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为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包头市某小学全部在校生825名,运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中多个因子与儿童行为问题具有相关性.多元网归分析表明,影响儿章品行问题的因素有家庭矛盾性、组织性、娱乐性、成功性、亲密度及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影响学习问题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成功性及母亲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和父亲偏爱被试;影响心身障碍的有家庭矛盾性和亲密度;影响冲动多动行为的有家庭矛盾性及父亲拒绝否认;影响儿童焦虑情绪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亲密度、成功性;影响多动指数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及母亲惩罚严厉.结论 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在矫正儿童行为问题时应重点关注家庭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课堂,是青少年获取信息和社会文明的重要的、强有力的来源,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父母在塑造孩子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强烈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性相关问题的决定和行为。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感到较难与父母沟通,并且与父母在一些问题上缺少沟通,对问题的看法存在明显分歧,尤其是在性相关问题上。因此,是否有必要促进亲子沟通,亲子沟通性相关问题对青少年性相关态度和行为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如何促进亲子沟通,哪些因素影响了亲子沟通已成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研究的新焦点。近10年,…  相似文献   

3.
肥胖儿童A型行为及体重心理控制源的家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肥胖儿童A型行为及体重心理控制源。方法 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和配对的原则,以家庭为单位,分析了45对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儿童及其父母的A型行为、期望体重和体重心理控制的关系。结果 两组间儿童及其父母A型行为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父母均B型的家庭其子女以B型为主,而父母的A型的家庭其子女并不以A型为主。肥胖儿童对理想体重的期望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体重心理控制水平两组儿童无差异,而肥胖儿的父母表现出明显的内控心理(P<0.05)。肥胖组父母的体重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的父母。结论 肥胖儿童的A型行为和体重控制的内驱力均不明显,对理想体得的期望性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西安市某城乡结合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该地区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748名青少年,对其锻炼、饮食、上网、吸烟、饮酒、伤害(自杀意念)和性相关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 该地区青少年缺乏锻炼、偏食、吸烟、饮酒、上网过量、自杀意念和性相关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52.1%、40.7%、14.3%、30.8%、22.0%、14.6%、19.3%。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显示,缺乏锻炼包括女性、高中生、体重、父母要求宽松、孤独感;偏食包括每月生活费偏多、学习压力偏重;吸烟包括男性、年龄、学习成绩稍差、孤独感;饮酒包括男性、年龄、每月生活费偏多、孤独感;上网过量包括男性、初中生、父母要求宽松、学习成绩偏差;自杀意念包括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关系一般或较差、学习压力偏重、孤独感;性相关行为包括男性、高中生、父母要求宽度、孤独感。 结论 西安市城乡结合部青少年部分健康相关行为的报告率仍较高,尤其是偏食行为较高,其中,男生易发生上网过量、吸烟、饮酒和性相关行为,孤独和学习压力是多个健康相关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多加强对青少年的情感引导和男生的健康行为引导。  相似文献   

5.
王玲凤  蔡振春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2):177-178,181
目的 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抑郁体验状况的关系,为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题量表(CBCL)(4~18岁)和抑郁体验问卷(DEQ)对随机抽取的湖州市3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的720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内隐行为问题、外显行为问题以及行为问题总均分均表现为小学儿童7岁组、9岁组显著大于11岁组和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的内隐行为问题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显行为问题以及行为问题总均分6,7,9,11岁组男孩显著大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岁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母亲的无助性得分(4.06±1.04)显著高于父亲(3.89±0.93),父亲的效能感得分(4.12±1.21)显著高于母亲(3.84±1.16).父母的抑郁体验状况和儿童的行为问题存在显著相关(r=0.310~0.669),父母的无助性和自我批评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β=0.140 ~0.461),父母的效能感得分能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β=-0.386~-0.081).结论 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父母的抑郁体验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行为问题父母与教师问卷调查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寻找筛查小学生行为问题的适宜方法,以便调查者选择较为准确的调查量表.方法对1608名小学生分别用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儿童行为问题的症状具有情境性.父母问卷较容易发现N行为症状,教师问卷较容易发现A行为症状.结论 A行为问题以教师问卷较可靠,N行为问题以父母问卷更实际.  相似文献   

7.
目的 编制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学龄前儿童父母喂养行为评价量表,为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标准化测量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结合目标人群的质性访谈和专家咨询,确定学龄前儿童父母喂养行为评价的概念框架,形成包含95条目的父母喂养行为量表初稿;在济南市、西安市对3~6岁儿童父母进行两轮调查,综合运用不同的条目筛选方法进行条目筛选,确定正式量表。最后,采用正式量表对济南和西安市3~6岁儿童父母进行第三轮调查,对正式量表进行信度、效度、区分度检验。结果 正式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包括责任喂养、体重担忧、以饮食内容、饮食观念、饮食行为为中心的限制喂养、逼迫喂养、监督喂养共7个维度,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58.6%,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分半信度系数为0.89,重测信度系数为0.80。结论 本研究所编制的学龄前儿童父母喂养行为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7个维度能较全面地反映父母喂养行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早期儿童气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儿童气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作用,为儿童气质及儿童行为问题的临床咨询与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孕母满32周进入研究队列,采用Carey儿童气质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分别在婴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评价儿童气质及其家庭环境,并使用CBCL儿童行为问题量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评价。【结果】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婴儿期气质"节律性"、学前期气质"反应强度"、母亲年龄、8岁时家庭"父母情绪"、2岁时家庭"父母参与"与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联系,共同解释56.6%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2)婴儿期阶段,气质"节律性"和"情绪性"、1岁家庭环境"总分"、母亲年龄预测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可以解释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33%;学前期,气质"反应强度"、母亲年龄和3岁时家庭"父母参与"可以预测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解释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34.3%;学龄期时,气质"适应性"、"坚持性"、母亲年龄和家庭"教育材料"与学龄行为问题有密切联系,可解释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38.4%。儿童早期气质特点联合家庭环境("父母参与"、"父母情绪"和"教育材料")、母亲年龄以及儿童性别等因素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具有较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应及早对高龄母亲、家庭养育环境不良、具有消极气质特点的男童采取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9.
父母自测:你的教养方式是哪一种? 早在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就已经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性”和“反应性”.“要求性”指的是父母是否对宝宝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宝宝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指的是对宝宝接受的程度以及对宝宝需求的敏感程度. 在“要求性”维度的“控制”端,父母尽可能为宝宝制订高的标准,并要求他们努力达到;在“要求性”维度的“容许”端,父母对宝宝宽容、放任,缺乏管教.  相似文献   

10.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性教育老师。针对父母与青少年子女交流性相关问题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近年更成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研究的新焦点。从该研究的状况、影响因素及亲子间交流性问题对青少年性相关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等方面对有关亲子间交流的研究做文献综述,为中国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Rutter儿童行为量表父母及教师问卷在小学生中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筛选学龄儿童不同行为问题的适合方法,以便研究者选择科学的量表和处理措施。方法选择956名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英国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量表和教师问卷分别评定儿童行为问题。结果儿童不同场合表现的行为问题及不同观察者的角度发现的问题不同,父母易发现神经症性问题,教师易于发现违纪或反社会问题。结论应综合使用量表,才能全面了解儿童的问题,排除情景性的问题,以便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儿童肥胖成为一个世界性关注的健康问题, 而不良饮食行为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不良饮食行为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好研究的专题, 其中包括儿童饮食行为形成因素;据当前研究显示儿童饮食行为的形成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 其中父母影响下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早期饮食行为的形成影响甚大。这种家庭环境可包括父母的喂养行为(母乳、非母乳等)、父母自身饮食行为的“榜样作用”和父母提供的娱乐环境(如电子产品使用)等, 本篇文章主要总结阐述父母影响是如何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形成进行修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对父母焦虑、抑郁和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为提高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水平以减少儿童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2017年10-11月,选取北京2所小学430名学生的父母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389份。采用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问卷(PPFQ)、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CBRS)进行调查。结果 PPFQ得分与父母焦虑、父母抑郁、儿童行为得分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0.32和-0.52,P均0.01),父母焦虑、父母抑郁得分与儿童行为得分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和0.30,P均0.01)。回归分析显示,PPFQ负向预测父母焦虑、父母抑郁和儿童问题行为(β值分别为-0.26、-0.29和-0.48,P均0.001)。自举bootstrap分析显示PPFQ分别在父母焦虑与儿童问题行为(R~2=0.31,F_(3385)=57.76,P0.001)、父母抑郁与儿童问题行为(R~2=0.29,F_(3385)=51.83,P0.001)的关系上均有调节效应,进一步简单斜率检验显示调节效应方向均为负向。结论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负向预测父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儿童问题行为,且可以缓冲父母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对儿童行为的消极影响。提示促进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有望减轻父母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儿童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4.
程耀慧  韩慧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7):1106-1109
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攻击行为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父母是青少年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而父母控制作为一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通过查阅现有文献,对父母控制的概念及分类、父母控制对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影响、攻击行为的概念及测量、青少年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父母控制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及人口学因素对两者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提升父母教养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流动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的知、信、行状况及其家庭支持状况,为制定流动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400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知、信、行及家庭支持状况进行调查。其中,有效的青少年问卷396份,有效的家长问卷398份。同时进行10例个案访谈以了解深入情况。结果流动青少年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平均得分为57分,青少年父母的平均得分为70分,1/3的父母得分在60分以下,青少年和父母的知识题得分显著相关(r=0.472,P0.01)。近一半的青少年认为早恋行为"很正常"或"无所谓",46.5%的调查对象认为同龄人中"大多数"或"大约一半"有早恋行为。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来源选择最多的是学校老师,有62.37%。流动青少年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家庭居住环境较差、居住地经常变化,父母对流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重视与认识不够,环境支持力度不足。结论上海市流动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存在明显的弱质性。为满足流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需要,学校和社会要帮助家庭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随机抽取昆明市城区5所幼儿园中年龄为4岁~6岁的儿童500名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为46.5%.通过儿童行为和父母养育方式互动模型的分析发现:在父亲的模型中影响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在母亲的模型中则是母亲的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影响的关系,但因果路径正反过程并不一致:儿童行为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要大于养育方式对行为的影响,母亲的养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河北省平山县、河南省卢氏县、江西省于都县、贵州省三穗县和四川省通江县贫困农村地区12≤月龄≤35仅父亲外出打工和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儿童看护人养育行为差异。方法在上述5个贫困县,采用分层抽样获得调查村,对村中所有12≤月龄≤35留守儿童养育行为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并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留守家庭类型对看护人养育行为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留守儿童680人,其中68.5%的调查儿童父母均外出务工,祖辈看护人占73.0%。在儿童12≤月龄24和24≤月龄≤35,在控制了看护人性别、民族、是否抑郁、地区及经济情况等因素后,仅父亲外出打工家庭的留守儿童接受"早期启蒙和回应性养护"养育行为分别是父母均外出打工家庭留守儿童的2.81倍(95%CI=1.67~4.73)和3.16倍(95%CI=1.81~5.49),仅父亲外出打工家庭的留守儿童接受至少2种积极养育行为的情况分别是父母均外出打工家庭留守儿童的2.59倍(95%CI=1.55~4.35)和2.77倍(95%CI=1.57~4.92)。在儿童24≤月龄≤35,仅父亲外出打工家庭的留守儿童看护人实施"儿童拥有图书"行为是父母均外出打工家庭儿童的1.89倍(95%CI=1.09~3.29)。结论不同的留守类型对儿童看护人养育行为存在影响,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儿童的看护人养育行为劣于仅父亲外出打工儿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职业学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学生欺负行为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700名职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进行分析.结果 (1)职业学生欺负卷入者与无卷入者的父母教养方式有统计学差异;(2)欺负卷入者父母负性教养方式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无卷入者;(3)正性教养方式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无卷入者.结论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严重影响到小孩欺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儿童行为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双向模式"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从量化的角度,对儿童行为、气质与父母养育方式互动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五华区5所幼儿园年龄为4~6岁的儿童500名,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家长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NYLS3~7岁儿童气质问卷(PTQ)进行调查。【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气质、行为呈显著性相关;其互动模型的拟合度尚可,可以接受;在父亲的模型中影响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儿童行为通过气质间接影响父亲的养育方式;在母亲的模型中影响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母亲的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儿童气质通过行为间接影响母亲的养育方式。【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气质间可能存在双向影响的关系,但因果路径正反过程并不一致:儿童行为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要大于养育方式对行为的影响,相比父亲,母亲的养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Bootstrap方法,考察高中生同伴依恋在世故性与品行问题行为倾向之间的中介效应关系。方法采用儿童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中文修订版、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问卷对403名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 (1)世故性及其各因子、同伴依恋中的疏远因子与品行问题行为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依恋及其信任、沟通因子与品行问题行为倾向呈显著负相关。(2)同伴依恋在世故性和品行问题行为倾向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结论高中生同伴依恋、世故性和品行问题行为倾向三者密切相关,世故性可以通过影响同伴依恋来影响品行问题行为倾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