 在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行,并发症少.术后早期心功能、自主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5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时行瓣膜置换手术,包括二尖瓣瓣膜病变40例及主动脉瓣瓣膜病变11例,联合瓣膜病变8例,共搭桥132支.根据患者年龄及病变血管情况选用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结果 本组1例术后1d死亡,死亡原因是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搭桥4根.其他病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7年,均没有明显心绞痛复发并且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一般无典型心绞痛病史,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该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是否合并冠心病.采取术前改善心功能状态,缩短手术及心肌缺血时间等措施,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及心脏瓣膜手术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脏再次手术行瓣膜置换的方法。方法心脏再次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184例,173例患者采用正中开胸,11例采用右前外切口。经升主动脉和上下腔建立体外循环141例,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33例。结果术后死亡1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心功能、合并手术是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二次手术的难点是心脏术后心包粘连所致的解剖关系不清、手术时间长及心功能差,充分的术前评估、心功能调整及选择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心脏瓣膜外科的发展虽然仅有50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较快。1948年,Bailey等成功实施了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手术。1958年,我国兰锡纯首次实施这种手术并获成功。1957年,Lillehei等在直视下应用缩小瓣环的方法纠正二尖瓣关闭不全。1958年,我国也实施了二尖瓣直视成形术。  相似文献   

9.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5月我们在心脏不停跳下对 31例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施行心瓣膜置换术 ,与常规手术的31例相比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根据手术时心脏是否停搏将 6 2例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 :共 31例 ,男 14例 ,女 17例 ;年龄 5~ 6 2岁 ,平均年龄 35 .5岁。均为重症心脏瓣膜疾病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症心脏瓣膜疾病 :(1)心功能 级 ,心胸比率 (CTR) >0 .85 ,左心室舒张期末径 >70 mm,射血分数(EF) <0 .5 ;(2 )第二次手术 ,有心脏恶病质。在心脏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 (MVR) 2 0例 ,MV…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6例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03—2015-05间收治1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者,在瓣膜置换同时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用改良迷宫手术路线治疗房颤。观察和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后1、3、6个月常规心电图等指标变化。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即刻恢复窦性心律16例,转窦率100%。术后当日恢复窦性心律15例(93.8%),房颤1例。术后1个月窦性心律14例(87.5%),房颤2例。术后3、6个月窦性心律均为12例(75.0%),房颤4例。结论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1.
12.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心脏外科开展的最新技术。从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应用该项技术进行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ASD、VSD)修补术发展到目前能够利用此项技术进行复杂的心脏病手术,如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该项技术对手术者技术水平及人工心肺机管理要求严格,但手术安全性明显提高。我院心胸外科应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共为33例患者实施了如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心脏瓣膜替换术、心脏肿瘤等手术,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心瓣膜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技术要点。方法对74例心瓣膜疾病合并AF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AF,射频能量25~30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m l/h。首先完成右心房主要的切口和消融,在心脏停搏后进行左心房消融,继后处理心瓣膜。心脏复跳后再完成右心房剩余的消融和缝合切口。结果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02±26m in,主动脉阻断时间58±22m in,射频消融时间12±5m in。住院死亡2例,其中死于机械瓣膜故障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随访70例,随访时间1.0~3.5年,随访过程中突然死亡2例。60例患者恢复窦性心律(85.7%,60/70)。结论心瓣膜疾病合并持续AF的患者在行心瓣膜置换术时,同期行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是合理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心脏手术和麻醉、心肺转流及心肌保护等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瓣膜疾病与冠心病同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但影响同期手术后患者生存的可变因素,包括瓣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冠状血管狭窄支数、左心功能受损害程度、患者年龄和性别的差异等依然存在。现对心脏瓣膜疾病与冠心病同期手术的治疗效果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心脏瓣膜置换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其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治疗效果。方法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45例14岁以下儿童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10.8岁;≤10岁15例,10~14岁3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瓣膜病32例,风湿性瓣膜病6例,心内膜炎3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修补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关闭不全1例。行二尖瓣置换23例,其中2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解剖位三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4例;三尖瓣置换9例。5例使用生物瓣膜或同种主动脉瓣,余40例均采用机械瓣膜,包括进口双叶瓣34枚,进口单叶瓣3枚,国产单叶瓣7枚。结果本组手术死亡(术后30d内)2例,死亡率4.4%,均死于手术当日,1例因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生存者随访8个月-12年,平均4.9年。4例晚期死亡,晚期死亡率9.3%。置入机械瓣膜者均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未发生血栓栓塞及抗凝相关并发症,病儿术后心功能均Ⅰ-Ⅱ级。结论儿童瓣膜病病人,大多数可以置入合适的成人型号人工瓣膜,保证其术后生长发育,减少二次手术。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经过平均4.5年随访,无血栓栓塞或抗凝有关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介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应用体会。 方法 327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置左心房引流管,降温至32±1℃并维持,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维持灌注压在60mmHg左右,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脏畸形矫正术,方法同心脏停搏手术。 结果 死亡7例,死亡率2.1%,其余均痊愈出院,随访1~13个月,恢复良好。 结论 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简化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8.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6,自引:2,他引:94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总结1 106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者,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鼻咽温维持在(33±1)℃,均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多巴胺用量很少。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率0.45%,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1.90%~3.41%。血液生化、心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均显示较传统方法好。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早期死亡率1.90%(21/1 106例)。结论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缺血缺氧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00年2月~2002年8月我们对73例心脏瓣膜外科患者(其中河南省南阳卫校附属医院50例,简阳市人民医院23例),采用心脏不停跳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COX迷宫手术加瓣膜置换体外循环的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5月至1998年12月对1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心房纤颤(AF)患者施行COX迷宫手术加瓣膜置换术。其中5例同时施行二尖瓣置换(MVR),4例MVR+三尖瓣成形(TVP),1例 MVR+主动脉瓣置换(AVR)+TVP。心脏自动复跳9例,电击除颤复跳 1例。心功能0-I级9例,Ⅱ级1例,9例已经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