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变性凸面脑膜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间变性凸面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14例,Ⅱ~Ⅲ级切除6例。术后予普通放疗10例。随访6个月~5年(平均3.4年),死亡4例,其中单纯手术组3例,术后放疗组1例;复发6例,其中单纯手术组4例,术后放疗组2例。结论间变性凸面脑膜瘤具有良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其影像学有其自身特点,病理学是确诊的依据,单纯手术治疗仅能减少肿瘤细胞数量,术后放疗可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2.
脑膜瘤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成人颅脑肿瘤,该病的患病率约占所有颅脑肿瘤的30%,多数为良性的WHOⅠ级肿瘤,少数为WHOⅡ~Ⅲ级肿瘤。部分脑膜瘤可观察到肿瘤向邻近硬脑膜、蛛网膜及蛛网膜下腔侵犯,或镜下在邻近骨骼、肌肉、脑组织标本中找到肿瘤细胞,称为侵袭性脑膜瘤。侵袭性脑膜瘤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及治疗与非侵袭性脑膜瘤略有不同,术后复发率、病死率也较非侵袭性脑膜瘤明显升高。2016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中,首次将脑膜瘤脑浸润列为脑膜瘤WHO分类标准之一。本文就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影像学评估、治疗及相关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侵袭性脑膜瘤在临床上的特征表现以及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择取30例患有侵袭性脑膜瘤并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并对所有患者予以病理学与影像学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手术效果。结果侵袭性脑肿瘤在临床上最主要的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占53.33%;其次是颅神经功能障碍,占26.67%;最后是癫痫与其它,各占10.00%。侵犯位置为肌肉与骨骼的有20.00%,为脑硬膜的有43.33%,为蛛网膜的有16.67%,为颅骨增生的有20.00%。肿瘤分类结果WHOⅠ级63.33%;WHOⅡ级16.67%;WHOⅢ级20.00%。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50.00%, SimpsonⅡ级有40.00%,SimpsonⅢ级有10.00%。随访结果显示,有86.67%患者术后痊愈,10.00%患者出现了程度较轻的功能障碍,3.33%患者复发。结论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较为典型,检查的结果能够为手术的展开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对应的外科治疗特点,为该领域疾病的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侵袭性脑膜瘤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的WHO病理学分级为Ⅰ级,有7例患者为Ⅱ级,有10例患者为Ⅲ级;手术切除范围Simpson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37例,为Ⅱ级的患者有35例,为Ⅲ级及川级以上的患者有8例.结论 侵袭性脑膜瘤最为常见的临床病理学类型为WHO病理学分级的Ⅰ级类型,而在进行患者不同部位的肿瘤切除手术时,应该尽量保证全切,确保患者术后不会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侵袭性脑膜瘤的特征及诊断手段,并研究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6年03月-2012年03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证实为侵袭性脑膜瘤病例56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及病例特征,并对其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例病例中,全切49例,全切率为87.50%,无死亡病例,随访12月-25月,复发率为7.14%.结论掌握侵袭性脑膜瘤的基本临床特征及诊断手段,尽早的发现,及时行恰当的手术治疗可大大减少死亡率及复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描述脑膜瘤体视学特征,分析MRI影像上侵袭性脑膜瘤与非侵袭性脑膜瘤体视学参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在2012年7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MRI增强扫描诊断脑膜瘤的患者影像中,以随机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出126例患者影像,统计分析脑膜瘤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分布;选择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37例磁共振增强扫描影像,其中侵袭性24例(男:女=9:15),非侵袭性13例(男:女=2:11),采用体视学方法测定瘤体体积V(cm~3)、全脑体积V(cm~3),求得瘤体体积分数(%)。结果 侵袭性脑膜瘤体积介于(3. 210~78. 630) cm~3,平均体积为26. 2002cm~3,平均体积分数为2. 246%;非侵袭性脑膜瘤体积介于(1. 206~20. 336) cm~3,平均体积为8. 3638cm~3,平均体积分数为0. 732%;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瘤体体积与体积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脑膜瘤瘤体体积、体积分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侵袭性脑膜瘤瘤体体积及体积分数均大于非侵袭性脑膜瘤;瘤体体积可作为临床医师判断脑膜瘤是否具有侵袭性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情况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肿瘤部位:大脑凸面17例,大脑镰及矢状窦旁12例,嗅沟6例,蝶骨嵴4例,小脑天幕及小脑半球14例,CPA区1例,脑室内2例.影像学检查病人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术前影像学侵袭性表现以CT或MRI图像上明确观察到瘤周组织结构受侵犯为标准.手术切除按Simpson标准分级,其中Ⅰ级切除28例,Ⅱ级切除15例,Ⅲ~Ⅳ级切除13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例复发.结论侵袭性脑膜瘤具有明显的临床特点,实施恰当的手术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成因、诊断和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囊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实质性脑膜瘤发病部位及全切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8例患者肿瘤均全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与实质性脑膜瘤比较,囊性脑膜瘤幕上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8,P<0.05);全切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结论:肿瘤结节与囊壁的彻底切除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尤其是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仍有待深入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不易,治疗困难,易于复发,预后往往不佳。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和个性化、术中影像、内穿镜辅助显微镜辅助显微外科、神经导航系统等领域进展迅速,极大地提高了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恶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对 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初次手术肿瘤全切 6例 ,次全切除 10例 ,大部切除 3例。初次手术后即放疗 14例。 12例因再次或多次复发 ,又行 1~ 4次手术。复发者中术后放疗 7例。结论 :肿瘤全切或次全切除较容易做到 ,但是复发率较高 (6 3% )。恶性脑膜瘤的病理类型与术后复发率有密切关系。放射治疗对恶性脑膜瘤的术后复发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诊断方法,分析伊曲康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9月-2011年4月收治的74例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将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伊曲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发病原因进行联合诊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其需要医生给予综合诊断,伊曲康唑治疗此疾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脑膜瘤是颅内的常见肿瘤,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别,但一般表现基本相似且其病理类型较多。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典型,特别是在MRI诊断上,且随着MRI新序列的开发,使脑膜瘤的诊断更容易,但不排除其他疑难病例。脑膜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发现的脑膜瘤大多数已是晚期。虽然目前脑膜瘤的治疗方法很多(比如术前动脉栓塞加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等),但是治愈率较低。本文就脑膜瘤的影像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  孙胜玉  马辉  夏鹤春 《吉林医学》2010,31(32):5733-5734
目的: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微创外科治疗策略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微创外科治疗及手术过程、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通过微创神经外科手术切除。simpsonⅠ、Ⅱ级切除20例,Ⅲ级3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尿崩2例,视力恶化1例,轻瘫3例,肌力术后1个月均恢复,脑血管痉挛并脑梗死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个体化的术前评估,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的应用能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及疗效,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纵隔侵袭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技术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总结该科2005~2010年收治的47例侵袭性纵隔肿瘤患者,全组患者中肿瘤均不同程度侵犯纵隔或胸内组织,全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患者中前纵隔肿瘤38例,后纵隔肿瘤9例。全组病人均接受手术切除,其中行肿瘤切除并行肺叶或肺楔形切除者20例,7例患者行纵隔肿瘤切除并重建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其余切除肿瘤同时均不同程度切除心包、膈神经或椎间盘等组织,仅1例胸腺癌患者术后第10d死于肌无力危象。结论侵袭性纵隔肿瘤经外科手术治疗后能有效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及脊索样胶质瘤各自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两者的鉴别诊断要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两组病例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相关影像学资料,并复习两种疾病的相关文献。结果脊索样脑膜瘤及脊索样胶质瘤病理形态相同点为:不同区域可表现为脊索瘤样组织学改变,黏液样背景中出现条索状或簇状排列的肿瘤细胞,同时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不同点为:脊索瘤样脑膜瘤往往部分区域见有脑膜瘤细胞特征,而脊索样胶质瘤瘤细胞常可见胶质细胞分化,并有胶质纤维突起。免疫组化显示EMA、PR、GFAP等抗体在两种肿瘤细胞中表达不同。结论两种肿瘤的组织形态相似,容易混淆,需要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微创治疗。方法对2000年到2009年在该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解黏液血便和腹泻,肿瘤病灶多数≤2cm,肿瘤组织中Ⅱ型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表达率为80%,微创手术治疗疗效确切,随访时间9~8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内镜和螺旋CT可提高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现率和诊断率,微创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