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对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并接受PICC穿刺的5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按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儿置管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置管后的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穿刺部位出血、导管脱落、导管异位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新生儿PICC置管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矛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延续护理对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儿导管相关并发症和家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经PICC置管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延续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居家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IMB模型的居家延续性护理,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家长导管居家维护知信行水平、家长自我管理能力、患儿导管相关并发症情况、患儿生活质量及家长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知识、信念、行为维度评分及总分、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更高(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更高(P<0.05);家长的总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儿实施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家长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和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分析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防治并发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受PICC置管的60例新生儿,应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进行预见性护理的为观察组,包括给予新生儿置管前的护理、在置管过程中的护理、给予置管之后的护理。将两组新生儿给予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给予新生儿PICC置管期间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是侵入性的操作,如果有细菌侵入到血管,就容易引起感染。护理人员应掌握专业的置管穿刺技能,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对新生儿进行置管前的评估并重视置管后导管维护,预防并发症发生,做好早期的防治工作。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护理中,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儿家属对置管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旨在为今后新生儿治疗作借鉴。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间在普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115例VLBW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外周浅静脉留置针)57例和研究组(PICC)58例,并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体质量增长、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平均穿刺次数、置管操作和维护时间。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78.95%(P0.05);研究组平均体质量增长高于常规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穿刺次数、置管操作和维护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平均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P0.05)。结论:PICC在VLBW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PICC置管化疗的11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护理的5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的5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疼痛评分,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置管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2%)低于对照组(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采用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疼痛评分,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与护理改进方法 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留置PICC置管的患者共86例,按照管路实施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PICC置管护理,给予观察组PICC置管维护与护理改进.观察并发症情况及其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0%,满意度为95.3%,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后对其进行维护与护理管理,能够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个体化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福建省漳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普通外科肿瘤PICC置管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A组采用常规化护理方案,B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护理满意度;肿瘤知识知晓评分、PICC置管知识掌握情况、PICC置管依从性;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情绪状态的差异;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和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PICC置管护理满意度95.83%高于A组75%(P<0.05);B组肿瘤知识知晓评分、PICC置管知识掌握情况、PICC置管依从性(94.18±2.13)分、(95.36±4.13)分、(92.56±8.13)分高于A组(81.71±1.02)分、(82.01±1.21)分和(80.31±7.82)分(P<0.05);护理前两组情绪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情绪状态改善幅度更大(P<0.05).B组患者穿刺点感染、 导管堵塞和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A组50.00%(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对疾病和PICC置管的认知,提高PICC置管依从性,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80例PICC置管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FMEA护理,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使用静脉留置针个数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使用静脉留置针个数和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护理中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其静脉留置针个数和住院费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和导管平均滞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导管平均滞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置管护理基础上,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置管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患儿100例,全部患儿均给予PICC置管术,按照随机方式将全部患儿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患儿在置管期间给予常规护理,50例实验组患儿则在置管期间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置管成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应用PICC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而加强置管期间的护理干预,则能让置管成功率有效提高,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30例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统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对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0例PICC置管患儿中,32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24.62%(32/130);感染组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2.0 kg、穿刺次数≥2次、置管时间≥2周、发生堵管、有其他侵入性操作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2.0 kg、穿刺次数≥2次、置管时间≥2周、发生堵管、有其他侵入性操作是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2.0 kg、穿刺次数≥2次、置管时间≥2周、发生堵管、有其他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例重症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将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新生儿纳入到观察组;首先,分析对照组PICC置管治疗患儿的感染因素;其次,针对对照组患儿的感染因素观察组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结果:性别与感染发生无关,穿刺次数、置管场所、穿刺时间、导管堵塞均是PICC导管感染的诱发因素(P0.05);针对患儿PICC导管置管感染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未出现感染现象。结论:穿刺次数、置管场所、穿刺时间、导管堵塞均是新生儿PICC导管感染的诱发因素,而根据感染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以期通过护理干预减少PICC置管发生并发症。方法:选取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作为临床工作中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方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84例,随机分2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脑水肿、酸碱失衡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优质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脑水肿、酸碱失衡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方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预防和减少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肿瘤放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维护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160例肿瘤放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80例,常规组进行PICC导管常规维护,系统组进行PICC导管系统性维护.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导管留置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系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高于常规组的12.5%(P<0.05);系统组导管留置并发症发生率为2.5%,低于常规组的12.5%(P<0.05).结论 肿瘤放疗患者临床护理中强化PICC导管维护可有效减少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56-15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的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的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新生儿中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接治的94例PICC置管新生儿分为分级护理组(接受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组(接受住院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UEDVT)风险评分和UEDVT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UEDVT风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2周后分级护理组UEDVT风险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分级护理组UEDVT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在给予新生儿PICC置管治疗过程中,实施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可有效降低UEDVT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流程化手术配合在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行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流程化手术配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1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1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化手术配合在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较显著,有利于缩短置管时间,提高置管1次成功率,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给予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45例患者采用综合PICC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PICC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管时间、舒适度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PICC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PICC置管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循环质量管理(PDCA)护理对乳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PDCA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导管相关问题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定期复诊、生活方式、均衡饮食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问题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PDCA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及导管相关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