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血清脂肪细胞因子和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及其在T2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8例新诊断T2DM患者(DM组),以RSG每日4mg口服治疗12周;24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糖耐量正常者为正常对照(NC)组。检测NC组及DM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血压、FPG、2hPG、免疫反应胰岛素(IRI)、真胰岛素(TI)、胰岛素原(PI)、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瘦素(LEP)、抵抗素(RST)、脂联素(AP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尿白蛋白(UAlb)和血脂谱。计算BM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ICK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FPI/FTI。结果DM组RSG治疗前PG、IRI、FPI、LEP、RST、RBP-4、HOMA-IR和FPI/FTI均较NC组升高,而APN和QUICK下降(P〈0.05);DM组RSG治疗后,BMI、UAlb、血脂谱和RBP-4无显著变化,其余指标均向正常转化,APN则升高达2倍多(P〈0.01)。LEP与性别、BMI、FIRI、FTI、FPI、HOMA-IR和QUICKI相关;RST与FPI/FTI和TI相关;APN与年龄、BMI、RBP-4、FPI、2hPI、FTI、HOMA-IR和QuICKI相关;RBP-4与BMI、APN、HOMA-IR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LEP和APN与IR独立相关。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IR和血清LEP、RST、RBP-4升高;APN下降;RSG可能通过改善血清脂肪细胞因子谱而发挥降血糖、改善IR和口细胞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SG)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法将120例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RSG组,治疗12周。结果安慰剂组的HbA1c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RSG组与基线比较FP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sC-RP均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RSG治疗T2DM,除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还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使hsC-RP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 方法分别将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分为年龄≥60岁组及<60岁组,根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提出的关于MS的定义将对照组及糖尿病组分为不同代谢异常组.采用ELISA法测定9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55例非精尿病者(对照组)空腹血清脂联素、RBP4浓度,同时检测血糖、血脂、血压、血清胰岛素水平,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各组胰岛素敏感性,分析各项指标与脂联素、RBP4的相关性. 结果 (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7.26±4.69)mg/L和(11.93±4.89)mg/L;RBP4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6.48±7.82)mg/L和(10.91±5.26)mg/L;(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MS患病率显著增高,分别为46.3%和7.3%;(3)随着MS组分的增多,脂联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RBP4水平呈升高趋势;(4)糖尿组血清脂联素与MS、腰围、体质指数呈负相关,RBP4与腰围、HOMA-IR、体质指数、MS、三酰甘油呈正相关. 结论血清脂联素、RBP4与MS密切相关,低脂联素血症、高RBP4在MS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病人58例,随机分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对照组采用原来降血糖药和冠心病二级预防药作常规治疗,不加用罗格列酮。罗格列酮组在原来降血糖药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mg口服,每日1次,共30日。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治疗30日后,两治疗组血脂水平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但两组的改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以使血脂水平进一步改善,使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受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ROS)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联素和瘦素的影响,探讨该类药物作用与血脂联素和瘦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58例,给予ROS每日4 mg,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血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ROS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P<0.05或P<0.01),血脂联素水平增高(P<0.01),血瘦素水平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OS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其提升血脂联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BP)的影响。方法 68例初诊T2DM患者,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分为BP正常(DMN)和合并有高血压(DMH)两组,均日服RSG4mg,疗程12周。分析BP下降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RSG治疗12周后,(1)DMN组收缩压(SBP)平均降低4mmHg,舒张压(DBP)平均降低3mmHg,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MH组中SBP平均降低9mmHg,DBP平均降低6mmHg,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DMH组中基线BP水平较高患者可引起较大幅度的降低(P〈0.05)。(3)T2DM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改变均与HOMA-IR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RSG对并发高血压的T2DM患者在改善IR的同时,血压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者36例(Ⅰ组)、单纯T2DM者38例(Ⅱ组)和健康体检者32例(Ⅲ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标本的APN和RBP4浓度,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结果:Ⅰ组血清APN的浓度为(3.5±0.8)mg/L,显著低于Ⅱ组(7.8±0.9)mg/L和Ⅲ组(11.6±1.6)mg/L;Ⅰ组血清RBP4浓度为(23.1±2.8)mg/L,显著高于Ⅱ组(13.6±1.5)mg/L和Ⅲ组(10.2±1.7)mg/L。APN浓度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402、-0.322、-0.316、-0.518和-0.469,均P0.05);而RBP4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r=0.486、0.347、0.396、0.401和0.355,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426,P0.05)。结论:血清ANP和RBP4检测对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T2DM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5例研究对象分为NGT、IGR和T2DM组。T2DM组用罗格列酮治疗12周。检测人体测量参数和生化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用ELISA测定血浆vaspin浓度。分析vaspin浓度及各参数间的关系及罗格列酮治疗前后vaspin浓度的变化。结果 T2DM组空腹血浆vaspin水平(1.19±0.74)μg/L高于NGT组(0.54±0.28)μg/L和IGR组(0.46±0.26)μg/L(P<0.05),NGT组和IG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vaspin水平与FIns和HOMA-IR呈正相关。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T2DM组空腹血浆vaspin水平明显下降[(1.19±0.74)μg/L vs(0.91±0.54)μg/L,P<0.05]。结论 T2DM组血浆vaspin水平增高,罗格列酮治疗在控制血糖及改善IS同时,降低了血浆vaspin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盐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研究其降压作用和降压机理。方法3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口服盐酸罗格列酮(维戈洛)4mg/d-8mg/d,共16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盐酸罗格列酮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升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IR)显著下降(P〈0.05)。结论盐酸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且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罗格列酮(RGZ)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患者,观察尿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T2DM早期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200/μg/min]60例,随机分为RGZ治疗组及非RGZ治疗组,各30例,测定血糖、血脂、UAER、C-RP、Fib、Fins及HOMA—IR等。另选30名健康者和30例单纯T2DM患者作对照。结果RGZ治疗组和非RGZ治疗组治疗后,血糖、TG、Fins、HOMA-IR、C—RP、Fib、UAER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治疗后逐渐升高,与非RGZ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Z可缓解胰岛素抵抗,在有效降低血糖、TG、C-RP、Fib水平的同时,降低UAER水平,使用罗格列酮进行干预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11.
12.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将60例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罗格酮组及对照组,进行为期3月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FBG、2h-BG、IRI、HbA1c、FINS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TC、TG、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罗格列酮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GZ)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T2DM患者(DM组)给予口服RGZ 12周.观察治疗前后FPG、FIns、HbA1c、hs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另设30名健康正常人为对照(NC)组.结果 DM组给药前与NC组比较,血浆vWF、TM和hsC-RP均明显升高;经RGZ治疗12周后,患者FPG、FIns、HbA1c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明显改善,且血浆vWF、TM和hsC-RP均明显下降.结论 RGZ在降低血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同时,能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42例合用磺脲类、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加服马来酸罗格列酮,随访3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HbA1c、FIns、HOMAIR、ISI、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Hb、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谷氨酰转移酶(γ-GT)等的变化。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组FPG、2hPG、HbA1c、FIns、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与时间成正比,约治疗9个月后疗效趋于稳定,GPT、GOT、γ-G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所见的不良反应为下肢水肿,发生率为4.8%,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能有效降低长期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对因脂肪肝而致的肝脏酶谱的增高有治疗作用,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将65例因使用胰岛素增敏剂以外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良而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胰岛素组32例,胰岛素+罗格列酮组33例.观察12周.在开始和结束时测定体重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记录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情况.胰岛素+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比胰岛素组减少20%(38.7±9.5 U/d vs 49.0±10.8 U/d,P<0.05),HbA1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亦均低于胰岛素组(P均<0.05);两组间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 mg/d.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检查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血脂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斑块的数量和类型.结果 治疗组FBG、FINS、甘油三酯、HbAlc均明显降低(P<0.05),ISI显著上升(P<0.01);IRI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颈动脉IMT减少、管腔内径增大、斑块的数量减少和类型改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降低血糖、改善IRI、提高ISI的同时,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和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对65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以格列吡嗪为主控制血糖;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罗格列酮每日4mg,监测两组病人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别于6个月及12个月作对照分析。结果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治疗组下降0.8%,而对照组仅下降0.2%。收缩压与舒张压在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在6个月下降6.9%,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在12个月下降选23.3%,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痛人格列吡嗪联用罗格列酮每日4mg治疗12个月,能明显减少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96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治疗,对实验组48例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罗格列酮。观察并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hBG、2hPIm、HbA1c、FINS、FBG指标改善明显,且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随机将60例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罗格酮组及对照组,进行为期3月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FBG、2h-BG、IRI、HbA1C、FINS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TC、TG、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罗格列酮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20.
半定量RT-PCR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脂肪组织脂联素及骨骼肌组织脂联素受体R1 mRNA表达。与正常大鼠比较,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组织脂联素受体R1基因表达无改变。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是由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降低引起的,罗格列酮治疗可以使之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