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潘革  韦香妮  罗建明 《广西医学》2006,28(6):869-871
1957年在研究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的作用时发现,在动物体内注射GH后产生了一种血源性的物质,此物质介导了GH的促生长作用,遂提出了生长介素学说。1978年成功地从血清中分离出两种生长介素,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随后的研究明确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R)的结构和作用,并发现了6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及其在调节IGF作用中的功能,在大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双重效应学说和IGFBP调控学说,Spagnoli等又提出了生长过程由GH、IGF-Ⅰ和IGFBP系统共同调控的学说。现将近年来研究该轴在新生儿的表达及调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及其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GLUT1和IGF-Ⅰ的表达。结果:上述3种组织中GLUT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7%、58.82%和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3种组织中IGF-Ⅰ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44.12%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UT1和IGF-Ⅰ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大鼠胰腺β肿瘤细胞(INS-1)中,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葡萄糖和胰岛素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和3(IGFBP-2、3)的表达调控,探素IGFBP-2和3对维持正常β细胞生理功能的作用。方法:RNA印迹法检测INS-1细胞中IGFBP-2和3的mRNA表达情况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INS-1细胞中IGFBP-3和2蛋白表达。结果:在INS-1细胞中,GH和PRL调控IGFBP-3 mRNA和蛋白表达。葡萄糖对IGFBP-2m RNA调节作用不同:高浓度(10mmol/L)葡萄糖条件下,IGFBP-2 mRNA表达被抑制;低浓度(1.0-5.6mmol/L)葡萄糖条件下,IGFBP-2mRNA有表达。葡萄糖浓度为5.6mmol/L时,加入GH孵育16h,IGFBP-2m RNA表达被抑制。外源胰岛素抑制IGFBP-2m RNA的表达。结论:GH和PRL可以调控IGFBP-3的mRNA和蛋白表达,IGFBP-2mRNA表达主要通过胰岛素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及其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GLUT和IGF-Ⅰ的表达.结果:上述3种组织中GLUT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7%、58.82%和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3种组织中IGF-Ⅰ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44.12%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UT1和IGF-Ⅰ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胰岛素信号转导方面研究α-亚麻酸对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为富含α-亚麻酸的植物油应用于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α-亚麻酸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蛋白激酶B(PKB)信号转导通路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影响。结果:在0.125-1.0μmol/L的浓度范围,α-亚麻酸对骨骼肌细胞PKB的磷酸化及GLUT4蛋白的水平呈剂量一效应关系及时间-效应关系,对PKB的表达水平未见影响;采用P13K抑制剂LY294002(15μmol/L)抑制P13K/PKB信号通路后,GLUT4蛋白水平、PKB磷酸化同空白对照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α-亚麻酸通过作用于肌细胞胰岛素的P13K/PKB信号通路,进而调节GLUT4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或避免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生长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率及存活率。结果 hCG在10^11~10^-8mol/L范围内,对胃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无明显的时间依较关系。结论 hCG对胃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示hCG在胃腺癌的发生与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用于胃腺癌细胞后的信号传递机制,我们对hCG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胞浆内cAMP含量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当hCG的浓度由10-11 mol/L增加到10-6 mol/L时,胞内cAMP的水平从2.1 pmol/mg蛋白增至约10 pmol/mg蛋白(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同时,此效应还具有时间依赖性,即随着hCG作用时间的延长,胞内cAMP的含量逐渐升高,30分钟时基本达到饱和。上述结果提示,hCG与胃癌细胞受体结合后,可能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信号传递途径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隐睾的治疗最初常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多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我们就这些隐睾患儿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疗法是否会损伤生殖细胞进行了研究评价。方法:87名隐睾患儿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45例)和HCG+手术组(42例),HCG+手术组患儿在征得其父母同意前提下于手术前接受HCG治疗,单纯手术组患儿只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均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同时测定睾丸活检标本的曲细精管横断面精原细胞数目。两组在其他方面的情况相似。结果:单纯手术组的患儿的曲精细管断面精原细胞数目高于HCG+手术组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例正常的曲细精管横断面精原细胞数目仅存在于单纯手术患儿中。结论:隐睾患儿接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疗法可能降低生殖细胞数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中EGFR、HCG的表达作定位、定性研究.方法取停经45~55天健康妇女人工流产的绒毛组织,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ABC法进行抗HCG及抗EGF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合体滋养层细胞HCG强阳性反应,细胞滋养层细胞HCG阴性,部分中间型滋养层细胞HCG阴性或弱阳性;合体滋养层和中间型滋养层细胞胞质和核膜EGFR中度阳性,细胞滋养层细胞膜、核膜EGFR中度阳性、胞质弱阳性,各层滋养层细胞核EGFR弱阳性.结论为进一步研究EGF/EGFR调控滋养层细胞合成分泌HCG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完成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在48例人前列腺增生中的组织定位。组织经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IGF-I免疫反应主要定位于腺体基底层上皮细胞浆内,阳性染色也见于腺体分泌上皮、鳞状化生上皮、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纤维细胞内。证实:IGF-I存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组织中,并且与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循环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定量检测80例原发性NSCLC患者和4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循环血中IGF-I,分析循环血IGF-I水平与I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循环血IGF-I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NSCLC患者循环血中IGF-I水平在肿瘤直径≥3cm组显著高于直径<3cm组,在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组,在晚期(HI~Ⅳ)组显著高于早期(I~Ⅱ)组.结论 IGF-I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方式促进NSCLC恶性进展.其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水平与肿瘤大小、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体积大、分期晚、伴淋巴结转移的肺癌能分泌更多的IGF-I.检测循环血IGF-I水平对辅助判断NSCLC的分期可能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含有Fc片段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新型长效重组hCG-Fc融合蛋白,可显著延长其在血液中的半衰期,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 首次将Fc DNA片段有序连接到hCG基因3'端,构建hCG-Fc表达载体并将其稳定表达在哺乳动物细胞,通过无血清悬浮细胞培养和基于亲和层析的蛋白纯化,制备了新型重组hCG-Fc融合蛋白.检测其分子量、ELISA免疫活性和体内生物活性,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血循环半衰期.结果 重组融合蛋白分子量与理论推断值相当,ELISA活性为2 965 IU/mg,体内生物活性为2 288 IU/mg,消除半衰期为174 h.结论 hCG-Fc融合蛋白构建表达成功,且具有显著的体内外活性,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hCG-Fc重组融合蛋白半衰期是重组hCG的近6倍.这种新型长效融合蛋白在临床上可大大减少注射次数,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对糖尿病(DM)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将含人IGF-1基因的重组转运质粒pCMV/IGF-1 DNA每鼠400μg肌内注射于DM大鼠模型(T组,n=7)体内,对照组(C组,n=7)给予同等剂量pcMV空载质粒DNA,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组,n=7)和DM对照组(DM组,n=7)。观察大鼠血糖和血IGF-1浓度(ELISA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比较治疗前后大鼠肝、肾、骨骼肌等组织IGF-1 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ICF-1基因治疗后,T组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由(28.71±1.79)mmol/L至(17.02±1.69)mmol/L,同时血IGF-1较基础水平明显升高,由(109.34±10.90)ng/ml至(135.61±6.15)ng/ml;T组大鼠在接受治疗后,血糖明显低于C组和DM组(P<0.000 1),而血IGF-1明显高于C组和DM组(P<0.000 1);RT-PCR结果显示,T组大鼠肝脏和骨骼肌IGF-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DM组(P<0.000 1,P=0.002),肾组织IGF-1基因含量与DM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87)。结论:IGF-1基因表达能有效降低DM动物血糖,为开展DM治疗新策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阳性孔经2~3次克隆化、液氮冻存后多次再克隆化和动物接种,获得了12株分泌抗hCG单克隆抗体(McAbs)的稳定杂交瘤株。12种McAbs除1种为IgM外,均为IgG_1;RIA滴度及亲和常数分别在0.2~7.0×10~4和0.4~5.1×10~8M~(-1)之间。有些McAbs已成功地用于血清和尿中hCG一步双位快速ELISA及滋养叶肿瘤组织切片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孕酮在稽留流产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稽留流产患者36例为实验组,同期确诊的正常早孕患者36例为对照组。72名患者在第一次抽取静脉血6mL后48-72h内再次抽静脉血2mL,应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孕酮,并观察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血孕酮诊断稽留流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血孕酮水平方面,对照组(9438.27±3548.21 mIU/mL,12.07±12.36ng/mL)明显高于实验组(5062.53±2876.92 mIU/mL,6.53±2.17ng/mL),且经实验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孕酮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0.512,P0.05。结论联合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血孕酮检测可以提高稽留流产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稽留流产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