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定勇 《当代医学》2021,27(13):117-118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Ex-press引流钉植入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0)和对照组(n=10)。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Ex-press引流钉植入与视网膜激光光凝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与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眼压、第2次和第3次光凝新生血管消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第2次、第3次光凝后新生血管消退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Ex-press引流钉植入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能取得较好的中远期眼压控制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经巩膜睫状体光凝+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 光眼的疗效。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5 年1 月—2017 年9 月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80 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经巩膜睫状体光 凝+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7 天、术后1 和6 个月眼压比较,结果显示:①不同时间点患者的眼压有差异(F =23.5421,P =0.000);②两 组患者术后的眼压有差异(F =18.432,P =0.000),观察组术后眼压较对照组患者偏低,改善明显;③两组 患者眼压的变化趋势有差异(F =84.2145,P =0.000)。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经巩膜睫状体光凝+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显著,值 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16例(125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3眼)和观察组(62眼),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辅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 d、1个月和6个月测量两组眼压与视力,并于术后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眼压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和6个月的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6个月视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7%(55/62)比74.6%(47/63)](P<0.05)。结论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基础上,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能更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4例(34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研究组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g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研究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注药后眼压、晶状体改变,以及两组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前房积血、前房渗出和滤过泡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药后,两组患者5~10 d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滤过泡差异明显(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4例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3例眼视力与术前无差异。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能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可使其虹膜新生血管快速消退或萎缩,降低术后前房积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4例(14眼),根据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分期,选择II期和III期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14眼均于注药后1~15 d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退,1眼于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虹膜新生血管,予以雷珠单抗注射及视网膜光凝补充治疗后消退,眼压<21 mm-Hg。10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眼术后视力无提高。术后眼压[1周:(11.33±1.82) mmHg;1个月:(12.16±1.47) mm-Hg;3个月:(12.82±1.55)mmHg ;6个月:(11.96±2.11)mmHg]。与术前眼压[(43.64±4.25)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眼出现浅前房,予以阿托品散瞳局部加压包扎3 d后恢复正常。术后滤过泡:5眼为Ⅰ型功能滤过泡;9眼为Ⅱ型功能滤过泡。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74例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贝伐单抗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2个月眼压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术前及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眼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贝伐单抗注射至手术时间、手术后至进一步眼底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对于眼压的控制更有效,且缩短治疗和恢复的时间,未出现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山东省立医院眼科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4例(24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随访8.6±1.7个月,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眼压分别为10.9±2.7 mm Hg、13.3±3.2 mm Hg、14.0±3.4 mm Hg、15.4±5.1 mm Hg,与术前相比,眼压均明显下降(P<0.01);患者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分别为(0.2±0.5)种、(0.4±0.7)种、(0.4±0.8)种、(0.5±1.0)种,与术前相比,用药数量明显下降(P<0.01)。随访结束时,14例患者视力稳定,8例患者视力提高,2例患者视力下降。术后6个月时的手术成功率为91.7%。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Avastin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1例(11眼)尚存部分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先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待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1周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的时间、眼压的变化、并发症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术后反应、术后虹膜新生血管情况,随诊6~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2~3 d后,10例(10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1例(1眼)未完全消退,4周后再次行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后2 d新生血管完全消退,此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3月新生血管再次出现,其余10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新生血管未再出现.11例(11眼)术后6个月9眼眼压恢复在正常范围,1例(1眼)局部应用1种药物眼压可控制正常,虹膜反复出现新生血管的1眼术后3个月眼压复升,联合2种药物局部治疗无法控制,又行全视网膜冷凝联合原巩膜瓣下瘢痕切除术,眼压控制正常.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辅助方法,使新生血管消退后再行滤过性手术可避免术中术后出血,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 选择44例(4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1)观察组:先用半导体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2)对照组: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1年两组眼压较术前均下降,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结论 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均可作为治疗NVG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病情的NVG患者,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16眼)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25 g.L-1Avastin 0.05 mL,并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6例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后3 d内新生血管消退。睫状体光凝治疗后3 d平均眼压为(22.4±3.2)mmHg(1 mmHg=0.133 kPa),1周为(19.3±2.5)mmHg,1个月为(19.2±1.7)mmHg,6个月为(18.7±1.4)mmHg,与治疗前(52.1±6.5)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联合睫状体光凝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IVR)、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效果。方法:18例患者18只眼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接受丝裂霉素C辅助小梁切除术,术中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5 mg/0.05 ml治疗,所有病例均分次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10个月(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情况。结果:6只眼于小梁切除联合IVR术后3 d内虹膜表面、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失,10只眼于7 d内新生血管完全消失,2只眼新生血管部分消失。手术前平均眼压(44.8±7.25)mm Hg,行小梁切除联合IVR术后1周,1、4、8个月平均眼压分别(15.85±6.23)mm Hg;(16.35±2.54)mm Hg;(18.27±6.13)mm Hg;(18.67±6.22)mm Hg,与手术前平均眼压(44.8±7.25)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完全成功11只眼(61%),部分成功4只眼(22%),失败3只眼(17%)。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可以促进虹膜、房角新生血管迅速消退,有效控制眼压,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48-50+54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小梁切除术(NPTS)+视网膜光凝术(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接诊的60例NVG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NPTS+PRP治疗,观察组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NPTS+PR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前、术后1、3、6个月的眼压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NPTS+PRP治疗NVG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眼压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激光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使用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观察组)先用氩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另一组(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眼压为(12.72±2.47)mmHg,较术前(41.32±5.76)mmHg明显降低(t=20.44,P<0.05).术后1年观察组较对照组眼压控制良好(P<0.05).术后观察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24眼(85.71%),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眼(2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术后前房出血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以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22只眼),入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0.5 mg/0.05 mL),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再行复合小梁切除术,以穹窿部为基底作结膜瓣,术中联用丝裂霉素C(0.4 mg/mL,3~5 min).根据患者屈光介质情况术前或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原因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其中中央静脉阻塞(11只眼)、分支静脉阻塞(6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只眼).玻璃体腔注药后1 d,新生血管开始逐渐消退,2~5 d 22只眼新生血管全部消退.术前眼压平均为(42.27±2.95)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降至(12.05±2.78)mmHg,术后3个月(14.22±2.70)mmHg,术后6个月降至(15.09±4.21)mmHg,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眼压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数量为(3.14±0.71)种,术后数量降至(0.82±1.14)种.完全成功12眼(54.5%),部分成功6眼(27.3%),总手术成功率81.8%(18/22).手术并发症:术后浅前房4例,经散瞳药物治疗2周内恢复正常;前房积血2例;脉络膜脱离1例,药物治疗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13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组术中均应用0.4g.L-1丝裂霉素.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及虹膜新生血管的变化.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结构变化.结果 A组4周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前房角为关闭状态,虹膜新生血管部分消失(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周,眼压为8-13mmHg,术后1月,眼压为9-30mmHg.B组术后1周,眼压为11-17mmHg,术后1月,眼压为12-35mmHg,术后6月随访,2组患者在眼压控制、视力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A组84.67%,高于B组65.33%,A组未见虹膜新生血管复发,B组6眼虹膜新生血管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联合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将68例NVG患者根据AGV植入术前是否进行玻璃体腔注药以及药物的不同分为雷珠单抗组(n=26)、康柏西普组(n=21)和对照组(n=21),分别于AGV植入术前3~7 d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0 g·L-1)或者康柏西普(10 g·L-1),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GV植入术;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或前房穿刺后待眼压(IOP)平稳行AGV植入术;对屈光介质清晰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和AGV术前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如果屈光介质不清晰,先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待能窥清眼底时再行PRP。结果:雷珠单抗组、康柏西普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均较术前降低(P<0.01);3组患者术后平均抗青光眼药物数目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雷珠单抗组和康柏西普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雷珠单抗组和康柏西普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AGV植入术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NVG,短期内提高患者视力,快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及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方法 对16例1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其中3例3眼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根据患者屈光介质情况,术前或术后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Lucentis注入玻璃体腔1周内,14眼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2眼新生血管未完全消退.治疗前平均眼压为(45.33±10.23) mmHg,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术后出院时平均眼压(15.24±7.23) mmHg (P>0.05),随访6个月,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使NVG患者虹膜面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为植入Ahmed青光眼引流阀创造条件.通过手术降低眼压,减轻角膜水肿改善屈光介质,为NVG患者行PRP进一步创造条件.PRP是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核心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V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2017 年1 月该院就诊的200 例NVG 患者,共200 只眼。入选患者 屈光间质尚清晰,尚存部分视功能。按是否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 例(100 只眼)。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方案;对照组行复 合式小梁切除术+ 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方案。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1 周、1 个月及6 个月眼压变化、 视力变化、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失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1 d、1 周、1 个月及6 个月两组眼压 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两组不同时间的眼压有差异(P <0.05);②两组间的眼压有差 异(P <0.05);③两组眼压的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同一时间的两两比较,观察组 治疗后1 d、1 周、1 个月及6 个月的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1 周后,观察组虹膜和房角新生 血管完全消退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 复合小梁切 除术+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NVG,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增加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注射液球后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4例(2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别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6眼),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3mg球后注射,每日一次,角膜水肿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给予全视网激光光凝,观察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变化情况。结果:虹膜新生血管均在球后注射地塞米松3天左右纹理变细,消退,角膜水肿明显改善,立即行全视网膜光凝,24例眼眼压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小梁切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地塞米松球后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21只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0.1ml(2.5mg),7~10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前房形成稳定后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17例视力无变化,4例视力稍有提高,虹膜新生血管注药后16例3d消失,5例新生血管变细,5~7d消失。1、3、6个月平均眼压为(16.70±2.01)mmHg、(17.20±1.85)mmHg、(20.50±2.03)mmHg,与术前相比眼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9例眼压在正常范围,2例加点噻吗心胺眼液眼压接近正常。所有患者头痛、眼胀痛症状消失。结论:Bevacizumab在新生血管青光眼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为临床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提供了新的切实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