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64层螺旋CT轴位像上显示的颅底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腔内线状低密度影形成的原因进行初步研究探讨,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本科室2009年9月14日至2009年10月15日收治的270例非外伤患者行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在ADW 4.4后处理机上进行后处理后传入PACS系统,并将得到的颅底血管轴位图像也传入PACS系统,由2位后处理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观察,统计基底动脉及颅底颈内动脉各段出现线样低密度影的例数并进行分析,且分别测量基底动脉末端CT值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管腔直径、基底动脉垂直走行处直径,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270例患者中,不存在血管腔内线样低密度影的40例,而存在的230例,占总研究人数的85%(230/270)。线样低密度影在横轴位上分为3型,Ⅰ型440根,表现为血管腔内1条线状低密度影;Ⅱ型64根,表现为血管腔内从中心发出2条线状低密度影到达血管壁,形如鱼叉状;Ⅲ型137根,表现为血管腔内线样低密度影呈星芒状分布。统计各部位存在线状低密度影的例数,基底动脉108根,颈内动脉虹吸部341根,颈动脉孔前23根,颈动脉孔143根,眼动脉段19根,颈动脉海绵...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6岁。因反复头痛2年余,加重1天入院;查体:神志清楚,颈部明显抵抗,克氏征阳性,余无明显明显异常;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右侧外侧裂池为主;腰穿示:血性脑脊液,压力稍高,220mmH2O;予经保守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后为查找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在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先行右侧颈内动脉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闭塞,伴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左侧颈内造影时见: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后部可见一直径为1mm左右的异常血管分支,向后颅窝走行,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 ,5 1岁 ,因视力减退、右侧眼球凸出逐渐加重半年入院 ,患者无外伤史。查体 :搏动性窦眼 ,眼睛周围听到血管杂音 ,球结膜充血 ,眼球运动受限 ,视力减退 ,余无阳性体征。临床诊断为颈动脉海绵窦瘘。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 :右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分支与海绵窦相通 ,造影剂迅速进入海绵窦 ,以致于颌内动脉的主要分支因海绵窦瘘的窃血而不能充盈 (图1) ,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和左侧颈外动脉未见与海绵窦相通。DSA诊断 :右颈外动脉海绵窦瘘。讨论 颈动脉海绵窦瘘 (carotidcavernousfistula ,…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SICCF)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ICCF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SICCF主要症状有眼结膜充血、头痛、视力障碍、眼球突出、眼肌麻痹及颅内血管杂音等。磁共振检查显示患侧海绵窦扩大和眼上静脉增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可见瘘口的部位和大小、静脉引流方向、脑循环代偿情况等。血管内栓塞治疗有效。结论DSA为目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的金标准,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颈内动脉与海绵窦瘘脯异常吻合的结果.常发生于颅脑损伤之后,也见于颅内动脉自发破裂,即特发性海绵窦动、静脉瘘.在正常情况下,海绵窦位于蝶骨体的两侧,颈内动脉和眼球运动神经进入颅内之后,经蝶骨底外侧时穿过海绵窦,故外伤时或其他因素引起此处的动脉破裂,血液流入海绵窦,并由此流向眼上静脉,故出现眼部症状,临床少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4月到2020年7月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A与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颅内小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 3D-DSA检查结果 显示,60例患者中42例为颅内小动脉瘤,其中9例为多发性,包括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及左侧大脑后动脉1例,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1例,右侧C1及左侧V3 1例,基底动脉末端及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及左侧M1 1例,左侧颈内动脉多发血管瘤1例,双侧颈内动脉及前交通动脉1例,左侧C6及左侧小脑后下1例,右侧后交通多发1例;33例为单发性颅内小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9例,颈内动脉17例,后交通动脉4例,豆纹动脉远端1例,左侧脉络膜前动脉1例,右侧小脑后下1例。CTA和DSA的瘤体平均直径、瘤颈平均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中,CTA共检查出57个小动脉瘤,其中55个与DSA检查结果 一致,1例为假阴性,因位于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瘤体较小漏诊;1例为假阳性,CTA检查在左侧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绵窦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海绵窦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82例海绵窦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其中CT检查47例,CT血管造影(CTA)27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7例。结果1)血管性病变:海绵状血管瘤7例,动脉瘤2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7例;2)炎症性病变: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副鼻窦炎症侵及海绵窦2例,硬膜外脓肿侵及双侧海绵窦1例;3)肿瘤性病变:脑膜瘤8例,三叉神经瘤3例,肺癌海绵窦转移2例,侵袭性垂体瘤累及海绵窦25例,垂体癌1例,鼻咽颅底恶性淋巴瘤1例,蝶窦腺样囊性癌侵及1例,脊索瘤侵及3例。结论海绵窦血管性病变以CTA诊断最为满意,可以行DSA检查同时给予介入治疗。海绵窦肿瘤和炎性病变,则以MRI多方位成像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一般系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海绵窦段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其中外伤引起占75%。几乎所有的CCF部可以首先考虑介入治疗。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的发展,选用可脱球囊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使患者在创伤小、且较为安全的前提下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其中,术前、术后的护理及术中配台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消息5     
不开颅治愈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微导管血管内治疗新技术 ,不开刀治愈 1例复杂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13岁的小男孩余某 ,因车祸致使头部受伤 ,经治疗其他伤处基本恢复 ,只是颅内还有杂音 ,左眼部仍高高隆起 ,眼球暴出 ,视力也受到很大影响 .在当地医院检查 ,未得出明确诊断 .神经外科在对患者进行仔细检查后发现 ,造成患者眼部突出的根源是创伤性复杂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如不及时治疗 ,有可能造成残疾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 ,在科主任章翔教授的指导下 ,由付洛安副教授对患者实施了微导管可脱性球囊栓塞手术 .他们在数字减影…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2岁,因"反复右侧肢体无力11个月,颈动脉支架术后10个月"于2012年4月28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1 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能,起病后即到北京市某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住院期间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左侧脑梗死(见图1A-B).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中度狭窄及床突上段重度狭窄(见图1C).于2011年6月25日局麻下行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动脉支架植入血管成形(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术(见图1D),术后予以双重抗血小板聚集以及稳定斑块治疗.  相似文献   

11.
例1男性,37岁。因车祸头部外伤昏迷而入院。伤后两月出现右侧搏动性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右侧第Ⅲ、Ⅳ、Ⅵ颅神经麻痹,右眼眶、颞部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复视,脑血管选择性造影显示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瘘口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向右侧眼静脉、岩上窦回流。行右侧颈总动脉压迫试验(Mata’s试验)一周未出现脑缺血症状。在神经安定麻下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术。术中经右股动脉插管,以Magic-BD微导管将BALT2号球囊2枚分别送达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口内,球囊内注入等渗造影剂(Omnipaque200mg%)使其充盈后分别脱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疑诊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患者进行TCD检测.所有病例由血管造影(DSA)证实均存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结果:18例TCD均有异常改变,2例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未见明显改变.其中患侧颈内动脉虹吸段血流速度增高16例,轻度增高2例.以舒张期血流速度增高,搏动指数降低为主,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7例患者有频谱紊乱或频谱边缘不清伴有吹风样血管杂音等频谱形态异常改变.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TCD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A减影技术对于脑静脉系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行头部或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回顾性分析我科20例确诊(经DSA或和手术证实)脑静脉系统病变患者CTA减影图像质量,并比较常规CTA与减影CTA显示病变的能力.结果 经CTA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4例,静脉畸形患者8例,肿瘤累及静脉窦患者5例,外伤累及静脉窦患者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1例.20例患者减影CTA病变显示率为95%,优于常规CTA;90%病例减影图像质量优良,血管清晰显示,少数因头部轻微运动,颅骨及颅底骨未能完全减影,通过结合各种三维重建方法(VR、MIP、MPR),不影响诊断.结论 CTA减影技术诊断脑静脉系统病变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4.
<正>我院近期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一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痿,报告如下:患者,男,26岁,因车祸头外伤致昏迷.12天后,病人感眼胀,视力下降,继而突眼,上睑水肿、外翻,眼眶闻及血管杂音.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为左颈内动脉海绵窦痿.脑血管造影示:大量造景剂从左颈内动脉虹吸部溢出.于虹吸部前内方形成一团浓密类图形阴影.诊断:左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相似文献   

15.
杨军克 《右江医学》2005,33(3):298-300
鼻咽癌(NPC)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因鼻咽部毗邻颅底,故病变易侵犯颅底及颅内。CT、MRI以其断面成像和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很好显示鼻咽部、颅底和海绵窦等结构,对NPC的颅底、颅内侵犯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为了提高对NPC侵犯颅底、颅内表现特点的认识,以期提高其诊断的准确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共10例的体会,提出导引导管插入过深可造成微导管拔出困难。对高凝状态病人介入治疗前应加大肝素用量、栓塞后造影强调观察有无正常血管缺失等观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CCF)血管造影特点及可脱性球囊 +钢圈栓塞治疗方法。方法 :全脑 DSA见海绵窦提前显影 ,采用 SP微导管进行栓塞。结果 :用球囊栓塞瘘口 +钢圈栓塞颈内动脉获得满意疗效 ,随访 1a未见复发。结论 :对 CCF用可脱性球囊直接栓塞瘘口或由于瘘口太大、太小采用栓塞颈内动脉均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外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MRA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04年7月MRA检查诊断并经DSA或临床确诊的1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影像学资料.16例均进行二维相位对比法(2D-PC)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检查.结果 16例患者2D-PC法显示海绵窦异常及扩张的引流静脉31个,3D-TOF法显示50个.16例中,对海绵窦扩大和扩张、迂曲的眼上静脉,3D-TOF MRA 100%显示,2D-PC MRA显示分别占总数的81.2%(13/16)和86.6%(13/15).结论 MRA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估外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周围血管情况,多数情况下可作为介入治疗前的筛选诊断和治疗后随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4岁.被汽车撞伤胸部5小时入我院胸外科.查体:神志清楚,头颅无畸形,头皮无出血点,无触压痛,右胸部有触压痛.辅助检查:胸CT示右侧第2、3、4肋骨前支骨折,头部CT检查发现左枕叶有一条形、长约4cm的高密度影,颅骨未见异常密度影(图1、2).请神经外科会诊,剃去头发,检查头皮,未见伤口.为排除CT机所致伪影,次日复查头部CT(图3、4),见颅内异物位置、形态同前次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在DSA下进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结果:11例患者中8例行可脱性球囊闭塞瘘口,颈内动脉通畅,2例行球囊闭塞颈内动脉远端和近端,1例行孤立闭塞术,术后复发。结论:DSA检查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是TCCF理想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