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参与癫痫的发生,但其与抗癫痫药物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文中旨在观察丙戊酸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后磷酸化ERK1/2(p-ERK1/2)的影响。方法取24 h内新生Wistar大鼠,雌雄不拘,迅速断头取脑。建立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将神经元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丙戊酸钠组,量效实验中,于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前30 min时加入不同浓度的丙戊酸钠(50 mg/L、75 mg/L、100 mg/L),运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p-ERK1/2在不同浓度时的表达;时效实验中,分别于癫痫样放电前30 min,放电后0 min、30 min、2 h和6 h加入50mg/L丙戊酸钠,采用Wester blot观察p-ERK1/2的变化。结果量效实验中,不同浓度的丙戊酸钠均能降低ERK1/2的磷酸化水平,且无显著性差异。时效实验中,于放电前30 min时加入丙戊酸钠对ERK1/2的磷酸化水平抑制最明显,与以后各时间点间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后ERK1/2被过度持久的激活,在早期小剂量有效浓度的丙戊酸钠能显著抑制此反应中ERK1/2的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拉莫三嗪对慢性致痫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拉莫三嗪对戊四氮慢性致痫大鼠海马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其抗凋亡作用. 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丙戊酸钠低、中、高剂量组;拉莫三嗪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低、中、高剂量组,每日腹腔注射戊四氮35 mg/(kg·d)制作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大约2周).然后腹腔注射戊四氮35 mg/(kg·d),隔日一次;同时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各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灌胃,每天一次,共3周.然后取海马标本做免疫组化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 结果 模型组Bcl-2和Bax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与模型组比较,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各剂量组Bcl-2高表达,Bax低表达(P<0.001).其中拉莫三嗪低剂量组与丙戊酸钠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莫三嗪中剂量组与丙戊酸钠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对戊四氮慢性致痫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均具有抑制作用,但拉莫三嗪优于丙戊酸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内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转氨酶抑制剂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简写为SV)对戊四唑(Pentylentetrazol,PTZ)诱导的大鼠癫痫模型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癫痫组和SV低中高 3个剂量组(5、10、20 mg/kg).观察大鼠腹腔注射PTZ前后癫痫发作的情况,按Racine分级标准记录,同时记录皮层脑电图(ECoG),观察癫痫样放电的潜伏期及1小时内癫痫样放电活动持续时间.应用Western blot电泳分析海马内CA1区P38MAPK及其上游MKK3,下游c-MYC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给PTZ后均出现癫痫发作,程度均为5级,丙戊酸钠组发作程度明显减轻.ECoG潜伏期延长,痫样放电1小时持续时间缩短.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和SV 3个剂量组大鼠CA1区蛋白表达强度升高(P<0.05);与癫痫组相比,SV 3个剂量组大鼠CA1区蛋白表达强度降低(P<0.05).结论 SV对PTZ诱导的癫痫大鼠的发作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对癫痫大鼠海马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P38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徐祖才  刘华  陈阳美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3):1639-1642
目的 研究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与c-fo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无镁细胞外液建立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分为模型组、抑制剂组(加入10μmol/L U0126)和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只取0 min).运用免疫荧光双标标记,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建模后30 min,磷酸化ERK1/2(p-ERK1/2)和c-fos在神经元内的分布;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p-ERK1/2和c-fos在相应处理后0、30 min,2、6、12和24 h的表达.结果 免疫荧光双标显示:癫痫样放电后30 min p-ERK1/2在神经元胞核与胞质内都有表达,而c-fos只在核内表达.Western印迹表明:模型组中各时间点p-ERK1/2都有表达,c-fos与P-ERK1/2变化趋势相似,30 min达峰值(1.849±0.059).抑制剂组中,P-ERK1/2表达完全被抑制,c-fos表达明显减少,且各时间点表达强度相近(30min时0.127±0.029),模型组与抑制剂组及对照组(0.241±0.030)在相应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后ERK1/2信号通路被持久激活,阻滞ERK1/2磷酸化,可以下调c-fo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经无镁人工脑脊液诱发癫痫样放电后,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磷酸化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所培养的神经元随机分成癫痫组和对照组,癫痫组中的神经元培养至第10天时,经无镁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处理3 h建立癫痫样放电模型,对照组中的神经元培养至第10天时,使用正常人工脑脊液处理3 h。使用Western blot检测p-CREB和β-actin的表达,免疫荧光双重标记磷酸化CREB(p-CREB)和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NeuN)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显示p-CREB水平在癫痫样放电后2 h即较对照组增强且在6 h达到高峰,在12 h和24 h都维持在增强水平,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癫痫样放电后6 h的神经元行免疫荧光检测,其荧光强度绝对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REB水平在海马神经元无镁致痫性损伤后增强,可能在癫痫样放电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方法:将182例癫痫患儿完全随机分为丙戊酸钠组108例,拉莫三嗪组74例。丙戊酸钠组应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发作明显控制后停止加量维持治疗;拉莫三嗪组单药治疗最小量为5 mg·kg.d~最大量15 mg·kg·d,平均7 mg·kg·d。发作明显控制后维持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定疗效,包括发作情况、痫样放电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08例癫痫患儿经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完全控制16例,显效34例,有效4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6.11%,不良反应28例,占25.93%。74例癫痫患儿经拉莫三嗪单药治疗完全控制8例,显效21例,有效24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1.62%,不良反应31例,占41.89%。2组比较痫样放电改善情况丙戊酸钠组与拉莫三嗪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对各种类型癫痫均有良好效果,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小儿抗癫痫治疗药物,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亦可用于初发的癫痫患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对青霉素致痫大鼠行为和脑电图的影响及其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青霉素致痫组、拉莫三嗪组、丙戊酸钠组大鼠痫性发作,并记录其脑电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拉莫三嗪组与丙戊酸钠组脑电痫样放电减少,两组比较,癫痫发作潜伏期和发作持续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拉莫三嗪组、丙戊酸钠组较青霉素致痫组Bcl-2细胞增多,Bax细胞减少(P<0.01)。拉莫三嗪组较丙戍酸纳组Bcl-2细胞增多(P<0.01)。结论:拉莫三嗪抗癫痫疗效优于丙戊酸钠。拉莫三嗪对青霉素致痫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乃斌  李莉  崔璐莎  李鑫  孙妍   《四川医学》2021,42(6):579-584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大鼠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通路及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戊酸钠低剂量组、丙戊酸钠高剂量组和氯氮平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丙戊酸钠低剂量组、丙戊酸钠高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托吡酯对青霉素致大鼠行为和脑电图的影响及其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青霉素致(癎)组、拉莫三嗪组、托吡酯组、丙戊酸钠组大鼠(癎)性发作,记录脑电图.免疫组化SABC染色观察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拉莫三嗪组、托吡酯组与丙戊酸钠组脑电(癎)样放电减少,这3组比较癫(癎)发作潜伏期和发作持续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3组较青霉素致(癎)组Bcl-2细胞增多,Bax细胞减少,托吡酯组、拉莫三嗪组较丙戊酸纳组Bcl-2细胞增多,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托吡酯、拉莫三嗪抗癫(癎)疗效优于丙戊酸钠,且对青霉素致痢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石甘散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模型幼鼠脑损伤保护作用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只健康Wistar幼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石甘散组和联合组共五组,每组各12只。给予对照组幼鼠连续28天腹腔注射1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其余四组幼鼠连续28天腹腔注射1 ml 2 mg/ml戊四氮溶液。建模成功后,给予对照组和模型组幼鼠每日2次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给予丙戊酸钠组幼鼠每日1次200 mg/kg丙戊酸钠灌胃,给予石甘散组幼鼠每日1次1 g/kg石甘散溶液灌胃,给予联合组幼鼠每日1次200 mg/kg丙戊酸钠灌胃和1次1 g/kg石甘散溶液灌胃,所有幼鼠均连续灌胃治疗28天。治疗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随后处死幼鼠并提取海马组织血液,分别采用TUNEL法和JC-1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和神经元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果 (1)对照组幼鼠1-5天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短于其余四组(P<0.01);丙戊酸钠组、石甘散组和联合组幼鼠1-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短于模型组;联合组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