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0年5月-2011年5月将需要采用辅助呼吸的76例院前急救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气管插管后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气管插管后用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将两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能及时纠正,抢救成功率明显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在气管插管后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血氧饱和度,同时还可以节约人力资源,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提高了急危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便携式呼吸机应用于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危重患者94例(院内转运178次)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呼吸机转运组和呼吸气囊转运组,跟踪记录转运过程中患者各项体征变化。结果 94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疾病是脑梗死和肺衰竭,分别为23例和19例,其余依次为癌症晚期、重低氧血症、脑出血及脑部外伤患者;呼吸机转运组转运成功率(91.01%)显著高于气囊转运组(68.54%)(χ2=7.47,P<0.05);呼吸气囊转运组患者转运前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与转运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25、14.069,P<0.05),而呼吸机转运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524、1.352,P>0.05)。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应用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效果较好,成功转运率较高,且患者呼吸及心率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毕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9):2343-2344
随着急诊急救与急危重病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技术显得日益重要,已经成为院前急救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在各级医院间转诊、转运、途中监护抢救护理已成为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以往救护车急救条件的限制,没有配备便携式急救呼吸机,缺乏有效的机械通气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车载暖箱能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的安全性和转运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0月1日~2015年7月31日使用车载暖箱转运危重新生儿2472例,并与同期出诊而无法使用车载暖箱而采用人工环抱式转运的危重新生儿216例进行对照。结果:使用车载暖箱转运的的危重新生儿安全固定在暖箱内,仪器摆放有序,整个转运过程的监护、抢救、护理有条不紊,转运成功率为99.88%;而环抱式的转运方式存在很多的不稳定因素进而影响了整个转运过程,转运成功率为98.61%。结论:车载暖箱对转运患儿进行安全固定减少意外的损害同时能维持新生儿体温恒定,方便危重患儿随时有可能进行的抢救,提高转运的安全系数和转运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绝不是简单的运输过程,转运途中的救护水准代表三级医院NICU的“转移”,即相当于一个“活动的NICU"^[13]。2008-2010年已成功转运危重新生儿76例,其中应用车载呼吸机转运危重新生儿54例,现将我院应用车载呼吸机转运危重新生儿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方式。方法选择我中心2011年9月—2014年9月期间37例经长途转运的危重患者,对其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生命体征平稳人数和心理状态良好人数与护理后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37例患者中仅有1例死亡病例,占2.7%。结论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升长途转运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预警评分联合标准化转运分级在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急危重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预警评分方案,观察组采用早期预警评分联合标准化转运分级,比较2组患者院内转运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科急危重患者院内转送护理监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院内转送急危重患者共666例,优化危重患者转运流程,设立转运合格率目标值。质控组成员对转运全程动态评估并记录于监测表格中,对监测数据每月统计分析,制成趋势图,以PDCA循环促进转运质量提高,对转运过程出现各种意外事件在全科质量控制会中分析改进。结果:转运合格率由监测初期的88.5%提高至96.7%。结论:我科开始实施对急症危重患者转运加强护理监测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转运途中的并发症及其他各种意外,不断提高安全转运系数,减少纠纷发生,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病人长途转运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使用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转运的危重病人的转运流程和效果.结果 75例患者在长途转运中11例出现病情变化.1例再发心跳骤,抢救无效死亡.转运成功率98.67%(74/75).无呼吸机相关原因所致病情变化或死亡.结论 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病人长途转运巾效果良好,推荐使用.注意定期对呼吸机进行维护和使用中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模式是安全、有效使用该设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宇威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9):1478-1479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体制不断的改革,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成为医院当前工作的重点,同时也要求每位医护人员尽职尽责,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变化迅速,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家属的心理压力大,心理承受力差,情绪容易失控,在急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如何加强急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成为护理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保障急危重患者的转运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我院制定了一系列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2013年需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129例为观察组,转运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2010-2011年需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123例为对照组,途中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呼吸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通气效果、转运过程中气管插管移位的发生情况及转运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后心率和指末血氧饱和度均较对照组稳定(P<0.01),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转运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可有效支持呼吸,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呼吸机转运危重儿童1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危重儿童评分法(PCIS)在呼吸机转运危重儿童中的应用及不同病种在转运前后评分比较.方法 所有病例在到达时和作预处理后作评分,分别统计3个评分组(~90分,~80分,<70分例数及病死率.统计疾病顺位表前3位(重症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病毒性脑炎)转运前、转运后3个评分组例数,以及各路程段(<100 km,100~200 km,>200 km的转运例数及病死率.统计重症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病毒性脑炎3组在途中作气道护理的例数和出现心跳骤停例数.结果 3个评分组(~90分,~80分,<70分的病死率分别是4.6%,13.5%,33.3%,相互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到达时3个评分组分别是70例,43例,23例,预处理后是87例,37例,12例,~90分组和<70分组例数在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肺炎(42例)组和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20例)组在转运前、转运后评分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病毒性脑炎(17例)组在转运前3个评分组例数是10例,5例,2例,转运后分别是6例,4例,7例,<70分组例数在转运前、转运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个转运路程段(<100 km,100~200 km,>200 km)病死率分别是10.1%,7.3%,12.5%,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途中作气道护理例数,重症肺炎组20例,先心并肺炎组8例,病毒性脑炎组2例,前两者与后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途中出现心跳骤停例数,重症肺炎组和先心并肺炎组均为0,病毒性脑炎组2例,前两者与后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呼吸机转运危重儿童中,评分越低,病死率越高,病死率与转运路程无直接相关.有效的预处理能提高危重评分.病毒性脑炎组转运后评分下降,<70分极危重儿比例增加,途中出现心跳骤停风险较大,对危重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呼吸机转运需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关键环节与措施,方法:对213例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情况分析。结果:213例患者中5例发生轻微意外,转运过程无患者死亡。结论:采用医护专人护送,转送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及风险评估;转运前备好药品、物品;与相关科室及检查部门提前联系;对创伤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重视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并做好危重患者口头、书面的交接,杜绝急危重患者转运途中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李晓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496-496
目的探讨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原因及管理措施。方法分析患者转运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患者安全的影响。结果因护理责任性、沟通不力、评估不到位、医源性因素及转运制度不完善等方面而影响了患者的院内转运安全。结论对于患者需重视转运中的风险因素,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防范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2月从我院急诊科转运至病房的危重患者2188例,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做好转运前物品的准备、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及转运后病情的交待等.结果:2188例患者采取上述护理后均安全转运至病房,无一例患者途中发生意外.结论:在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措施后,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科室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危重患儿转运的护理方法。方法:备专用救护车及转运设备,24小时值班,由有经验,经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完成转运,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病情并给予及时有效地处理,转运至ICU。结果:共转运455例急危重患儿,转运成功率90%。结论:专用救护车设备和有资历的急救人员,转运前的认真评估,转运中的密切监测病情并给予及时有效地处理是转运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曲峰泽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6):709-710
目前,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疑难重症患者往往要求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而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支持是长途转运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2010年4月和2011年5月,本中心急救站应用O-TWO型呼吸机成功转运2例危重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诊室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隐患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急诊室2009年9月—2010年8月462例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转运防范措施。结果有54例(11.6%)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呼吸心跳骤停2例(0.4%),气管插管移位2例(0.4%),引流管脱出5例(1.1%),输液穿刺针头滑脱或造成局部肿胀影响输液畅通13例(2.8%),其余发生心率、血压、呼吸、血氧的改变,出现呕吐、烦躁、抽搐等13例(2.8%),转运前未通知相关科室导致等候时间较长19例(4.1%)。结论严格执行重症患者的转运措施及制度,转运前进行充分地风险评估,与接收科室紧密衔接。转运前医护人员的准备、仪器与药物的准备、转运工具的准备、患者的准备、转运过程的监测及病情的观察和记录等是确保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危重新生儿转运与院前急救(附1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和院前急救以提高新生儿成活率。方法 应用新生儿转运车 ,配备暖箱、监护仪、复苏囊、低压吸引器、输氧设备等 ;设立 2 4小时专线电话 ,派医护人员各 1名进行转运。结果 三年中共转运 188例 ,占同期总住院患儿的 15 .1%。无一例途中死亡。结论 转运成功关键在于保温、注意呼吸通道畅通及患儿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才能转运。通过转运和院前急救 ,可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王桂林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2,35(1):50-52
目的:评价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转运呼吸机通气给氧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5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院前急救中实施常规方式给氧,观察组患者实施转运呼吸机给氧,比较两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及呼吸频率、抢救成功率等指标。结果:给氧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动脉氧分压水平高、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心率和呼吸频率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入院抢救后,观察组治疗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采用转运呼吸机通气给氧,可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抢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