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无法行手术及化放疗等治疗措施的原发性周围性肺癌患者行微波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39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44~83岁,中位年龄67岁)行微波消融治疗,肿瘤平均直径3.5 cm。评价肿瘤局部疗效,随访时间0.5~2.0年。结果全组39例患者进行病灶消融后,病灶立即均质化,CT值下降,供血终止,6个月后病灶开始逐步缩小,瘢痕化。随访39例患者中有3例手术后生存1.0~1.5年因肿瘤全身广泛转移死亡;2例患者手术后6个月复查增强CT见局部有少许血供予以再次消融;全组患者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波消融对原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佳、创伤小、手术风险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 1997年新版非小细胞肺癌 (NSCLS)分期标准 ,结合上海市肺科医院外科收治的伴单侧同肺叶内转移的原发性肺癌病例作疗效分析 ,以期辅助临床外科决策。资料与方法  1991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我们共收治肺癌病人 3330例。经复习所有病理结果 ,确定其中 94例为原发性肺癌伴同侧肺叶内转移结节 ,删除未分化小细胞肺癌 2例和术后 1个月内脑、肝转移者 2例 (早年未将脑、腹CT作为术前常规项目 )及病理资料不全者 1例 ,余 89例纳入本研究。本组 89例中男 5 9例 ,女 30例 ;年龄 38~ 77岁 ,平均(5 6 71± 10 0 3)岁。左侧肺癌 4 3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为原发性小肝癌并有射频消融治疗手术史的病例25例,对术后1个月~3年内CT和MRI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其中16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15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0例。结果 15例CT检查患者共有26个病灶,射频消融术后完全消融的病灶24个,不完全消融的病灶2个,5例患者肝内远处再发。10例MRI检查患者原共13个病灶,射频消融术后完全消融的病灶12个,不完全消融的病灶1个,2例患者肝内远处再发。CT与MRI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RI检查比较,16排螺旋CT扫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病灶的变化同样能进行客观的监测评价,是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评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Surviv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蛋白 ,其组织分布具有明显的细胞选择性 ,在正常成人已分化的组织 (胸腺、生殖腺除外 )不表达 ,而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 ,且其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1,2 ]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和病灶旁正常肺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 ,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p5 3、bcl 2表达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及检测方法 :肺癌组织标本76份 ,病灶旁正常肺组织标本 30份 ,来源于我科 2 0 0 1年 12月~ 2 0 0 2年 4月行手术治疗的 76例患者 ,其中男 4 8例、女2 8例 ,年龄 37~ 76岁 ,平均…  相似文献   

5.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疗肺部小结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肺部小结节的价值。方法2007年2月~2008年2月,对53例40岁以上肺孤立性小结节(直径≤3cm)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技术行肺小结节病灶切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对恶性病变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进一步手术,良性病变则结束手术。结果诊断恶性病变39例,其中34例原发性肺癌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2例双侧肺癌和3例肺转移癌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病灶切除术;14例术中病理诊断为肺良性病变,仅行病灶切除术。34例原发性肺癌中1例失访,余33例随访2~12个月,平均7个月,31例无瘤生存,2例术后6个月内复发,行肺叶切除术。2例双侧肺癌和3例肺转移癌均死亡,生存时间2~6个月,平均4个月。14例良性病变随访3~12个月,平均7.5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肺部小结节,创伤小,诊断准确,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可手术的同时性多原发性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s MPLC)的初步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并手术的26例sM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单侧MPLC同期切除所有病灶,双侧MPLC采用分期手术切除,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结果 全部手术均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所有病灶均为R0切除。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接受了单个肺叶切除术,2例接受2个不同肺叶切除;6例针对主病灶行肺叶切除,对其余病灶行亚肺叶切除;13例采取亚肺叶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所有病灶均为腺癌者23例,腺癌-鳞癌者2例,两个病灶均为鳞癌者1例。2例淋巴结见癌转移(N1),其余未见淋巴结转移。5例接受了术后辅助治疗。术后8例失访,余18例获1~23个月随访,有1例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予放射治疗;其余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s MPLC的诊断依赖于多学科的协作,治疗上首选外科手术,并根据术后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辅以综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膜-肺滑膜肉瘤(PPSS)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PP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PPSS患者共有12个病灶,其中肺内病灶共7个,胸膜病灶5个。8例为巨大肿块样病灶,2例为结节灶,1例于肺和纵隔胸膜各有1个病灶,分别为巨大肿块样病灶和结节灶。12个病灶内均无空洞,但可见较大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后,病灶实性部分呈轻度或中度强化。2个肿块样病灶内出现小斑点样钙化灶。11例PPSS患者均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合并患侧胸腔积液,4个肿块样病灶周围合并阻塞性肺炎。10例(10/11,90.91%)Vim阳性,8例(8/11,72.73%)CK阳性,9例(9/11,81.82%)EMA阳性。4例PPSS患者接受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均显示SYT-SSX融合基因表达为阳性。结论 PPSS多为巨大肿块,病灶内常见囊变坏死区,残留实性成分呈轻度或中度强化,较少合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Vim、CK、EMA多表达阳性及SYT-SSX融合基因阳性,对滑膜肉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研究价值。方法 26例(29个病灶)均有平片资料,其中12例(13个病灶)有CT资料,3例(4个病灶)有MR I资料,9例(10个病灶)经随访观察1~4年,2例(2个病灶)手术病理证实。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共29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部14个,胫骨近侧干骺部7个,胫骨骨干4个,股骨近侧干骺部3个,肱骨近侧干骺部1个;单发19例,多发7例。X线表现: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切线位呈杯口状或碟状的骨皮质缺损区,病灶内缘可见硬化边,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13个病灶CT表现:缺损可位于骨皮质表层(9个)或骨皮质内(4个),位于骨皮质表层者缺损表面无骨壳,局限于骨皮质内者缺损表面骨壳可完整;7个病灶凹向髓腔并以硬化边与髓腔分隔,但无膨胀性改变或突入髓腔,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9个病灶经随访观察,其中4个病灶无改变,4个病灶稍有缩小,1个病灶发展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结论典型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单凭平片即可诊断,但CT、MR I比平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46例肺错构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错构瘤是肺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易与肺癌及肺结核球混淆。 1985年至 2 0 0 0年我们收治 46例肺错构瘤病人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46例中男 2 8例 ,女 18例 ;年龄 2 0~ 6 9岁 ,平均 (5 3 2± 12 1)岁 ,其中 40岁以上者 33例 (71 7% )。30例 (6 5 2 % )无症状 ,为体检或就诊其它疾病时偶然发现 ,16例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其中咳嗽、咳痰 10例 ,痰中带血、胸闷并胸痛、体重减轻各 2例。病程半个月至 16年 ,35例在半年内就诊。单发病灶 44例 (95 7% ) ,多发病灶 2例。病变位于右肺 34例 (上叶 15例 ,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NM分期(UICC 2011)中T_1期(肿物直径d≤3 cm)的原发性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尽可能找出对患者收益最大化的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大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60例原发性周围型NSCLC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34~76(57.91±7.75)岁。记录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情况。结果全组共清扫淋巴结1 208枚,平均每例清扫20.1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3枚,转移率为2.73%。常规病理检测未发现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51患者。检出单纯第12和(或)13和(或)14组淋巴结转移者共3例,检出率为5.89%。对于T1期原发性周围型NSCLC,随着肿瘤直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逐渐升高。实性病灶较非实性病灶[纯磨玻璃结节(p GGO)或混合磨玻璃结节(m GGO)]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而非实性病灶一般不会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 T_1期原发性周围型NSCLC的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物直径、性质、病理类型、影像学局部胸膜牵拉有关系,肺内第(12+13+14)组淋巴结清扫能发现可能存在的单纯肺内淋巴结转移,对T_1期原发性NSCLC的分期的划定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近膈肌、心脏、胃肠道、胆囊、肾脏、大血管困难解剖部位肝细胞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台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MWA治疗的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灶位置,其中28例(42个病灶)被纳入困难部位组,39例(57个...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70岁,因右侧胸痛,CT检查发现双侧肺部有4个结节,右上肺有2个,左上肺、左下肺各1个,就诊我院胸外科,经分析判断,双侧4个结节都是原发性肺癌(同时性多原发肺癌)。患者年龄大,病灶多,如何诊治和手术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国际上也没有满意的解决办法。经过周密的准备,于2014年1月13日,主刀医师刘伦旭教授决定采用当前最先进的单孔胸腔镜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primary aneurysmal bone cyst,PAB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间采用单纯性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的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病例资料共61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5~75岁,平均(25.3±9.28)岁。该组病例中病灶常见好发部位依次为肱骨近端、股骨近端、胫骨近端、股骨远端,伴病理性骨折5例。外科手术方法为病灶刮除植骨术,辅助治疗措施包括酒精灭活、高速磨钻磨除瘤壁等,对病理性骨折或潜在病理性骨折风险患者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随访时间40~156个月,平均(92.3±6.82)个月。58例病灶植骨获得骨性愈合,肢体功能优良,效果满意。3例病灶复发(2例行边缘切除关节假体置换;1例予以再次病灶刮除植骨术,病变部位获得骨性愈合,效果满意),复发率4.9%。3例发生异体骨排斥反应,经抗炎换药治疗后获得骨性愈合。结论病灶刮除植骨是治疗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有效手段,局限性的切除并未增加病灶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冷循环射频治疗边缘性肝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采用腹腔镜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LRFA)治疗边缘性肝癌病人,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33例病人。其中LRFA组18例,原发性肝癌10例,转移性肝癌8例,每例病灶1~3枚,共计32枚病灶,病灶直径0.5~4.0cm。病灶均位于肝脏边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慢性肺炎、肺结核和肺癌引起的肺段病变的CT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44例肺段病变的CT资料(15例慢性肺炎、12例肺结核、17例肺癌)。全部经病理、痰检结核菌证实。重点观察病灶的外形、边缘、密度、支气管和邻近改变。结果 大多数肺段病灶均有2-3个以上的CT层面呈楔形或锥状(尖朝向肺门,底部位于肺外周),少数病灶需将各个层面叠加起来方呈锥形外观。慢性肺炎病灶边缘多稍内凹或平直,楔尖支气管通畅,未见结节;密度较均匀,可见支气管气相或支扩;底部相邻胸膜增厚明显。结核病灶边缘常不规则或模糊;密度不均;楔尖未见结节,可有支气管狭窄;卫星病灶和胸膜增厚较多见。肺癌病灶边缘可见外凸;密度均匀或较均匀;楔尖支气管阻塞和结节。诊断符合率75%。结论 三种肺段病变CT表现有一定特点,诊断时须综合分析各种征象。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超声、钼靶X线、CT的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47个病灶)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超声、钼靶X线、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40例中超声检出47个肿块,33个(33/47,70.21%)呈椭圆形或圆形,40个(40/47,85.11%)边界清晰,35个(35/47,74.47%)表现为低回声,31个(31/47,65.96%)后方回声增强,26个(26/47,55.32%)有较丰富血流信号。对21例行钼靶X线检查,于18例中发现21个病灶,11个(11/21,52.38%)边界清楚,14个(14/21,66.67%)形态规则,18个(18/21,85.71%)呈高密度。对7例行CT检查,共检出8个病灶,6个(6/8,75.00%)病灶为等增强或略高增强的规则肿块;所有病灶均无钙化、毛刺征。结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但仍缺乏特异性,确诊仍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泡型肝包虫病的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评估表观弥散系数(ADC)在泡型肝包虫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根据流行病学、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及外科手术确诊为泡型肝包虫病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3.0 T MR肝脏平扫,DWI序列的b值分别为0、600、1 000、1 200 s/mm~2。所有数据储存至PACS系统,经两名副主任医师参与评定病灶的分型、大小、分布、位置、钙化(CT检查)特征,测量不同b值下包虫中心区、边缘区、周边区肝实质的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1 26例患者共有29个病灶,多累及多个肝段,21个(72%)病灶分布于右半肝,同时累及左、右叶者有4个。24个病灶侵犯肝静脉或门静脉,20个病灶侵犯肝内胆管,10个病灶侵犯右侧肾上腺。7例患者出现肝门区、腹膜后多发增大淋巴结,5例患者出现肺转移,3例患者出现脑转移,同时有肺转移及脑转移患者3例。2液化坏死性病灶20个,其中5个病灶的T2WI边缘有多发小囊,15个病灶的T2WI边缘均为实性成分并未见小囊;12个病灶的中心区DWI呈明显高信号,8个病灶的中心区DWI呈低信号。实性病灶9个,其中有2个病灶的边缘T2WI有小囊,有7个病灶的T2WI为实性成分;实性病灶的DWI为均匀一致的低信号,边缘有均匀少量较连续或不连续环形高信号。3在同一b值下,液化坏死性病灶中心区的ADC值均明显高于实性病灶(P0.01)。在液化坏死性病灶内不同b值下,周边区的ADC值均明显低于边缘区(P0.01)和中心区(P0.05);在实性病灶内不同b值下,周边区和边缘区的ADC值均明显低于中心区(P0.05)。结论 MR的DWI能清晰分辨泡型肝包虫的结构及成分,对区别肝脏其他疾病有较高的价值。液化坏死性病灶中心区的平均ADC值明显高于实性病灶中心区的ADC值。  相似文献   

18.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FH)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性软组织肉瘤。常发生于肢体近端的深部、腹膜后和躯干。而原发于肝脏者较为罕见。我们在临床中发现 2例原发性肝脏MFH。报告如下。例 1.女性 ,6 0岁。既往有结肠癌病史 5年。近 1个月来持续腹部不适 ,伴低热和体重减轻。行B超检查发现肝右叶内一较大低回声假囊肿 ,约 6 5cm× 6 5cm× 5 0cm ,数个病灶使囊壁界限模糊。腹部CT证实新生物的存在 ,并清楚显示其中心坏死、斑点状钙化和病灶内混杂密度。病灶内侧壁可见多处结节性增厚。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 (AFP)及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阴性。病…  相似文献   

19.
VIBE序列在原发性肝癌MRI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评价MRVIBE序列多期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常规MR(T1W1、T2WI)序列和VIBE序列扫描,先行各序列平扫,再进行VIBE多期增强扫描和2D-TlWI增强扫描;观察VIBE增强扫描各时相肿瘤的MR征象、VIBE资料重建后对病灶血管及肝血管解剖的显示,评价各序列对病灶的显示及定性能力。结果VIBE多期增强扫描发现42个病灶(100%).明显多于2D-TlWI增强扫描发现的38个病灶(90.5%).P<O.05;T1WI平扫和T2WI分别发现病灶为30个(71.4%)和33个(78.6%),P<O.05。30例(93.8%)患者在VIBE序列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肝动脉系统图像质量达2级.3l例(96.9%)患者门脉期显示血管图像质量为2级;经MPR、MIP重建,14个病灶可清晰显示供血动脉.12个病灶显示引流静脉。结论MR 3D-VIBE序列多期增强扫描在病灶细节、供血动脉及肝血管解剖的显示上较常规序列具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螺旋CT透视(CTF)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PAI)第二肝门区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搜集我院2000年10月~2004年8月在实时螺旋CT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第二肝门区原发性肝癌 23 例,共 30 个病灶。病灶直径 3~8 cm。根据病灶大小每次注入50%~60%乙酸2~12 ml不等,乙酸内加入1~2 ml对比剂混匀。注射后1周影像检查,根据情况重复注射1~2次。结果 在实时螺旋CT透视下均能准确穿刺到靶点,除 15 例轻中度疼痛外无其它并发症。全部病例均经B超或螺旋CT随访,3 个月时,其中瘤灶缩小 12 个(40%),肿瘤大小无变化16个(53%)、肿瘤增大2个(7%)。23例随访3 月,全部生存;17 例随访 1 年,10 例生存,7例失访;10例随访2年,7例生存,3例失访。结论 CTF引导下经皮乙酸消融治疗第二肝门部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