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通过对影响利福霉素SV发酵因素一温度、溶氧和补料方式的研究,得出结论:在控制培养温度28.5℃、溶氧25%以上的条件下,采用流加方式补料工艺,利福霉素SV的发酵效价较原工艺有明显提高,此工艺已在20T发酵罐上进行工业化生产,发酵效价比原生产工艺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发明的内容是利福霉素(本文简作 Rm)SV 的3—亚胺甲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这些衍生物可用为抗菌素。法国专利1457435号叙述了这些衍生物,其通式为:  相似文献   

4.
利福霉素SV生物合成的代谢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福霉素作为一类抗生素,由地中海链霉菌(Streptomyces mediterranei)(现在称为地中海诺卡氏菌(Nocardia mediterranei)产生,它首先在1959年为Sensi等报道。有关利福霉素的生产、生物合成和发酵方面的综述已经发表。我们对于利福霉素SV的研究工作几年前就开始,主要集中在它的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方面。本文主要侧重报道了近来的进展。一、硝酸盐和无机磷的调节影响 (一)硝酸盐的影响在丰富培养基中,硝酸盐明显促进地中海诺卡氏菌NG12-4产生利福霉素SV(增加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树脂法提取发酵液中的利福霉素SV。结果表明,抚顺市鑫泰参茸保健品有限公司精细化工分公司生产的大孔吸附树脂DAl01A、DA201A,在水溶液中对利福霉素SV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8.31mg/ml和25.19mg/ml。吸附后的DAl01A、DA201A树脂洗脱利福霉素SV的最佳洗脱剂为甲醇、乙醇70%(v/v)水溶液.发酵液经过滤后上柱吸附.洗脱后的利福霉素SV的收率分别高于85%和90%。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安莎霉素类的构效关系,对有活性和非活性的利福霉素类进行了x-衍射结构研究.Lancini和Zanchelli曾发表过较详尽的有关安莎霉素类构效关系的评述.本文报道了对环合利福霉素SV(图1)进行首次x-衍射研究的结果.揭示了由于环合而引起安莎链构象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利福霉素     
<正>利福霉素 rifamycin,由 Cosmo 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于 2018 年 11 月 16 日经 FDA 批准在美国上市,其商品名为 Aemcolo,用于治疗成人旅行者腹泻。这种腹泻由大肠杆菌引起,并伴有发烧或便血[1]。利福霉素的中文化学名称:(2S,12Z,14E,16S,17S,18R,19R,20R,21S,22R,23S,24E)-21-乙酰氧基-5,6,9,17,19-戊羟基-23-甲氧基-2,4,12,16,18  相似文献   

8.
利用均匀实验优化利福霉素SV发酵培养基氮源配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对利福霉素SV发酵培养基中的氮源配比进行优化。研究了氮源中各成分对发酵效价的影响。确定各成分的最佳配比并用实验验证,使摇瓶发酵效价提高了10%以上。并对利福霉素SV产生菌在新、老培养基中的代谢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10.
以前从利福霉素发酵液中提取分离利福霉素的方法,是将发酵液过滤、滤液酸化、氯仿提取、除去巴比妥酸二乙酯及其它杂质,有机相再转入 PH 7.5缓冲液,继而酸化转入醋酸乙酯,这样反复转移多次,才能得到足够纯度的产品。这是一种比较复杂费时和昂贵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1.
利福霉素类中的甲哌利福霉素又称利福平,生产的国家很多,除我国外有意大利、瑞士、印度、日本和南朝鲜等。新近有关利福  相似文献   

12.
利福霉素SV(Rifamycin SV)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及分枝杆菌活性,又是合成利福平的中间体,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地中海诺卡氏菌在发酵培养末期,发酵液突然起泡,由棕黄色转变为紫色,发酵液效价大幅降低,因此生产中要求严格控制放罐时  相似文献   

13.
1967年以来,由意大利Lepetit公司与瑞士Ciba-Geigy合作开发的半合成抗生素利福平(1)已成为特别是第三世界治疗结核病(TB)的最重要口服药之一。药物联合治疗包括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或链霉素,疗程6~9个月,有效率可超过98%。虽然利福平是许多短程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但价格昂贵,且被盲目用于其它感染,特  相似文献   

14.
1957年意大利米兰的莱佩蒂研究所Sensi等氏在链丝菌属Streptomyces Me-ditterranei发酵的培养基肉汤中发现一组天然抗菌素(利福霉素Rifamycin),其中利福霉素B活性最强,以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化学结构,先后获得O、S、SV三种衍化物,利福霉素S和SV的制菌力比利福霉素B和O强,而利福霉素SV的毒性又比利福霉素S小,故利福霉素SV在1962年就开始应用于临床。1962-1964年中已有很多学者报告了关于利福霉素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果,1965年Bergamin和Fowst两氏系统地报告了它们的化学结构,试管内的活性,药理及临床应用价值。利福霉素SV在试管内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抗酸菌的生长,尤其对结核菌和麻风杆菌显示有极强的制菌力,但口服疗效很不理想。1966年Maggi等氏又从几百个半合成的利福霉素衍化物中找到了利福平,它口服吸收很好,治疗结核病相当理想。  相似文献   

15.
16.
利福霉素生物合成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利福霉素产生菌于1957年首先由意大利米兰 Leptit 研究室从法国南部拉斐尔植物园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该菌经鉴定为地中海诺卡氏菌(Nocardia mediterranea),在普通的培养基中至少可产生5个组份,称为利福霉素 A、B、C、D 和 E,其中仅 B 可被精制。它的活性较小,但通过化学方法使其“活化”,包括氧化利福霉素 B 为利福霉素 O,然后水解为活性高的利福霉素 S,并继续还原为利福霉素 SV,它们的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17.
利福霉素 S 是 Senti 等在1959年首次从地中海诺卡氏菌发酵液中分离出的一类抗生素,它们的结构特征是一个芳香核的两个不相邻的位置通过脂肪桥联结起来,Prelog 称具有这种结构的抗生素为安莎霉素。安莎霉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脂肪桥(或柄型桥)与一个萘醌或萘核相联,如利福霉素 S;另一类是脂肪桥与一个苯醌或核相联,如美登木素。对于敏感的细菌来说,由于利福霉素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以反相薄层层析法和红外光谱法分离测定利福霉素O和利福霉素S。实验采用硅胶G(Merck)薄层板,将预涂板浸入尿素的无水乙醇饱和溶液中约60秒取出,温热后使用。对照标准用氯仿溶液制备,样品中含利福霉素O和利福霉素S的比值可高达1:10到1:100。点样后,将层析板放入用乙醚饱和2小时的层析缸中,乙醚作流动相,展层10cm后取出,即用氨蒸气显色,利福霉素S显紫色。利福霉素O的红外光谱在1820cm处有吸收,是由于五节杂环上的羰基振动所致,用Perkin Elmer 180  相似文献   

19.
20.
HPLC法测定利福霉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倩  梁静  赵斌 《黑龙江医药》2003,16(3):178-180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利福霉素的含量。方法:以辛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一乙腈一0.07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一1.0mol/L构橼酸溶液(45:12:28:5)紫外检测波长为255nm,流速0.8m1/min。结果:其线性范围20—140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RSDl.2%)。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