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绒藤蛋白酶的提纯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鹅绒藤 (CynanchumchineseR .Br.)茎干乳汁中用凝胶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蛋白酶。经SDS PAGE、IEF鉴定 ,为均一条带。分子质量 18ku ;pI 6.7;作用最适pH 7.0 ,最适温度范围 60~ 80℃。对HbA β链水解的Km值为 1.5 9× 10 -6mol L。巯基酶抑制剂、保护剂实验提示该酶为巯基蛋白酶。用五肽胃泌素做底物 ,通过分配层析分离并用DABITC PITC双偶合法对肽斑片段测序的结果表明 ,该蛋白酶的水解位点特异性较低。结论 :该酶是一种活性较强的巯基蛋白酶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本草和当代的<临床中药学>,对于大量的中药理论和应用知识的表述,都是相对为文的,并且往往省略了前提条件,容易导致理解的绝对化和片面性.认识这些相对性,对于学习、应用和研究中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功效、性能和配伍三个方面,列举一些常见的相对性例子,可见这一普遍现象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阐述中药炮制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注重继承传统中药炮制方法的同时,不断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及中药炮制研究新成果;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以及总结能力,以提高中药炮制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 中药制剂的质量对于保证中医临床疗效是极为重要的。为配合临床,医院制剂室常常要生产大量的中药制剂,对这些中药制剂进行质量控制是医院质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制剂室生产的中药制剂按照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及省医院制剂规范,  相似文献   

5.
分子生物学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姚朗 《中国药房》2001,12(4):197-199
目的:探讨分子生物学与中药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展望其对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方法:简述国内在中药研究领域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现状及进展。结果: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包括生药鉴定、药用植物培育及生产、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和中药作用机理研究等领域。结论:分子生物学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极大地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值得中药科研人员及相关决策者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药炮制学的实验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内容中新增多个传统炮制方法及多种典型药材的炮制,使实验教学趋于系统、完整;同时加入了多个现代理化实验,增设综合设计实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药炮制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7.
李晓辉 《中国药房》2001,12(2):70-72
目的 :探讨新世纪中国中医药学发展战略的侧重点和切入点。方法 :从目前中国中医药学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复方与单味并重探索其疗效的物质基础、中医理论创新、“分子靶标”等方面分析了中医药学发展战略的若干关键问题。结果与结论 :由于中医药学一直未向世界提供国际化语言 ,未用定性、定量标准去衡量中药方剂的精髓 ,未确立标准的中药产业化特征 ,因而难以真正走向世界并成为我国“入世”后的支柱性产业。本文提出的“三化”、“创新”、“靶标”及“疾病群”等思路 ,为在新世纪加速中国中医药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药提取液的主要物理性质之间的相关性,为提供更有效过程控制的参数设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水提取法制备多种中药水提取液,测定药材吸水量、提取液相对比重、固含量、黏度,进行归类分析和数学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植物部位来源药材的吸水量具有规律性;中药提取液相对比重、固含量、黏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通过中药提取液相关物理性质的研究,加深了对提取液性质的认知,为提高中药制药过程的控制手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 TLC 检测人参中皂甙,以各种人参皂甙单体 Rb_2、Re、Rd、Rg_1、Rg_3、Rh_1作标样进行鉴别,并以人参皂甙 Re 纯品作对照,用扫描法进行人参总皂甙含量测定。用 TLC 鉴别五味子中木脂体,以五味子乙素、醇乙作标样。用 HPLC 鉴别麦冬成分,以生药麦冬作对照。本文提供的方法用于生脉饮质量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中药国际化营销环境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锦江  王恕 《中国药房》2002,13(6):326-327
目的 :分析加入WTO后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市场营销环境。方法 :应用态势分析方法和市场区格理论并结合我国中药营销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中药国际市场潜力巨大 ,中药企业应重视国际市场调研 ,制定详尽的市场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整理与总结有关疼痛的中药药理研究概况与进展。方法查阅中医古典医籍及近二十年来有关疼痛的中药药理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与总结,认识中药药理研究在疼痛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及其中存在的问题。结论对疼痛的认识与治疗水平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深入不断提高,但受科学发展水平和研究者认知水平的局限,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中药研究中的正交设计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和实例两方面探讨了正交设计在中药研究中存在有设计不当和数据分析不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鹅绒藤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 R.Br.)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AB-8大孔树脂柱,硅胶柱色谱,LX2000树脂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鹅绒藤地上部位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六烷酸(Ⅰ)、水杨酸(Ⅱ)、β-谷甾醇(Ⅲ)、β-胡萝卜苷(Ⅳ)、芹菜素(Ⅴ)、山奈酚(Ⅵ)、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小麦黄素(Ⅷ)、小麦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Ⅸ)。结论化合物Ⅴ、Ⅷ、Ⅸ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Ⅴ~Ⅸ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改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肖井雷  刘玉翠  姜大成 《中国药房》2011,(20):1917-1919
目的:为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本学科特点及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中药鉴定学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建议和发展思路。结果与结论:中药鉴定学教学应转变传统观念,注重中药鉴定学的学习与发展;加强实验教学,增设实践教学环节;采取启发式、教与学换位、讨论式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手段的改革及知识结构的链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药学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阐述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原则、具体课程建设手段、课程开设效果等内容,归纳总结相应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16.
许保海  翟胜利 《中国药房》2009,(15):1121-1123
目的:区别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不同,探讨中药的发展方向。方法:比较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在理论基础、研究内容、治病原理和鉴别中药质量方面的不同,阐明生药学与传统中药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结果:目前中药学被生药学理论束缚,传统中药学有逐渐被西药学理论为基础的生药学所取代的趋势。结论:中药的发展方向需要反思和探讨,现代中药研究应按照中药本身的自然规律去研究,避免按西药开发的模式研究开发中药,而违背中医药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7.
<正> 药房是医院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中药房工作是一项十分精细和复杂的专业性很强的特殊工作;加强中药房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搞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本文就中药房划价、配方、校对、发药及药斗管理等项工作进行了论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解决问题学习法的中药学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作者在中药学PBL教学中多年的体会,阐述了PBL在中药学总论、各论、实训课及案例教学等多个环节的应用,指出通过PBL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总论部分中药学基本理论、各论部分章节概述部分的共性及具体药物的个性特征的认识,有助于通过实训课对中药饮片外观及内在特征的认识,还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具体中药与模拟临床相结合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草药领域专利申请中进入中国的国外专利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详细分析了在中国申请量靠前的美国、日本、韩国的专利文献,包括历年申请分布、主要的申请者、技术领域与应用范围等。分析结果表明,日本与美国在中国具有相类似的专利布局,韩国则与中国国内的申请特点相似,美国、日本和韩国的中草药开发应用,以及中草药药材的专利保护等对中国中草药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卫敏  车晓平  李洋 《中国药房》2008,19(6):475-476
目的:探讨医院中药制剂在中医药工作中的作用,为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中药制剂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医院中药制剂研发、配制、使用在中医药发展链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果与结论:医院中药制剂的研究和配制不仅弥补了产业化生产的不足,还在传统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