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实施传统手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重庆市涪陵区协和医院2013年3月至2015月4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中抽选89例,按1~89的序号排列,其中,45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44例为观察组,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统计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有出现感染、出血、吻合口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1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3%,低于对照组的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结肠癌患者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作用突出,可预防并发症,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2.
杨晓梅 《河北中医》2010,32(7):1099-110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选择性妊娠的方法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SLE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性妊娠组10例,选择SLE缓解期或控制期妊娠,糖皮质激素用量稳定至最小维持剂量,停用细胞毒药物1年以上;非选择性妊娠组15例,妊娠期予以相同对症治疗方法控制病情。结果选择性妊娠组10例中病情稳定,足月分娩6例,出现SLE病情活动而早产4例,新生儿存活9例,存活率90.0%,新生儿平均体质量(2647.4±479.5)g;非选择性妊娠组15例均出现较严重的SLE并发症,足月分娩1例,早产9例,终止妊娠5例,新生儿存活7例,存活率46.7%,新生儿平均体质量(2173.6±502.7)g;选择性妊娠的新生儿存活率和新生儿平均体质量均高于非选择性妊娠组(P0.05)。结论 SLE合并妊娠使SLE合并症和妊娠危险性增加;在SLE病情缓解期或控制期受孕,加强孕期母儿监护,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选择性妊娠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68例结肠癌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分别给予患者传统根治术与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17.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术后随访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1年复发率(2.9%)低于对照组(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其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复发率,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SLE)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35%~90%有累及肾脏病变.即狼疮性肾炎[1].狼疮性肾炎病情常常迁延反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2002年1月一2006年12月,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72例SLE性肾炎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将14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75例)和开腹组(73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2周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转开腹2例(2.67%);腹腔镜组术中出现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出血、直肠穿孔、肠系膜出血、腹膜后气肿等并发症5例(6.85%),开腹组出现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出血、直肠穿孔、肠系膜出血、腹膜后气肿、直肠残端裂开等并发症11例(14.67%),腹腔镜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为19.18%,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5.33%(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为肠梗阻、吻合口瘘、吻合口破裂、吻合口出血、输尿管损伤及切口感染;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无论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且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is,SLE)为一病因未明的以多系统损害伴多种自身抗体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可产生针对自身细胞核、胞质及胞膜抗原的抗体~([1])。因可累积多个脏器,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SLE的发病率36.7/10万,其中男女比值1:4,肾活检显示几乎100%的SLE患者有肾脏累及,其中约45%~85%的SLE患者有肾损害的临床表现,称为"狼疮肾炎"。狼疮肾  相似文献   

7.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受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药物、食物等多因素影响,可累及心、脑、肺、肾等多个器官,其中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几乎所有SLE患者在病程中都合并肾损害,25%~50%的患者接受诊断时即有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是个并发症大王,若不重视防治,大多数患者都逃不过并发症的困扰。据统计,糖尿病可引发100多种并发症,是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在糖尿病发病10年之后,至少30%~40%的患者难逃发生1种并发症的厄运,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有以下5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在2型糖尿病的成年患者中,有20%~40%  相似文献   

9.
石秀梅 《河北中医》2003,25(10):795-797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为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人们对SLE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的认识和检测、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SLE患者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上海仁济医院 1999年对 5例SLE患者的18年随访显示[1] :其 5、10、15、18年生存率分别为 95 %、84 %、76 %、6 0 %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 0年代、6 0年代、70年代和 80年代后发病的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9%、5 5 %、78%、79% ,其80年代发病的患者生存率与 5 0年代、6 0年代比较 ,P <0 .0 5 ,男、女患者的5年及 10年生存率分…  相似文献   

10.
<正>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且严重的系统损害,也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需要积极的免疫治疗[1]。25%的SLE患者以肾脏受累为首发症状,约50%SLE患者在病程发展中会导致肾脏损害,最终逐渐发展为狼疮性肾炎,而经肾活检,几乎所有的SLE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肾脏损害[2]。现代医学中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显著延缓了患者的病程进展,但也只有70%~80%的患者显效,同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对术后胃肠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6,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括约肌间切除术)与对照组(n=36,开腹联合括约肌间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胃泌素、胃动素)、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56%较对照组22.22%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复合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对胃肠功能影响较小,同时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皮肤损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有55%~85%的SLE患者出现皮肤损害,给患者造成巨大精神负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糖皮质激素(GC)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而部分患者经上述治疗效果不明显。2009年3月—2011年7月,笔者对难治性皮疹患者采取沙利度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患“免疫系统紊乱”(SLE)的年轻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踏入寒冬,SLE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患者症状更为明显。据了解,有2.5%的SLE患者是完全没有表面症状,有很多女性终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患有此病,最后往往得了此病的并发症,如心脏病,中风等而被夺了去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范围内红斑狼疮(SLE)的患病率为0.1%,患者大多数为年轻女性及育龄妇女,除了有皮肤症状外,多伴有关节、血液、心、肺、肝、肾、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受累,病程易反复,迁延不愈,少数人因病情控制不好或并发症而死亡。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SLE 10a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均大大提高。2000 —2004年,本院共收治SLE患者30例,现将护理SLE患者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造成多脏器、多系统的受累。其中,因免疫炎症及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造成的肾脏受累十分常见,有38.3%的肾脏受累患者可发展为狼疮性肾炎(LN)[1]。SLE患者出现肾脏受累后若不及时干预则会加重肾损害并形成尿毒症。LN除了SLE本身的病变外,更主要的是肾脏受累的表现,如水肿、少尿、蛋白尿等,因此临床主要通过检测反应SLE疾病活动程度的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和反应肾功能的肌酐、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患者情况[2]。  相似文献   

16.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SLE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男女发病比例为1:9[1],约35%的患者在确诊时即存在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在SLE的病程进展中,约有40%~60%的患者在发病10年后并发LN,其中30%的LN在诊断15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2].SLE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95%,10年生存率约为90%,狼疮性肾损害作为导致SLE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之一,合并LN的SLE患者10年生存率可降至83%[3].国外有研究表明,LN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免疫耐受力丧失,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诱导的肾内炎症,与病毒感染、遗传易感等多种因素相关[4].  相似文献   

17.
雷海燕 《中药材》2007,30(9):1201-1202
目的:探讨滋肾解毒化瘀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评价中药替代或减少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SLE的可能性。方法:将60例阴虚内热型S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组不用免疫抑制剂,在激素减量的基础上给予滋肾解毒化瘀汤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 DAI)评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随访1年内复发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LE DAI评分和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滋肾解毒化瘀汤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SLE患者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或减少其用量,且治疗SLE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累及多器官、多系统为特征,有显著免疫学异常引起组织损害的结缔组织病.腹痛为SLE的常见而严重的症状体征,约见于50%的SLE患者,腹痛有剧烈而严重称为狼疮危象,可类似急腹症而误诊手术.为了进一步鉴别诊断,我们应用大量激素治疗性诊断5例SLE胃肠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收到一定的疗效.一般资料女性5例,年龄28-41岁,病程均在3年以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检测在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抗dsDNA抗体,用斑点法检测抗ENA抗体。结果:128例SLE患者中ANA阳性率为93.8%,dsDNA为71.1%,ENA为89.8%。ANA主要荧光模型为:①均质型61例(50.8%);②斑点型49例(40.8%);③核仁型20例(16.7%);④胞浆型12例(10%);⑤核膜型1例(0.8%);⑥核点型1例(0.8%)。结论:联合检测ANA、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在SLE诊断中起到互补和提高检出率的作用,对SLE的筛查、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红斑狼疮I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LE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属阴虚内热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无效者再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红斑狼疮I号方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2组患者SLEDAI评分、临床疗效、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用药量及患者抑郁、焦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42%明显高于对照组5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SLEDAI评分均下降,但2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醋酸泼尼松日平均用量和环磷酰胺使用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斑狼疮I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的使用量,并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更有利于SLE患者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