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治疗慢重肝及慢性乙肝(重度)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5例重或重型慢乙肝,在常规综合治疗(未行其他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3.0,静滴,每日2次;对照组10例仅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肾功能,电解质,细胞及体液免疫指标,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HBVDNA含量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9例慢重肝患者中6例存活,7例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5例总胆红素下降,3例第一周总胆红素下降,但第二周复升,1例无效;16例重度慢性乙肝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14例肝功能(包括SB、ALT,AST,γ-GT等)有不同程度恢复,4例完全恢复正常,对照组4例重肝2例存活;4例重度或重型患者总胆红素下降,5例上升,治疗组18例患者进行细胞免疫检查,15例CD4活性增加,13例CD8活性降低,11例NK活性降低;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无明显改变,14例HBeAg阳性患者中,2例出现血清转换,治疗组22例血清HBVDNA水平下降,从1687.24pg/ml降为295.74pg/ml,10例转阴,对照组5你HBVDNA下降,5例上升,总体水平由1295.59pg/ml上升至1565.31pg/ml。结论:膦甲酸钠具有明显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病毒量及调节细胞免疫作用。可以阻断肝炎发病进程,改善肝功能,可用于治疗慢性重度和重型肝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2.
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仅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护肝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3.0g静滴,疗程4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标志物HBV DNA和HBeAg,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HBeAg滴度、HBV DNA拷贝数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HBV DNA的转阴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AST、ALT、TBi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TA上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膦甲酸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的胃肠道反应。结论膦甲酸钠对乙型肝炎病毒有确切的抑制作用,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促进肝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等优点,膦甲酸钠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应用 DSG-Ⅲ型红外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保肝、降酶等治疗12周,观察组在以上用药基础上给予 DSG-Ⅲ型红外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 AST)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P <0.01),观察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与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转阴率、ALT 和 AST 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DSG-Ⅲ型红外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慢性乙肝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及促进病毒转阴,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膦甲酸钠(可耐)治疗活动性肝硬变的疗效.方法:对8例病人采用膦甲酸钠(可耐)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肝功能、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血清HBV标志及膦甲酸钠的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肝功能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其它指标显著好转.均未发生严重肾损害、明显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膦甲酸钠对乙型肝炎的DNA聚合酶有快速直接的抑制作用,用于治疗活动性肝硬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57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60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阴性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均采取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 L)变化和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52.6%)明显高于对照组(15.0%)(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 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早,而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晚(P<0.05)。结论 抗结核药物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Th22细胞及IL-22分子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42例(肝硬化组),肝癌伴乙肝肝硬化患者38例(肝癌组),及门诊健康受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慢性乙肝组)。收集各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信息,并分别收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份,一份用ELISA方法测定IL-22表达水平,另一份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22细胞含量。统计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患者的AST、ALT、TBIL和ALB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组患者AST、ALT、TBIL和ALB高于乙肝肝硬化组(P<0.01),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间AST、ALT、TBIL和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AST、ALT、TBIL和ALB逐渐升高(P<0.05)。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肝癌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高于肝硬化组(P<0.05),慢性乙肝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Th22及IL-22水平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湿热中阻型慢性乙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湿热中阻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给予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25例)和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25例),对比两组治疗4周后ALT、AST及TBIL改善情况及治疗6个月后HBe Ag及HBV-DNA转阴率。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ALT、AST及TBI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个月后,两组ALT、AST及TBIL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同时治疗前两组HBe Ag及HBV-DNA阳性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治疗6个月后,两组HBe Ag及HBV-DNA均显著转阴,观察组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乙肝疗效显著,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7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36例单纯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治疗组36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二组临床疗效、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冬氨酸转氨酶(AST),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高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率,改善肝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伽玛刀治疗肝癌患者肝功能损害的防治疗效。方法 将47例行伽玛刀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两组给予复方氨基酸、维生素类及护肝片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疗程4周。结果 复方甘草酸苷对伽玛刀治疗肝癌患者肝功能损害的防治疗效显著,伽玛刀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组ALT、AST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TB下降(P〈0.05)。对照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上升明显(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可减轻伽玛刀对肝功能的损害,有明显护肝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联合肝宁片治疗甲胎蛋白升高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甲胎蛋白升高的CHB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相同护肝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以替诺福韦酯和肝宁片口服,对照组单予替诺福韦酯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肝功能、甲胎蛋白水平、HBV-DNA转阴率、肾功能及血磷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ALT(68.9±30.5 U/L)、AST(64.2±22.5 U/L)及AFP(40.2±22.3 ng/mL),治疗24周ALT(48.8±20.9 U/L)、AST(31.4±13.7 U/L)及AFP(20.2±11.3 ng/mL);对照组治疗12周ALT(85.6±31.5 U/L)、AST(80.4±26.7 U/L)及AFP(69.5±32.6 ng/mL),治疗24周ALT(61.5±19.8 U/L)、AST(60.2±18.7 U/L)及AFP(43.1±23.6 ng/mL)。治疗后12周、24周两组ALT、AST、AF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AST及AFP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DNA转阴率均较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血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观察组无肝癌发生,对照组有2例发生肝癌。结论:替诺福韦酯联合肝宁片对AFP升高的CHB患者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甲胎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有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接收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口服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则通过口服氯丙嗪予以治疗,经8周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各项肝脏指标,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肝脏的 AST、ACP、ALT、GGT 等指标均出现了变化,对照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 ALT 指标稍稍升高(P<0.05),但经8周治疗后 ALT 指标显著升高,同时 AST 也升高,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 <0.01);观察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 ALT 指标显著升高(P<0.01),但经8周治疗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抗精神病药物通常伴随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不同的药物对肝功能的损伤程度也不相同。在临床治疗中应谨慎用药,及时进行预防及补救,减少肝功能的损伤,保证治疗的顺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肝重度黄疸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肝病传染科收治的112例经临床确诊为慢性乙肝重度黄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治疗方式分为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对照组和给予腺苷蛋氨酸治疗的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征症状及肝功能血清指标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体征、症状及肝功能状况均改善,观察组ALT、T-Bil、AST、ALT等肝功能血清指标下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确切,可加速黄疸减退,促进肝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蛋白(A)、球蛋白(G)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检测及计算A/G、ALT/AST比值,与病情轻重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随着肝实质损害的加重,A/G及ALT/AST比值逐渐缩小,表现为A/G及ALT/AST呈同步变化,二者比值与病情轻重呈负相关关系,轻、中度慢性乙肝与中度慢性乙肝及重型慢性乙肝之间则已ALT/AST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该结果提示:计算A/G与ALT/AST比值对慢性乙肝的临床分类及估计病情预后有着一定的帮助,该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联合强的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3d内的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膦甲酸钠联合强的松加基础治疗)及对照组31例(基础治疗),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以治疗第14天分值的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膦甲酸钠联合强的松能有效改善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应用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同时随机设对照组 ,治疗组用膦甲酸钠注射液 ,同时用丹参、甘利欣、茵栀黄等保肝药物。对照组不用膦甲酸钠 ,其他保肝药物相同。并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HBeAg和HBV -DNA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临床症状 (纳差、腹胀、肝区疼痛 )、肝功能 (SB、ALT、AST)、HBeAg和HBV -DNA等指标经统计学比较有差异 (P <0 .0 5 )。提示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9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78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苦参素治疗(治疗组)92例,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86例,疗程4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ALT、AST、HBV-DNA水平,ALT、AST复常率,HBeAg及HBV-DNA24周、48周阴转率。结果:治疗后两组ALT、AST、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LT、AST、HBV-DNA下降更为明显(P〈0.05),ALT、AST复常率显著升高(P均〈0.05),HBeAg和HBV—DNA24周、48周阴转率也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及探讨水肿型急性胰腺炎(AP)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方法:92例水肿型AP,45例肺部感染对照组,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比较两组异常肝功能指标增高比值和数值。内科常规治疗后第4周,比较两组异常增高的肝功能指标治愈率。结果:①AP组GGT、TBA、SB、SB'增高人数均多于对照组;②AP组中ALT、AST、GGT、SB、SB'增高值显高于对照组;③治疗后第4周AP组增高的ALT、AST、GGT、SB、SB'指标治愈率较对照组低。结论:水肿型AP合并肝功能损害较非肝胆系统感染性疾病所致程度稍重,但预后多良好、加强原发病的治疗是防止肝功能进一步受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双环醇片在乳腺癌化学治疗过程中防治肝损害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乳腺癌行化疗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予FEC方案或TE方案化疗,观察组予双环醇片护肝治疗,对照组则不予药物护肝,比较两组ALT、AST、ALP、TBIL等肝功能指标及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乳腺癌化疗联合应用双环醇片后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为6.1%(3/49),对照组则为24.5%(12/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6,P=0.011)。观察组乳腺癌化疗联合应用双环醇片前ALT、AST、ALP、TBIL等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分别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LT、AST、ALP、TBIL等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分别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腺癌化疗前后ALT、AST、ALP、TBIL等肝功能指标分别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乳腺癌化疗前后ALT、AST、ALP、TBIL等肝功能指标分别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片在乳腺癌化疗过程中能够防止肝功能指标异常、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乙型肝炎患者HBV Pre—S1Ag、HBV DNA及生化指标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V Pre-S1 Ag)、乙肝病毒DNA(HBV DNA)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急、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57例乙肝患者血清应用ELISA法测定HBVPre—S1Ag。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HBV DNA,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乙肝患者HBV Pre-S1Ag阳性率、HBV DNA和ALT、AST值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急性乙肝患者ALT、AST值较慢性乙肝患者高(P〈0.05),而两者HBV Pre-S1 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BV Pre—S1 Ag和HBV DNA能准确反映HBV感染情况;ALT、AST对急、慢性乙肝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水平和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TBiL、AST、ALT、HA、PCⅢ和L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