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RhoA/ROCK Ⅰ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hoA和Rho激酶Ⅰ(ROCKⅠ)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探讨RhoA/ROCKⅠ信号传导途径在前列腺癌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8年5月住院手术的前列腺癌患者20例(前列腺癌组),年龄57~86(73±7)岁,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并留取前列腺癌组织,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年龄50~83(71±7)岁,行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留取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前列腺癌与增生前列腺组织中RhoA和ROCKⅠ蛋白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组RhoA和ROCKⅠ蛋白的表达水平(0.225±0.068、0.273±0.070)均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0.126±0.047、0.176±0.040,P<0.01)。相关分析显示,RhoA与ROCKⅠ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87,P<0.01)。结论RhoA和ROCKⅠ蛋白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增加,且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RhoA/ROCKⅠ信号传导途径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膜(STBM)脱落水平与胎盘组织Rho/ROCK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sPE产妇(sPE组)和正常产妇(对照组)胎盘组织各20例,透射电镜下观察胎盘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结构变化,应用体视学方法分析细胞表面微绒毛数密度(Nv)、表面积密度(Sv)和体积密度(Vv),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胎盘组织中Rho亚家族蛋白成员(RhoA、RhoB、RhoC)及Rho激酶(ROCKⅠ、ROCKⅡ)的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检验Rho、ROCK蛋白表达水平与STBM脱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sPE组患者胎盘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的Nv、Sv、Vv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胎盘组织中RhoA、RhoB、ROCKⅠ、ROCK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PE组患者胎盘组织中RhoB、ROCKⅠ、ROCKⅡ的表达水平与STBM的脱落水平均呈正相关(r=0.631,r=0.826,r=0.865,p<0.05).结论 RhoB及其与下游分子ROCKⅠ、ROCKⅡ构成的信号通路可能在sPE时胎盘STBM脱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在喉鳞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相关因素以及淋巴转移的关系,了解VEGF-C蛋白在喉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6例喉鳞癌癌内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观察并分析其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T分期、肿瘤临床分型及颈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喉鳞癌组织不同部位的VEGF-C蛋白表达明显不同。"~GF-C在癌内、癌旁及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但癌内组织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其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T分期、肿瘤临床分型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VEGF-C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这些因素无显著相关。结论喉癌细胞分泌VEGF-C诱导癌内和癌周淋巴管增生扩张是喉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VEGF-C检测有望作为临床早期判断和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Rb基因产物(Rb蛋白)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0.2%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Wistar大鼠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b蛋白在大鼠肝脏癌变及转移过程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组20只中均见Rb蛋白表达,肝硬化组21只中有18只Rb蛋白过表达,肝癌组(未转移)68只中有37只Rb蛋白过表达,肝癌组(伴转移)18只中有3只Rb蛋白过表达。结论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这辅证了Rb蛋白在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发挥抑癌作用,Rb蛋白的失活可能促进肝癌形成,并与肝癌的发展、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1例肺癌组织及7例正常肺组织中uPA、uPAR的表达情况,利用CMIAS2000型多功能真彩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计算各病例中uPA、uPAR蛋白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AOD)和积分光密度(IOD)。结果 uPA、uPAR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正常肺组织,二者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强于小细胞肺癌(SCLC)但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二者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分期肺癌中的表达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uPAR与肺癌分级呈显著正相关;uPA、uPAR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合并分期显著正相关;二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uPA、uPAR参与肺癌侵袭转移,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茎鳞癌中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在31例阴茎鳞癌组织(其中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4例)及15例正常阴茎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阴茎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阴茎组织(P〈0.01);而caspase-3在阴茎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阴茎组织(P〈0.05);survivin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和P〈0.05);与年龄、病理分级无关(P〉0.05)。survivin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survivin、caspase-3可能参与了阴茎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京丽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1310-1311,1314
目的:检测宫颈肿瘤组织中Kai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7例石蜡包埋的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Kai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中,Kail表达强度逐渐减弱(P〈0.0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强度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下降而降低(P〈0.05),与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Kail蛋白与宫颈癌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Kail表达下降或缺失是宫颈癌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基因2(hypoxia-inducible gene 2, HIG2)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正常肝细胞(QZG)、肝癌细胞系(HepG2、SMMC7721)常规培养,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HIG2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检测每6×106个正常肝细胞系(QZG)和肝癌细胞系(HepG2、SMMC7721)甘油三酯含量;使用涂有Matrigel的聚碳酸酯膜的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划痕实验比较转染了对照质粒以及转染了HIG2过表达质粒的HepG2细胞的细胞迁移率;实时定量荧光PCR分析30例肝癌组织和对应肝癌癌旁组织中HIG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HIG2蛋白的表达及部位。结果 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比正常肝细胞系QZG中HIG2蛋白水平增加(P<0.05),同时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甘油三酯含量[(16.94±0.33)mg/dL,(16.04±1.02)mg/dL]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系QZG[(4.90±0.39)mg/dL],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转染对照质粒组比较,HIG2的过表达质粒显著增加了HepG2细胞的迁移率和划痕愈合百分比(P<0.05);实时定量荧光PCR结果显示与肝癌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HIG2的丰度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肝癌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HIG2蛋白水平增加(P<0.05);免疫组化显示HIG2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主要在胞浆中。结论 HIG2蛋白可以显著诱导肝癌细胞的甘油三酯的堆积,同时促进了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MMP-13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乳腺癌标本,并以30例乳腺增生症标本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MMP-13的表达情况,结合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MP-13的阳性表达率(72.8%)显著高于乳腺增生症(13.3%),且乳腺癌组织MMP-13表达阳性积分亦显著高于乳腺增生症(P〈0.05);MMP-13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乳腺癌组织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的转移与MMP-13的表达有关,乳腺癌组织中的MMP-13为高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146枚淋巴结及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C、D的表达。结果 VEGF-C和VEGF-D蛋白阳性表达率在NSCLC癌组织中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及癌旁组织(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和VEGF-D蛋白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TNM分期中,VEGF-C和VEGF-D在Ⅲ期+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Ⅱ期的表达(P〈0.05);但VEGF-C和VEGF-D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VEGF-C、D的表达增高与NSCLC的TNM分期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形成密切相关,提示其在NSCLC的生长、侵袭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肝癌相关基因HCC-X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差异。方法:建立大鼠肝癌的动物模型,将化学致癌后的肝组织、肝癌旁组织进行HCC-X mRNA水平分析。结果:HCC-X在肝癌组织中为低表达或不表达,与正常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可能是肝癌的致病基因。结论:HCC-X对大鼠肝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实验性大鼠肝癌不同阶段血和组织中过氧化脂质(LP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动态观察。LPO含量在肝癌形成前增高,以后随着肝癌的形成与生长逐渐降低。瘤组织中LPO含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GSH-Px活性在诱癌6周后下降,CAT活性诱癌开始后即降低。癌组织中GSH-Px和CAT活性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提示诱癌过程中机体抗氧化系统严重受损;自由基、脂质过氧化损伤可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 FDG uptak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xpression of the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 in malignant tumors, such a relationship has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in inflammatory lesions.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GLUT subtypes in experimental inflammatory lesions an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those in malignant tumors in relation to FDG accumulation. METHODS: Rats were inoculated with a suspens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or allogenic hepatoma cells (KDH-8) into the left calf muscle. Five days after S. aureus inoculation (n = 9) and 14 d after KDH-8 inoculation (n = 11), [(14)C]FDG was injected intravenously and its accumulation in the infectious and tumor tissues was determined as the percentage activity of the injected dose per gram of tissue (%ID/g). The expression of glucose transporters (GLUT-1 to GLUT-5) was investigated by immunostaining the infectious tissues (n = 6) and the tumor tissues (n = 6). Immunohistochemical grading was assessed semiquantitatively by 5 observers. RESULTS: The [(14)C]FDG uptak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umor lesion than in the inflammatory lesion (2.04 +/- 0.38 %ID/g vs. 0.72 +/- 0.15 %ID/g; P < 0.0001). The tumor and inflammatory tissues highly expressed GLUT-1 and GLUT-3. The GLUT-1 expression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umor tissue than in the inflammatory tissue (P < 0.05). CONCLUSION: The results based on our models showed a high FDG uptake and high GLUT-1 expression level not only in the tumor lesion but also in the inflammatory lesion. The higher GLUT-1 expression level in the tumor lesion may partially explain the higher FDG accumulation in the tumor than in the inflammatory lesion.  相似文献   

14.
大鼠肝癌MRI、DSA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和诱发肝癌模型MRI、DSA的成像技术及影像特点,建立肝癌实验模型.材料和方法将CBRH3癌组织块接种在大白鼠肝脏不同部位和二乙基硝胺诱发肝癌模型,分别在癌肿形成后,行MRI、DSA检查及癌组织镜检,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并和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接种癌T1WI呈低信号,T2WI呈较均匀高信号,DSA表现为环形异常血管染色;诱发癌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10例),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8例,呈低信号2例.结论接种癌影像学表现和人体转移性肝癌相类似,可作为转移性肝癌之实验模型;而诱发癌影像表现和人体原发性肝癌相类似,可作为原发性肝癌之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中F10基因的表达,探讨该基因对肝细胞癌发生和发展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地高辛标记F10探针,原位杂交检测人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F10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PE ABI 7000型荧光定量PCR仪上检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F10基因拷贝数.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肝癌组织F10基因阳性表达,癌旁组织F10基因不表达;荧光定量PCR显示8例肝细胞癌标本中有6例肿瘤组织中F10基因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中2例高出4倍以上.结论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存在F10基因的高表达,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未见其表达,提示F10基因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MS)大鼠大、中、小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明确MS的血管损害特征。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MS组、正常对照组(NC)、自发性高血压组(SHR)、高血压对照组(WKY)。以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检测离体主动脉环反应性和主动脉eNOS、iNOS、RhoA/ROCK蛋白含量。结果除血管壁增厚、内膜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外,MS大鼠的大、中动脉有明显炎细胞浸润,小动脉出现玻璃样变性,与SHR形成区别。MS大鼠血管环舒张功能较NC组明显减弱,而SHR的收缩反应较WKY组显著增强。MS大鼠主动脉的RhoA、ROCK表达增多,但较SHR少,eNOS和iNOS表达两组均减少,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MS时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较SHR更为严重和广泛,其分子机制与RhoA、ROCK系统的激活和NOS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了胃癌肿瘤组织中BTG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接受正常胃镜检查的4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组标本中BTG1 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2组标本BTG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BTG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肿瘤组织中BTG1 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TG1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TG1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分型、临床分期、肿瘤浸润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B T G1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组织分型、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吕赤  苏琪 《临床军医杂志》2016,(12):1256-1258
目的研究BTG3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2014年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石蜡标本为观察组(n=63),以同一患者癌旁(距原发灶≥5 cm)非肿瘤组织石蜡标本作为对照组(n=63)。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比较两组中BTG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BTG3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观察组阳性表达率(47.6%)低于对照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结肠粘液腺癌中,BTG3蛋白未见阳性表达,而结肠腺癌中,其阳性表达率为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TG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r=-2.307,P<0.05)及组织学分级(r=-0.259,P<0.05)呈负相关。结论 BTG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其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结肠癌诊治及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罗勒胶囊对大鼠移植性肝癌TACE术后乏氧微环境中HIF-1α、VEGF及血清s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肝包膜下种植法建立的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分为5组:非TACE对照组、TACE+NS对照组、TACE+罗勒胶囊大剂量组、TACE+罗勒胶囊中剂量组、TACE+罗勒胶囊小剂量组。对于非TACE对照组大鼠只进行开腹操作,不行TACE术,其余4组大鼠均行TACE术;术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罗勒胶囊灌胃治疗。10d后处死大鼠,取出瘤块,观察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块中HIF-1α、VEGF的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sICAM-1表达情况。结果:与TACE+NS组比较罗勒胶囊大剂量组瘤重明显降低(P<0.05);与非TACE组比较,TACE+NS组HIF-1α、VEGF及血清sICAM-1的表达均增高(P<0.05);罗勒胶囊治疗组HIF-1α、VEGF表达及血清sICAM-1较TACE+NS组表达显著降低(P<0.05),肝癌组织中VEGF(P<0.01,r=0.428)、血清sICAM-1的表达与HIF-1α(P<0.01,r=0.601)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罗勒胶囊对大鼠移植性肝癌具有改善TACE术后乏氧的作用,并通过降低术后肿瘤乏氧微环境中HIF-1α和VEGF及血清sICAM-1的表达,而起到对TACE术后肝癌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