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需要药物治疗时,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分类、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注意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尽管射频导管消融、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等非药物治疗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近年来 ,国内用于临床的新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多 ,但如何贯彻循证医学的原则 ,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概念和新策略。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两面性临床试验与临床实践均证明 ,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致”或“促”心律失常作用 ,即指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用药前没有的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恶化加重 (频率加快 ,持续难以终止等 )。前一种情况的经典例证是奎尼丁、索他洛尔… 相似文献
5.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为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往往存在致心律失常及负性肌力等副作用。近年发现一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综述如下。 1 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心律失常是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有的心律失常临床意义不大,有的则影响患者健康并危急生命。因此,对于此类心律失常,必须给予积极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防止意外发生。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心脏节律紊乱的药物。随着对心脏电生理特性以及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的了解,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石亚昕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6):545-545
药物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有近百年的历史,但迄今仍未找到一种既有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又不增加患者死亡率的理想药物。因此,当前药物治疗的关键是要合理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尽可能发挥药物的治疗效能,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发现许多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本文介绍13种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适应症、剂量与用法、作用机理、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一、三磷酸腺苷(ATP)五十年代中期已开始应用 ATP 静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疗效显著,现今已普遍使用。治疗方法:ATP10~20mg 加5%葡萄糖液2~5ml 或 ATP20mg加阿托品0.5mg 5秒钟内静注,若无效则间隔2~3分钟再重复用药。ATP 单剂注入量不超过40mg。注射中一旦有效立即停止注射。治疗过程中应予心电监护,并观察血压、全身反应及出现的瞬间心律失常。单用 相似文献
9.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出现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新的心律失常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proarrhythmic)或致心律失常(arrhythmogenic)作用,其发病率约为11%.1 作用机制1.1 加重或发生传导异常,致连续折返激动.已知钠通道阻滞剂具有:①抑制传导足以形成双向阻滞;②轻度抑制传导而不影响折返激动;③在病变、瘢痕心肌中抑 相似文献
10.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治疗心律失常一直以来多用经典药物治疗,有些药毒副作用也比较大,近年来通过研究和临床应用,发现有些非抗心律失常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在内科的心血管疾病中,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中,西药尚无一种是真正安全的药物,而目前动物试验以及初步临床应用表明,用山东步长恩奇有限公司生产的稳心颗粒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过早搏动,心房纤颤,窦性动过速等)有肯定的疗效。稳心颗粒是国内首创的治疗心律失常的口服中成药,主要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组成。是根据中医补气健脾,活血化瘀理论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活血化瘀,定悸安神之功效。 相似文献
14.
抗心律失常中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说抗心律失常中药 ,是指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具有某种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本文拟对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具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 ,在中医临床中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运用进行分析、讨论。1 如何认识和理解中药的药理研究随着国内外医药界对中药进行药理研究的不断加强和取得明显进展 ,中药药理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对人们认识中药的药效作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如何分析、认识这些药理试验的结果 ,并科学、合理的运用到临床上去 ,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科学实践的问题。如对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中药的药… 相似文献
15.
16.
黄东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8)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对心肌病变,对有更严重的心脏病理状态的影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当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谢紊乱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其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80年代以来,快速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射频导管消融可根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旁路相关的快速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和心脏正常的室性心动过速。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明显改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预后,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探讨临床选择用药的适应证及时机。方法回顾分析142例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用药特点。结果142例心律失常患儿经治疗后,113例心律转为正常,其中46例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9例因伴有基础病因,心律失常复杂程度高及病程原因治疗后未转为正常心律。结论临床选择用药的适应证及时机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 贫血的种类很多,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内在缺陷或外因影响所致贫血等等。根据不同原因不同发病机制使用不同药物不同方法的针对性治疗,才能取得予期的效果。如果笼统地使用所谓的“补血药”来治疗各种原因的贫血,疗效是不确切的甚至是无效的,现就常用的抗贫血药物予以介绍。一、铁剂: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类贫血,因而使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是经常遇到并且有确实疗效的。铁的代谢:铁存在于人体所有组织细胞中,它不仅是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而且还广泛存在于细胞氧化过程中的许多酶中,成为许多氧化还原酶的组成成分,铁对于生命的重要由此也可明确了。成年人体内铁的总量男性为50mg/kg体重,女性35mg/kg体重。铁大部分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占体内铁总量的57%,贮存铁约占铁总量的1/3。肌红蛋白含铁占9%,还有少量铁 相似文献
20.
促心律失常作用(proarrythmia)是指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的恶化。这个定义排除了药物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对原有病窦综合征(SSS,Sick sinus syndrome)、房室缺损、室内传导异常疾病患者诱发的心律失常(常指慢性心律失常)。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使用不当,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心律失常作用,甚至导致猝死。因此有人提出将“抗心律失常药物”改名为“具有电生理作用的药物”,因为它们通过改变心脏组织的电生理作用,既可以“抗”,也可能“促”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