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燕  马蕾  段笃文  相琳 《大家健康》2015,(3):141-142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行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住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小梁切除术不用调节缝线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行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2个月和5个月的平均眼压均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行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可以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眼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邹嘉  贺兴友  杨娟 《吉林医学》2012,33(31):6774-6775
目的:分析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应用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治疗组41例患者给予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应用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 C 联合可调节缝线行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住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小梁切除术不用调节缝线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丝裂霉素 C 联合可调节缝线行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2个月和5个月的平均眼压均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丝裂霉素 C 联合可调节缝线行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可以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眼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7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通过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干扰素、丝裂霉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6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眼压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并发症生率为8.33%,P0.05。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干扰素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丝裂霉素C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53只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患者采用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丝裂霉素C治疗。术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眼压、前房形成情况、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得以明显控制(P<0.05),而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的浅前房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2.6%(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9.4%,低于对照组的26.4%(P<0.05);治疗组患者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丝裂霉素C治疗的疗效优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对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82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应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可调整缝线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35.42±3.69)mmHg,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34.08±3.19)mmHg,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较仅应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青光眼患者,按患者住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对照组仅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丽丽 《中外医疗》2014,(16):124-12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寻求提高青光眼手术疗效的途径。方法选取该院100例青光眼患者,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同样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并在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前术后视力不变或增减1行,视野基本不变,观察组的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浅前房的出现比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严重并发症,眼压控制良好。结论将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应用在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生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常规治疗组(80例),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浅前房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主动测节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滤过量,防止滤过道粘连阻塞,有效地控制眼压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应用及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180眼)青光眼随机分成三组;治疗1组56例(60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2组56例(58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应用,治疗3组56例(62眼)行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各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2组术后高眼压率低于治疗1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治疗1组,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发生率高于治疗1组;治疗3组手术成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治疗1组,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2组。结论: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并在术后合理控制巩膜瓣缝线的拆除数目及时间,可以明显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早期有效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联合组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术后眼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与对照组26.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节缝线的效果。方法将115例122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78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44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实验组的眼压控制有效率、功能性滤过泡均高于对照组(P〈0.01),浅前房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可有效地控制眼压水平,减少巩膜瓣瘢痕及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此术操作简便,易掌握,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92-9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两种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在我院眼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43 例(60 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 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两侧缝合1 对可调整缝线,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鼻侧后角及中部各缝合1 针可调整缝线。定期随访3 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眼压控制情况及手术成功率。结果 两组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 d、1 个月、3 个月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7 d、术后2 周眼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个月的手术成功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利用改良巩膜瓣可调整缝线技术是安全有效的,与传统的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相比提高了术后3 个月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罗丽丹 《当代医学》2014,(20):58-59
目的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术、应用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和应用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09~2012年间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而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180例,分为单纯小梁切除术组60例(A组)、应用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组60例(B组)、应用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术组60例(C组),观察比较各组术后1d、1个月、1年的眼压、前房情况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1年A组高眼压发生率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9);3组术后前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67%、21.67%和15.00%,与A组相比,B、C 2组术后前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术后1年时B组和C组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比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或丝裂霉素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控制眼压,应用可调整缝线的小梁手术还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0例(50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6.00%)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年眼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术应用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有效控制眼压,缓解疼痛,促使新生血管消退,并保留残存视功能和眼球外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先天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先天性青光眼临床疗效好,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丝裂霉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并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与术后1周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患者眼压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改良的可拆除缝线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6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30眼)接受常规小梁切除术,B组(20例35眼)接受联合改良的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月,观察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dA组眼压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内B组眼压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改良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比常规小梁切除术能更好地预防青光眼术后早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各型青光眼40例57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缝线松解,术中应用丝裂霉素为治疗组,观察术后眼压及浅前房等并发症,并与16例18眼常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11.98mmHg,浅前房发生率为12.3%(7/57),对照组为55.5%(10/18),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14.62,P<0.01).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缝线松解及丝裂霉素应用可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