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叶任高教授从“瘀”论治肾病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整理总结叶任高教授从"瘀"论治肾病的临证经验.方法:从肾病的急性和慢性过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球疾病和非肾小球疾病的发病和病理特点体现了叶任高教授抓住"瘀"之病机特点.结果:通过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种肾病,收效显著.结论:多种肾病的发病及其演变都体现了"瘀"之特点,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益气滋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糖尿病肾病(DN)主要指糖尿病性肾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心、脑、肾三大合并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预后。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肾病科采用益气滋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DN3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益气滋肾冲剂是我们多年来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方药,该药对IgA肾病的血尿和蛋白尿具有较好的效果.为了探讨该药的作用机理,本文应用小鼠IgA肾病模型,观察益气滋肾冲剂对小鼠IgA肾病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肾病之一,属"水肿"、"腰痛"等范畴,宋立群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等与脾肾虚损盈亏关系密切,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各种临床症状无不责之于脾肾功能的变化,宋立群教授据中医经典,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制了慢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健脾益气、补肾涩精、利水消肿的功效,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常迁延难愈,病情反复.长期蛋白尿可引起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加速肾病进展.因此,减少和控制蛋白尿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治疗手段之一.本病散见于"尿浊"、"腰痛"、"虚劳"等记载中,为虚实夹杂之证,脾肾亏虚为致病因素,故益气固摄法是临床最常见的治法之一.本文采用具有益气固摄作用的固精方治疗脾肾气虚型蛋白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而在肾小球系膜区存在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以反复血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以益气补肾活血法和小剂量强的松治疗IgA肾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照华  夏进娥 《中医杂志》2011,52(3):243-244
糖尿病肾病(DN)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率20%~40%[1],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最终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我们于2008年2月~2010年2月,采用张海燕提出的益气补肾化瘀法治疗早期DN,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原因之一,是以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属“消渴”“水肿”“尿浊”“关格”等证。该病病程长,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特点,但以正气亏虚为本,湿、浊、瘀、毒等实浊晦邪为标,气阴两虚夹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文章介绍桂定坤主任医师运用益气活血滋阴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桂老师认为,脾肾之气相互化生、相互滋养,脾失健运则肾精不藏,下元不固,治疗应着重补脾肾之气、滋肝肾之阴,重用黄芪、黄精等益气滋阴药健脾益肾、滋阴固精,补一身之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糖尿病肾病久病瘀浊实邪阻滞经络,阻碍脏腑气机,则应在辨证基础上加强活血化瘀法的运用,如予三七等以通肾络之瘀血。临床治疗时灵活遣方用药,在益气滋阴活血法的基础上,针对疾病各期症状不同,如出现肌酐升高、蛋白尿、水肿等症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标本兼顾的同时又有所侧重。临床中运用上述方法能减轻患者症状,降低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附病案二则,以验证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滋肾益气化瘀法”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的20例患者用“滋肾益气化瘀法”治疗,并随症加减。结果20例患者中治愈14例,好转5例,无效一例。总有效率95%。结论“滋肾益气化瘀法”治疗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肾病,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其临床表现除糖尿病症状外,还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虚劳""水肿""尿浊""关格"等范畴。近年来,笔者临床运用二参益气补肾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满意,现将其辨证思路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临床常见证型,治疗多以益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法则,补阳还五汤、八珍汤、芪参益气滴丸等益气活血方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常用方,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多层面、多靶点、多环节的优势,且临床组方用药灵活,副作用小。目前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治疗的相关文献研究已较多,但主要聚焦在治疗方法、疗效观察及方药总结几个方面,缺少对方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归纳总结。为了明确益气活血方作用的靶向性,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得出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改善心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减轻炎证反应、调脂稳定斑块、减轻氧化应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明确中药的作用靶标,不仅有益于指导临床用药,也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从中医病证结合与方证对应的特点出发,借助现代药理研究,来阐明益气活血方的作用机制,这将为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及益气活血方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加强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研究益气活血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岳桂华  何劲松  庞伦祥 《环球中医药》2010,3(4):261-263,266
高血压病发病与络病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本文从“风毒”、“热毒”、“湿毒”方面探讨了“毒”与高血压关系及解毒对高血压治疗的意义;探讨了血瘀与高血压的关系及活血对高血压治疗的意义;探讨了气虚、肾虚与高血压的关系及补气补肾对高血压治疗的意义。解毒、活血、补气应为中医治疗高血压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期延长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魏绍斌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四川盆地的地理气候因素,认为肝郁血瘀夹湿热为本病主要病机,治宜"以通为止",平素用疏肝化瘀除湿法,以四逆四妙坤茜加减,经前则用四逆坤茜三川疏肝化瘀、活血通经,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胸痛病因病机为阴寒凝滞、痰浊阻遏、气滞郁塞、瘀血内停、腑脏亏虚,治疗以"通法"和"补法"为主,"通法"包括活血化瘀、理气通阳、涤痰化饮、辛通散寒;"补法"可分为益气养阴、养血补心、温阳补心诸法。  相似文献   

15.
李萍萍教授认为恶性淋巴瘤临床以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累及相应组织器官的损害为特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痰核"、"石疽"、"失荣"等范畴;以"痰湿、血瘀、气滞"为主,虚实夹杂较为多见,主要影响肝脾肾三脏,注意扶正,兼顾治疗的不同时期,结合治疗病史及症状体征,配合西医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中药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化疗期间中药主要作用是减轻化疗药毒副作用,缓解临床症状,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化疗间歇期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缓解,多见疲乏、自汗盗汗、腹胀胃酸等正气损伤,以健脾扶正为主;康复期放化疗、靶向治疗及生物治疗结束,李老师认为这一阶段无明显症状以调节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为主,有临床症状的应分清痰湿、血瘀、气滞等,化痰除湿,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补益阴阳。因各种治疗手段对机体攻伐太过,无论何种治法均勿忘健脾扶正,顾护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6.
中医古籍中无"子宫腺肌病"的病名,但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证候将其归为"痛经"、"月经不调"、"癥瘕"、"不孕"等范畴.现代中医将其病因病机大致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瘀、气虚血瘀、热灼血瘀、痰瘀互结六类.中医治疗此病疗效较好,副作用小,易于被患者接受,但科研方案欠严谨,对机制研究不够,辩证分型和疗效评价无统一标准,也无统一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由于素体阴虚,复因病久失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所致,其病机主要为阴虚血瘀,病理可概括为虚和瘀,虚为气阴亏虚,瘀为瘀血阻络,因虚致瘀,虚瘀错杂,以虚为本,以瘀为标,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滋阴润燥、活血通络为其治疗大法,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临床多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阻络证及肝肾亏虚证等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8.
慢性前列腺炎可归属"淋浊、精浊、白淫、白浊、少腹痛"等范畴,血瘀贯穿于始终,乃病机关键。前列腺属肝经循行部位,湿热蕴结,经络阻滞,肝经气血瘀滞;久病成瘀,因虚致瘀,以致血脉瘀滞。现代医学也认为,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局部微循环障碍,导致前列腺及盆腔的慢性充血、瘀血,纤维组织增生,腺小管阻塞,前列腺腺泡的炎性物质引流不畅、内压增高,从而出现慢性前列腺炎的各种症状。综论病机,详析证候,有气滞血瘀、湿阻血瘀、肾虚血瘀、气虚血瘀等;"精浊者,因败精流于尿窍,滞而难出",从瘀论治,提纲挈领,不可斤斤计较于望诊所见,有些虽无瘀证可辨,但一经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即可取得明显疗效;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辛能行散,苦能疏泄,善走散通行,主归肝、心二经,入血分,通过活血化瘀达到止痛的作用。在辨证基础加用活血化瘀药,往往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秦岭高海拔(大于2600 m)的"七药"资源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以"七药"分布最低海拔高度作为切入点,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走访等形式调查"七药"的分布状况。结果:秦岭高海拔分布的"七药"资源共有8科9种植物。结论:秦岭高海拔"七药"作为抗风湿、活血化瘀药物开发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理气活血开闭固脱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感染性休克气滞血瘀、正虚谷脱的病理特点,以理气活血、开闭固脱为基本治法,辨民治疗本病的系列中药新制剂共治疗感染性休克183例,无效率为4.37%,与对照组(23.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