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读《孙思邈〈千金方〉研究》孙中堂1高文铸2近日得读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孙思邈〈千金方〉研究》,深感这是一部好书。这项艰巨工作的完成,可以说是既有功于思邈,又有德于今人,有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医药学的一件好事。苍生大医孙思邈,以大慈恻隐之心,...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医药学的关系,达到振兴中医的目的,特决定于1990年3月26日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成立五周年之际,在孙思邈故乡——陕西耀县药王山举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医药学”学术研讨会,主要讨论以下内容: 1.中国医药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台湾孙思邈医学思想及医术研究会、陕西省医学会、西安医科大学、孙思邈故里孙原村、陕西药王山管理局等共同发起的“国际孙思邈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国际中华医药学术研讨会”于5月15日至18日在西安举行。  相似文献   

4.
正唐朝初期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后来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但他拒绝了,开始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被后人称  相似文献   

5.
刘伟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4):152-153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是隋末初唐时期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从小热爱学习,通晓经史,旁及百家。他一生品行高雅,看透了仕途的险恶与肮脏,故一生过着隐居的生活。隋文帝、唐太宗均要授其以名誉地位,其皆辞而不就。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前对糖尿病的研究处于个别医案报道或单纯个人经验总结的话,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研究则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虽然于解放初期仍不乏个别医案报道,但在近20年的中医药文献中已非主流,突出表现在有计划、上规模,现代医学理论介入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7.
《孙思邈评传》评介黄镇伟唐代名医孙思邈是一位既在中医学术思想方面具有重大影响,而又带着浓重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有关孙氏的研究文字虽多,却少见系统全面、有份量的论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岁末推出了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干祖望先生的《孙思邈评传》...  相似文献   

8.
团结与分裂:1949—1955年的中苏关系李华近年来,史学界比较注重对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苏关系,尤其是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研究,这当然是必要的。但遗憾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关系却很少有人问津。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对四十多年的中苏关系作全面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9.
赵石麟为我院资深研究员,年逾八秩,治学严谨,勤于笔耕,甚作甚丰,尤对医学卫生史志研究情有独钟,曾主编《孙思邈千金方研究》、《陕甘宁边区医家传略》及参编《中国医学通史》、《陕西卫生志》等。近年他从200篇论文中精选60篇结集成《医学史志探论》出版。全书31万字,分为中国医学史、皮肤性病学史、书评及医药文化探讨、孙思邈研究、地方医学史及卫生志、医家评介研究与调查访问记七部分,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反映他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新成果,“显现出他的基本功与实力,出手不凡,成就卓著,功绩翘秀”(李经纬序)。我与赵老相识多年,常读大作,幸获赠书,读之获益度多,特向同道推荐归纳评介。  相似文献   

10.
正老王路遇病友,问道:"干嘛去了?"病友答道:"刚去药铺抓药。"说的是到中药店买汤药。买中药饮片调剂为嘛叫"抓药"?这里面还有一段传说。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救人"作为他的终身事业。为了解中  相似文献   

11.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原)人。一生博学多闻,对祖国医学的研究尤为精深,是一位唐代杰出的医学家,着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医学名著。  相似文献   

12.
傅雷东 《大家健康》2009,(11):60-60
预防接种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回顾总结一下,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预防保健事业。 由于预防接种未能广泛开展,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各种传染病反复流行。新中国成立前,生产疫苗的机构少,疫苗产量低、质量差、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13.
孙思邈是唐代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学家,素有"药王"之称,被后世医家奉为医神。孙思邈曾行医80余年,撰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医学名著。他精通道、佛之学,广集医、道、儒诸家养生之说。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如何养生保健、祛病强身、延缓衰老等问题都有着丰  相似文献   

14.
贵刊1984年第2期《孙思邈与“阿是穴”》一文(以下简称《孙》文),对“阿是穴”的名称来历、古今临床运用及作用原理作了详明的论述,读后获益良多。然尚有几处疑问和异议,在此提出,与作者商榷。首先,《孙》文提出孙思邈首创“阿是穴”及“阿是法”的论点,先引陕西耀县文教局所编《唐代名医孙思邈》中有关孙思邈针治腿痛病人发现“阿是穴”的传说;又援《备急千金要方》二十九卷原文作为论据。初读时觉得言之凿凿,然细思之又觉非也。我认为恰恰是《千金要方》原文表明了“阿是穴”和“阿是法”并非孙氏所创。请看  相似文献   

15.
孙思邈的养生医学思想盛亦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孙思邈,千金方,养生医学探求健康长寿、青春常驻是人类研究的一个古老课题,也是当今世界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尖端课题。历史悠久而卓有成效的中医养生学,已成为人们普遍瞩目而寄予厚望的宝库。唐代...  相似文献   

16.
深化孙思邈研究的必由之路——评《120首千金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孙思邈研究的必由之路———评《120首千金方研究》张文王三虎副教授等主编的《120首千金方研究》给孙思邈研究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他们着眼于用,从《千金》二方中挑选了120首方剂,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千金》二方载方6500余首,是一笔宝贵的医学...  相似文献   

17.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医学家。著有义备急千金要方》及《丁金翼方》各30卷;“思邈通百家说……于阴阳、推步(天文历法)、医药无不善”(《新唐书·孙思邈传》).提出了“心小、胆大、行为(品行端正)、智园(思考周密”的医德思想修养准则。孙氏的这些观点和主张在《备急千金要方》小有着详尽的阐述.虽时隔千年,至今读来仍倍觉亲切,深感祖国古代医家医德之高尚,为人之可敬。孙思围相出,医道是比较难的,立志要当好一个医生,首先要注意两条:一是“精’\即技术要精湛,因为医道是“至精…  相似文献   

18.
孙思邈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对医药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对孙思邈学术思想的不断挖掘中,发现孙思邈对癫病的学术思想具有确定癫病病名,探究病理及其疾病预后,完整的辨证施针疗法等项贡献。  相似文献   

19.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尊称为“药王”,其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后人统称为《千金方》,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孙思邈对妇人病尤为重视,将“妇人方”三卷列于《备急千金要方》卷首,并在该书序例中说:“先妇人,小儿,而后丈夫……则是崇本之意也”。本文主要研究孙思邈对妇人病的诊治特点及对当代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台湾孙思邈医学思想及医术研究会、西安医科大学、陕西医学分会、陕西省耀县孙思邈故里孙原村、陕西省药王山管理局共同发起主办的“国际孙思邈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国际中华医药学术研讨会”于5月16至18日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出席本次学术会议的160多名代表来自德国、法国、以色列、新加坡、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和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会名誉主席、原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于光远,本届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主任委员李经纬,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