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80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以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药物中以β内酰胺类所致不良反应较多,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应重视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有效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将本中心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的共4 569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ADR的发生对不同性别无明显影响,在婴幼儿年龄段发生几率最高,多发生于静脉滴注;头孢菌素类药物ADR的发生比例最高,其次是喹诺酮类、其他β-内酰胺类,2014年抗感染药物ADR病例报告中排名第一的是左氧氟沙星-盐酸、第二是头孢曲松钠、第三是头孢孟多酯钠;不良反应报告类型情况:一般的3 509例,新的一般的780例,严重的158例,新的严重的122例;涉及器官系统18个,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014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转归中,治愈2 494例,占总数54.59%,好转2 057例,占45.02%,死亡病例5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管理,提高抗菌药物运用水平,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于若舒  李宗峰  厉心 《中外医疗》2009,28(22):82-82
目的探讨儿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到的80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以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药物中以β-内酰胺类所致不良反应较多,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应重视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董淼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78-3579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儿科2011年—2013年报告的104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04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生素占首位63.46%,静脉给药方式为主要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特点、原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的14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在本组14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52例(37.1%),女性88例(62.9%),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病例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129例(92.1%),肌肉注射7例(5.0%),口服4例(2.9%)。涉及到的药物品种为26种,头孢菌素类84例(60.0%),青霉素类药物41例(29.2%),其他药物15例(10.8%)。结论在现代临床中,一定要合理使用各类抗感染药物,严格预防不良反应现象的出现,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分析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ADR)的具体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军队ADR监测系统"软件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22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报告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果:22例ADR报告涉及的药品有11种,注射剂居首位;氨基糖苷类(7例,31.82%)和林可霉素类(7例,31.82%)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5%),其次为消化系统(15.62%)和神经系统损害(15.62%).结论: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并注意监管药品在医院各部门流经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2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的方法,对212例ADR涉及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进行分类,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老年人中, ADR的发生率较高,其中,抗菌药物以及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居首位。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合理使用药物及进行药物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我院428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抗菌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医院2009年1月113至2013年12月3113收集到的428例抗菌药物ADR/ADE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28例抗菌药品ADR/ADE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0—14岁的儿童61例(占14.26%);50~83岁的患者264例(占61.68%);头孢菌素类居首位239例(占5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点滴所占比例最大385例(占89.96%);抗菌药物ADR/ADE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等。结论加强抗菌药物ADR/ADE监测工作,减少或者避免ADR/ADE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我院16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近3年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临床科室上报的16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抗菌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6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抗菌药物9大类,46个品种;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胃肠道损害等。结论:医疗机构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玺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57-157
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自从抗感染药物被发明并应用于临床后,不断更新换代,以其强大的抗感染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尤其对于儿童,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各器官和脏器还未发育成熟,药物的吸收、分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全文期刊库》(1998~2008)年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有关文献60篇(共6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他汀类所致不良反应多发生在(51~80)岁年龄段,集中发生在给药后30天内,主要表现为肌肉毒性、肝脏毒性、过敏反应等方面。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袁忞敏 《中外医疗》2016,(25):126-128
目的:探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应用活血化瘀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者4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结果47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舒血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率最高,与其他药物比较明显,P<0.05;造成不良反应的药物从高至低依次为:舒血宁注射液23.40%,注射用红花黄素17.02%、生脉注射液14.89%、七叶皂苷钠14.89%、丹参多酚酸盐8.51%、血栓通冻干粉6.38%、大株红景天6.38%、丹红注射液4.26%、疏血通2.13%、灯盏花素注射液2.13%;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40例,严重情况7例(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出现新的不良反应的15例,所有患者均好转。结论临床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时应用首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并根据不同的药物进行筛查,询问患者过敏史,尽可能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安痛定注射液致196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安痛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196例安痛定注射液致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痛定注射液所致ADR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神经、心血管、消化、血液、免疫、肌肉、骨骼、泌尿等多个器官系统,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结论 安痛定注射液所致ADR以中、重度为主,用药潜在危害大,应引起临床高度警惕和关注.  相似文献   

14.
57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年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为安全使用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57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各年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品种类、剂型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年度发生例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喹诺酮类发生不良反应较多,占28.90%;静脉注射粉针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它剂型,占56.31%。结论抗感染药物发生ADR的例数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医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ADR监测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5.
胡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72-74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门诊西药房收集到的262例有效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ADR发生的年龄分布广泛,尤其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39.69%。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39.93%;其次为循环系统药物,占24.54%。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其次为神经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对老年人ADR的监测工作,减少不必要的ADR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朱占胜  王晶  孙亚凌  李飞  姚黎 《医学综述》2013,19(5):935-936
目的探讨儿童应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减少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上报的68例药物不良反应按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共涉及39个药物品种,其中抗菌药物21种,占药物品种的53.8%,居首位;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41.2%)为主,皮肤及其附件(25.0%)次之。结论 ADR的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占首位,需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保障儿童安全合理用药,同时提高儿科医护人员识别ADR的能力,减少儿童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多潘立酮不良反应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海宣 《河北医学》2009,15(7):797-799
目的:分析多潘立酮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与各因素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查阅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至2008年间有关多潘立酮不良反应74例,对所涉及患者性别、年龄、累及部位及临床症状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加以分析。结果:多潘立酮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系统等。结论:临床应重视多潘立酮的ADR,注意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肿瘤化疗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药物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胃癌与大肠癌患者120例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FOLFOX6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100%),而对照组60例中有58例(96.7%)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外周神经毒性、纳差、恶心和手足综合征,而对照组最多见的是纳差、恶心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治疗组较对照组出现较多的手足综合征和外周神经毒性(P<0.05);而对照组出现较多的恶心、脱发和外周静脉炎(P<0.05),其余不良反应在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XELOX和FOLFOX6方案在胃癌与大肠癌辅助化疗中总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相似的,多为恶心与纳差反应,血液学毒性较轻,安全性总体上较高。  相似文献   

19.
本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07年6月上报的103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7.14%);20~29岁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33.98%);静脉给药方式引发ADR发生率最高(73.7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69.81%)。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加强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20.
输血不良反应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至2007年12月输血不良反应236 302张回报单,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及输血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6 302张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卡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者60例占0.23%,成分输血率达94.1%.结论成分输血是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大力提倡手术患者自体输血,同时应积极开拓创新,早日寻找到输血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