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成批烧伤早期处理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成批烧伤早期救治与航空转运的经验。方法:总结2001—06—23发生在甘肃省某地一批22例成批烧伤伤员的早期救治与航空转运工作。结果:13名伤员分4批次被安全转送至西安、重庆和北京,1名轻伤员留原地治疗,8名伤员死亡。结论:提高基层医院成批烧伤应急水平与改善其基本装备十分必要,建立全国范围的航空救治组织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批烧冲复合伤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总结和分析一批16例特重烧伤复合冲击伤患者早期救治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经验和临床资料。结果 应急预案启动及时,伤员救治过程组织严密;全部伤员在早期抢救中顺利度过休克期,有10名伤员及时分流和转运,其中1名在救护车转运途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予以成功复苏。结论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协调指导有利于迅速有效组织成批伤员救治的工作,专家组指导下各组负责的医疗制度有利于提高成批伤员救治的效率,正确认识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早期有效的液体复苏、尽早封闭烧伤创面和防治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是治疗成批烧冲复合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成批烧伤救治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成批烧伤病人救治成功的经验,提高治愈率;方法通过对9批106例烧伤病人救治情况的分析,总结出成批烧伤病人抢救的关键是1现场抢救正确及时,有序的伤员转运是救治成功的首要条件。2及时合理的液体复苏,预防休克发生。3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生命体征平稳。4.正确合理的创面治疗,是抢救成功的保证。结果9批106例烧伤病人,其中8批97例病人抢救理想,全部治愈。一批9例病人救治不满意死亡6例。结论成批烧伤病人进行及时的现场救护、适时有序的转运、防治休克保证呼吸道通畅和正确的创面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成批烧伤伤员的救治,是对部队医疗救治和后勤保障能力的综合考验。2005年6月初,发生于福建省山区某单位的一次爆炸事故,导致16例伤员严重烧伤合并肺爆震伤。我院承担了救治任务。由于指挥得力,处置果断,在短时间内,成功地完成了这批伤员的陆地前接、接续治疗、空中后送任务。为  相似文献   

5.
战时成批烧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战时烧伤,尤其是成批烧伤救治是战时卫勤保障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为强化对战时烧伤现场自救、互救方法及注意事项,病因、伤情分类,后送方式方法、时限及注意事项,分流救治,后送途中的阶梯性治疗和接收大批伤员的组织与实施等问题的认识,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特大成批危重烧伤患者35例的成功救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一组特大成批危重烧伤患者成功转运救治的经验.方法 2006年5~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主持并参加了一组35例特大成批危重烧伤患者伤后6h急救、空中和陆路长途转运、后续治疗的工作.3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4±8.7(17~46)岁,烧伤面积13.6%±12.9%(4%~75%)TBSA;特重度烧伤3例,重度烧伤29例,轻度烧伤3例;全部患者均有头面部烧伤,32例患者伴有中、重度吸入性损伤,20例伴双手深度烧伤(计39只手).当地医院行15例气管切开,17例四肢切开减张.经充分的转运前准备后,35例患者经4h空中和陆路长途转运,顺利抵达接收地.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的23例病情相对危重患者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特重2例、病重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肺、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异常.入院后连续月余予以全方位抢救治疗,先后进行手术48例次.结果 35例患者全部救治成功(包括其他医院的12例),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 本批烧伤患者早期救治延迟,转运路途远,伤情重,并发症多,接诊及救治难度大.救治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从现场救治、长途转运到后续治疗,应组织得力、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整体治疗应尽量规范统一,强调个体化治疗;尽快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尽早封闭烧伤创面,从源头上清除感染根源,使用抗炎药物,减轻炎症过度反应.强调营养、代谢和免疫调理、凝血功能障碍的纠正等是本批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重视应用整形美容的原则和技术处理面部和手部等关节部位创面,是功能和外貌恢复良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烧伤是现代战场上高发生率和高病死率的主要战伤之一。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为能使伤员尽快得到救治并重返战斗岗位,美军投入使用了新的五级医疗后送体系。实践证实该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批量烧伤伤员的救治效率。尽管在该体系下伤员后送时间得到了极大缩短,但如何有效救治、后送烧伤伤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回顾总结美军烧伤医疗后送体系及烧伤伤员的特点,不仅可为我国未来战时批量烧伤伤员的救治工作提供一定思路,也能为平时突发灾难性事故伤员的救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63例特重烧伤休克期转运的体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休克期转运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分析近5年9批63例伤后48h内转运的特重伤员资料。结果全部伤员均成功平稳转运,除2例分别于伤后9、19天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余61例全部治愈。结论特重烧伤原则上应就地抗休克后转运,当治疗条件太差时,应迅速补充血容量后在继续补液的同时用快速平稳的运输工具转运。  相似文献   

9.
大批量伤员院前和院内急救流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瑜  曾岚  周丹  吴耀建  蔡敏 《人民军医》2002,45(6):317-318
如何组织对大规模爆炸伤、烧伤、挤压伤等危重伤员的院前和院内急救 ,是军队医院平时和战时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 ,我们通过 4年来对 2 1批次2 0 3例各类事故伤员的急救 ,总结了一套院前和院内急救流程 ,不仅使院前、院内急救程序化 ,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和救治质量 ,而且对现代战争中大批量伤员的急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1 院前急救流程院前急救 ,主要是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治 ,是挽救生命 ,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 ,我们主要建立了以下流程 ,并强调切实抓好流程的各个环节。1 1 接警与出救 开通“1 2 0”值班电话。值班员接…  相似文献   

10.
威胁生命的大面积烧伤大多发生在院外,入院前处理不当和入院不及时是造成救治失败的重要原因[1].滇南地区地处边疆,山高路险,大多数路况较差,给伤员长途转运带来较大的挑战.为提高烧伤患者长途转运护理质量,我科从2006年6月~2010年12月,对急诊出诊的烧伤病人采取启动转运预案、转运前准备、转运中护理及注意事项、信息沟通、转运交接等5条措施,确保烧伤病人院前专业治疗护理的连续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航空网络在传染病区域性扩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航空网络结构及其对传染病区域扩散的影响对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中国及全球航空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以中国航空网络为载体,模拟了类流感疾病在网络上的传播过程.结果显示,航空网络加快了疫情的区域性扩散,在不施加控制的情况下,很短的时间内,疫情就可以蔓延至整个网络.  相似文献   

12.
急救绿色通道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1月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60例创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6例非绿色通道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机制、ISS及失血量等指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60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3%,对照组46例患者死亡5例,死亡率为11%(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问、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显著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程序化急救护理法在急诊严重多发伤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对172例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全组病例经过科学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抢救成功147例,抢救成功率85.5%。结论通过对严重多发伤的患者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的急救护理,可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并为后期治疗与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程序化急救护理法在急诊严重多发伤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对172例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全组病例经过科学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抢救成功147例,抢救成功率85.5%。结论通过对严重多发伤的患者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的急救护理,可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并为后期治疗与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多发伤是一种"时间依赖性疾病",急救时存在"时间窗",一旦时间延误或超过救治的"时间窗",患者可能会失去最佳的救治机会,伤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将会增加。多发伤急救的时效性,体现在救治的"时间窗"内,通过采取正确、有效的救治措施,达到最佳救治效果;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伤情评估、快速急救、术前准备等。多发伤急救的时间理念,已由越快越好的定性过程发展到精确的定量过程;分清个体伤员救治的时效性及批量伤员救治的群体时效性,对决定多发伤急救的优先顺序意义重大;要保证多发伤急救的时效性,必须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流程,在救治各个环节上遵循损害控制外科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海拔地区1778例烧伤创面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自1981年至1990年10年间在海拔高度2261m的高原地区收治烧伤病人1778例,总治愈率为98.54%,取得了良好效果,烧伤治疗中创面处理是一个重要方面。合理、积极处理创面,尽早使创面愈合,可减少烧伤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可缩短疗程,提高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存活率。我们根据本地区海拔高、缺无、气候干燥等特点,在烧伤创面处理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在突发事件中成批烧伤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将我科在2003年7月28日烟花爆炸中救治的22例烧伤患者的抢救治疗经过进行总结,在抢救现场及时应用MEBT/MEBO治疗烧伤创面,为后期治疗打下基础。住院后,系统规范治疗,烧伤创面局部用药和全身系统治疗相结合。以临床观察和结合病人自觉症状评价疗效。结果:22例烧伤患者全部自行愈合,3个月后随访,无增生性瘢痕。无功能障碍。结论:对于突发事件中的大批烧伤病人,尽早应用MEBT/MEBO,并给予规范的系统治疗,是处理突发事件中大批烧伤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规律及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对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烧伤而积大于30% 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30例,其中17例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13例除常规治疗外还应用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治疗(丙泊酚治疗组),分别于镇静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情况.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结果 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24h内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率(25.07%±14.83%)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6.45%±7.96%,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3、5天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率(分别为27.76%±11.36%、27.11%±14.49%)明显低于丙泊酚治疗组(分别为35.44%±11.55%、37.47%±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7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应激激素的过度释放而减轻烧伤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进而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烧伤早期救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救治的最佳方案,对10年来162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实施了“五早”救治,即:对延迟复苏伤员休克期采用早期快速液体复苏;对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坚持早期气管切开,辅以气道湿化、灌洗,保持气道通畅;创面处理坚持早期切痂,并提出了基层医院也可选择性开展休克期切痂的做法;坚持早期胃肠道营养;早期即注意功能疗法,将康复疗法贯穿于烧伤治疗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大面积烧伤病人应用“五早”救治方案,显著地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和伤残率,是治疗大面积烧伤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休克期飞机转运成批严重烧伤病人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休克期长途转送严重烧伤病人危险性较大,以往对路程较远者多不主张长途转运,作者于2000年8月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和认真准备,成功地用飞机在休克期长途转送了一批危重烧伤伤员,经过顺利,所有伤员经过积极的有效的后续治疗全部成活。因此作者认为只要处理好各个环节,加强转送途中伤员的病情观察和处理,可以在休克期用飞机长途转送危重烧伤伤员。此次转运为以后战时烧伤伤员转送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