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是一种将脉搏轮廓心排血量法与经肺热稀释心排血量法结合起来应用的一种全新技术。该项技术微创、简单、精确,有助于更好地评价、指导、改进危重病人的治疗,值得在基层医院ICU内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是一种较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采用热稀释法可测得单次的心排出量。并通过动脉压力波型曲线分析技术测得连续的心排出量。其创伤与危险性小,仅用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及心搏量等变化,使危重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处理得到进一步提高。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我科采用PiCCO监护技术,治疗16例危重患者效果比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报告了45例心衰患者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的护理。观察心衰心排血量、氧耗量、胸腔内血容量等指标,分析心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PICCO技术可充分评估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指导心衰患者的液体管理有积极作用,技术准入管理、详细掌握患者病情、规范操作方法、细致护理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等是应用PICCO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检测方法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应用的治疗效果,研究对应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01例患者,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同时应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电、呼吸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情况。结果:101例患者中79例临床症状缓解;所有治疗患者,无意外拔管、导管堵塞及感染的发生。结论:护理人员通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实施积极有效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法,明显提高其生存率、延长患者的寿命;该方法安全、有效,在当前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监护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脑电图(EEG)、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PiCCO)、熵指数(ENTROPY)、内脏血流灌注(TONO)、神经肌肉传导(NMT)和肺功能等监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探讨PICCO(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疗效影响。方法: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撤机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而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36例ARDS患者,通过制定操作流程,应用PiCCO技术置管监测,对液体进行管理和加强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通过早期使用PiCCO技术,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32例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支持。结论:ARDS患者早期行PiCCO监测,能更准确的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效协助液体管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测定心输出量(PiCCO)与用漂浮导管(Swan-Ganz)的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之间的一致性。方法选取6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同时用PiCCO与Swan-Ganz导管测量其心输出量。结果 PiCCO与用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测量的心输出量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iCCO测量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输出量与Swan-Ganz导管同样准确,且较后者具有更安全、方便、可持续监测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ICCO技术(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例,患者不同程度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对照组给予CVP监测补液,研究组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GCS评分、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及治疗1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能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于心脏术后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01~2018-01我院心脏术后病人50例作研究对象,均给予PICCO监测,记录术后4h、12h、24h及48h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功能指数(CF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肿指数(EVLWI)、中心静脉压(CVP)动态变化,同时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含量,探讨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清BNP的相关性,评价PICCO监测下治疗效果。结果:PICCO监测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7~11d,平均8.96±1.02d;入住ICU及机械通气时间分别是9.58±1.30d、7.89±1.34d。出院时血清BNP含量894.71±125.40pg/mL较入院时低1137.65±181.07pg/mL(P0.05);心脏术后不同时间CFI、SVRI、EVLWI、CVP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Spearman分析,EVLWI与血清BNP含量呈正相关,CFI与血清BNP含量呈负相关(P0.05);SVRI、CVP与血清BNP含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PICCO容量监测能反应病人心脏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状态,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数据支持,利于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