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鞘氨醇激酶对胃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SPK)对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携带人野生型(rAd-SPKWT)及突变体(rAd-SPKDN)SPK的腺病毒,用噬斑分析和快速CPE法测定病毒感染滴度。以腺病毒为载体将SPK基因导入胃癌细胞BGC-823。分别以Westernblot、酶活性法检测外源基因表达和SPK酶活性。结果:获得了高滴度的rAd-SPKWT、rAd-SPKDN腺病毒;腺病毒能高效感染胃癌细胞BGC-823;外源SPK在胃癌细胞能有效表达,rAd-SPKWT增强SPK活性,rAd-SPKDN抑制SPK活性;高表达SPK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阻断SPK可以增强其对5-FU的敏感性。结论:SPK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凋亡,SPK有可能成为胃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在乳腺癌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长沙市第一医院诊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52例乳腺良性肿瘤及20例健康体检者骨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髓中SPHK1的表达。结果 90例乳腺癌患者中骨髓SPHK1阳性68例(75.6%),高于良性乳腺肿瘤组(13.5%)及健康对照组(5.0%)(P?<0.05);乳腺癌患者SPHK1 mRNA表达水平高于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SPHK1蛋白含量为(1.657±0.198),高于良性乳腺肿瘤组患者(0.963±0.132)和健康对照组(0.749±0.128)(P?<0.05);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骨髓SPHK1诊断敏感性为75.6%,特异性为86.5%。经Kappa检验κ值为0.59,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乳腺癌患者骨髓中SPHK1表达升高,SPHK1的检测有助于早期检测乳腺癌患者的骨髓转移。  相似文献   

3.
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鞘磷脂的代谢产物神经酰胺(ceramide,Cer)、神经鞘氨醇(sphingosine,Sph)和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调节着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凋亡。在细胞内,这些代谢产物可以相互转化,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phK)则是维系Cer、Sph和S1P三者间代谢平衡的关键酶,具有调节Cer和S1P的双重功能。SphK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均有表达,其基因具有癌基因的特征,并且通过Sphk/S1P信号途径对肿瘤发挥着促进细胞生长,保护其免受凋亡,使肿瘤细胞产生放化疗耐受的作用。而Sphk抑制剂的应用实现了其活性的下调,阻滞了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因此,Sphk的靶向肿瘤治疗有可能实现对肿瘤更为有效的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与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收集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行子宫全切手术的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肌瘤旁组织,ELISA法检测血浆或组织匀浆液S1P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SphK1的表达,组织SphK1激酶活性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SphK1酶活性.结果 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S1P的水平和组织S1P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子宫内膜癌SphK1酶活性约是正常子宫组织的2.6倍.结论 被激活的SphKl/S1P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鞘磷脂的代谢产物神经酰胺(ceramide,Cer)、神经鞘氨醇(sphingosine,Sph)和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调节着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凋亡。在细胞内,这些代谢产物可以相互转化,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phK)则是维系Cer、Sph和S1P三者间代谢平衡的关键酶,具有调节Cer和S1P的双重功能。SphK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均有表达,其基因具有癌基因的特征,并且通过Sphk/S1P信号途径对肿瘤发挥着促进细胞生长,保护其免受凋亡,使肿瘤细胞产生放化疗耐受的作用。而Sphk抑制剂的应用实现了其活性的下调,阻滞了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因此,Sphk的靶向肿瘤治疗有可能实现对肿瘤更为有效的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脏病(DKD)为糖尿病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而逐年升高,为全世界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DKD发病机制复杂,至今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Sphk/S1P)信号通路通过参与糖尿病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以及肾小球局部炎症反应等机制促进肾纤维化,该通路可能成为DKD等肾小球疾病新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7.
鞘脂代谢物神经酰胺、神经鞘氨醇(sphingosine,Sph)、鞘氨醇-1-磷酸盐(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靠酶促反应调节,而在其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限速酶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SphK1催化Sph生成S1P,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抑制凋亡.SphK1在多种实体瘤中均有高表达,SphK1基因具有癌基因的特性,控制细胞周期,使肿瘤细胞对放化疗产生耐药性.而SphK1抑制剂或通过SiRNA技术下调SphK1的表达,能够增强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抑制SphK1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外缺氧对HT-29人结肠癌细胞鞘氨醇激酶-1(SK-1)表达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模拟体外缺氧环境,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缺氧对HT-29细胞SK-1表达的影响,以及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情况。结果:缺氧状态下HT-29细胞SK-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细胞迁移能力增强;且U0126具有抑制SK-1表达增强的作用。结论:缺氧状态下HT-29细胞迁移能力和SK-1基因表达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鞘氨醇激酶1(SphK1)是调控细胞膜脂质微环境的重要蛋白,在神经酰胺,鞘氨醇和鞘氨醇-1-磷酸的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SphK1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迁移过程以及产生耐药性有着密切的联系.SphK1抑制剂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并且可以逆转肿瘤耐药性,具有良好的药物开发前景.本文综述了 SphK1的结构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1-磷酸鞘氨醇是新发现的细胞外递质和细胞内第二信使,研究它在人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光镜观察二甲基鞘氨醇作用前后的细胞形态;MTTI地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及有无凋亡发生。结果:(1)抑制1磷酸鞘氨醇生存后,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2)二甲基鞘氨醇几乎可以完全抑制两种细胞的增殖;(3)一定剂量时可诱导两细胞凋亡。结论:1-磷酸鞘氨醇在人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HGC-1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0例胃癌中HGC-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9例胃癌、正常黏膜及20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织中HGC-1蛋白的表达。结果 HGC-1 mRNA在73.3%的胃癌中高表达;HGC-1蛋白在胃癌及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8.5%和65%,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7.9%,P<0.001),胃癌与肠上皮化生组织中HGC-1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HGC-1蛋白表达阳性与胃癌分化(P<0.01)、PCNA(P<0.05)相关。HGC-1蛋白阳性患者总体生存率高于阴性患者,HGC-1是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HGC-1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l)通路在食管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phKl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设计构建SphKl靶向shRNA质粒,建立SphKl稳定沉默的细胞系。MTT和Transwell法检测SphKl基因沉默对EC-1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明胶酶谱检测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MMP-2分泌的影响。结果 SphKl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与侵袭能力明显相关。SphKl-siRNA能显著抑制EC-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能显著抑制EC-1细胞的MMP-9和MMP-2蛋白分泌。结论 SphKl与食管癌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转染靶向SphKl基因的siRNA序列能够抑制食管癌EC-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机制与抑制MMP-9和MMP-2蛋白分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上皮钙粘素E-cadherin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31例胃癌组织、13例胃炎性病变组织和12例正常胃组织,E-cadherin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 胃癌组织中E-cadherin高表达占32.26%,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100%)和胃炎性组织(84.62%),胃炎性组织E-cadherin表达虽低于正常胃组织,但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E-cadherin全部呈低表达,癌细胞侵及浆膜及膜外组织者,E-cadherin表达占21.05%,低于未侵及浆膜组(50%)、结论 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E-cadherin低表达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浸润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胃癌相关基因c-met表达和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c-met基因蛋白和细胞凋亡在胃黏膜病变演进的表达及关系,探讨c-met表达对胃癌(GC)预后的意义。方法 145例经病理证实不同胃黏膜病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et基因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用Long-rank法检测胃癌生存率。结果 在浅表性胃炎(CSG)、萎缩肠化生胃炎(CAG+IM)、异型增生(DYS)、早期GC和进展期GC中,c-met基因表  相似文献   

15.
Guo RF  Zang SZ  Zhang L  Li WM  Hu FL  Lü Y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6):3249-3254
目的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基因和下游Smad基因家族成员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在建立胃癌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基础上,确定胃癌及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中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利用组织微阵列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了胃癌及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GF-β1蛋白主要以细胞质着色为主,在90例胃癌组织中32例(36%)阳性表达,58例(64%)为阴性表达。进一步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9例高中分化组织中23例(59%)呈阳性表达,而51例低分化胃癌中9例(18%)为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了TGF-βR-Ⅰ蛋白的表达,在74例胃癌组织中42例(57%)阳性表达,32例(43%)染色阴性。在38例高中分化组织中26例(68%)呈阳性表达,在36例低分化胃癌中16例(44%)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有随访资料的肠型胃癌的TGF-β1及TGF-βR-Ⅰ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组病例的生存时间,确定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组病例生存和预后明显好于TGF-β1阴性表达组病例(P=0.0058)。而TGF-βR-Ⅰ蛋白表达与生存和预后无明显关系(P=0.8453)。结论TGF-β1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表达阳性组病例的预后明显好于表达阴性组的病例,提示TGF-β1表达对中晚期胃癌的再分型和分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AgNOR定量分析与PCNA基因表达在评判胃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胃癌石蜡标本用HE染色,分别进行AgNOR染色及S-P免疫组化方法染色。应用MPILAS-500多媒体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AgNOR定量分析和光镜下观察PCNA阳性表达结果。结果:AgNOR含量在进展期组与早期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生存时间≤3年组与生存时间≥3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AgNOR定量分析与PCNA基因表达是胃癌较强的预后指标。联合检测定性、定量指标并综合分析能更加有效地评判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促肝再生磷酸酶-3(PRL-3)高表达对胃癌预后的影响及沉默PRL-3表达对SGC7901细胞增殖及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137例胃癌标本中PRL-3的表达;Log-rank检验比较PRL-3高表达患者与非PRL-3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构建表达人工PRL-3miRN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GC7901细胞并沉默其PRL-3表达,MTT试验评价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移植瘤生长试验评估对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137例原发灶组织中,85例(62%)为PRL-3高表达;26例(19%)为PRL-3中度表达;26例(19%)为PRL-3低表达.PRL-3高表达与胃癌肿瘤大小(P<0.01)、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1)、肝转移(P<0.01)、周围脏器侵犯(P<0.01)及临床TNM分期(P<0.01)显著相关.PRL-3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PRL-3中等度或低度表达的患者(P<0.01).与转染空载体组比较,转染PRL-3 miRNA的慢病毒载体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荷瘤动物实验表明,转染PRL-3组肿瘤大小为(1.92±0.18)cm3,转染空载体组肿瘤大小为(4.74±0.39)cm3(P<0.01).结论 PRL-3的高表达与胃癌恶性进展有关,沉默PRL-3表达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移植瘤的生长.PRL-3胃癌生长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作为胃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和抗人因子Ⅷ相关抗原 (FⅧ -RAg)的抗体 ,标记 6 8例胃癌组织中的微血管 ,检测MVD。分析其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分化水平、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6 8例胃癌组织中FⅧ -RAg阳性表达 5 2例 ,占 76 .4 7%。FⅧ -RAg和MVD与分化水平、浸润深度 (P <0 .0 1)及淋巴结转移 (P <0 .0 0 1)密切相关。不同组织学类型中FⅧ-RAg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而MVD则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血管生成对胃癌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FⅧ -RAg的检测和MVD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PC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玉  王雷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11):646-647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80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做PCNA检测,并与随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CNA阳性率在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68.18%,无转移组31.82%,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PCNA的表达呈递增趋势,Ⅰ级与Ⅱ、Ⅲ级间阳性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5年生存率(30  相似文献   

20.
淋巴结转移率和数量分级与胃癌预后及病理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K  Xu HM  Chen J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0):2113-2116
目的分析淋巴结转移率(rN)和数量分级与胃癌预后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341例胃癌患者rN分级和1997年第5版TNM分期的淋巴结分级标准(pN)与患者预后及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rN分级中,rN1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69.9%,rN2组为45.7%,rN3组为10.6%,3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8,P均〈0.05);在同一pN分级组中,再按rN分级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同一rN分级组中,再按pN分级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分析表明,rN分级是反映胃癌预后最主要的独立指标;淋巴结转移率分级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大体类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N分级与日本胃癌规约中的淋巴结转移分站有相关性。结论rN分级可更好的指导胃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助于完善胃癌的TNM分期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