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TOSLA)手术治疗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OSCA对散光度为-2.50- -5.50D的56例106眼进行治疗,观察术后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UCVA)≥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105眼;残留散光度(0.38±0.51)D;散光轴位偏斜度均≤4.5°;角膜地形图检查图形对称性好,无偏心切削和不规则切削105眼;无光晕、眩光等现象104眼。结论TOSCA治疗高度散光近视视患者视力恢复快,术后视力好,残留散光少,角膜地形图分析均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根据角膜地形图选择角巩缘反眉弓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矫正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10月暨梧州市工人医院接收治疗的59例(59眼)白内障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30眼)和对照组29例(29眼),对照组患者为常规90°方向,观察组患者为最陡子午线切口,术后对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和角膜散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散光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据角膜地形图将角膜最陡子午线当作白内障手术切口,能够有效纠正患者的视力情况,并显著改善散光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切除后分别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2种术式对翼状胬肉术后散光的改善情况,寻求副损伤小、疗效好、安全便捷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方法 124眼翼状胬肉患眼随机分为A组60眼及B组64眼,A组行单纯胬肉切除+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B组行单纯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角膜地形图的DK值)和最佳矫正视力变化。结果术后早期(1周、1个月)2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DK值)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半年及1年A组显著高于B组(P均0.05)。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和1年时A组显著高于B组(P均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疗效肯定,对散光及视力的改善效果优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stra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引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5.5 mm透明角膜切口对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对89例(10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眼及对照组49眼。观察组透明角膜切口位于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方向,对照组透明角膜切口位于10点位方向,2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5.5 mm非折叠人工晶体。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患者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42眼(82%)和43眼(84%),对照组分别为31眼(63%)和33眼(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减小(P<0.01);对照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减小(P<0.05)。结论 Astra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引导白内障超声乳化5.5 mm角膜透明切口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性散光、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根据雷赛Astra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引导下超乳手术切口的选择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临床符合老年性白内障并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患者,选择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排除合并其他眼病的患者纳入临床观察,术前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电脑验光和A/B超、雷赛Astra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检查,选择平均角膜地形图提供的角膜曲率K值进行手术设计:在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方向做透明角膜切口,矫正散光。手术后1d、1w、1m、3m对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及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角膜散光度变化。积累资料后进行分析和总结,所得数据用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视力:本组病例术后1d、1w、1m、3m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②术后散光:术后1w、1m、3m后作角膜地形图检查对比,术后散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1w与术后1m、3m比较平均散光度有明显改善,术后1m与3m之间平均散光度无明显差异。结论:根据雷赛Astra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引导下选择超乳手术切口提高视力同时减少术后散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状态的变化,评价切口缝合与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127例(135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照切口缝合与否分为A、B两组,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定期观察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年A、B两组平均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76D±0.54D和1.84D±0.63D,差异有显著性(P<0.05);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89.92%和65.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人工状体植入术巩膜隧道切口未缝合者术后会产生较明显而持久的逆规性角膜散光.常规缝合切口会明显减少术后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7.
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10·00D以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2例(206只眼)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10·00~-26·00DS,平均-13·4±-3·9(DS)近视患者用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的LASIK治疗,随访6~12月。结果术后1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者176只眼(85·4%)。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视力者201只眼(97·6%),其中高于术前者62只眼(30·1%);而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2行者5只眼(2·4%),其中3例为不规则散光,2例为偏心切削。未发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2行以上的病例。术后平均球镜度数降至+0·68±1·05D,角膜屈光力(K值)下降至34·63±1·72D。结论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的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预测性。但对于屈光度数太高角膜偏薄者,术后可能会残留一些屈光度或采用晶状体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381例(635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2组,A组-6.00~9.75 D285例(467眼),B组-10.0~20.0 D 96例(168眼)。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厚度、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3个月,2组的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459眼(98.3%)和145眼(86.3%);1.0以上者分别为318眼(68.1%)和18眼(10.7%)。结论应用LASIK方式矫治高度近视效果良好,但仍有并发症发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直线形、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67例(7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40眼)和B组33例(38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选择直线形、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情况,并比较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SIA)的变化及视力≥0.5的眼数。结果术后3个月,A组SIA(0.55±0.25)D,视力0.5的眼数30眼;B组SIA(0.36±0.13)D,视力0.5的眼数34眼。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可有效地减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SIA,术后视力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角膜曲率引导下透明角膜切口矫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共36例,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n=18,20眼)和观察组(n=18,21眼),医护人员将颞上方10:00位角膜切口和角膜曲率引导下透明角膜切口矫正治疗方法分别应用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中,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数据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视力为0.5~0.8和0.8~1.0的观察组患者更多,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者散光度数更低(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更好、视力散光改善更明显。结论: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角膜曲率引导下透明角膜切口矫正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及散光情况,临床应用价值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翼状胬肉切除术对角膜散光度及视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度的变化。方法46例(50眼)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检查视力及散光度数,术后1月复查视力及散光度,比较其变化。结果术前平均散光度3.15±2.35D,最佳矫正视力均值为0.5。术后1月随访复查,平均散光度1.75±1.8D,最佳矫正视力均值为0.8,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手术能显著改善角膜屈光状态,减轻顺规性散光,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stramax角膜工作站引导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角膜缘弧形切开对角膜散光的疗效。方法: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41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组在常规超声乳化完成后,根据术前Astramax角膜工作站引导下的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于最高屈光度的子午线上做一对角膜缘松解切口。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平均角膜散光度与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于对照组。结论:Astramax角膜工作站引导下超乳术中于角膜最高屈光度的子午线上行角膜缘松解切口,可有效降低术前散光,方法安全、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的PKK术后二次准分子激光手术疗效。方法:对11眼(11例)PKK术后出现视力不良者(其中偏心切削5例,角膜中央岛3例,屈光回退3例)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进行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切削,术后随访6月,观察视力和视觉症状。结果:所有患者视力均得到提高,眩光、光晕、夜间视力下降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的个体化切削对矫正PKK术后出现的切削偏心、中央岛及屈光回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缘隧道切口和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80例9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49眼)和对照组各40例(47炎),观察组采用透明角膜缘隧道切口,对照组采用角膜隧道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有利于术后视力恢复,降低角膜散光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面积和深度与角膜散光及角膜地形图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60例60眼单眼鼻侧翼状胬肉患者,分别测量出其侵入角膜长度、角膜缘宽度和侵入角膜的面积,术中观察其侵入角膜深度。测量术前、术后第二天,术后1周及术后1月的视力、屈光度和角膜曲率,检测术后一月的角膜地形图平均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CIM)。结果: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面积与角膜散光呈正相关,翼状胬肉浸润角膜的深度与术后1月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呈正相关。结论:翼状胬肉的手术时机选择并非仅观察侵入角膜面积的大小,也应关注其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表麻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方法:对152例165眼采用了表麻下非超声乳化手法碎核治疗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对其术后视力、术后散光情况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术后1周视力达到0.5以上者130眼占78.79%,视力达到1.0以上者53眼占32.12%,术后3个月视力达到0.5以上者148眼占89.70%,视力达到1.0以上者90眼占54.55%;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75±1.00)D,术后3个月平均散光为:(1.00±0.75)D。结论:该术术后视力提高快、术后散光较轻、手术时间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表麻下手术,避免了球周、球后麻醉引起球后出血、巩膜穿破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的有效性、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眼患者按近视的程度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用NIDEK EC-5000Ⅱ型准分子激光仪进行LASIK手术治疗.结果各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多≥1.0;散光度数多在±1.00D内;近视度数多在±1.00D内;术后视力无下降;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是有效的、可预测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不同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 7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做颞侧透明角膜切口 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组做水平型巩膜隧道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裸眼视力以及 角膜散光度、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以及角膜散光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而治疗 后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裸眼视力以及角膜散光度、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相比较颞侧透明角膜做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采取做水平型巩膜隧道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效果更好, 可更好地改善角膜散光和视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超生乳化术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收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的108例(116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白内障57眼),观察组54例(白内障59眼)。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及超声乳化术,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前2周至术后3个月给予血塞通软胶囊。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视力和视野平均缺损、角膜散光度和超声乳化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视力和视野平均缺损均得到持续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2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均显著上升(P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P0.05),且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乳化术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未观察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超声乳化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疗效好,能改善患者视力、平均视野缺损,降低超声乳化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前、术后的泪膜变化规律。方法:抽取我院46例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并使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监测术前、术后1wk及术后1mo的临床数据变化,并使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术后1wk,1mo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最陡经线上屈光度、散光度比术前有显著降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无复发。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能降低散光,提高视力,复发率低,对眼表形态恢复和稳定泪膜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