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树人  郑鸣 《重庆医学》2015,(21):2983-2985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周围神经刺激器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该科62例膀胱侧壁浅表性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闭孔神经阻滞分为试验组(行闭孔神经阻滞)32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血管损伤及术后随访肿瘤复发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行闭孔神经阻滞能有效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的发生,熟练应用周围神经刺激器能帮助术者术中快速,准确,完善阻滞闭孔神经.  相似文献   

2.
吴国忠  林立国 《海南医学》2014,(14):2131-2132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方法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66例,均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术后随访5年,观察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6.13±11.26) min,术中出血量为(45.71±9.86) ml。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9.62±11.26) min,术中出血量为(47.25±21.36) ml。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术后5年有2例复发。对照组患者有3例不良反应,9例复发。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方法治疗膀胱肿瘤患者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它可以有效减小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杨强 《吉林医学》2012,33(27):5867-5867
目的:探讨分析经尿道电切治疗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手术,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灼术进行切除肿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生存率、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为(26.5±9.4)min,出血量为(48.6±24)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1.5±9.6)min,出血量为(58.6±21)ml。治疗组肿瘤生存率为94.4%,对照组肿瘤生存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治疗膀胱肿瘤可有效的预防膀胱肿瘤的复发,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功率电切联合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在预防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3年5月26例浅表性膀胱侧壁肿瘤患者应用低功率电切联合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技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30min,无明显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无严重出血和中转开放手术病例。结论低功率电切联合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可有效预防TUR-Bt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闭孔神经阻滞下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膀胱侧壁肿瘤的疗效。方法应用在闭孔神经阻滞下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侧壁肿瘤38例。施行经典的闭孔神经阻滞操作技术结合针麻用电刺激装置,减小汽化电切功率的方法切除肿瘤。结果所有病例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未发生膀胱穿孔或改开放手术。术后留置尿管2—4d,辅以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术后随访平均36个月,复发5例,均再次行汽化电切。结论在闭孔神经阻滞下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膀胱侧壁肿瘤,能有效防止闭孔神经反射发生,减少膀胱穿孔,避免肿瘤切除范围或深度不够,有效地提高了肿瘤的切除效果,减少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时间: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样本量:78,采用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分配所有患者。予以对照组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发热、膀胱刺激、尿路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IPSS评分情况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2例,较对照组总发生9例患者少,统计学差异显著;观察组残余尿量为(17.82±1.68)ml、最大尿流率为(17.29±1.61)ml/s、IPSS评分为(6.25±0.61)分,与对照组作对比,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2.29±4.14)min、术中出血量为(8.65±0.82)ml、住院时间为(4.72±0.45)d,与对照组作对比,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能减少创伤,促使膀胱功能快速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宋玉堂  张广成 《中外医疗》2010,29(22):73-7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64例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本组膀胱肿瘤切除率100%,术中并发闭孔神经发射4例,无一例并发膀胱穿孔、大出血、电切综合症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12例复发患者中9例再次行TURBT,无3次复发者。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反复进行的优点,是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徐刚  郑奇传  丁方成 《中外医疗》2012,31(10):19-20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的分析,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方法。方法 2008年至2011年我院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手术方式,共治疗膀胱肿瘤患者57例。术中采用神经疲劳法结合含切法及间断点切法,分析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情况。结果 57例患者,其中发生不同程度闭孔神经反射8例,无膀胱穿孔。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中采用神经疲劳法结合间断点切法及含切法,能有效降低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情况较常规手术优势明显,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经尿道电切膀胱中闭孔神经反射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彤  安伟  胡敬海 《吉林医学》2006,27(7):752-753
目的:预防和治疗在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时闭孔神经发生的反射性内收肌痉挛。方法: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病人32例,随机分为三组,I组19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辅以闭孔神经阻滞,II组8例,采用腰-硬联合阻滞,辅以闭孔神经阻滞,III组5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不加闭孔神经阻滞。结果:与III组比较,I组、II组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I组和II组之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辅以闭孔神经阻滞能较好的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避免膀胱穿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钬激光治疗膀胱侧壁浅表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拓志勇  夏勇  张战宏  邵林海  旦锋  兰海河 《医学综述》2008,14(22):3513-3514
目的观察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钬激光治疗膀胱侧壁浅表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汉中市中心医院2006年1~6月应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钬激光治疗膀胱侧壁浅表性肿瘤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针对性选择膀胱侧壁浅表性肿瘤患者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切除瘤体部,钬激光切除肿瘤蒂部及基底。结果发现,20例膀胱肿瘤1次切除,平均手术时间35min,术中无膀胱穿孔,全组无输血。术后平均留置导尿管72h,15例随访24个月,复发2例(13.3%)。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损伤小,可快速切除瘤体,汽化深度易于控制,视野清晰,但对于侧壁浅表性膀胱肿瘤在切除过程中因闭孔神经反射易致穿孔,冲洗液吸收导致电切综合征等危险。而钬激光不会导致此并发症,但对于较大肿瘤其切除速度较慢。结合二者的优点治疗膀胱侧壁肿瘤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铥激光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选择膀胱肿瘤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电切术,研究组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和随访1年后复发情况及闭孔反射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闭孔反射率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铥激光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手术时间虽长于等离子电切术,但疗效优于等离子电切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高龄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月90例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并随机将其分组,部分切除组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2组患者2年复发率;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出院时间;膀胱穿孔、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TURBT组患者2年复发率和部分切除组相近(P>0.05);TURBT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 出院时间低于部分切除组(P>0.05);TURBT组闭孔神经反射和膀胱穿孔的发生率较高,而部分切除组膀胱痉挛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高龄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和出院时间,与部分切除术一样均可达到降低复发率的效果,两者并发症有所侧重,术中需细心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应用经尿道激光整块切除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间山东省枣庄市肿瘤医院就诊的10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尿道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对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费用为(11985.26±312.52)元,低于对照组的(15201.36±321.5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肿瘤标准物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CYFRA21-1、BLCA-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膀胱穿孔、血尿、闭孔神经反射)总发生率(6.00%vs.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激光整块切除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均可达到理想治疗效果,但经尿道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的费用低廉,疗效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无明显差异,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 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15例Ta~T_2期膀胱肿瘤患者。结果 1例术中因闭孔神经反射出现膀胱穿孔改为开放手术,14例经尿道电切手术成功。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治疗膀胱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胡颖 《重庆医学》2013,(22):2691-2692
闭孔神经反射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引起膀胱穿孔及盆腔神经、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闭孔神经阻滞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常用的辅助麻醉方法。本科室从2010年开始采用改良法闭孔神经阻滞,收到了优于传统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切除术(PKSP)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或加患侧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下采用PKSP治疗膀胱肿瘤患者50例,从基底部将肿瘤及包括周围2 cm正常膀胱黏膜一并完整切除。结果4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 min~60 min,平均手术时间40 min;2例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致膀胱穿孔,无明显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常规剂量灌注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5例患者复发,1例行膀胱全切,4例再行PKSP。结论经尿道超脉冲离子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的23 例膀胱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的23 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优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在治疗膀胱肿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期间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65例,术后定期给予丝裂霉素C、噻替哌、吡柔比星等药物膀胱腔内灌注化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复发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本组65例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36.7%、不良反应发生率33.8%,且复发率随着膀胱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逐渐增高,相互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电切术后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复发率16.7%、不良反应发生率15.4%,与单纯的电切术治疗相比,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种不同灌注药物治疗患者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二者相得益彰,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鲲 《基层医学论坛》2016,(8):1060-1061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接受经尿道内腔镜治疗的80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的观察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2年内复发率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闭孔神经反射、并发症及2年内复发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KRBT和TURBT均是治疗膀胱肿瘤的良好术式,安全有效,但PK.RBT在降低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建议临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