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硬化门脉系及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螺旋CT血管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化肝硬化门静脉SCTA扫描延迟时间,探讨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SCTA征像,评价前二者与肝功能关系。材料与方法76例中的21例行同层动态扫描,55例行全肝扫描,最大强度投影(MIP法)重建。结果1.肝硬化Ⅰ级门脉主干于55.1秒达峰值强化,Ⅱ级57.0秒。2.肝硬化Ⅰ级门脉分支平均级数为4.0级,Ⅱ级为2.6级,Ⅲ级为1.2级。3.SCTA可显示门脉1~2级分支增粗、扭曲扩张,食管周围等静脉曲张及脾肾、胃肾侧支开放。结论1.肝硬化门静脉SCTA最佳扫描延迟时间为50秒左右。2.门脉主干与肝实质强化峰值、峰值时间及门静脉分支显示与肝硬化分级有统计学差异。3.门静脉SCTA可以多方位、多角度立体显示门静脉血管树及肝内外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DCTP)在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显示中的价值。方法:31例经临床检查确诊的门静脉高压患者行MDCTP检查,采用MIP、MPR、VR等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图像,两名医师分别判断侧支血管显示情况。结果:MDCTP不仅显示肝内门静脉3~4级分支,还显示了整个门脉侧支血管系统。31例患者中,胃左静脉曲张28例,食管或食管旁静脉曲张27例,脾静脉曲张21例,胃短/胃后静脉曲张7例,脾-肾分流血管1例,脐静脉曲张伴腹壁静脉曲张2例,门静脉栓塞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管闭塞2例。结论:MDCTP能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血管开放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有助于对门脉高压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是一种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无创性门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MDCTP)技术在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行上腹部MDCTP检查。采用MIP、MPR、VR等三维重组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血管图像。结果:38例中显示食管胃底粘膜下静脉曲张31例,食管旁静脉曲张10例;胃左静脉曲张29例,胃短静脉曲张26例;脐静脉与腹壁静脉曲张7例;脾-肾或胃-肾分流6例;腹膜后分流2例。结论:MDCTP能显示肝硬化患者门-体侧支循环开放部位、范围及程度,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CTPV)技术,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血管分流途径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并分析我院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145例.进行常规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方法采用MIP、VR、MPR.结果 仅向上腔静脉引流45例(31%);仅向下腔静脉引流11例(7.7%);分别向上、下腔静脉引流89例(61.3%).结论 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体静脉之间各种侧支循环血管,有助于对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等合并症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对门脉高压分流侧支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体之间侧支血管扩张,形成多处门体循环;在这些扩张的侧支血管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实施手术或介入治疗时,术前了解侧支血管的情况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及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开发,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能全面准确地显示肝硬化患者门体循环之间侧支血管的部位和范围,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术前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CT门静脉血管成像中门静脉侧支血管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在16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V)上门静脉侧支血管的表现.方法 对36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行腹部CTPV检查,经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CTPV可以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整个门静脉侧支循环系统.36例病例中显示胃左静脉曲张29例(80.6%),食管下段静脉曲张18例(50.0%),胃短/W后静脉曲张15例(41.7%),食管旁静脉曲张9例(25.0%),胃-肾/脾-肾分流8例(22.2%),门静脉海绵样变7例(19.4%),脐静脉与腹壁静脉曲张6例(16.7%),椎旁静脉分流4例(11.1%).结论 CTPV能很好地显示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开放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对判断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乙肝肝硬化因纤维组织和再生结节压迫肝窦、肝小静脉,引发门脉高压,进一步引起侧支循环的开放,本文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和侧支循环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门脉高压时,门体之间侧支血管扩张,形成多处门体循环;尤其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初次出血6周内病死率达50%,严重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对其出血危险性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可以清楚的显示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的部位、形态和程度,为其临床诊断、选择和优化治疗方案、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64层螺旋CT静脉成像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方法 研究经病理和/或临床诊断的42例肝硬化早期、中晚期病人64层螺旋CT门静脉及肝静脉血管成像表现,测量42例患者及15例健康者门静脉和肝右静脉管径并分析64层螺旋CT门脉血管成像法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所有病人的观察血管在显示较佳的基础上,测得门静脉宽度(PV)在正常对照组(<12 mm)与其他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肝硬化代偿组与失代偿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肝右静脉宽度(RHV)在代偿期内径明显增宽,>10 mm,而失代偿期肝静脉明显变窄,血管强化密度减低;PV/RHV比值在失代偿期约1.77±0.06,正常对照组及肝硬化代偿组PV/RHV均<1.5.利用后处理软件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门静脉及肝右静脉血管,代偿组可显示3级以上的门静脉及肝右静脉,失代偿组肝右静脉显示欠佳,最多显示1级,门静脉属支走行扭曲且最多显示3级.结论 64层螺旋CT肝、门静脉血管成像对临床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显示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肝硬化患者28例,采用64层螺旋CT行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扫描后,运用容积重建法(VR)、多层面重建法(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门静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观察门静脉高压肝内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准确显示侧支循环分布范围,初步评估病变程度;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属支管径显著扩张(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胃冠状静脉).胃冠状静脉曲张2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1例、食管周围静脉曲张17例、胃短静脉曲张10例、脾/胃-肾分流6例、脐静脉和腹壁静脉曲张5例、腹膜后静脉曲张2例和直肠上静脉曲张2例,门静脉海绵状变性1例.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多角度、准确地显示门静脉高压时侧支循环开放的情况,对判断病变程度、预测其并发症、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自发性门脉右后支-下腔静脉交通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自发性门静脉右后支 下腔静脉交通的螺旋CT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自发性门静脉右后支 下腔静脉交通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及其有关的临床表现。结果 :8例均表现为位于肝右叶后段的扭曲的管状阴影 ,呈血管性强化两端分别与门静脉右后支和肾上腺旁的下腔静脉相连。 8例均有血氨升高 ,2例有肝性脑病。结论 :门静脉右后支 下腔静脉自发交通罕见 ;对其认识的加深有助于肝内病变的鉴别诊断和提示临床医师注意肝性脑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腹膜后静脉曲张CT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门脉高压腹膜后静脉曲张患者24例,其中14例行3mm薄层容积扫描,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结果:腹膜后Retzius静脉丛9例,CT增强示胰腺、十二指肠及升、降结肠周围蚯蚓或粗管状增强血管影;脾肾侧支开放14例,表现为脾门及左肾静脉之间柱状或转告愉状强化影,其中5例曲张静脉向肾后区域延伸;椎旁静脉曲张6例,表现为腰静脉、腰升静脉扩大增粗,并与椎管内静脉丛相通。结论:CT增强扫描对腹膜后静脉曲张诊断有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IP血管成像立体显示脾肾侧支开放有椎旁静脉曲张,对于肝性脑病预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16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胃周侧支循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SCT)门静脉成像时胃周静脉曲张的表现特点及其规律性.并评价其在胃周静脉曲张临床处理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78例疑有胃周静脉曲张的患者行上中腹部门静脉早期增强扫描.进行门静脉成像。结果共显示胃周静脉曲张64例,其中胃左静脉曲张63例;胃短静脉和胃后静脉曲张45例(31例伴发胃左静脉曲张);脾肾或胃肾分流63例;胃网膜静脉曲张5例。结论 16排SCT门静脉成像可多方位、多角度直观显示胃周静脉曲张,效果较满意。可为选择患者、优化治疗方案及评估疗效提供客观详细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