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管内血管脂肪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嘉沪  朱兴宝杨生 《云南医药》2007,28(2):F0003-F0003
病例男,61岁,因为右下肢疼痛,麻木半年余,加重1月入院。体格检查:右侧半躯干痛觉过敏,右下肢痛觉减退、肌力Ⅲ级、腱反射消失,左下肢肌力Ⅳ-Ⅴ级,未发现其它阳性特征。MRI检查:在T1-T2椎间隙后缘,脊髓外椎管内见到一个长条状影像,呈稍长T1,T2信号,脊髓受压,向左前外侧移位,该病灶边缘清楚、信号均匀、强化均匀。术前诊断:T1-T2椎体后缘脊髓外椎管内肿瘤,推测其性质可能是神经源性肿瘤或海绵状血管瘤。术中发现:肿瘤在C7-T1椎管内脊髓外,向右侧生长压迫脊髓并与硬脊膜粘连,肿瘤呈紫红色、质地中等、血供丰富。  相似文献   

2.
3.
沙轶  黄乐林 《江西医药》2011,46(5):458-459
病理基础与发病原因不确定的硬脊膜外血肿被称为自发性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ml hemacoma,SSEH),资料表明,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无性别差异。首发症状多以出血部位的剧烈疼痛或相应神经根区域的疼痛.继而出现平面下肢体瘫痪、痛温觉消失、大小便功能障碍;多数呈急性发作,仅少数为慢性过程。  相似文献   

4.
1999年以来 ,我院采用后路环椎管减压术治疗新鲜及陈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 2 1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手术方法俯卧 ,常规显露伤椎及其上下各一节段脊椎的棘突、椎板。根据有无棘突、椎板骨折及椎管狭窄的程度和范围 ,决定椎板切除范围。充分显露椎弓内侧缘 ,再用神经剥离子解剖出正常的硬脊膜边缘并探查椎管前方的骨块压迫范围 ;骨块小者可直接从硬膜囊一侧或两侧分别伸入自制的“L”型椎体复位器插入硬脊膜的前方 ,将骨块打入椎体内 ;若骨块太大 ,则先用锐利的骨刀凿除一侧或两侧的部分或全部小关节突和椎弓根 ,直达…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骨折常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突入椎管内的骨块对脊髓神经的压迫,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恢复脊柱生理弯曲,解除椎管内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胸腰椎骨折治疗的关键。我科自1993年5月~1999年5月,采用经后路椎板切除、RF系统内固定、L型叩打器击打椎管前方骨块的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1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2岁。近2年感双下肢麻木、无力,症状由远端向近端发展,呈进行性加重,偶有双下肢阵发性疼痛,入院前3个月出现小便失禁。入院后神经系统查体:T10-12棘突压痛明显.T10以下痛温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咯有增高,双侧膝、跟腱反射亢进,左侧踝震挛阳性。双侧腹壁反射上中腹存在,下腹壁反射消失。肛门反射消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原发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以及微创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方法采用微创三叉神经根血管减压术,路径采用乙状窦后入路。结果术中发现30例患者三叉神经均存在血管性压迫,行血管减压术后全部患者疼痛均缓解消失,分别于3个月、6个月、1年后进行术后随访,复发2例,无1例死亡。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血管性压迫引起的颅部疾病,治疗方法首选微创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血管减压术,它具有创伤微小、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无面部感觉障碍等后遗效应的优点,值得广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0岁。因腹痛1年、双下肢疼痛伴随行走不稳8个月于2005年9月入院(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步态蹒跚,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Ⅳ级,引出踝阵挛和Babimki征,双下肢图形觉减退,右下肢浅感觉过敏。诱发电位检查:体感传导通路左下肢中一重度异常,右下肢中度异常。MRI检查:T12~L1椎管内髓内占位病变。手术中发现,T12~L1节段脊髓表面有异常血管丛,两侧脊神经根起始处呈结节样改变;该节段髓内有1cm×0.8cm大小的黑色病灶,分块切除并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病灶为恶性黑色素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 椎管内血管畸形与脊髓肿瘤,脊髓炎、脊髓蛛网膜炎、椎间盘突出症等极易混淆。加之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我院自1981年治疗4例患者,现介绍如下: 病例介绍例一:刘××,男,23岁,演奏员,于1981年8月8日在演奏中感到右侧小腿麻木,自认为久坐压迫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 ,7岁 ,颈背部疼痛 1月 ,双下肢突发无力 2天收住。查 :双上肢感觉、运动、腱反射正常。双下肢肌力Ⅱ级 ,肌张力减弱 ,T4 平面以下痛触觉减退 ,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 ,巴彬斯基氏征阳性。MRI报告 :C6~T3 腹侧椎管内髓外囊性病变。择期显微外科手术 ,术中见C6~T3 脊髓腹侧有 7cm× 1cm囊性占位病变 ,灰白色 ,壁厚 ,囊液淡黄色 ,行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 :C6~T3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后第 2天双下肢肌力Ⅱ~Ⅲ级 ,第 5天Ⅲ级 ,第 7天Ⅳ级 ,第 10天Ⅴ级。讨 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属先天性椎管内肿瘤 ,较为少见。于胚胎…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2岁。双下肢麻木伴胸背部束带感,疼痛2个月,加重伴行走资力,二便困难2周入院。体检:神志清晰,胸3_。棘突处有叩痛,胸。以下感觉减退,右侧明显,双下肢肌力v‘,病理反射未引出。腰穿CSF:蛋白541mg%,细胞计数0.003X109/L,MRI示:胸。-。谁管内田外硬膜下占位,信号不均匀,T;加权像为等信号、低信号混杂,T。加权像为高信号,脊脏受压明显。手术所见:术中见胸2_3椎管处硬膜包满无脑搏动.切开硬膜发现胸。_3脊葡右后方有一灰白色,质软、囊性肿块与蛛网膜粘连,有一神经后根穿过肿瘤,脊因受压变形,游离…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3岁。因双下肢进行性无力,活动障碍,伴大小便失禁20天住院。20年前有腰部扭伤史,经常腰痛。X线诊为:腰椎骨质增生。20天前,劳动后突感剧烈腰痛,继之出现双下肢进行性无力,感觉迟钝,右侧较明显,不能站立行走,并出现大小便失禁。查体:腰3~5棘突左侧压痛,双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左Ⅲ级,右Ⅱ级,鞍区及双下肢感觉迟钝,触之麻木惑,提睾反射消失,肛门反射减弱,腹部垫忱试验阳性。脊髓碘油造影提示:腰2~3、腰3~4椎间盘病变;蛛网膜下腔完全梗阻。入院后行椎板减压脊髓探查术。发现腰2~4黄韧带肥厚,腰3~4椎管内硬膜下一肿物,约2.5×1×1cm,不规则,无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83年6月收治1例巨大椎管内肿瘤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0岁,主因双下肢疼痛、活动障碍一年,于1983年6月14日收住院。一年来无诱闪出现双下肢疼痛,呈阵发性,刀割样剧痛、进行性加重渐及腰部,并双下肢无力,活动不便,伴有腓肠肌痉挛。曾按坐骨神经疼服用中药及针灸治疗无效。于入院前4个月双下肢不能走路,大便秘结、小便先排出费力后失禁,生活不能自理。检查:神志清,颅  相似文献   

14.
女,30岁。因右面肌瘫痪10年,右面肌痉挛4年入院。病人10年前出现右面肌瘫痪,久治不愈。持续6年后在右面肌瘫痪的基础上出现发作性面肌痉挛,初发时仅有右眼下睑抽动,以后逐渐加重致右侧全部面肌肉痉挛抽动,尤以情绪波动和劳累时明显加重。近1年来,右面痉挛出现次数明显增多,每天发作十数次至数十次不等。有时伴有阵发性右侧耳鸣、耳聋。入院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10/70mmHg,双耳鼓膜正常。电测听检查,右耳呈轻度感音性耳聋。头颅核磁共振扫描正常。  相似文献   

15.
腰椎管狭窄症既往手术治疗主要是椎管减压术式 ,目前我们在椎管彻底减压的基础上行病变脊椎内固定及椎骨融合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其中女 11例 ,男 5例 ,年龄 2 9~ 6 8岁。腰痛及双下肢痛 10例 ,腰痛及单下肢痛 6例 ,两个阶段病例 12例 ,三个阶段病例 4例。1 2 手术方法 硬外麻醉后俯卧位 ,后正中切口 ,暴露出病椎脊突 ,椎板及小关节突 ,定位椎弓根入点 ,打入椎弓根螺钉 ,然后行椎管充分减压 ,解除椎管内致压因素 ,应用无角度AF钉固定系统 ,撑开及固定病变脊椎 ,最后行小关节间及椎体间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血管神经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采用乳突后纵行或横行小切口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 1例,病史最短2 a,最长17a。疼痛部位:右侧13例,左侧8例。骨窗3cm×3cm大小,分离血管神经后垫以Teflon棉片隔离。结果:2 0例发现有异常血管压迫,其中小脑上动脉压迫18例,小脑前下动脉压迫2例,另外1例蛛网膜粘连增厚所致。本组无死亡或并发症,2 0例出院时疼痛症状完全消失,1例症状明显缓解,随访0 .5 a~9a,复发1例,口服药物可控制。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此方法创伤小、疗效肯定。熟练的显微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刘明冬  宋毅 《重庆医药》2009,38(15):1946-1947
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2008年采用MVD治疗45倒原发性三又神经痛,对其疗效、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有效44例(总效率为97.7%),其中疗效优42例(93.3%),疗效良2例(4.4%),无效1例(2.2%);并发症有脑脊液漏l例,轻度面瘫2例,面部麻木2例,术后唇周疱疹6例。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结论MVD是一种病因性治疗,具有治愈率高、保持三叉神经功能的特点,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0岁。双下肢间歇性疼痛,跛行6年,加剧1年,经内科治疗无效。于1985年3月15日入院。检查:两下肢肌肉萎缩,腱反射亢进。痛、温、触觉正常。X线检查:头低位脊髓碘剂造影,于第11胸椎处发现分叉现象。X线印象: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同年3月2日作胸_(11)~腰_1椎板切除,切开硬脊膜后上方见3.5×1.5cm的肿瘤,作了全切除。病理诊断为硬  相似文献   

19.
化学感受器瘤起源于化学感受器,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肿瘤。而椎管内化学感受器瘤十分罕见,现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60岁。因腰痛4月余,双下肢逐渐瘫痪1个月,大小便潴留1周,拟诊椎管内肿瘤入院。检查:体温36.2℃,神志清楚,浅表淋巴结不肿大。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关节无畸形,胸椎_(9-10)棘突有压痛和叩击痛。颅神经正常,髂棘连线以下水平痛温觉消失,触觉尚存,双下肢肌力Ⅱ级,提睾反射、膝反射减弱,双侧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55岁。进行性双下肢无力,乏力4个月入院行MR胸椎检查示(图1):T79水平椎管内髓外可见梭形占位影,于T1WI呈等信号,于T2WI呈低信号,于脂肪抑制序列呈等信号,病变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后病变均匀强化,相应水平椎管狭窄并脊髓受压、移位、变细。另外数个胸椎体内可见多发结节影,边界较清楚,于各序列均呈等高信号,强化后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