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文洁 《西部医学》2017,29(2):233-237
【摘要】 目的 评价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经封堵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接受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患者56例,分为先兆偏头痛组和非先兆偏头痛组。其中先兆偏头痛组35例,男1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74±772)岁;无先兆偏头痛组21例,男7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90±784)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1、3、6、12月进行头痛影响测定 6(HIT 6)评分,将患者术后HIT 6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并进行组间对应时间HIT 6评分比较。结果 5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先兆偏头痛患者术后1、3、6、12月HIT 6评分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术后1月HIT 6评分较术前无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月HIT 6评分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示先兆偏头痛组术后6、12月HIT 6评分较无先兆偏头痛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封堵术可终止或缓解合并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症状,其中以先兆偏头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88-90
目的 探讨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的相关性,并分析卵圆孔介入封堵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33例偏头痛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4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检者卵圆孔未闭率。选择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的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头痛程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卵圆孔未闭者44例,占33.1%,对照组患者中卵圆孔未闭者仅3例,占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44例卵圆孔未闭者均实施卵圆孔介入封堵术治疗,治疗后患者的偏头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圆孔未闭可能与偏头痛的发生密切相关,合并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实施卵圆孔介入封堵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的偏头痛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患者行介入封堵术的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就诊,以偏头痛为主要症状并确诊为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共65例,其中先兆性偏头痛患者36例,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17例,慢性偏头痛患者12例,术前详细收集一般资料,均行介入封堵术,于封堵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复查超声心电图、心电图,记录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HIT-6)、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估患者头痛缓解程度.结果 65例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均手术成功,无并发症.治疗后HIT-6评分、VAS评分、MID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比较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HIT-6评分、VAS评分、MIDAS评分之间差异,结果发现先兆性偏头痛组在VAS评分、MIDAS评分上明显低于慢性偏头痛(P<0.05),即先兆性偏头痛组头痛缓解程度最为明显,其次是无先兆性偏头痛,最后是慢性偏头痛.结论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偏头痛疗效可靠、安全性高、成功率高,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相较于其他类型偏头痛更能从中显著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发病年龄与偏头痛临床特点的关系,为临床判断偏头痛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门诊诊断为偏头痛的连续患者447例,其中先兆性偏头痛(MA组)62例,无先兆性偏头痛(MO组)38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头痛发病年龄(AAO)、首次就诊年龄、病程、家族史以及头痛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相关资料。两组患者按AAO进行再分组(≤18岁为未成年组,>18岁为成年组),分别对AAO与家族史和头痛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A组和MO组患者中女性分别占81.3%和66.1%(P<0.05),两组患者的首次就诊年龄、病程和头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O患者中,未成年组与成年组的首次就诊年龄、病程、家族史及头痛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就诊年龄、病程、家族史、头痛频率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起病早、家族史明显、头痛严重的偏头痛患者,预后较差;在中国人群中,AAO可作为反映偏头痛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硫酸锌预防月经性偏头痛的疗程。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单纯性月经性无先兆偏头痛患者68例,均从事护理工作。经1个月的洗脱期,收集患者的年龄、头痛时间、偏头痛家族史、头痛严重程度及头痛发作程度等资料后给予口服硫酸锌片3个月,完成试验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锌组(继续给予硫酸锌片)和谷维素组(口服谷维素)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程度、发作程度、病假时间、非头痛症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预防性治疗后头痛程度、头痛发作程度、非头痛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作期需药物治疗时间、病假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硫酸锌6个月可以用于预防单纯性月经性偏头痛发作,药物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纤维性丝状物是否与先兆性偏头痛有关。方法先兆性偏头痛患者51例,同时选取无偏头痛因其他问题需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者75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上是否存在微细、摆动的丝状回声。结果先兆性偏头痛组与对照组左心瓣膜纤维性丝状物存在率分别为21.5%(11/51)和28.0%(21/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3,P=0.416)。先兆性偏头痛组与对照组二尖瓣纤维性丝状物存在率分别为5.8%(3/51)和13.3%(10/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1,P=0.177)。先兆性偏头痛组与对照组主动脉瓣纤维性丝状物存在率分别为19.6%(10/51)和25.3%(19/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2,P=0.454)。先兆性偏头痛组与对照组卵圆孔未闭发生率分别为50.9%(26/51)和29.3%(2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2,P=0.012)。先兆性偏头痛组主动脉瓣纤维性丝状物存在率显著高于二尖瓣纤维性丝状物存在率(χ2=4.320,P=0.038)。结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纤维性丝状物与先兆性偏头痛无明确关系,瓣膜纤维性丝状物属于良性变异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血管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并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大量研究结果提示偏头痛与心脏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存在相关性,但具体原理仍在研究中。有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3 倍,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阐明。而近年来研究结果提示,偏头痛尤其是先兆性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患者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病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然而偏头痛患者WML 与RLS 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阐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介入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伴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2019年2月—2021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隐源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偏头痛,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筛查Ⅲ~Ⅳ级右向左分流且在该院心血管内科确诊卵圆孔未闭并行介入封堵的患者116例,随访观察介入封堵成功率、术后分流情况、术后脑卒中及头痛事件,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封堵成功率为97.4%,随访期内无封堵器移位、心包积液、新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经多普勒结果证实术后3 d,75.2%(85/113)患者分流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偏头痛症状患者术后6个月头痛影响测试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01),随访期内无影像学提示的新发卒中。结论:卵圆孔未闭伴神经系统症状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成功率高且安全;术后脑卒中及偏头痛等神经系统事件明显减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偏头痛患者中前庭症状与头痛的相关性,探讨前庭症状在偏头痛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9年1-12月首次就诊于我科门诊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将诊断符合国际头痛分类第3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ICHD-3)的原发性头痛患者分为发作性偏头痛组、慢性偏头痛组、紧张型头痛组,将发作性偏头痛患者分为低频、中频及高频组,以半结构型问卷收集临床症状,前庭症状采用前庭性偏头痛中前庭症状的标准.结果 共纳入424例,发作性偏头痛组222例,慢性偏头痛组174例,紧张型头痛组28例.前庭症状在偏头痛组及紧张型头痛组中占比分别为25.3%和3.6%,慢性偏头痛组中前庭症状出现的频率(31.0%)高于发作性偏头痛组(20.7%)(P=0.019).将发作性偏头痛患者分成低频、中频及高频组,中频组(头痛频率在2~8d/月)的人数最多(125/222),且头痛特点及伴随症状最典型.前庭症状与头痛发生的时间相关性中,低频头痛组有68.8%的患者头痛与前庭症状分开发作,高频头痛组和慢性偏头痛组头痛与前庭症状同时发作占比高于低频组(P<0.05).结论 前庭症状在慢性偏头痛患者中出现频率高,提示前庭症状可能与偏头痛的慢性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和宣教干预对提高药物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4月~2009年4月在门诊就诊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216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头痛史、偏头痛家族史、头痛严重程度及头痛频率等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给予盐酸氟桂利嗪5 mg,1次/d.其中一组同时进行宣教,为干预组.另一组不进行宣教,为非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程度、发作频率和远期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头痛程度的变化,分析宣教与预防效果的关系.结果 两组比较,干预组无头痛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发作频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 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 mg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宣教干预,控制头痛程度和频率的效果较好,预防复发的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头痛     
先兆性和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的眼球运动测量;偏头痛发作期间的QTc离散度和P波离散度;偏头痛样头痛与镰状细胞病:一项经颅多普勒研究;到美国急诊室就诊的头痛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病理诊断的建立和发生率;偏头痛患者接受预防性治疗后生活质量和活动受限的改善:一项前瞻性的纵向多中心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致残性的神经系统疾病,超过半数的患者会因为偏头痛的发作而影响正常生活。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因为卵圆孔未闭发病率较高且引发偏头痛发作的病理机制不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存争议,经皮卵圆孔封堵术是否为治疗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的有效治疗手段亦成为研究热点。该文将围绕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的相关性、两者间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以及封堵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26-102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技术对诊断卵圆孔未闭(PFO)的应用价值,并通过cTTE技术评价偏头痛与PFO的关系。方法:131例偏头痛患者根据头痛类型分为:先兆偏头痛组46例(MA)及无先兆偏头痛组85例(MO)。对照组为5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应用cTTE技术检测PFO及房水平右向左分流(RLS),并对PFO-RLS分级,进行组间对照分析。结果:PFO发生率及PFO-RLS大量分流发生率在偏头痛组中为35.11%(46/131例)和20.61%(27/131例),在MA组中为47.83%(22/46例)和32.61%(15/46例),在MO组中为28.24%(24/85例)和14.11%(12/85例),在对照组中为19.23%(10/52例)和1.92%(1/52例)。偏头痛组、MA组、MO组的PFO发生率及RLS大量分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PFO发生率及RLS大量分流发生率以MA组最高,与MO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O及大量RLS在偏头痛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又以先兆偏头痛为著。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cTTE可以作为PFO的常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有症状和无症状卵圆孔未闭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有症状的卵圆孔未闭患者(隐源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4例(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的卵圆孔未闭患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偶然发现卵圆孔未闭)92例(无症状组)。患者年龄均<5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人口学特征,并评估卵圆孔形态学特征,包括卵圆孔高度和长度、间隔偏移距离、原发间隔和继发间隔厚度。结果 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卵圆孔高度(3.0±0.7)mm vs (2.1± 0.4)mm,继发隔厚度(6.1±1.2) mm vs (3.4±0.9)mm和间隔偏移距离(8.3±1.2)mm vs (4.2±1.3) mm均增加(P?<0.05)。两组患者卵圆孔长度和原发间隔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症状组患者比较,有症状组患者长/高比值(3.1±0.4) mm vs (5.8±1.1) mm较小(P?<0.05)。结论 卵圆孔较高、间隔活动度较高、继发隔较厚有助于对<55岁的卵圆孔未闭患者隐源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风险进行分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偏头痛患者右向左分流(RLS)的阳性率及分流量大小,分析偏头痛与RLS的关系。方法 纳入129例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为病例组,8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需完成偏头痛伤残评估问卷,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发泡实验诊断RLS,并对阳性率、分流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先兆偏头痛组、无先兆偏头痛、对照组RLS阳性率分别为:59.3%,40.0%,23.8%,偏头痛组RLS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RLS分流量比较中,先兆偏头痛组、无先兆偏头痛、对照组大分流率分别为30.5%,12.9%,3.8%,病例组的大分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中小量分流率无显著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示偏头痛致残程度与RLS分流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72)。结论 偏头痛与RLS具有相关性,特别是大量的右向左分流;偏头痛伤残程度与分流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偏头痛伴卵圆孔未闭(PFO)患者在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封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 2019年4月收治的偏头痛伴PFO患者39例,术中采用食道超声下经皮PFO封堵,对比分析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头痛影响评分(HIT-6)等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介入封堵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40例偏头痛患者,根据是否有≥5次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前庭症状分为VM组(15例)和非VM组(25例),完善...  相似文献   

18.
开"四关"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3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电针四关穴(合谷、太冲)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采用电针四关治疗)和对照组30例(口服尼莫地平片),穴疗程共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76.7%,P<0.05;治疗组的头痛程度和频率都降低,而对照组头痛程度减轻,但头痛频率不降低.提示电针四关穴是一种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比较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4例,根据方法不同分氟桂利嗪组、尼莫地平组,各42例。氟桂利嗪组采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尼莫地平组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偏头痛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情况、头痛持续时长、头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尼莫地平组患者偏头痛治疗总有效率和氟桂利嗪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偏头痛发作情况、头痛持续时长、头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偏头痛发作情况、头痛持续时长、头痛程度相比于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尼莫地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氟桂利嗪组低(P<0.05)。结论: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效果相当,可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降低发作频率,但尼莫地平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 监测成人偏头痛患者偏头痛发作期及发作后期血清MMP-9的水平,探讨偏头痛发作对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选择38例确诊的成人偏头痛患者,20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在偏头痛发作期及发作后期(第1-7天)分别采静脉血5ml,健康对照者随机采采静脉血5ml,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实验结果应用SAS version 9.1分析。结果 偏头痛发作期血清MMP–9(12.612±0.016 ug/L)水平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069±0.023 ug/L), P<0.05;并会持续到发作后第6天,其中最高峰为偏头痛发作后的第3天(17.524±0.035ug/L)。偏头痛发作期,先兆偏头痛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血清MMP–9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MMP–9水平与偏头痛发作时头痛程度无关(P>0.05)。结论 偏头痛发作可以上调血清MMP–9水平从而导致血脑屏障破坏,并持续到发作后第6天,高峰期在发作后第3天,MMP–9作为偏头痛发作的生物学标记物,对于指导偏头痛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