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PPTID)为中度恶性松果体问质肿瘤.各年龄段均可受累。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由弥漫性片状或分叶状排列、大小较为一致的轻至中度核异形性细胞组成,核分裂活性呈中低水平;偶有肿瘤组织显示松果体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特征,当上述两种组织病理学特征并存时即可归人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分类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3例行Poppen入路,2例行胼胝体穹隆间入路,1例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术后4例患者放疗,2例行化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1例,随访5例患者,死亡1例,余4例存活。结论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比较罕见,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病理特征。治疗首先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3.
松果体区实质细胞肿瘤病理跨度大,良性低度恶性的以手术为主,预后佳;中高度恶性以辅助治疗为主,预后差。手术、放疗、化疗、放射外科治疗各有优缺点和适应症,切除范围与预后关系不可忽视,肿瘤大小也影响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松果体实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松果体实质肿瘤患者(松果体细胞瘤10例,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13例,松果体母细胞瘤12例).CT及MRI示松果体区团块样肿物,松果体细胞瘤边界规则、清楚,增强均匀.恶性松果体实质肿瘤边界不清、分叶状,不均匀增强.手术选择Poppen入路16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16例,幕下小脑上入路1例和三角区入路2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16例,部分切除6例.术中多数肿瘤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术后23例患者进行了放射治疗.随访7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死亡.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2个月和47.6个月.结论 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断良恶性肿瘤.松果体细胞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治疗首选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松果体区肿瘤(PRTs)的病理分布特点及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经手术治疗并取得完整病理资料的133例PRT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结果 133例患者中生殖细胞肿瘤61例(45.9%),松果体实质肿瘤17例(12.8%),神经上皮肿瘤28例(21.1%),其他肿瘤27例(20.2%).生殖细胞肿瘤中男女比例为14.25:1,平均15.3岁.松果体实质肿瘤中男女比例为2.4:1,平均24.7岁.神经上皮肿瘤中男女比例为1.15:1,平均28.1岁.有33例血清免疫学检查异常,除1例为转移瘤外,其余均为生殖细胞肿瘤.结论 PRTs病理类型多样,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影像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及活检均不能准确判断病理类型,积极手术获得完整病理标本对于PRTs的病理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松果体区肿瘤(PRTs)的病理分布特点及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经手术治疗并取得完整病理资料的133例PRT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结果 133例患者中生殖细胞肿瘤61例(45.9%),松果体实质肿瘤17例(12.8%),神经上皮肿瘤28例(21.1%),其他肿瘤27例(20.2%).生殖细胞肿瘤中男女比例为14.25:1,平均15.3岁.松果体实质肿瘤中男女比例为2.4:1,平均24.7岁.神经上皮肿瘤中男女比例为1.15:1,平均28.1岁.有33例血清免疫学检查异常,除1例为转移瘤外,其余均为生殖细胞肿瘤.结论 PRTs病理类型多样,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影像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及活检均不能准确判断病理类型,积极手术获得完整病理标本对于PRTs的病理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松果体区肿瘤(PRTs)的病理分布特点及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经手术治疗并取得完整病理资料的133例PRT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结果 133例患者中生殖细胞肿瘤61例(45.9%),松果体实质肿瘤17例(12.8%),神经上皮肿瘤28例(21.1%),其他肿瘤27例(20.2%).生殖细胞肿瘤中男女比例为14.25:1,平均15.3岁.松果体实质肿瘤中男女比例为2.4:1,平均24.7岁.神经上皮肿瘤中男女比例为1.15:1,平均28.1岁.有33例血清免疫学检查异常,除1例为转移瘤外,其余均为生殖细胞肿瘤.结论 PRTs病理类型多样,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影像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及活检均不能准确判断病理类型,积极手术获得完整病理标本对于PRTs的病理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松果体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构成,并探讨其相关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经手术切除,且病理检查详尽的14例松果体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7.3岁.其中13例包含生殖细胞瘤,其他成分即可能是单一的成熟畸胎瘤,也可能是多种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基本反映了肿瘤中包含有相应的肿瘤成分.结论 松果体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表现无明显特殊.肿瘤大多包含有生殖细胞瘤成分,术前全面准确的定性诊断困难.先手术切除肿瘤以获取完整的病理诊断,而后采取针对性综合治疗似乎更合理.当血清肿瘤标志物正常,且影像学上肿瘤密度或信号混杂时,“试验性”放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性质的松果体区肿瘤MRI表现,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经开颅手术治疗的131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MRI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这131例松果体区肿瘤中,纯生殖细胞瘤21例,畸胎瘤18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2例,绒毛膜癌6例,胚胎性癌2例,内胚窦瘤1例,神经上皮肿瘤27例,松果体实质肿瘤17例,脑膜瘤14例和其它肿瘤13例。本组生殖细胞肿瘤60例,MRI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含有小囊状改变39例;其中生殖细胞瘤21例,5例MRI有较典型蝶形征;畸胎瘤18例,13例MRI有较典型的峰窝状改变;绒毛膜癌6例,5例MRI示出血。脑膜瘤14例,MRI示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均明显均匀强化,局部硬膜增厚6例;松果体实质肿瘤17例、神经上皮肿瘤27例及其他肿瘤13例,MRI表现各式各样。结论松果体区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类型有关,部分MRI征象对一些肿瘤的诊断有较大特异性,但敏感度不高,依据MRI仍不能完全鉴别出松果体区肿瘤的病理性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手术治疗的17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Krause入路9例,Poppen入路8例。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放疗无效后行手术切除肿瘤;6例行脑室外穿刺引流术+肿瘤切除术,5例行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肿瘤切除术,1例行脑室穿刺引流+第三脑室造瘘术+肿瘤切除术。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1例因迟发性颅内出血死亡,1例梗阻性脑积水加重,2例眼球活动障碍。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生殖源性肿瘤6例,胶质瘤4例,表皮样囊肿1例,黑色素细胞瘤1例,脑膜瘤1例,松果体乳头状瘤1例,血管瘤1例,毛细血管性血管母细胞瘤1例,血管周细胞瘤1例。16例存活者术后随访4~58个月,平均(29.8±20.7)个月;术后8例行放疗,3例化疗,2例行放疗+化疗;12例无症状生存,3例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半年内死亡,1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病理类型复杂,预后差异较大,治疗方法各异,但手术切除肿瘤仍然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的重要手段,脑室-腹腔分流术是解决继发性脑积水的可靠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术中对Galen静脉及其属支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有效地显露松果体区 ,探讨切断阻挡手术入路的大脑大静脉 (Galen静脉 )的属支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过去 10年来本院 2 6例松果体区肿瘤病例 ,经Poppen入路或经Krause入路切除肿瘤时对Galen静脉及其分支的处理情况。结果  15例经Krause入路的患者小脑表面的桥静脉被离断 ,有 8例切除了一侧小脑中央前静脉 ,另有 2例双侧该静脉被切断 ;11例Poppen入路的患者中 ,有 9例离断一侧的枕内静脉 ;有 12例四叠体的静脉一支或两支被切断。结论 在处理阻挡术野的静脉时 ,应观察该血管走行、位置、直径、吻合支以及引流情况 ,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变异 ,不宜贸然将其灼断。  相似文献   

12.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urs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WHOⅠ级)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WHOⅡ级)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WHOⅠ级)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Diffuse astrocytoma(WHOⅡ级)纤维型Fibrillary(WHOⅡ级)肥胖细胞型Gemistocytic(WHOⅡ级)原浆型Protoplasmic(WHO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WHOⅣ级)巨细胞型胶质母细  相似文献   

13.
Reya等于2001年提出了“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是在肿瘤组织中存在的小部分有正常干细胞样的特点,能自我更新(self-renewal)、增殖分化(differentiation)的细胞亚群,其通过不均匀分裂(asymmetric division,ASD)方式形成两个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术中MRI和功能神经导航引导下切除第三脑室后部及松果体区肿瘤的实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人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全部病人均在术中MRI和显微镜功能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中行MRI扫描1~3次,平均2次。如术中扫描提示肿瘤残留,则经校正神经导航后再次切除残余肿瘤。结果全切除肿瘤6例,次全切除2例。2例术后出现梗阻性脑积水,后行第三脑室造瘘术好转。病理结果:星形细胞瘤3例、松果体细胞瘤2例、生殖细胞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和神经节细胞胶质瘤1例。术后随访1~8个月,6例恢复良好,1例遗留部分视力、视野损害,1例出现一侧肢体轻瘫。结论术中MRI能够有效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功能神经导航可以判断肿瘤组织与周围重要功能结构的关系,最终做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及最大限度的神经功能保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达于SiSo细胞系上的受体结合癌抗原(RCAS1)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CAS1的表达,研究对象为6例正常脑组织、13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5例弥漫型星形细胞瘤、20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13例胶质母细胞瘤.结果 RCAS1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总表达率为60.1%, RCAS1的表达与肿瘤级别呈正相关(P<0.001),间变型星形细胞瘤与胶质母细胞瘤之间的阳性表达细胞计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RCAS1是人脑星形细胞瘤的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其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TRAIL receptor,TRAILR)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联合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正常脑组织中TRAILR的表达.结果26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均大量表达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DR)DR4和DR5,10例表达诱骗受体(decoy receptor,DcR)DcR1,13例表达DcR2;20例正常脑组织普遍表达DcR,8例表达DR4,6例表达DR5.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DR的高表达以及DcR的低表达不同于正常脑组织中DR的低表达及DcR的高表达,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位杂交显示,26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织分别有20例DcR1和21例DcR2在mRNA水平呈阳性表达,DcR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翻译水平(P<0.01).结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普遍存在DR的高表达和DcR的低表达;DcR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限制性表达的调控位于转录后水平.这可能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凋亡诱导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第四脑室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RGNT)为临床罕见、生长缓慢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 I级),好发于青年人,主要由比较一致的神经元形成的菊形团或血管周假菊形团和类似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星形细胞所组成(图1).神经元菊形团的典型特征为:神经元戒指样围绕嗜酸性纤细神经毡核心,血管周假菊形团为纤细的细胞突起放射性朝向血管(图2);神经元胞核呈球形,染色质呈淡染,核仁不明显,胞质较少,细胞突起纤细;其基质可发生囊变呈黏液状;肿瘤组织的主要成分为胶质,大部分区域为类似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图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胶质肉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伴上皮样分化的中枢神经系统胶质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以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渐进性加重伴意识障碍;头部CT检查显示左侧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并有出血灶.手术中可见肿瘤位于左侧颞顶枕叶,呈囊实性,大小约6 cm×6 cm×5 cm,呈侵袭性生长,顶部侵及硬脑膜,底部侵及横窦;肿瘤实性区域呈黄白色、质地柔软、血液供应丰富.伴有囊性变,囊内可见出血并形成血肿.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由高级别胶质瘤和纤维肉瘤两种分化成分组成.由胶质分化来源的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状或乳头状,或被纤维肉瘤成分分割包绕成小巢状,散在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可见栅栏状坏死,血管增生明显,构成肾小球样结构;纤维肉瘤区域可见纤维细胞样细胞排列成席纹状;两种分化成分的肿瘤细胞均可见明显的异型性、深染的细胞核以及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胶质分化成分的肿瘤细胞胞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部分肿瘤细胞胞质表达S-100蛋白、巨噬细胞表面抗原(CD68)及上皮膜抗原,Ki-67抗原标记(MIB-1)指数<5%.纤维肉瘤分化的肿瘤细胞间有丰富的网状纤维穿插,而胶质分化区域未见明显的网状纤维.结论 胶质肉瘤为临床少见的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含有向胶质及间叶组织分化的两种成分;好发于中年男性,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