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00~2002年分离的351株与产志贺毒素大肠菌(STEC)感染有关的菌株,了解不同来源标本各种毒素基因携带模式。方法 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所有菌株志贺毒素(stx1和stx2、hlyA、eaeA、rfbO111和rfbO157基因。结果 351株待检菌株分为枸橼酸杆菌、O157:H7大肠杆菌、rfbO157基因阳性不携带志贺毒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和rfbO157基因阴性携带志贺毒素基因的大肠杆菌4种不同类型。4种类型菌株具有6种rebO157、stx2、stx1基因模式。携带志贺毒素基因的菌株主要源自波尔山羊、普通本地羊和病人,其它家畜家禽中有不同程度感染STEC。结论 河南省存在STEC的感染.主要以O157:H7大肠杆菌为主,但也存在其它非O157的STE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河南省局部地区腹泻病人感染及携带大肠杆菌O157:H7的情况,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14h、胶体金免疫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7、rfbO111、hlyA、stx1、stx2、eaeA引物PCR扩增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测定等方法,观察、研究感染病人的发病和预后。[结果]从1303份腹泻病人中共分离出的38株O157:H7菌株,检出率2.9%,PCR rfbO15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2株具有stx2、hlyA和eaeA毒力基因,36株为O157:H7不产毒株。[结论]我省首次从病人中分离出O157:H7产毒株,病人发病后可于第3~8d内检出病原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部分地区大肠埃希菌O157的分子分型及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的分子流行特征和遗传变异关系并完善EHEC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制度。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1988-2005年部分地区分离到的249株EHECO157:H7(其中产志贺毒素的245株,不产志贺毒素的4株)和51株O157非H7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stx2基因在我国的EHECO157:H7菌株中有着很高的分布率,部分菌株携带stx2基因变种。300株O157共分为161种带型,其中51株O157非H7菌株共有42种带型,4株O157:H7非产毒株分别为4种带型,245株EHECO157:H7共有115种带型。结论EHECO157间的基因变异较大;产stx2原毒素的菌株和5衄2毒素发生变异的菌株带型相差较大。部分菌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说明虽然这两大类菌株有其特有的流行克隆系,但是它们的克隆系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4.
济源市三例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追踪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泻病人携带大肠杆菌O157:H7的机率,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14个小时,用胶体金免疫标记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7、rfbO111、hlyA、stx1、stx2、exeA引物PCR扩增等方法进行病源菌分离,毒力因子鉴定。结果 从30例腹泻病人中分离出的4株O157:H7菌株,PCR rfbO15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二株具有stx2、hlyA、eaeA毒力基因,二株为O157:H7不产毒株,结论 O157:H7大肠菌是引起腹泻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O157∶H7大肠杆菌毒力及特征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福建省分离的80株E. Coli O157∶H7菌株进行毒力及特征基因的检测分析.[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以志贺毒素基因 (stx)、粘附抹平因子基因 (eaeA)、溶血素基因(hlyA)、O157抗原编码基因 (rfbO157) 和H7抗原编码基因 (fliCH7) 为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福建省分离的O157∶H7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为6.25%(5 / 80). 菌株毒力基因图谱为stx+eaeA+hlyA和eaeA+hlyA.rfb O157 基因阳性与O157血清型符合率为100 %.[结论] 福建省分离的O157∶H7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 (6.25%) 低于江苏省疾病高发地区 (85.7%,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从生羊肉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的毒性基因和rfbO157、flicH7特异性基因。方法:PCR技术同时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四种毒性基因和rfbO157、flicH7特异性基因。结果:可疑菌株含有鞭毛H7基因(fli-cH7),志贺毒素2(stx2)基因,溶血素基因(hlyA),肠上皮细胞纤毛清除素基因(eaeA)和O157:H7特异性基因(rfbO157),但不含有志贺毒素1(stx1)基因。结论:菌株为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鉴定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的毒素基因和rfbO157特异性基因。方法 多重PCR技术同时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四种毒素基因和O157特异性基因。结果 可疑菌株含有志贺氏毒素2(stx2)基因,溶血素基因(hlyA),肠上皮细胞纤毛清除素基因(eaeA)和O157:H7特异性基因(rfbO157),但不含有志贺氏毒素1(stx1)基因。结论 菌株为产志贺氏毒素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当前国际上常用的rfbO157、fliCH7、hlyA、eaeA、stx2及其变种5对引物,对45株疑似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 H7(EHEC O157∶ H7)检测鉴定,全面了解此类菌的致病力情况.方法:分纯并富集被鉴定菌株,首先以单克隆诊断血清学凝集,阳性者再经 100℃水煮制成粗模板,应用PCR检测各菌株是否具有rfbO157、fliCH7、hlyA、eaeA及stx2及其变种5种基因,扩增结果经EB染色后在凝胶成像仪下观察特异性条带并拍照.结果:45株被检测菌经PCR扩增检测,5种基因全部阳性的有10株,4种基因出现阳性的只有1株,3种基因阳性的有6株,2种基因阳性的有17株,1种基因阳性的有10株,1株菌的5种基因检测均为阴性.45株菌中rfbO157阳性的有44株,fliCH7基因阳性的菌株有30株,hlyA阳性的菌株只有10株,eaeA阳性基因的菌株有21株,stx2及其变种阳性的也只有11株.结论:这次45株菌中有5株具有全部的5种基因,44株为EHEC O157,其中30株为EHEC O157∶ H7,这次选择的5种基因不仅能给被检测菌株定性,而且能较全面地反应其毒力强度,适合于有条件的基层实验室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河南省局部地区腹泻病人感染及携带大肠杆菌O15 7∶H7的情况 ,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 ,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 14h、胶体金免疫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 O15 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 7、rfbO111、hlyA、stx1、stx2、eaeA引物PCR扩增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测定等方法 ,观察、研究感染病人的发病和预后。[结果 ]从 130 3份腹泻病人中共分离出的 38株O15 7∶H7菌株 ,检出率 2 9% ,PCRrfbO15 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 2株具有stx2、hlyA和eaeA毒力基因 ,36株为O15 7∶H7不产毒株。[结论 ]我省首次从病人中分离出O15 7∶H7产毒株 ,病人发病后可于第 3~ 8d内检出病原体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O157:H7大肠杆菌毒力及特征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福建省分离的80株E.coli O157:H7菌株进行毒力及特征基因的检测分析。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志贺毒素基因(stx),粘附抹平因子基因(eaeA),溶血素基因(hlyA),O157抗原编码基因(rfbO157)和H7抗原编码基因(fliCH7)为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福建省分离的O157:H7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为6.25%(5/80)。菌株毒力基因图谱为stx eaeA hlyA和eaeA hlyA。rfb O157基因阳性与O157血清型符合率为100%。结论 福建省分离的O157:H7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6.25%)低于江苏省疾病高发地区(85.7%,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