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普通喉罩(LMA) 和气管内插管(IT) 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观察喉罩和气管导管在插入和拔出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中SpO2、PETCo2 以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60例女性择期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喉罩(L组) 和气管插管(T组) 两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前(T0) 、麻醉后插管或放喉罩前即刻(T1) 插管或放喉罩后即刻(T2) 、手术切皮即刻(T3) 、手术后拔管或喉罩后即刻(T4) 的MBp、HR,T3 时段及术中的PETCO2、SpO2,术后48小时(T5) 随访有无咽痛、声嘶、咳嗽等不适.结果 喉罩组T2和T4时段MBP、HR 与气管插管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气管插管组T5时段并发症发生率与喉罩组明显增多(P<0.05).两组病人T3时段PETCO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他各时段MBp、HR 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喉罩用于全麻乳腺癌根治术,操作简单,呼吸道刺激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通气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喉罩和气管内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喉罩通气道 (简称喉罩 )是介于气管内插管与面罩之间的通气工具[1] ,由于使用时不需要喉镜 ,操作简便易学 ,故常用于心肺复苏。但作为一般全身麻醉时的通气道使用 ,国内报道较少。我们自1996年起用于临床 ,并作了血流动力学方面的观察 ,同时与气管内插管作了比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级行单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 ,其中男8例 ,女32例 ;年龄22~55岁 ,平均38±17岁 ;体重45~82kg,平均63±19kg。随机分为喉罩和气管内插管两组 ,每组均为20例。患者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普通喉罩(LMA)和气管内插管(IT)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观察插入喉罩和气管导管及拔除喉罩和气管导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中SPo2、PETCo2以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40例女性择期乳腺癌病人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L组)和气管插管(T组)两组,每组20例.现察麻醉前(T0)、麻醉后插管或放喉罩前即刻(T1)插管或放喉罩后即刻(T2)、插管或放喉罩后10分钟(T3)、手术切皮即刻(T4)、手术后拔管或喉罩后即刻(T5)的MBp、HR,T3、T4时段及术中的PETCO2、SPO2,术后48小时(T6)随访有无咽痛、声嘶、咳嗽等不适.结果 喉罩组T2和T5时段MBP、HR与气管插管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气管插管组T6时段并发症发生率与喉罩组明显增多(P<0.05).两组病人T3、T4时段PETCO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他各时段MBp、H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喉罩用于全麻乳腺癌根治术,操作简单.呼吸道刺激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通气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麻醉工作中 ,有时会遇到不同原因所致的气管插管困难病例 ,给麻醉医师造成较大压力。喉罩应用于临床以来 ,许多全麻插管困难的问题得到解决。我科2001年6月至2002年1月对15例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采用了喉罩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喉罩组15例 ,其中男10例 ,女5例 ;ASAⅠ~Ⅱ级 ;年龄20~70岁 ,平均年龄(41.3±4.97)岁 ;平均体重 (58.65±3.34)kg;无张口困难及颈椎活动受限情况 ,其中3例术前合并有高血压 ;喉头视野分级 [1]均为4级 ;手术种类为胆囊切除术7例 ,直肠癌根治术2例 ,胆肠内引流术2例 ,乳腺癌根治术2例 ,胃大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普通喉罩(LMA)和气管内插管(IT)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观察插入喉罩和气管导管及拔除喉罩和气管导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中SPo2、PETCo2以及术后并发症。方法40例女性择期乳腺癌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L组)和气管插管(T组)两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前(T0)、麻醉后插管或放喉罩前即刻(T1)插管或放喉罩后即刻(T2)、插管或放喉罩后10分钟(T3)、手术切皮即刻(T4)、手术后拔管或喉罩后即刻(T5)的MBp、HR,T3、T4时段及术中的PETCO2、SPO2,术后48小时(T6)随访有无咽痛、声嘶、咳嗽等不适。结果喉罩组T2和T5时段MBP、HR与气管插管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气管插管组T6时段并发症发生率与喉罩组明显增多(P<0.05)。两组病人T3、T4时段PETCO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他各时段MBp、H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喉罩用于全麻乳腺癌根治术,操作简单,呼吸道刺激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通气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喉罩全麻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择期手术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采用喉罩全麻。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前、置入后和拔除气管插管或喉罩各时段MAP、HR和Sp O2等指标变化,同时比较两组一次成功率。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前MAP、HR和Sp O2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后、拔除气管插管或喉罩时MAP和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入喉罩一次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气管插管麻醉,喉罩全麻应用于小儿麻醉中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在乳腺癌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SLIPA喉罩与气管内插管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运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气管内插管全麻,观察组患者给予SLIPA喉罩。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操作时间和拔管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前和拔管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以及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给予SLIPA喉罩通气,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麻醉苏醒期,降低对血压和心率产生的影响,并降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乳腺全麻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和麻醉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I或Ⅱ级乳腺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气管插管组,记录其潮气量(Vt)、气道压力(Pmax和Pmea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并记录置入期、手术中、拔管期、术后24h麻醉相关并发症及患者苏醒时间、麻醉费用情况。结果置入即刻、置入后1min及拔管即刻,喉罩组HR、SBP、DBP、和MAP均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其他时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t、Pmax,、Pmean、PETC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术中呛咳和苏醒期躁动例数低于气管插管组,漏气、咽痛例数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喉罩通气优于气管内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后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9.
喉罩与气管插管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燕忠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1):50-51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麻患者,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胆囊切除病人40例,随机分为全麻气管插管(T)组,全麻喉罩(L)组,每组20例,ASAⅠ~Ⅱ级,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琥珀胆碱1.5mg/kg,静脉诱导3min后,插入气管导管或喉罩,观察通气、心率、血压,拔管后血压、心率和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气管插管时血压和心率波动大于喉罩植入。结论:插喉罩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不如气管插管剧烈,且操作简单,对咽喉刺激小,插入或拔出时,心血管反应明显小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择期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随机选取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SLIPA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均静脉复合全麻,观察置入成功率、术中漏气率、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气变化、术中返流及术后咽痛情况. [结果] 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反流.两组咽痛发生率相似.术中漏气率SLIPA喉罩组30%,气管插管组0%,血流动力学方面SLIPA喉罩组在插罩前后、拔罩前后MAP、HR无明显波动,而气管插管组在插管前后、拔管前后MAP有明显波动.血气方面SLIPA喉罩组PaCO2在手术60 min时升高,增加潮气量后回落,而气管插管组在手术30 min时降低,减少潮气量后恢复正常.[结论] SLIPA喉罩血流动力学稳定,置入无需喉镜,成功率较高.但是,SLIPA喉罩术中有漏气现象,气道密闭性略差,有CO2蓄积倾向.短时间内不影响通气,但长时间手术建议血气监测. 相似文献
11.
喉罩在乳腺癌根治麻醉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普通型喉罩(LMA)和气管插管(IT)在乳腺癌根治的应激反应,观察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LMA组和IT组,LMA组为4号普通型喉罩,IT组应用7.0号气管导管,记录插管前、插入后lmin、拔除后1min的HR、SBP、DBP.结果:插入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IT组血流动力变化较LMA组明显(P<0.05).结论:LMA全麻通气完全适用乳腺癌根治麻醉,应激反应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喉罩通气全麻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喉罩通气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的临床应用观察,评估喉罩通气全麻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 200例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喉罩通气全麻(L组),对照组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O组)。观察两组病人在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MAP.HR)、呼吸状况(SpO2.PETCO2)的变化,3min内置放通气装置的成功率,对通气装置的耐受性,操作引发的并发症(口腔黏膜损伤、咽喉痛的发生率),通气装置置放的可靠性(体位变化时需重新调整装置的发生率)。结果 在通气装置置入、维持、拔除期间L组比O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平稳,两组呼吸状况差异无显著性;操作简易性(3min内装置置放成功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L组远高于O组,并发症更少;L组术中皆未用肌松药,吸入麻醉药浓度也低于O组,耐受性更好;在装置置放可靠性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O组更可靠。结论 喉罩通气全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方式之一,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其操作简易,并发症发生少,能有效节省麻醉药,少用甚至不用肌松药,在临床应用中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全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Supreme喉罩通气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Supreme喉罩组(LMA组)与气管插管组(GA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诱导前(T0)、给药时(T1)、置喉罩/气管导管即刻(T2)、置喉罩/气管导管后3min(13)、5min(T4)、切皮时(T5)、手术进行30min(T6)及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即刻(T7)各时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观察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础值(T0)相比,GA组在T1、T2、T3、T7各时点的HR、MAP变化均显著,而LMA组只在T1时点变化显著。组间比较,两组在T2、T3、T4、T7同时点的HR、MAP差异显著(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LMA组术后咽喉部不良反应明显少于GA组。结论:Supreme喉罩在乳腺癌根治术中气道管理方便,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术后不适均优于气管插管全麻,且不影响患者的苏醒和拔管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麻醉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通气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癌的患者60例,均行乳腺癌根治术,并随机均分为喉罩组与插管组,喉罩组患者接受痳醉喉罩通气,插管组患者接受气管插管通气,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手术各时段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喉罩组用药量明显少于插管组(P<0.05);喉罩组所用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少于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情况均优于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痳醉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通气均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麻醉喉罩通气所需麻醉药物量小,安全性高,且对于不能及时气管内插管的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BIS值40-60喉罩和气管插管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89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喉罩组)43例,B组(气管插管组)46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将BIS维持在40-60水平。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To),诱导后(T1),喉罩或气管导管插入后3min(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术毕(T4),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5)和拔除后3min(T6)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同时记录各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气道并发症。结果:T1时点两组患者血压、心率、BIS均低于T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时点B组血压、心率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时点A组血压、心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时点A组血压、心率及BIS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T6时点B组血压、心率均高于A组,而BIS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苏醒时间长于A组,而苏醒质量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满意度优于B组,A组气道并发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通气对全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气管插管较小,且具苏醒质量高,气道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喉罩(LMA)和气管插管(ET)用于全麻腹腔镜下腹部及盆腔手术期间的通气可靠性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在全麻下行腹部及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诱导后(T)、置入即刻(T)、置入后3min(T)、手术中(T)、拔除即刻(T)、拔除后3min(T)的SBP、DBP、HR、SpO变化。并记录拔除前后呛咳、躁动、反流误吸等情况。结果:两组SBP、DBP、HR在诱导插管即刻、插入后3min、拔除即刻、拔除后3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T组SBP、DBP、HR在置入即刻、拔除即刻、拔除后3min较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喉罩通气用于腹腔镜下腹部及盆腔手术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7.
喉罩和气管插管全麻在烧伤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烧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方法:选择烧伤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成喉罩(LMA)组和气管插管(TT)组,采取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观察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SPO2、PETCO2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LMA组在置入期和拔除期HR、MAP的变化较T组小(P<0.05和P<0.01),两组的SPO2、PETCO2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LMA组苏醒期躁动、咽喉不适的并发症少于TT组(P<0.01)。结论:喉罩用于烧伤手术麻醉,置入方便,应激反应小,通气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采用喉罩麻醉的126例婴儿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气管插管麻醉的126例婴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各麻醉控制点血液流变学(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以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麻醉监测点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平稳。观察组拔管时问为(62.5±7.4)s,清醒时间为(118.7±12.3)s;对照组拔管时间为(322.5±71.0)s,清醒时问为(482.1±117.9)s,观察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现轻微肺部感染2例,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喉罩麻醉具有操作简便,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气道损伤小,麻醉苏醒快等优点,可满足婴儿手术要求,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喉罩麻醉与气管内插管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麻醉效果。方法将在嵩县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接受喉罩麻醉,对照组接受气管内插管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1)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插管或放置喉罩后5min、拔除导管或喉罩后5min时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在插管或放置喉罩即刻、拔除导管或喉罩即刻时的DBP、SBP、HR明显低于对照组[(67.3±11.3)mmHgvs.(88.5±13.2)mmHg、(106.3±13.7)mmHgvs.(139.7±16.6)mmHg、(75.8±5.1)次/minvs.(99.3±5.7)次/min、(72.9±10.4)mmHgvs.(87.4±10.3)mmHg、(122.3±12.5)mmHgvs.(145.3±15.4)mmHg、(79.3±5.2)次/minvs.(98.3±6.2)次/min,P<0.05]。(2)观察组在拔除导管时呛咳、术后咽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9%vs.89.4%,6.4%vs.51.1%,P<0.05)。两组患者术后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过程中可更好地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Supreme喉罩和气管插管对老年乳腺癌根治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乳腺癌根治术全麻病人80例,年龄60~75岁,随机均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全麻诱导后插入Supreme喉罩/气管导管。记录一次插入成功率及所需时间;记录两组病人全麻诱导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即刻(T2)、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1min(T3)、3min(T4)、5min(T5)和拔管后即刻(T6)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术中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气道峰压(Ppeack);观察术中误吸、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呛咳及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后的低氧血症、咽痛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L组喉罩一次插入成功率较高(P<0.05)、插入时间明显缩短(P<0.01);两组病人T1时SBP、DBP显著低于T0(P<0.05),T组病人T2、T3、T6时SBP、DBP、HR较T0显著升高(P<0.05);L组T2、T3时SBP、DBP、HR显著低于T组(P<0.05),L组T6时SBP和HR显著低于T组(P<0.05);拔除喉罩后低氧血症及咽喉痛发生率减少(P<0.01),且无呛咳病例。两组术中SpO2、PETCO2和Ppea c k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无误吸发生。结论:Supreme喉罩操作简便易行,插入/拔除操作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不引起呛咳,术后不良反应少,用于老年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优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