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郑华宾  韩金栋  袁志刚  颜华 《眼科研究》2012,30(11):972-975
背景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主要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有关,因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成为防治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重点.p21参与调控细胞在G1/S期的转变,抑制细胞增生,但p21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关系有待研究. 目的 探讨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猴视网膜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F/6A)增生情况及其与p21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R F/6A细胞株,复苏传代后计数稀释,接种于培养瓶中,细胞贴壁后分为常氧对照组(体积分数5% CO2+体积分数95%O2培养)和缺氧实验组(1%O2+5% CO2+体积分数94%N2培养),缺氧实验组在缺氧培养箱中分别持续培养1、3、6、12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常氧对照组和缺氧实验组RF/6A细胞周期的分布,MTT比色法检测并比较常氧对照组和缺氧实验组的细胞增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21在常氧对照组和缺氧实验组RF/6A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缺氧实验组G0/G1期细胞比例先降低后升高,各培养组间G0/G1期细胞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83,P=0.000),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均先增高后降低,各组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61,P=0.001;F=10.305,P=0.003).缺氧实验不同时间组G0/G1期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常氧对照组,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缺氧实验组细胞增生能力(A570值)先增强后减弱,各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68,P=0.001),缺氧实验3h组和6h组A570值分别为0.315 ±0.062和0.365±0.064,均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的0.205±0.0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21在缺氧实验组的表达先降低后升高,各组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38,P=0.000),缺氧实验组各时间点细胞中p21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常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氧早期p21表达下调并诱导RF/6A细胞增生,但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p21的表达上调,同时细胞增生将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p21 (rAd-p21)对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56只健康7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rAd-p21组及rAd-无目的基因对照(rAd-NC)组,每组14只.PBS组、rAd-p21组及rAd-NC组建立氧诱导RNV模型,并于小鼠11日龄时玻璃体腔分别注入1μl PBS、rAd-p21及rAd-NC.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小鼠17日龄时,每组处死4只小鼠,摘取眼球分别作荧光视网膜铺片和切片,观察小鼠RNV发生情况;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量分析无灌注区面积;同时提取视网膜总RNA和总蛋白,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21、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2(CDK2) mRNA及蛋白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荧光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rAd-p21组小鼠视网膜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及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较PBS组和rAd-NC组减少;rAd-p21组无灌注区面积较PBS组和rAd-NC组明显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634,P<0.05).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Ad-p21组p2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BS组及rAd-N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9.664、509.817,P<0.05);rAd-p21组CDK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BS组及rAd-NC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301.858、592.882,P<0.05).结论 rAd-p21可通过上调p21表达、降低CDK2表达,抑制RNV生成.  相似文献   

3.
永生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u M  Li S  Zeng J  Gao J  Liu Y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6):367-371
  相似文献   

4.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疾病的严重并发症,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异常增生是导致PVR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1].p21 WAF1/CIP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基因,参与抑制细胞生长、发育、分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2].近年研究发现腺病毒介导p21 WAF1/CIP1基因可有效抑制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切口处纤维增生和切口愈合[3].因此,为了探讨腺病毒介导p21 WAF1/CIP1基因是否可以抑制RPE细胞的异常增生,进而抑制PVR的形成,从而探索一条治疗PVR的新途径,我们选用腺病毒介导p21WAF1/CIP1转染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观察对其增生及迁移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p21 (rAd-p21)对体外培养的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F/6A)增生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RF/6A细胞系,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rAd-p21转染组及阴性对照组,并转入相应的质粒表达载体。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21mRNA及蛋白在RF/6A细胞中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21基因对RF/6A细胞周期的影响;行内皮细胞体外成管实验观察p21基因对RF/6A细胞成管的抑制作用。结果 rAd-p21转染组p2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PBS组、rAd-p21转染组、阴性对照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0.76±6.66)%、(67.45±11.61)%、(41.55±8.99)%;rAd-p21转染组RF/6A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G0/G1期细胞比例增多。rAd-p21转染组与PBS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84,P=0.000)。体外成管实验显示,PBS组、rAd-p21转染组、阴性对照组每一视野下内皮细胞成管数分别为(8.25±3.19)、(3.86±1.21)、(7.62±2.69)个;rAd-p21转染组与PBS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8,P=0.004)。结论 rAd-p21可成功转染RF/6A细胞并稳定表达p21 mRNA及蛋白,并可显著抑制其增生。  相似文献   

6.
王智  时倩倩  陈雯  时开英 《眼科研究》2008,26(4):276-279
目的 研究NO-Fluvastain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细胞增生;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RT-PCR测定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E mRNA和P21waf1 mRNA表达.结果MTI 检测显示NO-Fluvastain对体外人LECs的增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表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NO-Fluvastain可阻滞人LECs由G0/G1期向S期转换,使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RT-PCR检测发现:NO-Fluvastain可抑制CyclinE mRNA表达,促进P21waft.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Fluvastain通过抑制CyclinE mRNA表达,促进P21waf1 mRNA表达,使人LECs阻滞于G0/G1期,从而抑制人LECs增生.  相似文献   

7.
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玻璃体积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是引起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致血管通透因子,临床上应用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形成取得了一定疗效[2.但新生血管形成受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单纯抗VEGF治疗并不能完全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3].  相似文献   

8.
8~20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周期阻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细胞的周期变化。 方法 四氧嘧啶(alloxan)诱导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免疫组化光镜和电镜、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1~20周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壁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 免疫光镜和电镜观察到8~20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呈cyclinD1、cyclinD3、cyclinB1、p21和p27免疫阳性反应,偶见内皮细胞呈cyclinE免疫阳性反应。同时可见内皮细胞细胞质减少、细胞变薄、腔面泡状结构和微绒毛增多。而此阶段周细胞和视网膜内其它类型细胞未见有超微结构变化并为免疫阴性反应。考马斯亮蓝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亦证实视网膜内有cyclinD1、cyclinB1、p21和p27蛋白的表达。 结论 高糖导致8~20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并阻滞于G1/S限制点,而周细胞没有出现相应的变化,本研究也提示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拮抗高糖损伤、自我稳定的分子机制。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73-716)  相似文献   

9.
背景 p21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能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抑制细胞增生,研究认为内源性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与细胞增生性病变有关.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部增生性反应相关性疾病,了解PVR过程中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为PVR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目的 检测p21WAFl/CIP1在兔外伤性PVR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外伤性PV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青紫蓝兔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造模后7、14、21和28 d组(每组12只),每只兔任意选取一眼作为实验眼.各模型组兔眼玻璃体腔注射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0.4 ml,同时于鼻上方角巩膜缘后5 mm处行巩膜外冷冻约5 s,以建立外伤性PVR模型.各组兔眼行眼部B型超声检查以评估建模情况.分别于造模后7、14、21和28 d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兔并制备实验眼视网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兔眼视网膜的形态表现,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及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兔视网膜中p21WAFl/CIP1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 结果 正常对照组兔眼眼前后节均正常,模型组兔造模后1~7 d兔眼玻璃体中增生条索逐渐变粗,可见视网膜皱褶,造模后14d兔眼出现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造模后28 d兔眼漏斗状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造模后7d兔眼视网膜表面有增生膜和炎性细胞聚集,造模后28 d可见视网膜呈花瓣形固定皱褶,视网膜结构紊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21WAF1/CIP1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的细胞核内呈强阳性表达,造模后7、14、21和28 d表达强度减弱,以造模后14d表达量最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14、21和28 d组兔眼视网膜中p21WAF1/CIP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4±0.08、0.60±0.05、0.56±0.03、0.74±0.02和0.65±0.04,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5,P=0.00),造模后7d和14d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21 d和28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T-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14、21和28 d组兔眼视网膜中p21WAF/CI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0.09、0.57±0.05、0.45±0.04、0.46±0.02和0.47±0.04,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6,P=0.00),造模后14、21和28 d P21WAF1/C1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21WAF1/CIP1在外伤性PVR兔眼视网膜中的动态表达变化与PVR的病程发展过程相吻合,p21可能参与外伤性PVR发生和发展的病理过程,p21WAF1/C1P1表达量的下降与细胞增生的动态变化过程一致,可能促进了PVR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Tumstatin肽对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血管新生过程中,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直接影响眼内血管的消长,抑制内皮细胞增生和迁移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1].Tumstatin是人类Ⅳ型胶原的α3链的非胶原结构域1(NC1)功能区,是最新发现的来源于人基底膜胶原的肿瘤血管形成抑制因子,具有有效的抗新生血管活性,而T8肽是指Tumstatin接近N端的69~95位氨基酸大约25个氨基酸的一个活性片段[2].我们使用Muller细胞在高糖条件下培养的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培养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模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体内环境,观察了T8肽对高糖条件培养基下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立军  王雨生 《眼科研究》2006,24(4):433-43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兼有促有丝分裂原.血管生长因子、分化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等多种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bFGF在视网膜的多种细胞内均有表达,参与视网膜细胞的分化、增生及损伤修复以及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的形成。bFGF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多种RNV相关性疾病有关,但在RNV形成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与其他因子协同促RNV形成可能是bFGF主要的作用机制。就bFGF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与RNV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t,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在实验性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wcularization,RNV)中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PEDF比值变化与RNV形成过程的相关性.二者在RNV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RNV模型.分别于出氧箱后,即鼠龄P12、P14、P17、P21时取出眼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NV中VEGF和PED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和PEDF在OIR的RNV形成过程中均有显著表达.VEGF阳性表达于P14 ~ P17最明显,P17表达最强烈,P17后表达下降;PEDF于P12表达最强烈,P12后明显下降,P17下降最明显.2种因子动态表达与RNV发展存在一定时间相关性.结论 VEGF和PEDF明显表达于实验性小鼠RNV中,二者表达失衡可能参与RNV形成及发展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形成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平衡失调的一个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正确理解RNV发生的相关信号通路及调控机制,深入探索启动RNV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从重塑新生血管发生的角度出发,寻求改善RNV性疾病的新靶点均有助于深入了解RNV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RNV性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形成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平衡失调的一个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正确理解RNV发生的相关信号通路及调控机制,深入探索启动RNV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从重塑新生血管发生的角度出发,寻求改善RNV性疾病的新靶点均有助于深入了解RNV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RNV性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形成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平衡失调的一个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正确理解RNV发生的相关信号通路及调控机制,深入探索启动RNV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从重塑新生血管发生的角度出发,寻求改善RNV性疾病的新靶点均有助于深入了解RNV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RNV性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TGF-β1基因(pEGFP-TGF-β1)转染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B3(HLEC-B3)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2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方法:将pEGFP-TGF-β1转染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B3(HLEC-B3),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pEGFP-TGF-β1转染后24,48,72,96hp21,CDK2和Smad4mRNA和蛋白的表达,设立正常细胞组及pEGFP-C2转染组为对照组。结果:pEGFP-TGF-β1转染组TGF-β124h开始升高,48h达到最高,72h略有减少,96h明显减少,但仍高于正常组,而空载体组与正常细胞组则无明显变化。p21变化趋势和TGF-β1相符,CDK2组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Smad4组48h明显升高,72h下降明显,96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TGF-β1通过活化凋亡基因p21,降低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酸中毒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的细胞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获取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BRECs)和周细胞(BRPs);将传代后的细胞暴露在酸性环境中,通过细胞活力、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检测,观察细胞的增生和凋亡状况.结果 细胞培养得到纯化的BRECs和BRPs;酸中毒明显抑制BRECs和BRPs的生长(P<0.01);使处于S期的BRECs和BRPs减少(P<0.01),DNA合成受抑制.重度酸中毒抑制BRECs凋亡(P<0.05),引起BRPs凋亡(P<0.01).结论 酸中毒引起BRPs凋亡而抑制BRECs凋亡.提示视网膜酸中毒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新生血管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s)增生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VPA(0.5 mmol·L-1、1 mmol·L-1、2 mmol·L~、4 mmol·L-1)作用于HLECs,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在不同时间点(24 h、48 h、72 h)VPA对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VPA(1 mmol·L-1、2 mmol·L-1)作用于HLECs 48 h后细胞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测定在VPA(1 mmol·L-1、2mmol·L-1)作用于HLECs 48 h后,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在蛋白质水平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MTT检测显示VPA浓度≥0.5 mmol·L-1对体外H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VPA作用48 h后,各药物浓度组(0.5 mmol·L-1、1 mmol·L-1、2 mmol·L-1、4 mmol·L-1)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1.05%、21.58%、26.67%和38.2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VPA可阻滞HLECs由G0/G1期向s期转换,使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经2 mmol·L-1VPA作用48 h,G0/G1期及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85.40±3.90)%和(7.35±1.47)%,与阴性对照组[(53.14±1.71)%和(35.31±1.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VPA可促进p21蛋白质水平的表达.VPA处理48 h后,各组平均灰度比值分别为0.582±0.082(1 mmol·L-1)和0.914±0.113(2 mmol·L-1),与阴性对照组(0.303±0.0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可以通过促进p21表达,使HLEcs阻滞于G0/G1期,最终抑制HLECs增生.  相似文献   

19.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视功能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病理改变之一是血管生成调节因子间作用失衡导致的新生血管形成[1].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其中可溶性VEGF受体-1(sFlt-1)和VEGF受体-2(KDR)是VEGF的主要受体,其在新生血管中的作用多见于肿瘤等疾病的研究,而在玻璃体、视网膜中的含量、分布,尤其是在PDR中研究报道较少[3].我们对一组PDR患者玻璃体中VEGF及其受体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其在PDR中的可能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含  刘哲丽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139-114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FLK-1)单克隆抗体(anti-FLK1mAb)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抑制作用,同时分析其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将生后第7d的C57BL/6幼鼠置于高氧箱中饲养5d后取回至正常空气环境诱导RNV模型,生后第12,13,15d利用腹腔注射的方法给与实验组小鼠anti-FLK1 mAb500μg(对照组给与等量的大鼠免疫球蛋白),生后第17d处死动物行视网膜铺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测量视网膜血管无灌注区的面积,计数RNV内皮细胞核数目,定量分析anti-FLK1 mAb对于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以及实验性RNV形成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成功建立了RNV模型,实验组RNV的形成明显受到抑制(P<0.01),同时anti-FLK1 mAb也加重了RNV模型的缺血过程(P<0.05)。结论:拮抗FLK-1可以有效抑制RNV的形成,提示拮抗FLK-1可能成为治疗RNV有效的生物学方法之一,其可能加重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潜在副作用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