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细菌多重耐药的现状及有关危险因素,便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性收集从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肝胆外科对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患者进行胆汁细菌培养所得146株细菌的药敏试验资料及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年龄、体质指数、是否患糖尿病、是否患高血压、是否患高脂血症、是否患恶性肿瘤、是否曾经住院、是否胆道感染反复发作3次以上、胆道感染部位、是否胆囊肿大/胆总管扩张、是否低蛋白血症、感染细菌种类、入院前90 d内是否使用抗生素、本次胆道感染发作后是否使用抗生素、本次胆道感染发作后是否长时间使用抗生素7 d以上),并对可能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发现多重耐药菌株43株,其构成如下:大肠埃希菌72.1%、肺炎克雷伯菌4.7%、阴沟肠杆菌4.7%、其他18.6%.多重耐药总发生率为29.4%(43/146),其中大肠埃希菌60.8%、肺炎克雷伯菌7.1%、阴沟肠杆菌11.8%、其他16.0%.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如下:阿米卡星100.0%、亚胺培南90.3%、厄他培南90.3%、头孢替坦83.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7.4%.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胆道感染部位(胆管)、胆囊肿大/胆总管扩张、低蛋白血症、胆道感染细菌种类(大肠埃希菌)、本次胆道感染发作后长时间(≥7 d)使用抗生素与胆道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有关(P<0.05).多因数分析发现年龄(≥60岁)、胆道感染细菌种类(大肠埃希菌)、本次发作后长时间(≥7 d)使用抗生素与胆道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有关(P<0.05).结论 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多重耐药情况较严重,主要多重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头孢替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年龄(≥60岁)、感染细菌种类和本次发作后长时间(≥7 d)使用抗生素是胆道细菌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肠球菌的耐药、临床结果及危险因素,对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993年1月至2010年5月,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肠球菌患者资料.结果 695例肝移植患者中,53例(7.6%)出现革兰阳性球菌血行感染,共有革兰阳性菌58株,以肠球菌(30株)最为常见.肠球菌对糖肽类、利奈唑胺均为敏感,对克林霉素、红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利福平、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都在70%以上.针对肝移植术后肠球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再次移植(P=0.03)、胆道并发症(P=0.02)是出现肠球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肠球菌血行感染和非肠球菌血行感染后15 d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行感染后30 d、1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移植术后肠球菌血行感染后的15 d死亡率显著增加,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但对糖肽类、利奈唑胺敏感.再次移植、胆道并发症是出现肝移植术后肠球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安兵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2):1482-1484
目的 分析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尿道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48例大肠埃希菌尿道感染临床现状,以喹诺酮敏感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株,对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8株大肠埃希菌尿道感染中检出喹诺酮耐药菌203株,占5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尿路引流和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中喹诺酮耐药株的检出率高、耐药性强,其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喹诺酮耐药菌株感染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耐药菌株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育龄妇女泌尿系统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现状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住院育龄妇女泌尿系统标本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及对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33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42.9%。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0%敏感,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50.0%,产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ESBLs菌株。结论:育龄妇女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现象不容乐观,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应用WHO-NET5.4软件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1年6月切口分离105株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47株,占44.76%;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除上述两种药物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应加强对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监测,依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才能有效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和扩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本院胆肠吻合术后胆道感染致病菌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情况,并借助有关炎症标志物,来评价其诊断术后胆道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9月—2022年8月行胆肠吻合术的3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胆道感染病原菌的特征和药敏试验结果,并评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AR和SII水平在术后胆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351例行胆肠吻合术后患者中有31例发生胆道感染(为感染组,其余为非感染组),感染率为8.83%,共分离出致病菌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69.4%)、革兰阳性菌8株(22.22%)和真菌3株(8.33%),常见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等,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强,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最弱;术前2组患者WBC、NEU、CAR、CRP及SI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次日、术后3 d两组患者的WBC、NEU、CAR及CRP高于术前(均P<0.05),且感染组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指标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各单个炎症...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胆道感染患者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从肝移植术后胆道感染患者分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235例肝移植术后有胆道感染的患者的胆汁行细菌培养,统计其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检测结果及药敏结果。结果:胆汁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3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细菌431株,占80.3%。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前6位细菌依次是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细菌为主,实验室通过对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降低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 采用头孢他啶与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与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的双纸片确证试验检测ESBLs,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8.65%、42.86%、43.28%和48.84%.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也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阿米卡星较低,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多在50%以上,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甚至超过80%.结论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磷霉素的体外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坚  程献  周淑梅  邓连瑞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6):734-734,756
目的了解磷霉素对产超广谱13内酰胺酶(EsBk)的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K—B法检测磷霉素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常用抗生素比较。结果从分离的169株犬肠埃希菌中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116株,占68.6%;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磷霉素的耐药率为3.4%,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1.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3.4%)相近,明显低于其他常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等。结论磷霉素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强,耐药率低,是针对产EsBb大肠埃希菌感染治疗可选择的抗生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与耐药情况。方法:22例急性白血病(AL)院内感染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875例次AL患者,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共31例次,ESBLs阳性者22例次,占71%。95.5%患者为粒细胞缺乏,86.4%患者粒缺持续时间≥7 d。所有患者均曾使用过第三代头孢菌素。药敏结果提示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为100%,对阿米卡星敏感率为81.8%。治疗有效率86.4%,死亡率13.6%。结论:化疗后AL患者是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可能与粒细胞缺乏和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有关,治疗首选碳青酶烯类,其次是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本院肝移植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10年5月肝移植术后血液MRSA阳性感染者的资料。结果 695例肝移植患者中,53例(7.6%)出现革兰氏阳性球菌血流感染,以肠球菌最为常见,7例病人发生7次MRSA血流感染。分析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现,急性排斥(P=0.03)是出现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与非MRSA血流感染的15d、30d、1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排斥是出现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但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后15d、30d、1年的死亡率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大约有1.2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同时每年近30万的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病[1]。血流感染(bloodstram Infection,BSI)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肝衰竭和死亡。大肠埃希菌是导致BSI的主要细菌之一,肝硬化患者一旦感染,则严重威胁患者生命[2]。因此了解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识别高危患者,降低病死率有重大意义。现对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展为大肠埃希菌BSI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大肠埃希菌BSI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海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点单位2018—2020年血流感染(bloodstram infection, BSI)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BSI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临床治疗常用药物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8—2020年共检测出病原菌87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4株(66.6%)、革兰阳性菌239株(27.2%)、真菌54株(6.2%);男性患者591例(67.4%)、女性患者286例(32.6%);住院患者780例(88.9%)、门急诊患者97例(11.1%);BSI患者基础疾病以高血压、脑梗死和2型糖尿病为主,原发感染以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重症医学科(25.2%,221例)、急诊科(10.9%,96例)、肿瘤科(9.1%,80例)、肾内科(6.8%,60例)和肝胆胰外科(4.3%,38例)是病原菌占比最高的科室;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群和白色念珠菌是分离率最高的病原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4%、15.2%和36.4%,未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8.5%和79.1%。结果 构成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首位,住院患者是BSI的主要来源;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和原发感染灶是BSI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实验室应加强对BSI高危患者的病原学监测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肝肾移植术后早期细菌感染病原学特点,为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肝肾移植术后患者细菌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细菌种类和耐药性.结果肝肾移植患者中30例发生细菌感染(49.18%),早期细菌感染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77.78%),肝移植常见感染细菌依次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肾移植常见细菌感染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敏感抗生素为亚胺硫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氧哌嗪/他唑巴坦、万古霉素和利福平.结论细菌感染是肝肾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肝肾移植后感染的细 菌大多是多重耐药,抗生素的经验使用可选用亚胺硫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氧哌嗪/他唑巴坦、万古霉素和利福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2020年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儿童血流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门诊和住院患儿临床诊断为菌血症,且血液标本培养为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血培养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从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93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00株,阳性率为51.8%;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8株,阳性率3.3%;肺炎克雷伯菌46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8株,阳性率39.1%,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14株,阳性率30.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耐药率较非产ESBLs菌株高。CR-ECO对氨曲南耐药率为87.5%,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100%;CR-KPN对氨曲南耐药率为61.1%,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44.4%,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5.6%。14株CR- KPN中有12株对亚胺培南MIC值 ≥ 16 μg/mL,占85.7%(12/14);8株CR-ECO中有7株对亚胺培南MIC值 ≥ 16 μg/mL,占87.5%(7/8)。分离菌株临床科室分布以新生儿病房最高,其次为血液肿瘤和重症监护病房;年龄以 < 28 d的新生儿居多,其次是 > 28 d~1岁。  结论  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血液肿瘤、重症监护病区面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困境,且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这对临床治疗上述2种菌引起的血流感染,选用抗生素的压力也越来越困难,应高度重视。合理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耐药菌株出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time to positivity (TTP) of blood culture is a parameter correlating with degree of the bacteremia an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aused by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power of using TTP to predict E. coli bacteremi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t two university hospitals was conducted. We retrieved all the medical records of those with E. coli bloodstream infection 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generated by their microbiology departments.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applied to identify clinical factors correlating with fast bacterial growth and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hospital mortality.

Results  Medical records of 353 episodes of E. coli bacteremia diagnosed between January 1, 2007 and December 31, 2009 were retrieved in the investigation. Un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TP ≤7 hours group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incidence of active malignancies (41.7% vs. 27.2%, P=0.010), neutropenia (30% vs.14.3%, P=0.007), primary bacteremia (55.0% vs. 33.4%, P=0.002), and poorer outcome (hospital mortality 43.3% vs.11.9%, P=0.000) than the TTP >7 hours group.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hospital mortality, in rank order from high to low, were TTP (for TTP ≤7 hours, odds ratio (OR): 4.88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2.572–9.283; P=0.000), neutropenia (OR: 2.800; 95% CI: 1.428–5.490; P=0.003), comedication of steroids or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OR: 2.670; 95% CI: 0.971–7.342; P=0.057).

Conclusions  Incidence of malignancies, neutropenia and primary bacteremia correlates with fast bacterial growth in patients with E. coli bacteremia. The parameter of TTP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variable of highest correlation to hospital mortality and therefore can be potentially utilized as a mortality prognostic mark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及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AL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经血培养确诊发生血流感染258例,对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58例患者分离病原菌2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0株(67.16%),革兰阳性菌61例(22.76%),真菌27株(10.07%);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53/268,19.78%)、大肠埃希菌(49/268,18.28%)、铜绿假单胞菌(41/268,15.30%)为主;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268,11.57%)、金黄色葡萄球菌(17/268,6.34%)为主;真菌以热带念珠菌(25/268,9.33%)为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分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33/268,12.31%)常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5/268,9.33%)、凝固酶阴性葡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近年来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575例血流感染患者,对患者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575例血流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6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38株(占52.4%)、革兰阳性菌267株(占41.4%)、真菌40株(占6.2%),52例患者发生混合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中,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7.6%)、大肠埃希菌(21.7%)、肺炎克雷伯菌(12.6%)、葡萄糖非发酵菌(9.9%)、肠球菌属(3.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6.4%和19.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4.8%和89.3%.在葡萄糖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导致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的多重耐药增加,尤其是葡萄糖非发酵菌.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病学特征并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简称HSCT)对其的影响,为血流感染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1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液科发生血流感染的住院病例,根据是否行HSCT分为HSCT和N-HSCT两组,分析比较两组血流感染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结果 共收集292例病例,362株病原菌,HSCT组(84例)106株,N-HSCT组(208例)256株;急性髓系白血病(130/392,44.52%)发生血流感染较多见,其次是非霍奇金淋巴瘤(74/292,25.34%);发生1次血流感染的比例HSCT组高于N-HSCT组,发生2次血流感染的比例NHSCT组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6.08%),大肠埃希菌占绝对优势(109/362,30.11%),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39/362,10.77%);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7/362,29.56%)为主;HS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