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峰彬  雷文章 《广东医学》2007,28(11):1858-1858
患者,女,72岁.因肠造口周围可复性肿块1年于2007年1月20日入院.3年前因直肠癌行乙状结肠左下腹壁造口术,术后2年造口周围出现可复性肿物.1年来肿物逐渐增大,站立时肿物明显膨出,腹部出现坠胀、牵拉感、腹痛,肿物突出时大便困难.入院体查:左下腹壁见人工肛门,其周围包块为22 cm×20 cm×10 cm大小,呈半球形高高隆起,平卧时包块不能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
张建  徐洁 《北京医学》2000,22(6):365
我院曾收治1例先天性巨大输尿管积水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患儿,男,1岁5个月.因右腹部包块3个月且进行性增大,于1997年5月21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腹部膨隆,右侧腹部可触及直径约15cm的包块,质中呈囊性,不活动,无触痛,边界清.无明显腹水征.肛诊:右侧腹膜后囊性肿物.腹立位X线片:右腹膜后囊性肿物.腹部B超:右侧小肾,约3.5cm×2.2cm×1.4cm,沿输尿管走行可探及数个大小不等的囊性肿物.静脉肾盂造影:左肾轻度积水,右肾及输尿管未显影.  相似文献   

3.
患者,47岁,因月经量增多伴尿频下腹部包块半年。妇检:子宫孕3个月大,右附件区包块约1 0cm×1 0cm×1 0cm ,压痛明显。B超提示:右附件区实性肿物,逐行盆腔肿物探查术。手术所见:紧密粘连,行全子宫加右附件切除术。肿物位于宫底后壁间9cm×7cm×7cm ,与右附件粘连,肿物切面囊实性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女性,53岁,以右顶枕部头皮包块53年为主诉于2013年01月07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时发现右枕部有大小约1 cm×1 cm的肿物,随着时间推移,肿物不断增大,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神志清楚,右顶枕部可见一大小约12 cm×10cm×8cm包块(图1),质地中等偏软,推之可移动,按压无明显疼痛,无明显波动感;神经系统查体(-);头部浅表肿物彩超示:右顶枕部头皮实性肿物;头颅MRI检查示:(1)颅内未见明显异常;(2)右顶枕部皮下囊性病变;头颅CT三维重建示:右顶枕部皮下见边界清晰低密度影,CT值约4HU,临近骨皮质略向内凹陷,右顶骨骨皮质略增厚,髓腔内见小斑片高密度影,右枕骨骨皮质变薄.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3月前开始胃部不适,饱胀,逐渐食欲减退,近日胃疼痛加重来本院就诊.查体:体温36.5°C,脉搏82 min-1,呼吸18 min-1,血压14.63/9.98kPa.腹部平坦柔软,上腹部可触及包快,大小约5.0 cm×4.0 cm,局部无压痛.超声检查:饮500 mL温开水后胃充盈,可见胃窦部胃壁局限性增厚,向胃腔内隆起的肿物大小为56 cm×45 mm,肿物位于黏膜下,内部回声弱,呈网状结构,黏膜表面不光滑,肿物处胃蠕动波消失.超声提示:胃窦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胃恶性淋巴瘤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后经上级医院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6.
1病历报告患者,女性,55岁。右下腹包块1月余。查体:右下腹可触及约6 cm×6 cm×5 cm大小椭圆形包块,触之硬,压痛明显。肠镜见回盲部一肿物占肠腔1/3,提示为结肠占位性病变;术中见回盲部实性肿物3 cm×3 cm×2 cm,向肠壁浆膜面隆起,质硬,界限清。病理检查:巨检:结肠一段,距切端3 cm处见有两个结节状肿物,体积分别为1.5 cm×1 cm×1 cm、1 cm×1 cm×0.5 cm;两个肿物向肠壁浆膜面突出,融合为一个结节,体积3 cm×3 cm×2 cm,切面灰白,质硬。镜检:病灶为慢性化脓性炎,脓肿中心的菌球呈不规则分叶状,嗜碱性染色,中央色浅成细颗粒状,边缘部分可见…  相似文献   

7.
病人,女,23岁。下腹部逐渐增大包块4年余。查体:患者智力正常。面部鼻翼两侧可见蝶形分布的粉红色坚硬蜡状丘疹,口唇周围也可见同样皮损。神经系统无异常发现。腹部呈中度不规则性隆起,左中下腹可扪及一肿物约20 cm×15 cm,右中上腹可扪及一肿物约15 cm×15 cm,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2岁.因"左下腹部胀痛不适4年余,加重1 d"于2007年7月14日入院.查体:左腹股沟下部可触及约3 cm×3 cm肿物,实性,平卧后包块不消失,表面光滑,质中,轻度压痛.  相似文献   

9.
秦梅  王小平  冯琴  刘厚上 《新疆医学》2004,34(4):116-117
一、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38岁,发现右乳腺包块二月就诊.外科检查可见右乳腺外上象限包块大小约2×3×4cm,质软,边界清楚,无压痛.手术所见:包块大小约2×3×4 cm,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完整摘除.  相似文献   

10.
罗××,男,4岁6个月,住院号34072,因发现下腹部肿块4天,于1980年7月4日入我院。家人代诉:入院前4天,患孩诉下腹痛而到本院就诊,经检查发现下腹部有包块,要求手术治疗而被收入院。无外伤史,无发热,食欲好,二便正常。近3个月来患孩偶诉腹痛,但未经处理可自行缓解。腹痛时从无哭闹或辗转不安。既往无其他病史。检查:一般情况好。头、颈、五官及胸部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腹部平软,下腹部扪及一约10cm直径球形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包块可从下腹部上推达剑突下,又可从左下腹推移到右下腹,无压痛。超声波检查提示腹部液性包块。胃肠钡餐照片见小肠向后上方推移,包块上缘与显影之小肠形成鲜明弧形大压迹,肠管均未见充盈缺损,考虑为肠外肿物。血、尿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异常。7月17日在静脉复合麻醉下手术。作10cm长切口进入腹腔,见肿物来自大网膜下份。呈梨形,约10×10×12cm大小,包膜完整,其中充满草黄色液体,蒂小,与周围无粘连。手术时在囊肿蒂上钳夹后切断,将囊肿完整切除,蒂残端丝线结扎。手术经过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儿,男,8岁,发现全身多处肿物8年余。出生时发现右腕部及左髂部可见大小不一肿物,质硬,无明显压痛,随着年龄增长,肿物逐渐长大,右前臂畸形,右腕背侧、尺侧均可见一大小约1cm×2cm×2cm的骨性包块,左髂骨翼处可见一大小约1cm×2cm×1cm的骨性包块,包块均不可活动,无压痛,四肢各关节均活动正常,除右前臂均未见明显畸形,末梢血运感觉均正常。术后病理报告:骨软骨瘤。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1岁,因右下腹包块半月来就诊,病史:10年前子宫已切除.查体:体温 36.8℃血压90/120mmHg,右下腹触及一10×4.0cm条索状包块,轻压痛,血常规RBC 4.6×1012/L,WBC 9.4×109/L,超声检查:肝、胆、胰、脾未见异常,于右下腹腔见一9.8×4.0cm囊状回声,内透声差,内壁欠光滑,双侧卵巢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右下腹腔囊性包块(考虑阑尾囊性包块).手术所见:右附件未见异常,可见阑尾增粗,膨胀大小约10×4×3cm.病理结果:慢性阑尾炎,阑尾粘液囊 肿.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72岁。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 4年于 2 0 0 3年 9月 9日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肺腹无异常。站立位 ,右腹股沟可见隆起性梨形包块 ,大小约 15cm× 10cm×8cm ,质软 ,呈囊性感 ,无明显压痛 ,外环口明显扩大 ;嘱其平卧 ,包块能消失 ,压迫内环口嘱其站立 ,包块不出现 ,松开内环口包块再次出现。入院诊断 :右侧腹股沟斜疝。常规术前检查后择期行右侧腹股沟疝巴德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术中见疝囊位于精索前内侧 ,囊壁较薄 ,呈灰白色 ,约 12cm× 6cm×5cm ,无疝内容物 ,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直疝三角处缺损较大 ,约 3cm×…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9岁。发现会阴部包块9年,包块逐渐增大,下坠感,无发热。月经周期及经量正常。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会阴部右侧大阴唇及右臀内侧可见儿头大肿物,约18cm×15cm×14cm,呈梨形,表面光滑。超声检查:肿物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肿物内回声为实质性。术后标本:肿物20cm×6cm×10cm大小,切面灰白,内含囊腔。病理检查:肿物由疏松结统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及血管构成。病理诊断:会阴部错构瘤。讨论错构瘤为正常组织异常组合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在全身各组织都可发生,以肺部常见,发生在会阴部者少见,如此巨大者罕见。超…  相似文献   

15.
患者许××,男,62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感觉腹部逐渐增大,近来因腹部隆起逐渐加重,CT检查见:腹腔内巨大囊实性混合密度灶,增强扫描肿物上缘见混乱血管影,大小29 cm×22 cm,与肝右叶界限不清,周围脏器明显受压移位,到我院求治,门诊以腹腔巨大包块收治入院.否认有肝炎病史,无烟酒嗜好.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患男,26岁.腹部包块2年.逐渐增大,腹部胀痛不适就诊.于中上腹可扪及一约20 cm×30 cm包块,质韧,活动度差,肝区叩痛.既往体健,无家族病史.B超示腹腔巨大囊性包块,肝脏受压移位.  相似文献   

17.
1病历摘要 女48岁,孕1产1.主因下腹部包块半年,尿频、下腹部不适20天入院.查体:下腹部可触及大小约10cm×8cm包块,质中等、活动度差.妇检:右附件区可触及大小约9cm×7cm的包块,质地中等,与子宫界限尚清,包块活动度差,轻压痛.超声检查:右附件区探及大小约9cm×8cm×7cm的囊实性肿块,形态规整,似见包膜样回声,其内回声不均,可见大小不等的不规则无回声,最大无回声区大小约6cm×5cm×5cm.  相似文献   

18.
例1:患者男,59岁.两年来发现右下腹部一肿物,不痛、无明显不适.体检:右下腹部触及一大小约为13.2cm×6.2cm×6cm肿物,质软,活动.常规化验阴性.CT检查:右下腹腔内囊肿.诊断:肠系膜囊肿可能性大.B超:脐右侧低回声肿物,大小约13.2cm×6.2cm,回声减低,团内呈条索状.术中所见:右下腹囊性肿物约10cm×6cm×6cm大小,根部约2cm宽,与盲肠相连,其它部位未发现阑尾,术中考虑黏液腺囊肿,钝性分离囊肿及阑尾根部,将囊肿切除,根部缝扎处理,阑尾系膜结扎.术毕送病理,病理诊断为阑尾黏液腺囊肿.  相似文献   

19.
1病例介绍 女,55岁,发现腹部肿物2年,腰部肿痛1天,于1999年10月22日入院.查体:右下腹膨隆,腹肌柔软,该处可扪及20cm×15cm×15cm包块,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无压痛,较固定.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7岁.发现右腹腔包块15年,近半年肿块明显增大就诊.查体:腹部可触及25cm×25cm大小肿块,质地韧,边界不清,可活动.CT示:盆腔至右下腹可见24cm×24cm×25cm囊实性肿块,边缘不规则,境界不清.瘤内可见脂肪、液体、钙化、头结节及脂液平面(图1~2).囊壁薄厚不均.肿块与子宫间脂肪间隙消失,子宫明显受压左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