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 h内削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24 h内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设为实验组,并另选30例削痂条件相似而且按常规在伤后4~6 d行削痂手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休克期补液量、并发症发生率、尿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休克期的补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休克期的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或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24 h内削痂是安全的,并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深Ⅱ度烧伤早期削痂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深 度烧伤创面伤后 4 8h内削痂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烧伤总面积在 15 %~4 0 %、以深 度为主的住院病人 79例在伤后 4 8h内削痂 ,烧伤严重程度相似 5 6例在伤后 5~ 7天削痂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有无并发症 ,并对两组创面取材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 :伤后 4 8h内削痂病人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2 2 .32± 4 .5 7天 ,对照组为 2 8.71± 6 .39天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组织学观察表明伤后 4 8h内削痂后创面局部组织未见进一步损害。结论 :深 度烧伤创面伤后 4 8h内削痂对烧伤总面积在 4 0 %以下的成年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并能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深Ⅱ°烧伤创面进行早期削痂和保痂治疗的对比观察,研究深Ⅱ°烧伤创面早期削痂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例大部分为深Ⅱ°创面的烧伤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早期削痂,一组保痂。早期削痂组于伤后或休克期过后削痂,将深Ⅱ°创面用滚轴刀削至刚好有小出血点为止,创面冲洗后,抗生素纱布湿敷,然后喷洒贝复济,凡士林油纱,抗生素纱布贴敷创面,最后用大纱垫加压包扎。保痂组清创后,创面涂磺胺嘧啶银暴露。结果保痂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8天,早期削痂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5天。结论大面积深Ⅱ°烧伤创面早期削痂治疗可以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深Ⅱ0烧伤创面进行早期削痂和保痴治疗的对比观察,研究深Ⅱ0烧伤创面早期削痂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例大部分为深Ⅱ0创面的烧伤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早期削痂,一组保痂.早期削痂组于伤后或休克期过后削痂,将深Ⅱ0创面用滚轴刀削至刚好有小出血点为止,创面冲洗后,抗生素纱布湿敷,然后喷洒贝复济,凡士林油纱,抗生素纱布贴敷创面,最后用大纱垫加压包扎.保痂组清创后,创面涂磺胺嘧啶银暴露.结果 保痂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8天,早期削痂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5天.结论 大面积深Ⅱ0烧伤创面早期削痂治疗可以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烧伤后早期在深Ⅱ度创面削痂手术中使用电动取皮刀准确削痂,对创面进程和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深Ⅱ度烧伤患,随机分为二组,均在伤后72h内进行创面削痂手术。术中分别使用电动取皮刀和滚轴取皮刀削痂,观察术中削痂创面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残留肉芽创面的发生事。结果早期对深Ⅱ度创面削痂能降低局部炎症反应。与滚轴取皮刀削痂相比较,用电动取皮刀削痂可降低残留创面的发生率22.6%,缩短病程3.5d。结论电动取皮刀削痂可尽量保存残存的皮肤附件,避免使用滚轴取皮刀削痴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削痂创面边缘锯齿样切口,也可以避免因术经验、技术的不足所导致的削痴过浅或过深的问题,促进创面愈合和缩短病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削痂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36例深Ⅱ度创面采用早期手术削痂,术后辅以加压疗法,经临床观察和30例随访,证明该术在预防感染、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方面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早期削痂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在伤后24小时内行削痂术,对照组则在伤后4~6日行削痂术,观察两组患者休克期静脉补液量及尿量、并发症以及治疗结果。结果:伤后第3天实验组尿量、实验组植皮区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创面基本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切削痂是治疗深Ⅱ度烧伤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瓦斯爆炸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后24h内创面行削痂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54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24h内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A组;107例削痂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72h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B组;57例削痂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168h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C组,比较三组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回吸收期的生命体征、尿量及愈合时间。结果三组患者在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休克期尿量明显增多,回吸收期的体温、心率与B、C组明显不同(P〈0.05或P〈0.01);A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较B、C组短(P〈0.01)。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24h内削痂是安全的,并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深Ⅱ~Ⅲ度烧伤创面联用削痂植皮以及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并分析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烧伤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削痂植皮术联合传统加压包扎治疗;观察组30例,进行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0.00%与63.33%),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与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深Ⅱ~Ⅲ度烧伤创面治疗患者联合应用削痂植皮、负压创面技术治疗有利于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刮痂术及新鲜异体皮覆盖烧伤创面在深Ⅱ度烧伤早期创面组织进行性损伤中的积极作用。方法对48只SD大白鼠86处深Ⅱ度烧伤创面行刮痂术及新鲜异体皮覆盖,用组织病理学观察真皮层、炎性反应、上皮生长、愈后瘢痕情况。结果伤后8h内行刮痂术及新鲜异体皮覆盖创面,淤滞区有逆转,创面变浅,上皮生长快,愈后瘢痕轻;而未行刮痂术组,淤滞区无逆转,创面逐渐加深,炎性反应较重,上皮生长相对慢,愈后瘢痕较重。结论刮痂术及新鲜异体皮覆盖烧伤创面能使淤滞区逆转,创面变浅,渗出及炎性反应减少,对防止深Ⅱ度创面组织进行性损伤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深Ⅱ度烧伤24h内削痂植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伤后24h内削痂植皮治疗深Ⅱ度烧伤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7月-2007年12月35例有削痂植皮指征的深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均在伤后6h~24h行一次性削痂+自体皮移植术,削痂面积2%~24%,平均13.1%,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死亡病例发生,术后13d~21d痊愈。结论24h内削痂植皮治疗深Ⅱ度烧伤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入院时即为烧伤创面脓毒症的后续治疗方案。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入院时能明确诊断烧伤创面脓毒症的病例,进行了以一次性切除绝大部分感染创面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共21例,治愈20例,治愈率95.2%。结论对于入院时即为烧伤创面脓毒症的病人,尽快尽可能彻底地清除感染创面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深二度烧伤创面伤后24 h内削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二度烧伤创面伤后24 h内削痂的可行性及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烧伤总面积在20%~40%、以深二度为主的住院病人在伤后24 h内削痂;39例烧伤严重程度相似的病人在伤后3~5 d削痂作为对照.观察病人休克期的补液量、尿量、休克征象,回吸收期体温和心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同时对两组创面活检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组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量、尿量的比较均无差异(P>0.05);休克期后第1、2 d,对照组体温高于试验组(P<0.05);伤后24 h内削痂病人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4.67±3.38)d,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9.77±8.28)d比较明显缩短(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经伤后24 h内削痂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较对照创面明显减轻,创面组织未见进一步损害.结论烧伤后24 h内削痂对烧伤总面积在20%~40%、以深二度为主的成年病人是安全的,能通过改善局部过强的炎症反应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伤后24 h内削痂手术对深二度烧伤创面局部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释放的影响。方法 12例深二度烧伤患者,伤后24 h内实施削痂手术。削痂术前先切取手术前实验区组织标本。术中部分创面保留不予手术,作为未手术实验区。伤后5~7 d行再次手术,分别切取经削痂处理和未手术区的创面组织,作为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标本。分别检测创面组织释放生长因子EGF、FGF-2和PDGF-AB的含量,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新生肉芽形成半定量分析。结果 削痂手术创面组织局部释放EGF、FGF-2和PDGF-AB的水平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有显著升高(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削痂手术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形成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显著(P<0.05)。结论 伤后24 h内削痂手术可以促进局部创面组织释放EGF、FGF-2和PDGF-AB,促进新生肉芽形成,有利于深二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烫伤消疤膏治疗Ⅱ度烧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烫伤消疤膏治疗 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7例 度烧 (烫 )伤住院病人 ,采用烫伤消疤膏与京万红烫伤膏作比较 ,观察烫伤消疤膏促进烧 (烫 )伤创面修复的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 :浅 度烧伤创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的 7d愈合率分别为 (6 1.35± 36 .2 6 ) %和 (5 1.2 1± 37.4 2 ) % ,全部愈合时间分别为 (10 .5 6± 3.4 3)d和 (11.98± 4 .13) d,P<0 .0 5。深 度烧伤创面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14d愈合率分别为 (6 2 .9± 36 .0 ) %和 (5 3.9±32 .2 ) % ;全部愈合时间分别为 (19.4± 4 .9) d和 (2 1.5± 5 .5 ) d。伤后创面 VAS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为优 ,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烫伤消疤膏外用于小面积 度烧伤创面疗效可靠 ,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深二度烧伤创面伤后24 h内削痂的可行性及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烧伤总面积在20%~40%、以深二度为主的住院病人在伤后24 h内削痂;39例烧伤严重程度相似的病人在伤后3~5 d削痂作为对照.观察病人休克期的补液量、尿量、休克征象,回吸收期体温和心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同时对两组创面活检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组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量、尿量的比较均无差异(P>0.05);休克期后第1、2 d,对照组体温高于试验组(P<0.05);伤后24 h内削痂病人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4.67±3.38)d,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9.77±8.28)d比较明显缩短(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经伤后24 h内削痂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较对照创面明显减轻,创面组织未见进一步损害.结论烧伤后24 h内削痂对烧伤总面积在20%~40%、以深二度为主的成年病人是安全的,能通过改善局部过强的炎症反应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Ma T  Jia CY  Jiao DK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4):1000-1003
目的 探讨自体刃厚皮、中厚皮及全厚皮覆盖SD大鼠深Ⅱ°烧伤创面对创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每只大鼠制作10%体表面积的深Ⅱ°烧伤模型,伤后即刻削痂并采用自体刃厚皮、中厚皮及全厚皮覆盖创面,同体相同对照创面伤后不做任何覆盖,A组于植皮后48 h取材,B组于植皮后7 d取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创基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定量检测肌成纤维细胞(α-SMA阳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α-SMA阴性细胞)的数量,计算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率.结果 植皮后48 h取材组对照创面、刃厚皮移植创面、中厚皮移植创面和全厚皮移植创面创基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率分别为(76.3±3.3)%、(69.8±1.6)%、(57.5±1.6)%、(44.7±1.7)%;植皮后7 d取材组上述4种创面创基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率分别为(72.9±6.1)%、(63.6±4.7)%、(50.2±1.6)%、(32.3±1.2)%.对照创面创基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率均高于各实验创面(均P<0.01);刃厚皮、中厚皮及全厚皮移植创面两两比较,创基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D大鼠深Ⅱ°烧伤创面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率与其创面的覆盖方式直接相关,这可能对远期瘢痕收缩的程度有直接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in split-thickness skin, inter-mediate thickness skin and full-thickness skin autograft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fibroblasts into myofibroblasts in rats after deep partial thickness burn. Methods A total of 40 SD ra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 Group B, n =20 each). In Group A, tissu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Day 2 after skin-grafting while Day 7in Group B. In each group, every rat was scalded to cause deep partial thickness wound with an area of 10% of total body surface. The wounds received eschar shaving instantly coupled with skin-autograft, covering with thin split-thickness skin, inter-mediate thickness skin and full-thickness skin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control wound on the same rat was scalded only. Then the expression of α-SMA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each wound. And the numbers of myofibroblasts (α-SMA positive cells ) and fibroblasts (negative cells) were counted to calculate the conversion ratio of myofibroblasts. Results In Group A, the conversion ratios of myofibroblasts of control, thin split-thickness skin autograft, inter-mediate thickness skin and full-thickness skin groups were (76. 3 ±3. 3)%, (69. 8 ± 1.6)%, (57.5 ± 1.6)% and (44. 7 ± 1.7 ) % respectively. In Group B, the ratios were (72. 9 ± 6. 1 ) %, ( 63.6 ± 4. 7 ) %, ( 50. 2 ±1.6)% and (32. 3 ± 1.2)% respectively. The ratio was higher in control group than that in any other one (P <0. 01 ). There was statis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in split-thickness skin, inter-mediate thickness skin and full-thickness skin autograft groups ( P < 0. 05 ). Conclusion A direct association may exist between the conversion ratio of myofibroblas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kin-grafting in rats after deep partial thickness scalding. It is probably related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scar contracture in the long-te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