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韩仰东 《陕西医学杂志》2014,(12):1608-1609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使用培哚普利对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白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3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5例治疗组患者以培哚普利进行治疗,剂量4mg/d;65例对照组患者以安慰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和AER等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患者1年和1.5年的AER水平时分别为(54.3±9.3)μg/min、(61.4±9.9)μg/min,显著性高于治疗前的(43.5±6.1)μg/min,P<0.05。治疗组患者0.5、1、1.5年的AER水平为(23.4±5.2)μg/min、21.9±5.1)μg/min、(20.9±4.9)μg/min,都显著性低于治疗前的(44.1±5.9)μg/min,P<0.05;同时也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患者AER水平,P<0.05。结论:在临床上使用培哚普利能有效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增大的症状,并能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福辛普利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保护.方法 154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福辛普利组、羟苯磺酸钙联合福辛普利组,经3、6个月治疗后,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变化,评价羟苯磺酸钙联合福辛普利的肾脏保护作用.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都有所下降,但都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经6个月治疗后,福辛普利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有下降(P<0.05);羟苯磺酸钙联合福辛普利组下降更加明显,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1),与福辛普利组相比也有差异(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联合福辛普利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较单用福辛普利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羟苯磺酸钙对尿蛋白、血液流变学、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12周后,在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羟苯磺酸钙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明显降低[(176±28)μg/min比(1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心力衰竭 (HF)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I)的影响及cTnI作为评价HF不同治疗方案效果的价值。方法 对 62例HF患者在测定血清cTnI后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30例 (利尿剂、洋地黄 )和培哚普利组32例 (利尿剂、洋地黄、培哚普利 ) ,治疗 5周后复查cTnI。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常规组 ,治疗前后cTnI分别为 1 16± 0 .86μg/L ,及cTnI 0 .35± 0 .19μg/L(P <0 .0 1) ;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cTnI分别为 1 2 8± 0 .98μg/L ,及 0 2 3± 0 17μg/L(P <0 .0 1)。治疗后培哚普利组cTnI水平比常规组显著降低 (P <0 .0 5 )。常规组治疗前后LVEF分别为 :0 .30± 0 0 61及 0 38± 0 0 65 (P <0 .0 5 ) ;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LVEF分别为 :0 2 9± 0 0 71及 0 45± 0 0 76(P <0 .0 1) ;培哚普利组LVEF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培哚普利降低HF患者cTnI水平优于常规治疗 ,表明培哚普利有明显的抑制心肌损伤作用 ;提示cTnI作为评价HF的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和培哚普利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非洛地平组与培哚普利组各30例,疗程24周,治疗前后观察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P<0.01)及尿蛋白的排泄量,两组24小时尿白蛋白分别从104.2±34.5mg/24h、103.2±41.8mg/24h降至69.8±28.4mg/24h、66.8±28.3mg/24h,P均<0.01;24小时尿蛋白量从0.26±0.059g/L、0.26±0.061g/L降至0.18±0.032g/L、0.18±0.042g/L,P均<0.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洛地平、培哚普利长期治疗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可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羟苯磺酸钙与培哚普利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羟苯磺酸钙和培哚普利对血压正常的Ⅲ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6例Ⅲ期DN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降糖治疗;B组常规降糖治疗 羟苯磺酸钙500mg,3次/d;C组常规降糖治疗 培哚普利4mg,1次/d。观察1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压、血脂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4、8、12周,A、B两组间及A、C两组间UA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间UA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B组TXB2及6-keto-PGF1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TXB2及6-keto-PGF1α水平间差别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两组TXB2和6-keto-PGF1α水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和肾功能指标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降低Ⅲ期DN患者UAE的疗效与培哚普利相似;且能降低血小板高活性,延缓DN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螺内酯和贝那普利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DM)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3例和贝那普利组32例,2组控制血糖方法相同,贝那普利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加服螺内酯20mg,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浆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及UAER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UAER均显著降低(P<0.01),且与贝那普利组(81μg/min±30μg/min)相比,联合治疗组UAER(51μg/min±28μg/min)进一步显著降低(P<0.01),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那普利与小剂量螺内酯联用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效果更显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张国刚  杨天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9):1350-1351,1354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循环血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和细胞凋亡因子(Fas/Apo-1)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66例AMI患者治疗前后中及34例健康人血中sICAM-1和Fas/Apo-1水平。结果AMI患者sICAM-1和Fas/Apo-1水平分别为(589.62±147.59)μg/Lvs(0.26±0.07)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5.34±30.06)μg/Lvs(0.13±0.03)μg/L,且随梗死范围扩大而升高,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意义,培哚普利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中sICAM-1和Fas/Apo-1浓度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培哚普利组较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血中sICAM-1和Fas/Apo-1明显下降。结论外周血中sICAM-1和Fas/Apo-1水平可反映心肌梗死程度;培哚普利可明显下降低AMI患者血中sICAM-1和Fas/Apo-1的水平,从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值。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96.6±62.3)μg/min和(92.8+61.2)μg/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作微量白蛋白为(100.7±52.0)μg/min和(53.4±32.9)μg/min,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葛根素具有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林东源 《海南医学》2004,15(8):80-80,83
目的 观察氯沙坦(Losartan Potassium tablets)对2型糖尿病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白蛋白尿及其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5例,其尿蛋白排泄率(AER)均在20-200μg/min之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25例:B组为对照组,20例。A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加用25mg/d氯沙坦治疗;B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所有病人血糖均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即空腹<7.0mmol/L,餐后2h<10.0mmol/L。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3、6、12个月查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SA1c)和AER。结果 A组在应用氯沙坦治疗后3、6、12个月AER分别为(22.3±5.4)μg/min、(24.1±6.3)μg/min、(21.5±5.7)μg/min,与治疗前的(45.3±5.1)μg/min及同期B组水平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治疗后6、12个月时AER分别为(54.4±7.1)μg/min、(61.3±5.7)μg/min,较治疗前(46.2±6.4)μg/min,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均在20~200μg/min,所有患者经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和(或)采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空腹〈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随机分成2组,A组为治疗组(33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10mg/d,B组为对照组(35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疗程12个月。2组患者在治疗后3、6.9及12个月监测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及AER等。结果A组在3、6.9和12个月后AER分别是(24.3±6.5)μg/min、(22.5±7.8)t,g/min、(21.8±4.3)μg/min和(20.5±6.4)μg/min,明显低于B组同期水平(24.8±3、7)μg/min、(47.9±5.7)μg/min、(53.2±9.5)μg/min和(59.8±9.2)μg/min,P〈0、05),与治疗前(44.2±7.1)μg/min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在9和12个月分别是(53.2±9.5)μg/min和(59.8±9.2)μg/min,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对血压正常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减少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41-44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前列地尔与羟苯磺酸钙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为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24 h尿蛋白、BUN、Ccr、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BUN、Ccr、UA依次为(1.17±0.23)g、(10.11±3.28)mmol/L、(35.73±7.62)mL/min、(410.29±100.94)mg/d,对照组为(1.98±0.32)g、(15.20±3.21)mmol/L、(28.74±4.85)mL/min、(467.04±102.53)mg/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可提高疗效,更好地改善相关指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2+封三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2HRZE/4HR抗结核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8~+、CD4~+/CD8+值分别为(0.43±0.12)%、(0.28±0.08)%、(1.43±0.5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8~+、CD4~+/CD8~+值分别为(0.49±0.11)%、(0.21±0.07)%、(1.65±0.48),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gA、IgG、IgM水平分别为(3.22±0.41)g/L、(12.13±2.25)g/L、(1.12±0.32)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G、IgM水平分别为(3.61±0.64)g/L、(14.75±2.34)g/L、(1.27±0.20)g/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结核疗效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宝龙 《西部医学》2016,28(10):1412-1415
目的观察采用980mm半导体红激光汽化术联合坦洛新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观察组采用红激光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采用坦洛新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改善情况,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差异,统计两组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70.34±16.78)min长于对照组(56.44±17.58)min,且术中输血量、术中冲洗液用量(25.36±4.78)ml、(45.32±14.21)ml)均少于对照组的(19.84±4.33)ml、(96.48±23.69)ml)(P<0.05)。(2)观察组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14.36±6.78)h、(4.56±1.39)d、(3.64±1.11)d均短于对照组的(46.67±11.23)h、(5.97±0.26)d、(5.44±1.26)d(P<0.05)。(3)术后两组PVR均明显降低,Qmax均明显上升(P>0.05)。(4)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QOl、IP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3%)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980nm半导体红激光汽化术联合坦洛新方案,可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前列腺症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为老年患者麻醉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商南县人民医院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编号均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其中A组为全身麻醉组,B组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组为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清醒镇静组,比较3组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变化情况、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苏醒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结果 3组性别、年龄、体质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情况、手术时间、术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切皮时和切皮后30 min SBP、DB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切皮时和切皮后30min的HR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各时段PETCO2[切皮时(39.5±2.4)mmHg,切皮后30 min(39.8±2.0)mmHg]均明显高于术前[(35.3±2.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呼吸抑制较为明显;B、C组苏醒时间[(12.5±7.1)min,(3.9±4.3)min]和ICU入住时间[(2.1±5.3)d,(0.5±2.6)d]均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苏醒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最短.结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或丙泊酚镇静麻醉有助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恢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安全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脊柱退行性变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浙江萧山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观察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和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1.76±0.23)μg/ml、(2.32±0.41)μg/ml、(1.67±0.35)μg/ml;(1.28±0.31)μg/ml、(1.26±0.27)μg/ml、(1.31±0.23)μg/ml均高于术前(0.68±0.14)μg/ml;(0.74±0.15)μg/ml(P>0.05);2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ROC曲线结果显示:诊断截断值为1.17 μ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95%可信区间下限为0.890,上限为0.966。以D-二聚体 ≥ 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阳性,D-二聚体<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阴性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79.1%,误诊率为20.9%,漏诊率为7.1%,总符合率为13.0%+68.0%=81.0%,Youden指数为72.0%,阳性预测值为41.9%,阴性预测值为98.6%。 结论 脊柱退行性变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咬合干扰后不同时间大鼠咬肌能量代谢产物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腺嘌呤核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磷酸肌酸、肌酸、乳酸及pH水平的变化,分析咬合干扰对咀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20~250 g)5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于右上第一磨牙粘固0.4 mm厚金属冠建立咬合干扰,并分别维持3、7、10、14 d(每个时间点各10只), 对照组不施加咬合干扰。各组大鼠全麻下取双侧咬肌组织,其中5只大鼠样本加入0.4 mol/L高氯酸(10 mL/g)充分匀浆,离心、过滤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ATP、ADP、IMP、磷酸肌酸、肌酸及乳酸含量,另外5只大鼠样本加入含5 mmol/L碘醋酸钠的匀浆液(10 mL/g),充分匀浆后在37 ℃恒温水浴环境中利用pH计测试pH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双侧咬肌ATP含量在咬合干扰3 d [右侧:(5.36±0.13) μmol/g,左侧:(5.77±0.25) μmol/g] 升高(P<0.05),7、10和14 d没有显著改变;大鼠双侧咬肌IMP[右侧:(0.21±0.03) μmol/g,左侧:(0.19±0.03) μmol/g]、肌酸[右侧:(24.76±2.94) μmol/g,左侧:(27.75±2.23) μmol/g]含量在咬合干扰7 d升高(P<0.05),3、10和14 d没有显著改变;大鼠双侧咬肌磷酸肌酸含量在咬合干扰7、10和14 d降低[右侧分别为:(10.70±0.71) μmol/g、(11.57±0.52) μmol/g、(10.74±1.39) μmol/g,左侧分别为:(10.05±0.57) μmol/g、(10.75±1.12) μmol/g、(10.61±1.15) μmol/g, P<0.05],3 d没有显著改变;大鼠双侧咬肌ADP、乳酸含量及pH水平在咬合干扰后各时间点均没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咬合干扰导致大鼠咀嚼肌能量代谢产物含量改变,可能与咬合干扰诱发咀嚼肌疼痛、功能紊乱、肌纤维构筑改变等病理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培哚普利对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U937泡沫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U937细胞与80μg/mLox-LDL孵育48h,建立U937泡沫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的培哚普利(0.01、0.10、1.00μmol/L)预处理U937细胞24h再加入80μg/mL的ox-LDL孵育48h,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U937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U937泡沫细胞组VEGF mRNA的表达较U937细胞对照组明显增加[(2.371±0.253)vs(0.954±0.245)(P〈0.01)],培哚普利干预后,随着浓度(0.01、0.10、1.00μmol/L)的增加,U937泡沫细胞的VEGF mRNA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下降[(2.168±0.270)vs(1.533±0.248)vs(1.022±0.189)(P〈0.01)];U937泡沫细胞组VEGF蛋白表达较U937细胞对照组明显增加[(1804.18±177.59)pg/mL vs(716.19±60.82)pg/mL(P〈0.01)],培哚普利干预后,随着浓度(0.01、0.10、1.00μmol/L)的增加,U937泡沫细胞VEGF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降低(1601.46±154.68)pg/mL vs(1377.09±110.36)pg/mL vs(1017.89±147.18)pg/mL(P〈0.01)。结论:培哚普利能够浓度依赖性地下调ox-LDL诱导的U937泡沫细胞VEGF mRNA、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78-81
目的 观察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10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小儿推拿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咳嗽、流涕、咽痛、发热)消失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08±0.54)分、(1.31±0.23)分、(1.13±0.48)分、(1.04±0.31)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流涕、咽痛以及退热时间分别为(2.01±0.24)d、(2.38±0.21)d、(2.31±0.24)d、(1.24±0.2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在改善中医证候、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作用突出,疗效确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雅施达)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合并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将106例患有慢性稳定型冠心病合并舒张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2组患者均给于冠心病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加用培哚普利4~8mg/d,疗程6月。疗程结束后,采用运动平板试验和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69.4%比52.9%,P<0.01);治疗组治疗后运动耐量增加[(6.3±2.4)met和(9.5±1.8)met,P<0.01)];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除LVPW、LVEF外均有改善(P<0.05~0.01),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左室舒张功能指标除AcTe、DcTe、IRT有改善外(P<0.05),其余均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培哚普利能减少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缺血症状,增加其运动耐量,纠正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从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