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乙酰肝素酶的分子特性及其在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硫酸乙酰肝素的内源性糖苷酶,切割影响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组织修复、发育、血管形成、自身免疫及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本文就乙酰肝素酶分子特性及其在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和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中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的内源性糖苷酶。本文介绍了乙酰肝素酶的分子结构、功能、分子特性、基因定位和酶的活性调控,并对该酶促进血管生成、肿瘤浸润、参与胚胎和组织发育等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乙酰肝素酶(HPA)、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变化。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和阿霉素肾病组(AN组),分别观察0、7、14、21、28天的24h尿蛋白定量,0、14、21、28天血清白蛋白、尿素、肌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以及肾小球HPA、HSPG、bFGF、PDGF表达的改变。结果 AN组造模后14、21及28天24h尿蛋白定量较同时间点NC组及同组前一时间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N组在造模后各观察时间点HPA与PDGF表达显著增多,且随观察时间延长增加,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组在造模后各观察时间点HSPG表达较NC组显著减少,且随观察时间延长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在NC组及AN组各观察时间点表达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HPA表达与HSPG表达呈负相关(r=-0.757,P<0.05),与PDGF表达及蛋白尿呈正相关(r=0.899,P<0.05;r=0.868,P<0.05)。结论 HPA表达增加导致HSPG水解增多,同时释放出PDGF等因子,肾小球基膜的物理屏障和电荷屏障受损,促进蛋白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乙酰肝素酶与肿瘤侵袭转移及肿瘤缺氧对其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聪  陈椿 《医学综述》2008,14(9):1313-1315
乙酰肝素酶是一种内源性糖苷内切酶,能特异性地水解位于细胞表面、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为小分子片段。乙酰肝素酶普遍存在于转移性恶性肿瘤细胞中。乙酰肝素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缺氧与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或活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以动脉中膜弹力蛋白降解导致局部扩张大于正常直径50%为特征。当外膜胶原蛋白耗竭时,动脉壁因无足够的抗张强度承受动脉压,主动脉瘤即可发生破裂。AAA的发生发展涉及多方面因素,现综述如下。 细胞外基质的改变 主动脉抵抗血流对管壁的压力有赖于动脉壁的结构蛋白,主要是弹力蛋白和胶原蛋白,二者和蛋白多糖、糖蛋白共同构成细胞外基质(ECM),由平滑肌细胞(SMCs)和成纤维细胞合成。正常肾下腹主动脉中膜由一系列同心层状排列的弹力蛋白层组成,…  相似文献   

6.
彭冬先  何援利 《医学综述》2003,9(4):195-197
侵袭性细胞主要包括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 ,肿瘤细胞实现扩散、转移以及免疫细胞趋向炎症反应区都必须首先穿越由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和基底膜组成的屏障。该屏障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 :一是结构蛋白 ,包括胶原、层粘素、纤维结合素和玻璃体结合素等 ;二是糖氨聚糖 ,其主要成分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 (heparansulfateproteoglycan ,HSPG)。HSPG主要由一个蛋白核心和数个与之共价连接的线性硫酸乙酰肝素 (heparansulfate ,HS)侧链组成[1] 。起初认…  相似文献   

7.
硫酸乙酰肝素(HS)通过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参与了所涉及到的许多动物生物学功能的调控过程,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HS特殊结构形式的肝素(HP)也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作抗凝药物,并在抗癌、抗炎方面显示出极有希望的药用前景。天然的HS/HP是在糖链长度和磺基化模式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的混合物,限制了其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阐明和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作为化学合成的替代途径新发展起来的化学酶学合成近期取得了明显突破,缩短了合成过程,显著提高了得率,并加快了HS/HP结构与功能关系的阐明,获得了具有新结构、药用价值更高、抗凝活性可逆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随着化学酶学合成技术的逐步改进和对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深入了解,合成结构专一、药效更好更稳定、副作用更小的HS/HP药物在今后将逐步实现。文章针对HS/HP化学酶学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乙酰肝素酶在癌细胞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道同  刘长安 《重庆医学》2006,35(3):279-281
癌细胞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浸润转移,而在此过程中必需突破由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组成的屏障。该屏障主要由2种成分构成:(1)结构蛋白:包括胶原、层联蛋白、纤维结合蛋白和玻璃体结合素等;(2)糖氨聚糖:其主要成分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HSPGs)。在过去的10多年中认为,结构蛋白的破坏是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键步骤,研究大多集中在底物为结构蛋白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9.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一种葡萄糖醛酸内切酶,它既存在于正常组织,如胎盘和淋巴器官,对胚胎形成,神经系统发育,新生血管形成,炎症反应发挥着正常的生理功能;也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促进细胞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血管生成。HPA抑制剂的研究可望为抗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乙酰肝素酶的表达调控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是细胞外基质和基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同时也是细胞外基质结构完整和稳定的关键。乙酰肝素酶是目前体内唯一能够降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的D-葡萄糖醛酸内切酶,在卵巢癌的播散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作者就乙酰肝素酶的一般概况、表达调控以及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治疗近年来不断进步,尤其肾下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术已具有与开放性外科修补术同等的价值,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Wu XJ  Jin X  Zhang SY  Chong ZY  Zhang JY  Dong DN  Wang M  Yuan H  Sun 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43-1746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早期及中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2002年11月至2007年3月期间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因高龄及心肺功能等原因不能进行开腹手术的2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治疗、跟踪随访,观察其术后30 d以内的早期、30 d至5年的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结果包括心肌梗死1例,死亡1例,腹膜后血肿2例,移植物反应2例,切口感染2例,I型内漏1例,Ⅱ型内漏1例,股动脉闭塞1例;中期结果包括心肌梗死1例,死亡3例,股动脉瘤2例,近端瘤颈扩张1例,I型内漏2例,Ⅱ型内漏2例,不明原因双下肢乏力2例.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是一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手段,但由于主动脉病理结构、支架的径向张力、血管壁的术中损伤、高压血流的不断冲击等原因,可造成支架移位、内漏形成、瘤颈扩张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需要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3.
刘亮平 《吉林医学》2010,(26):4485-4486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为完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2004年6月~2009年5月收治的1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护理实践的回顾,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的护理重点、护理难点。结果:10例患者成功植入移植物,术后发热3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动脉栓塞1例,经及时诊治后康复出院。结论:对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护理应特别注重血压的监测,有效控制血压,防止因血压过高而发生瘤体破裂;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并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4.
背景:开窗支架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JAAA)可以改善支架近端的锚定。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我们早期应用开窗支架治疗的经验,并评估高风险的JAAA患者接受该种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9例男性无症状的JAAA患者(平均年龄为79.6±8.6 yrs)在单中心接受择期的Zenith开窗支架腔内修复手术。所有患者在杂交手术室全麻下接受手术。常规于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每年行CT血管造影随访。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开窗支架共有16个小开窗,2个大开窗,8个开槽。4名患者术中出现并发症:1例近端Ⅰ型内漏,2例Ⅱ内漏,1例肾动脉夹层。平均住院时间为(8.9±1.4)d,平均出血量为(360.5±46.8)ml,平均碘造影剂用量为(230.6±58.3)ml。平均随访时间为(7.6±4.2)months。到目前为止所有开窗支架的分支均保持通畅。1例患者术后血肌酐增高超过30%,但无需透析治疗。随访期间没有患者死亡,无支架断裂和移位。 结论:对于高风险的复杂JAAA患者,开窗支架的早期治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开窗支架的远期稳定性和分支血管的通畅性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猪腹主动脉瘤模型建立及腔内修复术麻醉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探讨该类手术猪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法 10例猪在全麻下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并实施腔内修复术,麻醉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技术,持续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压。在进行手术关键步骤时实施控制性降压。结果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为90%,术中麻醉效果满意。主动脉阻断即刻心率增快[(82.7±9.9)vs.(96.8±9.2)次/min;P<0.001];主动脉阻断后收缩压显著增高[(131.9±10.9)vs.(120.5±10.2)mmHg,P=0.006],开放阻断后收缩压显著下降[(109.1±13.7)vs.(130.1±10.8)mmHg,P=0.003],释放支架后收缩压[(94.6±3.0)vs.(120.0±8.9)mmHg,P<0.001]和舒张压[(61.3±2.3)vs.(66.9±4.9)mmHg,P=0.004]均显著下降。结论采用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的全身麻醉用于猪开腹腹主动脉瘤模型建立及腔内修复术效果满意,关键步骤实施控制性降压是该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16层螺旋CT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15例DSA证实,5例手术证实),采用多平面重组(muh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v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结果20例中肾下型16例,近肾型2例,肾上型2例。瘤体近端最大瘤径8—57mm,最小瘤径6—15mm;最大直径55—75mm,最小直径31—38mm,瘤体最长118mm。15例伴瘤体内附壁血栓(1例合并主动脉夹层,2例合并髂总动脉瘤),其中囊状扩张4例,梭状扩张11例,囊梭状混合型5例;真性动脉瘤19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MSCTA可以快速、准确、无创诊断腹主动脉瘤,是最理想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Du X  Guo W  Liu XP  Jia X  Zhang MH  Yin T  Zhang HP  Ma XH  Xio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2):2955-2958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Ⅱ型内漏的处理.方法 选择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10例确诊肾下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病例,根据内漏罪犯血管不同,选择腔内途径超选择栓塞结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胶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接受治疗,8例接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1.6)个月(1~6个月),二次干预年限平均(62±39)个月(11~132个月);罪犯血管肠系膜下动脉来源3例,2例经肠系膜上动脉入路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未治;髂内动脉来源1例,髂内动脉-腰动脉来源3例,均经弹簧圈栓塞;腰动脉来源3例,2例经皮穿刺球囊内注射治疗,1例弹簧圈栓塞.随访期因心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初期技术成功率44%,再干预率33%,总体治疗有效率89%.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整体自然预后较温和,对造成瘤体持续显著增长者可积极干预,腔内栓塞结合瘤腔内注射术是一种近期效果尚可.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While 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 (EVAR)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open surgery, efforts continue to minimise the surgical insult to the patient. We report our experience of percutaneous EVAR.

Patients and methods

Since June 2005, 17/20 EVARs (85%) have been attempted percutaneously by deployment of two Perclose© devices into each femoral artery prior to passage of the device sheath. The sutures are left untied until the sheath is removed at the end of the procedure, when haemostasis is obtained. Patients were entered onto a prospectively maintained database and followed up at regular intervals in a dedicated EVAR clinic.

Results

Access and subsequent graft deployment was successful in all the 17 cases. The range of defects closed ranged from 12–24 Fr. Five patients (29%) required open groin exploration at the end of the procedure to achieve haemostasi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wound complications in the percutaneous EVAR group (6 vs. 10% open cutdown cases, P < 0.05, Mann–Whitney U test).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EVAR is both a feasible and safe method of performing endovascula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wound complication rates.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Endovascular stent-graft with fenestration can improve proximal sealing in patients with juxt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JAAA).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our primary exp...  相似文献   

20.
Li DY  Zhang Q  Che Y  Qi M  Yang Y  Luo T  Duan ZQ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624-1627
目的 探讨早期腹主动脉瘤 (AAA)的发病机制。方法 猪胰弹力蛋白酶灌注入 4 0只Wistar大鼠的股动脉 ,建立大鼠AAA模型 ,分别于灌注后 3d、7d、14d、2 8d切取大鼠的动脉瘤标本 ,应用弹力纤维特殊染色、CD6 8(巨噬细胞的特异性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期动脉壁弹力纤维的损伤、巨噬细胞的浸润 ,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的mRNA表达。结果 动脉壁弹力纤维的损伤于灌注后 2周时最重 ,CD6 8蛋白于灌注后 2周表达最强烈 ,与其他时段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MCP 1、MMP 2mRNA表达于灌注后 1周、2周时达到高峰 ,分别为 31 5 %± 5 7%、35 2 %± 7 8% ,并显著高于其他时段。结论动脉壁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与MMP 2mRNA表达、动脉壁弹力纤维的损伤呈平行关系 ;MCP 1的mRNA表达作为一种始动因素 ,可诱导巨噬细胞的浸润 ,促进了AA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