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方为和解少阳代表方,其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具有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和解少阳之功效。纵观现代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已远远超出了少阳病范畴。笔者现就其近年的临床应用情况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1]。本方可以和解少阳枢机[2],其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具有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表里的作用,一般应用于外感病邪入少阳的治疗[3]。近年来各种医刊报道,该方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4]、五官科[5]等各科,用以治疗外感热病[6]、内伤杂病[7]及胶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原载于《伤寒论·少阳病脉证并治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功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笔者在临床辩证施治中广泛用于多种疾病,仅举几例,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6,(7):651-652
正小柴胡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有和解少阳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剂。《伤寒论》言:"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耀光教授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多种内科疾患,现介绍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中医和解少阳的经典方剂。《伤寒论·辨少阳证脉证并治》日:“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相似文献   

6.
陈莉 《国医论坛》2011,26(1):6-7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乃少阳病主方,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伤寒论》第96条言:“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其中“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食,心烦喜呕”为小柴胡汤主症,笔者随师试用本方于临床,认为小柴胡汤症不必悉具,只要具备一症,即可应用。现撷取验案5则如下,以示其用。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一方,出自东汉末年张机所著《伤寒论》一书中,是尊师为治疗伤寒少阳病脉证而设。该方组织严谨,治症广泛,用药精炼。苦临床辨析准确,应用得当,每获捷效。兹就笔者临床辨证分析,应用小柴胡汤的体会予以浅述,不揣冒昧,愿与同道共勉。1小柴胡汤主治证1·1《伤寒论》原文第九十六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条提出了小柴胡汤的主证和或然之证。原文第二百六十三条:“少阳之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相似文献   

8.
加减小柴胡汤临证思辨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柴胡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相似文献   

9.
小柴胡汤是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名方,几千年来一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并广泛用于临床。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少阳病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相似文献   

10.
正《伤寒论》首先提出了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方法:"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后受到历代医家的关注,宋代许叔微在《伤寒百证歌》中有"小柴胡治咳值千金"的评价,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到:"五脏六腑皆有咳嗽而无不聚于胃,关于肺,兹有一方,可以统治肺胃者,则莫如小柴胡汤。"可见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具有明显的作用。苗青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