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老年粗隆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1年2月~2012年11月入住我院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80例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髓内固定组40例,髓外固定组40例,并总结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例,术后12个月内出现固定失效12例,且术后肺部感染形成肺栓塞患者58人,27人抢救无效后死亡.根据曾铁良评定标准,髓内固定组优良率略高于髓外固定.结论 兼顾老年患者年龄、骨质及伴随性疾病因素,反粗隆骨折及股骨小粗隆不完整老年患者性髓内固定较好,骨间距及小粗隆骨完整老年患者性髓外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老年粗隆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1年2月~2012年11月入住我院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80例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髓内固定组40例,髓外固定组40例,并总结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例,术后12个月内出现固定失效12例,且术后肺部感染形成肺栓塞患者58人,27人抢救无效后死亡。根据曾铁良评定标准,髓内固定组优良率略高于髓外固定。结论兼顾老年患者年龄、骨质及伴随性疾病因素,反粗隆骨折及股骨小粗隆不完整老年患者性髓内固定较好,骨间距及小粗隆骨完整老年患者性髓外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刘凤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543-3544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结果 37例患者中,35例在围术期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患者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接受相应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对患者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密切观察,积极早期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1月,对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8~25个月随访,平均13.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除1例术前发生深静脉血栓外,无感染、髓内钉断裂、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及内科严重疾病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固定牢固、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练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髓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5.
卢碧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2):1534-153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对60例老年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实施早期护理干预,60例老年手术患者中除1例术后出现轻微下肢静脉血栓外,其余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简单、安全、经济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PFNA)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9.6~68.5分钟,平均49.6分钟。术中出血量65~210mL,平均105.5mL。48例随访7~14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0~7.5个月,平均4.6个月。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2例,余未出现其它并发症,髋、膝及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PFNA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固定牢固,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对43例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结果 1例患者发生轻度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重度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为4.65%。41例患者无下肢疼痛,下肢皮肤颜色及温度正常,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加强骨科术后患者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白玲  任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91-3092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49例临床资料,术前评估、做好宣教,术后注重主动功能锻炼、防止血管内膜损伤、合理饮食、注意观察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并予以及时治疗。结果:49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经积极治疗,无并发症。出院随访3~6个月,均无异常情况。结论:积极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田七祛瘀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田七祛瘀胶囊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单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4月我科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8例,所有患者均经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7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80ml.平均手术切口长度5cm.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内置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28例患者全部获得6~15个月(平均11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Harris评分,优20例,良8例.优良率100%.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好、内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优点,更适合于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Gamma钉固定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所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发生并发症几率,髓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髓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FNA治疗各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长度、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5例,良4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86%,无一例死亡病例。住院及随访6~12个月期间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出现肺部感染,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得到良好控制;余患者均未见肺炎、静脉血栓、褥疮、足内翻、下肢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可早期离床负重以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13.
刘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2,(33):4421-4422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预防和护理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结果 81例患者治愈康复出院,4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现肺栓塞,经抗凝、溶栓治疗症状缓解,康复出院。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能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调查发现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有4例发生了院内深静脉血栓形成,2015年第四季度预防DVT的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率为80%。为了有效提高预防DVT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率,减少DVT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特成立此持续改进小组进行研究。2016年1月开始使用PDCA管理循环,采取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及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率。结果调查2016年第三季度预防DVT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率提高了8%,观察2016-1至2018-12,无发生院内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取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0例行常规患肢皮肤牵引,行相关检查后,连续硬膜外麻醉,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没有发生失血性休克,无病例死亡.无切口感染病例,无钢板松动断裂.术后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相应处理后好转.本组均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为6个月,本组骨折均临床愈合.根据Harris评分法对患者髋关节治疗后进行功能评定,其中优22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6.9%.结论: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探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方法1997年9月~2007年2月收治的3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病人,髓内固定组:Gamma钉内固定71例,短重建钉固定48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固定78例。髓外固定组: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39例和动力髁螺钉固定(DCS)24例。结果本组360例中,11例术后5个月内死亡。其余349例获得5-36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两种术式与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相关,与术后主要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结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髓内固定更适用于复位后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探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方法1997年9月~2007年2月收治的3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病人,髓内固定组:Gamma钉内固定71例,短重建钉固定48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固定78例。髓外固定组: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39例和动力髁螺钉固定(DCS)24例。结果本组360例中,11例术后5个月内死亡。其余349例获得5-36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两种术式与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相关,与术后主要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结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髓内固定更适用于复位后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8.
陈颖娇 《求医问药》2014,(15):76-77
目的:探讨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17日在我院进行左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该患者在2013年8月13日并发肺部感染,之后,我院对其进行了体位护理、压疮护理、尿道护理以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与护理,该患者最终获得治愈,并顺利出院。结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预防其发生压疮、尿路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进而防止其并发肺部感染,促进其康复。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61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8.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除2例远端锁钉松动,1例取出内固定时发现主钉断裂,1例深静脉血栓外,无股骨干骨折、感染、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FN具有内固定牢固、应力分散、防旋转功能强、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科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下肢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需长时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16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均由管床护士负责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术后观察,A组病人有5例并发了深静脉栓塞,B组病人无一例发生深静脉栓塞.结论 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