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酸受体在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高度表达.叶酸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具有叶酸.叶酸受体主动靶向和纳米递药系统被动靶向的双重优势,可实现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递送,有效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叶酸_脂质体、叶酸.树枝状聚合物、叶酸一聚合物胶束、叶酸.纳米球等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靶向递药系统进行综...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内在遗传物质与机体的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肿瘤微环境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不仅提供了一个肿瘤细胞浸润的场所,还促进肿瘤与其进行酶和细胞因子等物质的交换,帮助肿瘤细胞增殖、分化、自我更新,同时改变宿主的微环境,因此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是一种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纳米给药技术发展迅速,给肿瘤的诊断治疗带来新的途径,但肿瘤血管异常、间质压力高等微环境因素限制了纳米给药系统的传递效果,纳米粒表面化学也正从传统的合成聚合物发展到更多的生物激发策略。本文主要从肿瘤微环境的相关靶点及不同类型纳米载药系统靶向策略进行详细综述,并提出了改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方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全身免疫性炎症慢性疾病,大量的炎症细胞或免疫细胞聚集到关节炎症部位,长此以往便造成关节软骨损伤。目前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由于非靶向性,生物相容性差以及需要长期给药,对患者会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对类风温性关节炎的靶向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减少给药量的关键措施。天然仿生纳米递药系统已被证明具有低毒性,非免疫原性,高靶向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就目前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天然仿生纳米递药系统的靶向机制及治疗优势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天然仿生纳米递药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进行预测,为该疾病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慧 《继续医学教育》2014,(12):120-123
随着纳米技术不断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新一代纳米靶向给药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纳米靶向药物提高了药品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减少了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载药系统研究现状及肿瘤靶向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靶向给药能将药物传递到指定位置,从而改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毒副作用。构建了一种具有高度生物安全性的人表皮生长因子-铁蛋白重链亚基纳米粒子(EGF-5Cys-FTH1),该纳米粒子能有效靶向于过表达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乳腺癌细胞。由于采用了基因突变增加了蛋白的载药位点,所构建的阿霉素/铁蛋白重链亚基(DOX/EGF-5Cys-FTH1)纳米载药系统显示了较高的载药量,即1 mol EGF-5Cys-FTH1可载72 mol阿霉素,且具有pH可控释放的特性。与游离DOX相比,该载药系统相比于对乳腺癌耐DOX的MCF-7/ADR细胞具有更好的致死作用。这些研究为探索构建蛋白类的载药系统治疗癌症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细胞膜仿生纳米探针是一种新型探针,可通过EPR效应或分子靶标主动识别特定分子分型的肿瘤细胞,使肿瘤治疗从组织器官水平转向分子水平。同时,细胞膜纳米探针可减少机体内网状内皮系统的清除,体内循环时间亦明显延长。因此,其在肿瘤靶向精准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几种典型的细胞膜仿生纳米探针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纳米技术不但作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兴科技之一,也为攻克许多医学难题带来了新的福音和希望.而纳米级生物技术正日渐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中继放疗、化疗后又一不可忽视的有效疗法,具有许多特异性能和全新功能.本文在肿瘤靶向治疗定义的基础上,综述了纳米级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肿瘤干细胞(CSCs)在体内保留了致瘤性,并提高了肿瘤的耐药性,是导致常规放化疗抵抗以及治疗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目前CSCs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近年来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血-脑脊液屏障限制了某些药物直接向大脑的传递,阻碍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脑靶向纳米递药系统被证实可提高穿越血-脑脊液屏障的效率,实现药物在大脑的高效释放。本文综述近年来纳米递药系统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进展,为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疗效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可特异性转运抗肿瘤药物至肿瘤部位发挥疗效,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兼具诊断与治疗的多功能肿瘤靶向纳米递释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纳米递释系统,可同时实现分子诊断试剂、抗肿瘤药物的肿瘤靶向递释,同步进行对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本文综述了纳米递释系统的肿瘤靶向机制,以及诊断与治疗双功能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利用聚多巴胺(PDA)为载体,通过物理吸附作用高效负载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BVA),进一步利用红细胞膜进行修饰,构建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RBC-BP),延长其在体内的驻留时间并研究其药代动力学过程.采用溶剂置换法制备负载BVA的PDA纳米粒(BP),以吸附率为评价指标,考察PDA负载BVA的影响因素;提取分离红细胞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聚电解质逐层组装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凝胶脉冲制剂,并对制剂的结构和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使用高压静电成囊机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凝胶核心,通过静电吸附原理将聚电解质逐层包裹在微凝胶表面形成包衣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不同物料比对聚电解质包衣微凝胶膨胀性能、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聚电解质包衣微凝胶外观圆整,粒径分布范围窄,体外释放时滞2.67h,时滞后药物迅速释放,3h释放量为72%。结论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核心,聚电解质为包衣层的微凝胶可以实现脉冲释放。  相似文献   

13.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是一种新型的无机纳米粒子,近年来将其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MSNs的制备、安全性、载药行为、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其能增溶疏水性抗癌药物,增加抗癌基因药物与蛋白类药物的稳定性和提高基因的转染率,提高药物针对肿瘤的靶向性。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抗癌中药的载体将为中药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15.
顺铂-自制珊瑚人工骨缓释体系的制备及体外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顺铂珊瑚羟基磷灰石缓释体,并分析其体外药物缓释对人U-2 OS骨肉瘤细胞、骨转移乳腺癌细胞及骨转移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能力.方法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再通过真空冷冻干燥等处理将顺铂载入形成复合抗肿瘤人工骨缓释体,将复合人工骨浸入模拟体液取得不同时间浸提液.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其体外抑瘤作用.结果 顺铂分布均匀于复合人工骨孔隙内,除8周浸提液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率为29.92%外,其余浸提液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大于50%.结论 该缓释体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在8周内对骨肿瘤细胞有良好的抑制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纳米粒介导的脑靶向给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于脑部毛细血管与脑组织之间的血脑屏障是一层难以通过的生理屏障,大部分有中枢性作用效能的药物因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而在临床上的运用受到限制,因此近年来针对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脑部靶向给药技术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7.
普朗尼克F-127包裹的三甲基壳聚糖纳米传递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旨在构建普朗尼克F-127(PF-127)包裹的三甲基壳聚糖(TMC)纳米粒(F-S NPs),以提高TMC纳米粒(S NPs)克服黏液屏障的能力。以胰岛素(INS)为模型药物,采用单因素筛选法优化纳米粒(F-S NPs)的处方,获得粒径为(240.6±6.51)nm、Zeta电位+(10.42±1.60)m V、包封率(43.39±2.83)%、载药量(3.39±0.57)%的纳米粒。分别采用黏蛋白吸附实验和尤斯室实验考察纳米粒克服黏液屏障的能力。用黏液分泌型细胞HT29-MTX-E12考察纳米粒的摄取能力。结果表明,F-S NPs与黏蛋白的亲和能力仅为S NPs的28%,其表观黏液渗透系数为S NPs的2.79倍。F-S NPs的细胞摄取能力分别为游离胰岛素、S NPs的16和1.4倍。PF-127成功包裹于S NPs的表面,显著提高了纳米粒克服黏液屏障和E12细胞的摄取能力。  相似文献   

18.
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新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来很受重视的一种新型药物传递载体,它综合了传统胶体给药系统如乳剂、脂质体及聚合物纳米粒等的优点,具有靶向、控释、提高药物稳定性、毒性小、可大批量生产等特性,可供多途径给药.本文就近年来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组成、制备方法、在给药途径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构建载有骨保护素(OPG)的微球,筛选出缓释效果最佳的制备条件,并研究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以不同的搅拌速度、聚乙烯醇(PVA)浓度、PLGA浓度制备OPG-PLGA微球并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条件;以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释放介质考察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以PLGA聚合物浓度400 mg/ml、搅拌速度400 r/min、PVA浓度2%为条件制备的载药微球具有最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6.21×10-和75.10%,体外释药试验显示微球持续释放时间达到30 d,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结论 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OPG-PLGA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同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为用于拔牙位点保存术的缓释药物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一种聚乙二醇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评价其局部滴眼给药性能.方法 以伏立康唑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载药的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对其进行表征后,分别考察纳米粒的药物缓释能力、对眼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及其角膜渗透性.结果 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粒径为(235±23)nm,Zeta电位为(+23.1±0.6) mV,载药量为11.16%,包封率为61.35%.纳米粒体外释放药物非常缓慢,可持续释药48 h;相比于伏立康唑水溶液,纳米粒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药物半衰期延长,清除率减少,眼表药物平均滞留时间延长(P<0.05).荧光标记的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可穿透角膜上皮逐渐向角膜基质渗透.结论 与药物水溶液相比,聚乙二醇化壳聚糖纳米粒能够有效减少眼表药物的流失,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