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内经》的全息脏象论 ,指出人体的局部有整体的信息。中医学遵循此理论用于诊断和治疗。此理论是临床观察的积累与易学的全息思维相结合而形成的。《灵枢·九宫八风》篇中记述的太一游行于九宫 ,不只是占八风而预测疾病 ,还构建了一个洛书———九宫八风数学模型 ,此模型的数字变换 ,可用于推演全息脏象论和人体小宇宙等有关理论 ,这些正是中医学理论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中的九宫八风学说是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宫八风学说是以洛书九宫图为框架,研究以一年为周期,以八节为时间段划分的不同时间、空间的气候变化及其相关疾病的变化规律。深入研究九宫八风及其与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中医运气学精髓,运用九宫八风学说指导对异常气候变化的预测,以更好的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治。  相似文献   

3.
运气学说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运气学说是在中医“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指导下产生的一贯的学术思想,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气象医学理论。其理论渊源出自《内经》,在《内经》的早期作品如《素问·六节藏象论》、《灵枢》的《九宫八风》、《岁露论》等篇中已有初步的、简单的运气学说内容,而作为《内经》的后期作品的“七篇大论”则在此基础上运用当时带有五行术数色彩的民间历法作为推算工具,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用以推测气候变化及疾病发生的方法,成为比较系统、完整的运气学说代表作,其成书年代以隋代或唐初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4.
对《内经》虚邪贼风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虚邪贼风的命名虚风贼风本是自然界的客观产物,但虚风之名却是古人采用“九宫八风图”(即:太乙九宫占盘),以占卜的形式确立并命名的。如《灵枢·九宫八风》曰:“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此即何为虚风、何为实风以及二者的功能特点。风为天之气(风可训为气),实风化育万物,虚风伤害万物,故实风是天地间正气,虚风为邪气。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言:“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虚风也。邪气者,虚风也,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风者,其中人也浅,合…  相似文献   

5.
"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因而其内涵也必然会被《内经》作者用以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灵枢·九宫八风》直接应用"洛书"之数表达其九宫图,其他如"七损八益""始于一,终于九"等,运用其数理表达存在于不同时间、空间、序列之中的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及其状态。诸如此类的原文,必须运用溯本求源的方法予以解读,才能明了其中的义理。  相似文献   

6.
模式思维是中医学重要的原创思维方式,如三阴三阳、河图、洛书、干支等,皆是重要的原创思维模型,对《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建构皆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解析不同的原创思维模式对医学理论的影响,对正确理解相关理论至关重要。后天八卦即是在传统文化和中医学领域均有着重要应用的思维模式。后天八卦蕴涵着时间与空间二维的双重内涵,对《黄帝内经》九宫八风的区域划分、人体脏腑的定位尤其是"土枢四象"的提出以及身形九野的理论等皆有重要影响,是对"天人合一"的重要展现。  相似文献   

7.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对半身不遂及左瘫右痪等病的记载是比较详细的。如素问风论云:“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灵枢刺节真邪论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身内居荣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九宫八风篇有其有之虚,而偏中于风邪,则为击扑偏枯矣。张机在他的金匮要略中说:“夫风之  相似文献   

8.
“中风”这一病名首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篇:“五脏之中风奈何?岐伯曰:阴阳俱感,邪乃得往。”这里古人虽然明确地指出了“中风”病名,但系外感,并非今日“中风”,名同而实异。但在《内经》中早己有从病证、发病状态方面去认识“中风”的论述,如《灵枢·九宫八风》篇名曰:“偏枯”,而《素问·通评虚实论》称为:“仆击偏枯”。仆击偏枯者,指患者突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里保存了中医学早期多种不同的藏象学说。根据有关脾与节气、方位的对应及脑髓、胃肠为脏或为腑的认识,在《内经》里存在不同的记录,通过分析多个象数模型,发现《内经》有关藏象的记录实际上是在不同的象数模型里所对应的观点。《内经》通过对各种象数模型进行取舍、糅合和统一,特别是将四方、六合、九宫八风等模型都整合到五行模型里,奠定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基础里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里保存了中医学早期多种不同的藏象学说。根据有关脾与节气、方位的对应及脑髓、胃肠为脏或为腑的认识,在《内经》里存在不同的记录,通过分析多个象数模型,发现《内经》有关藏象的记录实际上是在不同的象数模型里所对应的观点。《内经》通过对各种象数模型进行取舍、糅合和统一,特别是将四方、六合、九宫八风等模型都整合到五行模型里,奠定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基础里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论《黄帝内经》脏腑的实体解剖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中医学人士往往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中“肝生于左”的记载,认为中医学的人体解剖观不正确。我们认为,传统中医理论中的脏腑指的是某一种特定的功能系统,而并非现代医学所谓的只是一种实体解剖器官。因此,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于脏器的概念不是完全相同的。通过研究《黄帝内经》,我们发现“肝生于左”实际上是指肝在中国传统文化卦象中的相对位置,而非人体脏腑的解剖学或形态学位置。脏腑的本义是指实体解剖器官,其解剖位置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基本一致,其功能也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有某种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论经络     
论述了经络学说形成的理论 ,认为八卦的形成奠定了经络及经络学说的数学基础 ,经络是人体经气运行与时空的聚汇 ,将经气运行分为 12时段 ,每一时段为一条经络 ,于是十二经络之名乃成。十二经络有象无形 ,化而无迹 ,客观存在 ,并无实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貂心与其易混品种鸡心中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差异,为貂心与易混品种鸡心的鉴定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方法: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经消化后的貂心和鸡心中的微量元素。[JP3]结果:貂心中含有8种微量元素,其中镁(Mg)含量(干重)最高,为685.31 mg/kg[JP];鸡心中含有9种微量元素,其中钾(K)含量(干重)最高,为11 829.7 mg/g。 各种微量元素的检测线为0.4~12.1 μg/L,回收率为92.0%~111.9%,相对标准偏差为0.5%~3.8%,各种微量元素的标准曲线均为R≥0.9 999。结论:貂心与鸡心中所含微量元素的种类、含量及各种元素含量间的比例相差悬殊,可
利用ICP-AES法对二者进行微量元素检测比较和鉴定。  相似文献   

14.
"绝道"一词仅见于《灵枢·经脉》,是篇中为描述络脉在人体大关节部位循行特点时所涉及到的结构名词,具有普遍性意义。该词在原文内无训诂释义,后世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总结历代各家注解,并联系现代解剖学有关内容,从字义、文义、解剖特点和功能等方面考察研究"绝道"一词的含义,分析其结构特点和功能。研究发现"绝道"即为在皮肤之下、筋肉浅层的"绝皮之道",是人体络脉行经四肢大关节处的特殊通道,起到联络关节上下脉系和皮部血运的作用。该词的出现,标志着《黄帝内经》关于人体关节部位脉系分布特点的细微认识,同时也体现了《内经》络脉理论的复杂程度。对"绝道"一词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医络脉理论相关人体结构特点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对中医人体结构理论的现代研究具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he point electric conduction volume as the indexes, the authors observed the immediate effects of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with the points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date and time set by Ling Gui Ba Fa ([symbol: see text] Eight Methods of Intelligent Turtle), which was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the points selected according to syndrome-differentiation. A higher symptom improvement rate (P < 0.01) and a higher channel's balance-inverting rate were noticed in the former (P < 0.01), indicating that Ling Gui Ba Fa can give a better therapeutic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胡黄连苷Ⅱ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最佳剂量和时间窗。方法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BCCAO)建立大鼠前脑缺血模型,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化学比色法和光化学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最佳效果:根据血清SOD、GSHPx和CAT活性分析,分别为脑缺血1.5h腹腔注射20mg·kg^-1、1.5h/10mg·kg^-1和1.5h/20mg·kg^-1体重。根据脑组织SOD、GSHPx和CAT活性分析,分别为脑缺血1.5h腹腔注射20mg·kg^-1、2.013/20mg·kg。和1.5h/10mg·kg^-1体重。结论从用药剂量最小化和治疗时间窗最大化原则综合评价,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和剂量为脑缺血1.5~20h腹腔注射10-20mg-kg^-1体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光镜及电镜技术观察荞麦黄酮复方制剂(FBC)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FBC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雄性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13,蒸馏水10 mL/kg/d),阳性药物组(n=12,消渴丸0.83 g/kg/d),FBC低、高剂量组(n=13,FBC 0.6、1.2 g/kg/d)和正常对照组(n=12,蒸馏水10 mL/kg/d),各组大鼠灌胃给药连续8周。实验结束时,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FBG)、双肾指数,通过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形态,电镜下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BC 低、高剂量组大鼠FBG和双肾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BC 低、高剂量组大鼠各指标未出现明显改变;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FBC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系膜基质增加和基底膜增厚,减轻肾小球硬化程度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结论:FBC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其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及肾小球基底膜的生成、改善糖尿病性肾小球体积增大及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罗时珂  李萍  程晓曙 《重庆医学》2012,41(4):352-354
目的建立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SD大鼠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4组,ISO组每组20只均腹腔注射ISO各1次,剂量分别为2、2.5、3mg.kg-1.d-1,建立大鼠CHF模型,并用等量生理盐水制备对照组(n=10),分别在用药后4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LVFS),4周末测血清B型钠尿肽(BNP)值、计算心脏质量指数。结果注射剂量为3.0mg.kg-1.d-1组4周末大鼠死亡14只,注射剂量为2.0mg.kg-1.d-1无大鼠死亡,2.5mg.kg-1.d-1组4周末大鼠死亡2只,大、中、小剂量组存活率分别为30%、90%及100%。ISO组LVEDD、LVESD、BNP及心脏质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LVEF、FS低于对照组(P<0.01)。ISO组LVEDD、LVESD、BNP及心脏质量指数随着ISO剂量的增加而增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FS随着ISO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ISO诱导建立大鼠CHF模型的方法简便、可靠;心衰模型的成功建立以ISO皮下注射剂量为2.5mg.kg-1.d-1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子午流注、辨证体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灵龟八法组、子午流注组、辨证体针组,每组60例。灵龟八法组采用患者就诊时灵龟八法所开穴位针刺;子午流注组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穴;辨证体针组选取天枢、足三里、公孙、肝俞、脾俞、太冲,治疗8 w后采用胃肠症状评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子午流注组、灵龟八法组和辨证体针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3.33%、70.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子午流注组、灵龟八法组与辨证体针组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子午流注组与灵龟八法组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午流注刺法能够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性高,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治疗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认为气一元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指导着中医的辨证论治。中医现有的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五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等都是为实现人体阴平阳秘状态所采用的认识病机的方法。中医病机,实质上是指以中医的视角和思维认识从健康到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而气为一元与阴阳、藏象、气血津液、六经等学说共同构成了中医整体观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