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食管癌术后颈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评价食管癌术后颈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局部放射治疗的意义,回顾性分析1989年3月~1994年2月5年间收治的143例病人。其中颈部转移89例,纵隔转移32例,纵隔和颈部同时并有转移22例。60Co局部放射,大多数病人的放射剂量为50~70Gy。随访2年以上或至死亡。结果70%以上的肿瘤获得局部控制。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43.4%,18.2%,7.4%和6.4%。中位生存期14个月。多数病人死于照射野外转移。转移淋巴结≤3cm者放疗后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期优于淋巴结>3cm者。结果提示:放疗对食管癌术后颈部和纵隔转移淋巴结的局部控制有效,但只有少数病人可获较长时间生存。远处转移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局部放射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 7月~ 2 0 0 0年 2月间收治的 5 7例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 ,局部放射治疗 ,常规分割放疗剂量 5 0~ 70Gy。结果  82 .4 %左右的肿瘤得到局部控制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5 6 .1%、2 9 .8%、10 .5 % ,72 .5 %的病人死于野外转移。结论 转移淋巴结≤ 3cm者放疗后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期优于淋巴结 >3cm者。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经放射治疗后局部可得到有效控制 ,多数病人死于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2001年1 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后因区域性淋巴结复发和/或转移而接受根治性三维适形放疗的患者90例,其中79例全程适形放疗处方剂量为50~72Gy/25~36次,11例后程适形放疗的剂量为50~76Gy/25~38次。结果:自手术之日起计算的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 、34.34% 、14.92% ,自复发和(或)淋巴结转移放疗之日起计算的放疗后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43.41% 、18.09% 、7.81%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测量原发食管病变长度、钡餐造影病变长度、T分期、TNM分期、转移淋巴结个数、淋巴结转移度、术后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对术后生存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双肺V35、放疗后近期疗效和淋巴结缩小率是影响食管癌术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放疗疗效的独立性预后因素。结论:双肺V35越小、放疗后近期疗效越好;淋巴结缩小率越大,食管癌术后区域性淋巴结复发和(或)转移者放疗后的生存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胸段食管癌以清扫全胸段食管淋巴结、隆突下、左右支气管旁淋巴结和胃贲门旁和胃左淋巴结的二野清扫为标准式而普遍应用.在不同医院或外科医师之间存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别,清扫纵隔淋巴结的彻底程度上也存在差异.如何界定清扫的彻底程度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因其影响对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尤其是淋巴结数少的情况下导致临床分期降期,放弃了恰恰需要进行术后放射的病例,对于预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回顾分析101例食管癌手术病例,就纵隔淋巴结及胃周淋巴结清扫彻底程度的差异对生存率影响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11例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价值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1984年9月至1992年12月收治食管癌销骨上淋巴结转移111例,均采用^60Co外照射,食管DT60~70Gy,锁骨上DT50~66Gy。结果 治疗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9.6%、10.8%、6.3%;病变长度≤5.0cm~8cm、〉8cm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5%、2.5%、0(P〈0.05);疗终X线表现基本消失与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14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5例,女50例;中位年龄57岁;术前肿瘤位于胸上段10例,胸中段126例,胸下段9例;肿瘤中位长度4.0 cm(2.0~12.0cm).术后病理鳞癌136例,腺癌6例,小细胞癌3例;残端阴性134例,阳性11例.术后TNM分期Ⅰ期4例,Ⅱa期66例,Ⅱ b期27例,Ⅲ期45例,Ⅳ期3例.确诊术后淋巴结转移中位时间12个月(1~121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115例,纵隔伴锁上淋巴结转移30例.转移淋巴结长径中位长度5cm(1.0~10.7cm).其中≤5cm 92例,>5cm 53例.常规放疗47例,三维适形放疗67例,前程常规加后程适形放疗31例.合并化疗72例,单纯放疗73例.结果:145例患者放疗结束后总有效率(CR+PR)78.6%;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7.1%、20.5%、13.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肿瘤部位、术后分期、术后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时间及术后纵隔转移淋巴结长径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术后病理、术后残端阳性、合并锁上淋巴结转移、放疗方式、放疗剂量及化疗对预后无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分期、术后纵隔转移淋巴结长径为独立预后影响因子(P<0.05).放疗后1级放射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6.6%(24/145),2级反应发生率为51.0%(74/145),3级反应发生率为32.4%(47/145).结论:食管癌术后临床分期较早的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行放射治疗的预后较好,而纵隔转移淋巴结长径较短者放射治疗后的预后优于较长者.  相似文献   

7.
早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肿瘤学杂志》2003,16(5):348-350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对1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照射剂量45~55Gy。结果16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3%(13/16)、43.7%(7/16)。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病例资料。32例行单纯局部放射治疗,37例行局部放疗后辅助化疗。中位肿瘤剂量为6063cGy,30次,44天。中位化疗周期为2个。结果:所有患者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6.4%,31.1%和11.1%。死亡54例,其中远处转移者38例,占70.4%。单纯放疗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5.2%、15.1%和3.8%;行局部放疗后加化疗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0.4%和17.6%,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疗效差,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综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术后放疗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痛淋巴结转移规律、失败部位,为术后放疗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54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进入单纯手术组(275例)和术后放疗组(274例).术后放疗组术后3~4周开始双锁骨上淋巴引流Ⅸ和全纵隔放疗50~60 Cy分25~30次5~6 周完成.结果 全组1、2个解剖1)(域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1.5%、13.9%(P=0.013),单纯手术组淋巴结转移个数≥2个(82例)的分别为24.8%、4.9%(P=0.046).上、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切除均数分别为13、17、20个,上、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6.1%、49.6%、64.9%(χ2=15.51,P<0.01).胸段食管痛食管旁、纵隔、胃周围(贲门左、贲门右、胃小弯)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2%、12.4%、30.4%(χ2=79.93,P<0.01),在上、中、下段食管痛中食管旁淋巴结阳性率相似(61.5%、65.6%、64.9%,χ2=0.16,P>0.05).在单纯手术组,纵隔淋巴结转移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失败率上、中段分别为26.7%、29.8%和16.7%、14.3%.上段食管癌吻合口的复发率16.7%明显的高于中、下段(3.1%、7.7%,χ2=9.02,P=0.011).结论 食管癌术后生存率受淋巴结转移区域多少的影响.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低可能与淋巴结清扣个数少有关,发牛在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且不受病变部位的影响.上、中段食管癌除纵隔、锁骨上区域的复发率高外,上段食管癌的吻合口也很高,这些部位应是术后放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复发区域,探讨术后辅助放疗靶区的设计。方法 对2005—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胸段食管鳞癌R0根治术后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术后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按第7版AJCC胃癌分组标准对腹腔淋巴结转移具体部位分组并进行回顾分析。组间差异行χ2检验。结果 1593例中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148例,总转移率为9.3%,其中食管胸上、中、下段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3%、7.8%、26.6%(P=0.000),术后病理为T1+T2、T3+T4期的分别为8.7%、9.5%(P=0.601),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为0~2、≥3个的分别为4.8%、20.1%(P=0.000)。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腹主动脉旁的16a2、16a1、腹腔干、胰头后及肝总动脉转移率分别为64.9%、41.2%、37.8%、32.4%、20.9%,其总转移率为91.9%。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主要部位是腹主动脉旁16a2和16a1、腹腔干、胰头后以及肝总动脉淋巴结引流区,是术后辅助放疗的腹腔靶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治疗后纵隔转移淋巴结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治疗后纵隔转移淋巴结患者41例,其中术后转移3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复发平均时间为15.6月;放疗后转移5例,复发平均时间为14.5月。所有病例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CTV为1.8~2.0 Gy/次,5次/周,每次3~5个照射野投照,总剂量50~66 Gy。结果近期疗效:完全缓解19.5%(8/41),部分缓解51.2%(21/41),总有效率70.7%(29/41)。急性放射性肺炎0级22例(53.7%),1级13例(31.7%),2级4例(9.8%),3级2例(4.9%),无4级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0级19例(46.3%),1级14例(31.4%),2级5例(12.2%),3级3例(7.3%),无4级发生。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126例食管癌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 回顾分析食管癌食管气管沟淋巴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本院收治的食管癌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126例中男95例,女31例,111例(88.1%)主诉声嘶,91例食管癌原发灶有病理诊断。初诊食管癌时即发现有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29例,放射治疗后出现22例,手术后69例,手术加放射治疗后6例,126例均接受放射治疗,采用^60Co、X射线或β射线照射,DT50~70Gy,25~40次,  相似文献   

15.
988例食管癌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 探讨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野外淋巴结转移的途径和几率,为食管癌放射治疗设野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对988 例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病变两端各延长3c m 为界划分放射治疗野内、外淋巴结。对术后放射治疗野内、外淋巴结转移与病变长度、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做相关分析。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9 .1 % ;放射野内、外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 .2 % ,30 .4 % ;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率与病变长度、外侵及 T 分期呈正相关,其中 T3 , T4 期病变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 .8 % ,40 .0 % ;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与鳞癌和腺癌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常规食管癌放射野外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值得今后食管癌放射治疗设野时注意。  相似文献   

16.
胸段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数量与生存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数最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1995年7月至2005年7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14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情况分析.结果 淋巴结转移数量与食管癌的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0);患者淋巴结切除数量≥8枚、<8枚时,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数量与患者预后呈显著相关性,能反映其预后,建议pTNM分期将淋巴结转移数考虑在N1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螺旋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探讨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分布规律。方法 1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术前行CT扫描,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评估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重点观察记录CT、病理同时检出的74例食管癌患者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征。结果 CT对117例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0 %、80.6 %、84.6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胸上段以最上纵隔组[8/14(57.1 %)]、气管旁组[4/14(28.6 %)]最多;胸中段以气管旁组[21/41(51.2 %)]、主肺动脉窗组[17/41(41.5 %)]、隆突下组[15/41(36.6 %)]为最多;胸下段以贲门旁[7/19(36.8 %)]、胃左动脉旁[5/19(26.3 %)]为最多。结论 螺旋CT检查可以较准确地评估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与放疗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经术后CT及临床检查无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就诊资料完整的食管癌患者101例,就其随访资料中食管气管沟淋巴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01例中未予锁骨上放疗者30例(A组);行锁骨上放疗共71例.剂量〈45Gy52例(B组),≥45Gy 19例(C组)。照射采用^60Coγ线或6MV X线,下界常规为锁骨头下缘,按5cm深计算肿瘤量。结果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率A组20.0%(6/30),B组9、6%(5/52),C组0.0%(0/19)。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痛术后锁骨上野的放疗是影响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惟一因素(P=0.037),而与性别、病理分期、术前病变部位无关(P〉0.10)。单因素分析放疗剂量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结果显示,C组优于A组(P=0.039);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间均无差异,但A、B、C组有降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趋势性。结论食管癌术后锁骨上野放疗的剂量应以食管气管沟深度(常规5cm)计算,且预防剂量至少要45Gy。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术后预防照射范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和分析食管癌术后预防性放疗中照射野范围大小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10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50~60Gy病例进行分析,大野组(43例)照射范围为双锁骨上区、全纵隔、吻合口及胃左区;小野组(59例)照射范围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不同:胸上段食管癌为食管瘤床、双侧锁骨上区、上中纵隔,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为食管瘤床上下各扩大5cm及纵隔淋巴结引流区(不包括胃左区),胸下段食管癌包括瘤床、隆突下淋巴结区及胃左淋巴结区。结果全部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1%、43%,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大野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2%、41%,小野组的分别为76%、49%、45%(P=0.884)。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及病变长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照射时,适当缩小照射野不会降低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食管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N1期)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1-2008年间112例N1期食管癌中60例接受3DCRT、52例接受IMRT,全组放疗总处方剂量DT56 Gy~70 Gy分28 ~ 35次5.6~7.0周完成.58例行顺铂、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其中40例同期放化疗、18例序贯放化疗.结果 全组放疗后总有效率为98.2%,其中3DCRT和IMRT的分别为96.7%和100%(x2=1.77,P=0.184).随访率为99.1%,其中随访满2、3年者分别为68、53例.全组1、3年总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2.5%、23.7%、17.0个月.3DCRT和IMRT的1、3年总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2%、19%、12.4个月和75%、40%、17.0个月(x2=4.74,P=0.030),1、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4%、45%和72%、59%(x2=2.27,P=0.132).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65岁、颈胸上段癌、食管造影病变长度>5 cm、瘤体CT最大径≤4 cm、T4期、疗前进半流及流食者的生存率IMRT明显高于3DCRT(x2=4.63、5.56、7.19、5.08、4.43、4.48、8.25,P=0.031、0.018、0.007、0.025、0.035、0.034、0.004),而男性、>65岁、胸中下段癌、造影病变≤5 cm、CT瘤体最大直径>4 cm、T1-3期、疗前进普食、化疗(是/否)、放疗剂量(<66Gy/≥66 Gy)的生存率IMRT与3DCRT均无差别(x2=1.28、0.27、0.17、0.03、1.98、0.01、0.43、2.45、1.73、1.24、2.64,P=0.258、0.602、0.684、0.859、0.160、0.973、0.511、0.117、0.189、0.234、0.104).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x2=9.50,P=0.002).结论 N1期食管癌IMRT较3DCRT有一定生存优势,但有待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