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麦角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的病因。尼麦角林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等作用。2004年12月—2007年2月,笔者用尼麦角林治疗CSA患者95例,并与尼莫地平治疗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本院收治的CSA患者175例,均经X线及/或CT片、MRI证实颈椎骨质增生,生理曲度改变,椎间孔变形或韧带钙化,TCD证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5例,男53例,女42例;年龄41~75(50±7)岁;病程1~11 a,平均3 a。对照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  相似文献   

2.
灸百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呈现增效作用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 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我们于2002 年10月-2004年9月采用TCD检测的数据作指标, 对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均比较满意,而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更佳,现报道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由于颈椎椎间盘组织退变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椎动脉,使其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近年来,笔者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治疗观察60例,均为2010年6月-2011年12月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5.1±7.6)岁;病程(12.5±4.3)年.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致使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发生痉挛,或直接压迫椎动脉使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病症,临床上表现为头痛、发作性眩晕、视觉障碍,甚至卒倒、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简易颈椎治疗仪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CSA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各28例,治疗组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简易颈椎治疗仪,对照组给予西其丁注射液。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两椎动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简易颈椎治疗仪可明显提高CAS患者椎-基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6.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artey type,CSA)系因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以椎动脉受压或刺激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症候群。该型颈椎病发病率高,约占颈椎病的1/4,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本院门诊应用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推拿综合治疗方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椎-基底动脉血供异常的影响。方法采用三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纳入针推组(38例)、针刺组(32例)、推拿组(30例),分别给予针刺推拿综合方案、单纯针刺、单纯推拿治疗,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为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等的变化。结果对椎-基底动脉低流速状态患者,除推拿组椎-基底动脉Vm外,治疗后各组各指标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治疗后针推组与针刺组、推拿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对椎-基底动脉高流速状态患者,治疗后针推组椎-基底动脉Vp、Vm、Vd,针刺组椎-基底动脉Vp、Vm,推拿组椎动脉Vm、V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治疗后针推组椎动脉Vp、Vd,基底动脉Vm与针刺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而椎动脉、基底动脉Vm与推拿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本研究的针刺推拿方法治疗CSA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的紊乱,针灸、推拿配合应用可互相协调,优势互补,提高效应。  相似文献   

8.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是由颈椎不稳,退变,骨刺直接刺激,压迫椎动脉或者由于刺激了颈椎关节囊韧带和椎动脉壁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受压和发生弯曲、痉挛,或伴有椎动脉粥样硬化及转动牵拉椎动脉时,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1]。中医多以"眩晕"病论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随  相似文献   

9.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因颈椎退行性变影响椎动脉对脑或迷路的供血而引起眩晕、头痛、颈肩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现代研究发现,椎动脉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主干动脉,椎动脉供应脑部的血液约占心输出量的1/6,每分钟通过椎动脉的血流量为4.5 m L[1]。由于椎动脉在椎旁行走,受横突孔限制,当椎间盘狭窄、椎间盘脱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外突出等刺激椎动脉,使椎动脉扭曲、痉挛或受压,椎-  相似文献   

10.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多种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疾病,笔者采用针刺“吕氏定眩方”治疗CSA,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8例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西省针灸医院就诊的CSA患者,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19~70(48±12)岁;病程2~62(18.3±10.4)个月。  相似文献   

11.
文妍  孟智宏 《河北中医》2012,34(12):1900-1903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常见类型之一,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颈椎不稳或颈部软组织痉挛等原因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四周的交感神经丛而反射性的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痉挛,导致供血不足而出现症状。椎动脉型  相似文献   

12.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1])。从生理角度来看,颈椎在脊椎所有椎体中活动量是最大的,因此也较易出现劳损的状况,随着人的年龄增长,颈椎椎体的退行性改变也会相继的发生,引起椎体内外环境的失去平衡,刺激或者压迫椎基底动脉和交感神经,导致血管的管径和走向发生改变,产生椎-基底动脉血流障碍,从而造成脑供血不足~([2])。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  相似文献   

13.
针刺“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颈三针”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及椎-基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治疗组)80例和药物组(对照组)80例,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8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针刺穴位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疗效,对椎-基底动脉异常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及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d)、收缩末期峰值流速(Vs)、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情况,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ESCV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Vs、Vd、Vm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且治疗组快于对照组(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70.05)。结论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CSA疗效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芪葛止眩颗粒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大鼠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复合造模法建立大鼠CSA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芪葛止眩颗粒低(0.4 g/kg)、中(0.8 g/kg)、高(1.6 g/kg)三个剂量组和颈复康颗粒(2 g/kg)阳性对照组,灌胃4周,观察该药对CSA大鼠颈椎X线影像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X线评分显著增高(P0.01),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芪葛止眩颗粒高剂量组降低CSA大鼠X线评分(P0.05),芪葛止眩颗粒中、高剂量组显著增加CSA大鼠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P0.05,P0.01),芪葛止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均明显降低CSA大鼠红细胞聚集指数(P0.01)。结论:芪葛止眩颗粒降低CSA大鼠X线评分,增加CSA大鼠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在通过颈椎横突孔时受到压迫,使脑部血流减少或椎─基底动脉血管痉挛而使脑部缺血所致,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用补肾通络法治疗此类患者93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由于外伤、劳损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退行性改变等原因直接压迫刺激椎动脉或支配颈椎动脉的交感神经丛与周围组织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反射性的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循环障碍和颅内供血不足为主要病理改变,产生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猝倒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骨伤科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的影像学改变与病因关系。[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的颈椎X线、CT、MRI/MRA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椎动脉供血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结果]90例X线检查提示:颈性眩晕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异常81例,占90.0%;钩椎关节增生67例,占74.4%;寰枢间隙不对称(差值1 mm)77例,占85.6%;颈椎失稳59例,占65.6%;对其中46例X线片示寰枢间隙左右不等者作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寰椎的侧移和旋转者41例,占89.1%(41/46)。84例MRI检查提示:明显的椎动脉孔左右不等、边缘欠整者61例,占72.6%(61/84)。[结论]颈性眩晕的病因多与寰枢椎侧移及颈椎失稳有关,其发病机制是寰椎侧移和向前或后旋转扭曲、牵拉引起椎动脉迂曲或受压,或颈椎失稳刺激椎动脉及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引起反应性椎动脉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  相似文献   

19.
针刺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集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多发于中老年人 ,是由于椎动脉的直接受压和梗阻或椎动脉丛受刺激引起动脉管壁的痉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证候群。主要临床表现有突发头晕 ,视物旋转 ,恶心呕吐 ,构音障碍 ,四肢麻木、乏力或行走不稳 ,甚至出现猝倒。多呈发作性 ,短时间者持续数秒 ,长时间可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临床常规针灸治疗采用颈椎夹脊穴为多。现就近三年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诊断及机理研究综述如下 :1 临床治疗针刺夹脊穴法 庄氏〔1〕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  相似文献   

20.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arterial,CSA)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小关节紊乱、颈部软组织损伤及炎症等因素刺激和压迫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导致椎基底动脉有效血容量减少,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以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为主症的病症。针灸治疗椎动脉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现将针灸治疗CSA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针刺治疗1.1体针于学平等[1]采用针刺颈椎棘突旁1寸与0.5寸夹脊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