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拟诊小肠出血并行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检查患者的临床内镜特点及其小肠出血的病因。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拟诊小肠出血并首次行CE检查的全部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CE发现、临床诊断和病因等。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3例患者,1例(1.1%)患者发生CE滞留情况。患者年龄14~94岁,平均年龄(59.7±19.4)岁,男性58例(62.4%),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者37例(39.8%),住院患者87例(93.5%)。显性出血者较隐匿性出血者住院比例更高、血红蛋白浓度更低(P<0.05)。CE检出小肠炎性反应最多(53/93),小肠血管疾病次之(18/93)。74.2%(69/93)患者明确小肠出血原因,包括:NSAIDs相关性小肠病26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14例、克罗恩病 5例、不明原因小肠溃疡5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5例、门脉高压性小肠病4例、肠道寄生虫病4例、Meckel's憩室3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1例和小肠恶性血管球瘤1例。显性和隐匿性出血者分别有75.0%(51/68)和72.0%(18/25)患者明确了出血原因(P=0.769)。结论 CE对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小肠炎性反应特别是NSAIDs相关性小肠病是本中心引起小肠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小肠出血常常是多种小肠病变的首发症状,是发现小肠疾病的重要线索,但小肠处于胃肠道的深部,而且迂曲重叠,活动度大,给各种检查带来困难.为加强对出血性小肠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笔者对32例经手术证实各种小肠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小肠出血原因众多,如血管畸形、憩室、克罗恩病、肿瘤等,但由于一直以来缺乏小肠直视检查方法,小肠出血的诊断率不高.1999年1月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推出胶囊式内窥镜[1],为小肠出血提供了有力的诊断工具.笔者利用Given影像公司的胶囊式内窥镜设备在2003年6~9月间行胶囊内镜检查37例,12例主诉腹痛腹部不适,其中伴发热5例,伴大便性状改变7例;1例贫血待查;9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其他为体检者.现对其中疑诊小肠出血并经手术或其他检查确诊的5例胶囊内镜检查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姚江 《重庆医学》2018,(4):563-566,569
小肠位于整个胃肠消化系统的中段,全长为5~7 m,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消化系统最长的器官.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常规的内镜检查难以到达整个肠腔,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推进式小肠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ECT)、动脉造影等,但存在操作技术要求高、诊断阳性率低、疾病定性定位不准确、患者不耐受等诸多问题;加之小肠疾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特异性低、病变部位不易探查,因此,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一直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6.
小肠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胃肠镜的普及,对上消化道以及结直肠出血的诊断较为方便准确。而对于小肠出血性疾病,常用内镜难以到达,其他常见诊断方法确诊率较低,诊断较困难。随着胶囊内镜及小肠镜的问世,越来越多的小肠出血患者病因得到确  相似文献   

8.
对19例小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强调无法明确部位的小肠出血,应早期外科治疗,争取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83例受试者均为疑有小肠出血患者。所有患者检查前均行胃镜、肠镜检查,其中26例行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采用重庆金山科技集团OMOM胶囊内镜系统进行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8小时,检查失败,检查成功率98.8%。胶囊在小肠运行时间为252(70,483)分钟。共发现小肠病变59例,未见异常23例,阳性率72.O%。结论OMOM胶囊内镜检查安全、可靠、方便,在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孝  张子其  张建萍  张钰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7):1535-1535
不明原因小肠出血一直是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难点 ,以前的常规检查包括小肠钡餐、血管造影、同位素扫描、推进型小肠镜等均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胶囊内镜作为目前惟一的无创性、可视性的小肠全程检查手段 ,为该病的诊断、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1] 。我科在引进及应用胶囊内镜以来 ,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面进行了探索 ,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受试对象条件 :( 1)具有消化道出血症状 :反复发作的鲜血或暗红色血便或黑便 ,或长期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并合并缺铁性贫血 ;( 2 )已进行胃镜和肠镜检查 ,除外了食管、…  相似文献   

11.
<正> 小肠出血虽然发生率仅占成人消化道出血的1~2%,往往临床上较难确诊,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对小肠出血性病变的诊断步骤与方法,就需要全面地掌握资料,配合必要的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达到正确的诊断。一、详细询问病史:了解便血前有无呕血,凡先有呕血者,必然有上消化道出血。注意血与大便之间的关系,如血包裹在大便之外,鲜红色或在大便前后或与大便混合伴有粘液及腹痛或间歇性少量出血,则多为大肠出血;而小肠出血一般为大量血便或隐匿性出血。二、观察血便的性状:血便的颜色一般多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出血速度、量、以及在消化道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2.
我院内镜室对6例原因不明的小肠出血患者,在剖腹探查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均发现小肠出血的准确部位和原因,减少了术中的盲目性,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8-46岁,平均36.6岁。出血病程3天*6年不等。主要症状为轻重不等的消化道出血,其中4例黑便,1例暗红色血便,1例呕血及黑便。6例均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及钡剂X线透视排除了上消化道和结肠病变。6例中,2例因出血量大,4例反复出血后行剖腹探查术。2检查方法术前用2%的戍二醛浸泡30分钟。开腹后由屈氏韧带以下小肠切口插人,术者握住内镜先端部,将小肠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胶囊内镜检查103例疑有小肠疾病患者。结果 10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检出小肠病变68例,检出率为66.02%,其中检出小肠寄生虫9例,小肠溃疡5例,新鲜出血3例,小肠间质瘤2例,息肉3例,小肠多发异常隆起1例,小肠憩室2例,血管畸形30例,非特异性炎症13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病变检出率高,安全性好,是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小肠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4 2例经小肠钡灌、动脉造影、核素造影、肠镜及手术证实的各种小肠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小肠肿瘤 2 6例 ,小肠非特异性炎症、溃疡 16例 ,Meckel憩室 5例 ,血管畸形 1例 ,克隆氏病 1例 ,其他 2例。结论 :小肠出血以肿瘤为最常见病因 ,小肠钡灌、动脉造影、核素造影为主要诊断手段 ,及时剖腹探查结合术中肠镜可协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小肠肿瘤引起消化道出血3例的诊断白富元上海市三钢医院(200126)关键词小肠肿瘤,出血,胃肠我院于1992~1993年间收治小肠肿瘤伴出血3例,现将其中2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54岁。该患因反复便血和呕血曾于1991~1992年间先后5次...  相似文献   

16.
小肠出血诊断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 方法 :对 71例经小肠钡剂造影、小肠镜、血管造影、核素显像和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病因进行分析。 结果 :小肠出血以小肠肿瘤居首位 ,占 5 2 .1% (37/71) ,良性肿瘤占32 .4 % (2 3/71) ,恶性肿瘤占 19.7% (14 /71) ,病变部位以空肠多发。其次为血管发育不良占 2 9.6 % (2 1/71) ,病变多位于末端回肠。克罗恩病占 8.5 % (6 /71)。手术探查阳性率为 97.2 % (6 9/71) ,血管造影阳性率为 81.7% (49/6 0 ) ,核素显像阳性率为 72 .7% (8/11) ,小肠镜检查阳性率为 31.4 % (11/35 ) ,全消化道钡剂造影阳性率为 12 % (6 /49)。 结论 :肿瘤是小肠出血的首要原因 ,其次为血管发育不良 ,血管造影对小肠肿瘤及血管发育不良诊断率较高 ,及时手术探查对小肠出血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小肠出血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各种检查方法都有局限性,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尚有难度。我院从1997~2002年7月诊治小肠出血7例,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5例,女2例,年龄18~71岁,平均38.7岁,其中39岁以下4例,40~49岁2例,50岁以上1例。病程3天~2年不等,病史中6例有便血或黑便,1例为呕血和便血。所有病例为本院住院病人,其中4例首诊在内科,确诊后或保守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3例首诊外科。3例有消化道大出血,其中1例手术止血后近期再出血,输血量超过8000ml;1例因反复出血曾3次剖腹手术,所有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笔者医院2010年3月~2011年9月应用胶囊内镜检查100例,分为症状组和体检组,其中症状组72例(包括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6例,慢性腹痛28例,慢性腹泻23例和慢性腹胀5例),体检组28例(无消化道症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查过程中受检者无痛苦,胶囊内镜性能稳定,图像清晰。胃运行时间为3~226min,中位时间为28min;小肠运行时间47~403min,中位时间为230min。小肠疾病总体检出率为45.00%,症状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51.39%,体检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28.57%,症状组小肠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体检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不能解释原因的消化道症状患者,胶囊内镜有显著的小肠疾病检出率。胶囊内镜对诊断小肠疾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