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监测炎性细胞因子在肾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动态监测36例肾移植患者血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发现急性排斥发生前1-3天,上述因子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峰值水平均在抗排斥治疗日出现。IL-1、IL-6、TNF-α水平在急性感染发生时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在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时则不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瘢痕疙瘩浸润、增生、老化3个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性状。方法以6例瘢痕疙瘩为标本,6例正常皮肤为对照,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瘢痕疙瘩3个不同部位和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对白介素-1β(IL-1β)(200U/ml)和白介素-6(IL-6)(100U/ml)的反应。结果IL-1β抑制瘢痕疙瘩增生部成纤维细胞而刺激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对浸润及老化部成纤维细胞无明显影响。IL-6抑制所有的成纤维细胞。结论瘢痕疙瘩不同部位和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对IL-1β和IL-6的反应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重组白介素2及重组α肿瘤坏死因子对人胎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与表达白介素6的研究孙林,易著文,虞佩兰,夏家辉EFFECTSOFrIL-2ANDrTNF-aONBIOAC-TIVITYANDGENEEXPRESSIONOFIL-6OFFE-TALMCSun...  相似文献   

4.
外伤病人的白介素—6—损伤的标志物还是炎症介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多效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的表达及其在创伤反应中的病理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切除后大鼠内源性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雌激素替补治疗对此的影响。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收法检测骨髓上清的IL-6含量,通过斑点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组织IL-6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卵巢切除导致骨髓上清IL-6含量细胞均有较强的IL-6免疫活性。结论:雌激素缺乏使骨髓内源性IL-6增加可能是由于骨细胞系IL-6mRNA表害升高决定的,雌激素抗骨吸收作用部分是通过降低IL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患者尿白介素6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们用尿白介素6(IL-6)依赖细胞株7TD1细胞,测定了21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尿和血清IL-6活性水平,并分析了IL-6活性水平与IgAN临床及病理改变的联系。结果:IgAN患者尿及血清IL-6与活性均增高,(活性增高者分别占46.7%及25%),尿IL-6与血清IL-6水平无平行关系,尿IL-6活性水平与IgAN严重蛋白尿的发生以及肾小球病变*节段肾小球硬化、新月体、系膜扩张等)和小管一间  相似文献   

7.
Jiang J  Tian K  Chen H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7):406-407
作者通过观察17例严重创伤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内脏功能损害和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旨在阐明细胞因子在创伤后器官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及其产生机制。结果显示,严重创伤后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可相继明显升高,其中TNF升高较早,其变化分别与伤情记分(ISS)、心肝酶谱、肾功能指标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提示TNF、IL-6和IL-8参与了严重创伤后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创伤后细胞因子释放与创伤早期内毒素大量侵入体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期间白介素-8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介素-8是血管损伤和器官功能不全的主要调节因子。已证明白介素-8与体外循环术后心脏功能不全有明显关系[1]。如果能降低白介素-8的水平,可避免体外循环期间和术后的一些不良反应。鉴于此,我们在转流前应用地塞米松,观察其对术中和术后白介素-8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17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第1组:10例,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35.4±13.2)岁,平均体重(53.0±6.7)kg。手术种类:VSD5例。MSI5例。平均转流时间(42.4±28.2)分,地塞米松0.2~0…  相似文献   

9.
上腹部手术病人围术期血浆TNF,IL—6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上腹部手术病人围术期血浆TNF、IL-6水平的变化钱燕宁刘存明张国楼包荫堂陈子庆近年来,手术应激反应中免疫系统,尤其是各种细胞因子所起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6(IL-6)则是此方面研究的热点〔2~4〕。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10.
白介素6在动物多器官衰竭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家兔多器官衰竭MOF模型上动态观察了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并对IL-6在MO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实验组动物于休克及注射内毒素后IL-6水平明显升高;MOF动物IL-6水平明显高于NMOF动物;衰竭器官≥3的动物IL-6水平明显高于2个器官衰竭的动物;36h以内死亡的动物显著高于36h以后死亡的动物;IL-6水平与各主要器官功能变化,MOF发生率,器官衰竭数目。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对肾小球肾炎中系膜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系膜细胞占有重要位置。体外研究表明系膜细胞是一代谢活性细胞,能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也可由肾小球内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所分泌。本文综述了这些细胞因子在肾炎动物模型和人类肾脏病中参与的证据。这些细胞因子主要包括基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集落刺激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和白介素-6。  相似文献   

12.
选择8例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根据创伤后是否接受手术分为创伤手术组,非手术组。动态观察受伤当日,伤后第3、10、20天血清白介素-6(L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且与腹部外科选择性手术组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创伤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创伤后LL-6、TNF的变化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系。结果表明多发性创伤患者从受伤当日至出院前细胞因子IL-6、TNF明显升高,而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对肾小球肾炎中系膜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系膜细胞占有重要位置。体外研究表明系膜细胞是一代谢活性细胞,能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也可由肾小球内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所分泌。本文综述了这些细胞因子在肾炎动物模型和人类肾脏病中参与的证据。这些细胞因子主要包括基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集落刺激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和白介素-6。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骨组织计量学方法,从骨吸收与骨形成活动的组织计量学参数的变化情况,了解实验动物血清和骨微环境中IL-6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40只雌性4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10、16、22周处死一组大鼠。用ELISA方法测得血清和骨组织培养液中IL-6的浓度。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考察不脱钙骨组织切片的TBV、MTT、FS、RS、LS、和MAR。结果相关关系分析提示:血中IL-6仅与RS呈正相关。而骨组织培养液中IL-6变化与RS、FS呈正相关。与MTT和TBV呈负相关。依据相关系数的大小,我们发现:骨组织中IL-6浓度与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相关程度RS>MTT>FS>TBV。结论本研究采用骨组织计量学的方法,在组织学水平上证实了绝经后血清和骨组织中IL-6的水平增高,使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增强,导致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同时也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使用IL-6及IL-6受体拮抗剂等方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糖对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高糖状态下,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细胞内游离钙,纤维连接蛋白(Fn)及白介素-6(IL-6)的变化。方法采用体外GMC培养,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和细胞计数,Fura-2双波长荧光法和ELISA法。结果高糖对GMC增殖有抑制作用,对Fn及IL-6的生成有促进作用,而对细胞内游离钙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高血糖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启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雌、孕激素对IL-6基因在子宫内膜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进一步了解白介素-6(IL-6)在生殖过程中的作用,应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IL-6在小鼠子宫内膜的基因表达和雌、孕激素对这种表达的影响。实验证明,正常动情前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有IL-6cRNA基因表达,切除动物卵巢,即可消除这种表达。如给去卵巢动物2mg孕激素加10ng雌激素或20mg孕激素加100ng雌激素,它们的光密度(IOD)值分别可达到2.3和2.5。结果证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是产生细胞因子IL-6的主要细胞之一,并受卵巢激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休克期切痂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作用。方法 临床观察81例烧伤患者,根据切痂植皮的时间不同成分休克期切痂组(A组)及非休克期切痂组(B组)。结果 B组术前及术后SIRS发生率均高于A组(P〈0.01),且切痂前、后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含量居高不下,显著高于A组(P〈0.05 ̄0.01),A组SIRS并  相似文献   

18.
创伤后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骨外固定治疗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许建中  李起鸿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9):577-579,I003
1982-1995年,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成功的了21例外伤后感染性胫骨骨不连,并对6例肢体短缩才重建了肢体长度。21例均采用骨外固定器行骨断端加压固定,所有病便均行腓骨截骨术。合并肢体短缩者6例于同期或二期行胫呈下干骺端截骨延长术,以达到肢体长度的均衡。虽有再骨折、针道感染、钢针松动等并发症,但所有骨不连最终均达到愈合,创面感染快速得到控制。骨愈合时间3-11个月,平均5个半月。肢体短缩者6均例  相似文献   

19.
腹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腹腔内应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主要方法。但部分患者因肝肾异常或体质过弱,难以接受腹腔灌注化疗药物。笔者应用重组白介素-Ⅱ治疗恶性腹腔积液,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患者26例,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25~62岁。胃癌12例、肝癌10例、结肠癌4例,均为病理学诊断。随机分为重组白介素-Ⅱ组16例,氟脲嘧啶组10例。2.方法:(1)重组白介素-Ⅱ组:腹腔穿刺尽量抽尽腹水,腹腔注入重组白介素-Ⅱ剂量为(30~50万单位/毫升)每周1…  相似文献   

20.
微小假体磨损颗粒诱导置入物旁骨溶解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友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0):617-619
为比较不同人工关节微小磨损颗粒对假体-骨界面处骨整合及骨整合及骨溶解的影响,探讨假体松动的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钛事金、钴-铬-钼与聚乙烯(ultrahighmolecularweightpolyethylene,UHMWPE)三种微小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组织改变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研究发现,直径2.5μm的Ti-6Al-4V颗粒诱导置入物旁骨吸收或骨溶解的程度明显低于相同直径的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